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2780,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五言律诗(续上)
春雨经月早晴山行有喜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林卧东风暖,黄莺第一声。
溪山行不尽,烟雨画难成。
一夜落花下,上游春水生。
诗人与野老,欣喜有同情。

春日早起溪上閒步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兴来常早起,初日照晴波。
花草东风慢,门庭幽鸟多。
诗情随意好,天性与春和。
洒扫听鹂馆,良朋早晚过。

其二
五言律诗
方春爱群物,林卧喜闻莺。
早起入花木,鸣琴风日清。
儿童多怡悦,鱼鸟亦忘情。
乐意如芳草,从今次第生。

春日遣兴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西山翠微下,一客卧云林。
幽鸟柴门静,春流花径深。
有诗皆实事,得句亦无心。
莫道天机好,忘机已至今。

三月六日西川桥扫墓舟中作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远听山歌起,前村绿满天。
牛眠花里岸,鸭上柳边船。
鸟啭亦成语,水流殊自然。
偶来乾净土,便觉日如年。

敝庐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世乱有诗癖,家贫无戒心。
放船皆日落,闭户独春阴。
客去琴书乱,犬眠花木深。
敝庐在城市,幽僻似山林。

三月十一游顶山晚归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峰暖群木秀,黄莺啼满山。
游人三四里,幽草绿阴间。
归路东风慢,柴门春水閒。
自然生意动,况复涉幽攀。

庚申八月既望携眷游杭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泛宅一何乐,浮家访苧萝。
湖山秋日好,吴越水程多。
野艇乘风月,江村入芰荷。
馀杭甲天下,端不在笙歌。

枫叶船中落,沿江溯上流。
可怜烟水气,自古帝王州。
月出人空巷,潮来酒满楼。
山寒风露白,为御翠云裘。

松暗翠微明,山中户牖清。
一时如出世,到此證无名。
举酒海潮至,回头江月生。
平居违本性,便欲遂初情。

白云庵僧房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入门山满院,知近赞公房。
日午南池里,薰风荷芰香。
幽帘与清簟,天下一相忘。
应许许玄度,共兹身意长。

探幽人以外,丹灶白云封。
幽涧花为幛,春山雨满松。
寻仙惟绝壁,出世有疏钟。
惆怅重来客,新诗忆旧踪
⑴ 乙未夏,曾偕李夫人游此,弹指二十馀年矣。

咏秋海棠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粉泪夕更湿,花房风色阑。
美人动芳魄,秋月红栏干。
夜久白露满,帘栊香气寒。
繁英如可摘,为拭水晶盘。

云木夜明瑟,秋光画不成。
故宫在烟水,舟子话升平。
灯火湖中出,笙歌月下清。
山寒波更寂,想像欲无情
⑴ 宫前游人既散,夜色苍寂,山水杳暝,遥望涌金门,则灯火万家,笙歌四起。舟子于烟雾苍茫间,为余指点今昔楼台之异,不胜感怆。

金谷园中事,齐奴载酒过。
高台清夏好,乔木夜凉多。
曲院生风月,佳人看芰荷。
十年得歌舞,未必是蹉跎。

其二
五言律诗
看竹何须问,重来百感生。
径閒杂花落,窗静一峰明。
罗绮经秋滑,笙歌隔水清。
犹疑风月夜,水面捲帘声。

南屏山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一径野花发,满棚秋豆肥。
夕阳波以外,远见渔翁归。
涧水通香积,炉烟入翠微。
隔湖昭庆寺,相应暮钟稀。

吴山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山泉入厨下,燃火劈松枝。
乱石通人少,疏钟出海迟。
暮江明似眼,秋色澹于诗。
且莫伤形势,疏帘看弈棋。

北高峰下山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秋山香积晚,古寺烟火稀。
飞鸟入红叶,樵人扪翠微。
江声鸣屋壁,松影画僧衣。
万壑千岩里,知从何处归。

高氏别业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二十年前客,重来载酒行。
溪山秋更寂,几案晚来明。
鸣橹茶烟起,开门荷气清。
偶然思旧句,忽忆少年情。


共2780,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