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363,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下一页
(续上)
宝辇灯烘花气浓。
暗尘随马夜来风。
千红万绿倚春空。

扇底夕阴惊露湿,酒边流水荡香醲。
留仙裙冷月明中。

深房曲槛春阴涩。绣帘不动炉烟直。
清雨散茶香。绿窗红海棠。

蛾眉都似旧。犹记那时候。
带雨折花枝。花秾人笑时。

菩萨蛮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甲戊十月初九日,天然博物院柬邀看菊,小春和暖,携姬人小男同游。繁英缤纷,异种千百,步入院西畦垄,霜浓木落,西山尽出。小男为呼酒,席地而坐,薄饮于篱落红叶之间,尽吸荒寒莽苍之气。同游者小男、画师罗蕴之女史也。归途欣然题小词二首,寄谢主人。
秋光更比春光好。芳菲莫讶诗人老。
人瘦菊花肥。入门秋满衣。

难逢开口笑。霜鬓簪花俏。
笑口为君开。催诗拿酒来。

城西车马秋原满。千红万紫霜天暖。
十里捲帘看。问花寒不寒。

吟成香在口。人中风前酒。
红袖笑相扶。醉翁归去无。

点滴湿黄昏,暗里小池吹皱。
雨打一庭花气,正烧灯时候。

夜深犹自照雕栏,碎影倚红袖。
自笑惜花人老,但花儿依旧。

菩萨蛮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海棠红了丁香雪。年年开过无消息。
燕舞故宫前。长城春草烟。

此时相忆苦。美睡春窗曙。
携酒向花间。听莺江上山。

深巷醉扶归,林上湿云如幄。
踏过小山春雨,到杏花院落。

隔花炙火熨红窗,翠袖耐寒薄。
今夜江城诗思,在薰香池阁。

人来深雪,到黄昏锁了,房栊清月。
冻合瑶台人似鹤,酒后珊珊仙骨。
绣帐灯明,云屏火暖,旧事何时节。
长安万户,袁安高卧踪迹。

搔首百尺楼高,纤云四捲,碧落今何夕。
长忆宁王吹笛处,隔坐玉山千叠。
华发堪惊,青山休笑,山也今顽白。
夜来诗冷,梅花知道消息。

蜀水无情,蜀山无语。
片帆千里江陵去。
蓦看江上起愁云,落梅声里销魂处。

别恨东风,离情飞絮。
年年送客长亭路。
那堪杜宇两三声,落花流水春将暮。

酒泉子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数点飞花。
宝瑟沈沈人倦。
捲帘看,春水浅。
柳丝斜。

小屏风上春山小。
锦帏烟自枭。
又黄昏,花影悄。
上窗纱。

山花子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月下重楼漏点残。
黄昏风里倚栏干。
春雪一庭閒不扫,小窗寒。

愁梦欲归天上去,胡笳低绕玉门还。
数片落梅流水远,月中看。

风流子 春怨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曲院小池花涌。
楼外垂杨舞动。
人独立,小桥西,较量春愁轻重。
莺燕。
低弄。
流水斜阳如梦。

菩萨蛮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狂愁閒逐江流去。东风閒逐江头絮。
春酒月明中。杜陵花又红。

高楼情脉脉。琼怨和谁说。
宛转七香车。落英风里斜。

少年游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桂花香外嫩凉生。
池上碧烟横。
玉露零零,彩云澹澹,曲院夜吹笙。

玉阶无语珠帘捲,水际月华明。
无奈三更,可堪万里,寂寞共秋清。

山花子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日暖朱门闭不开。
百花无力杜鹃哀。
肠断艳阳天气尽,下楼台。

芳草绿深关小院,梨花红薄盖閒阶。
终日笙歌流水外,没人来。

满宫花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柳丝长,征马歇。
重把归期先说。
细云疏雨过长亭,暗暗吴山千叠。

水东流,人小别。
别后归来愁绝。
碧芜烟湿露珠明,数片梧桐秋叶。

点绛唇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屈指无端,岁华暗换宜春帖。
鸭炉烟结。
梦暖春寒烈。
风竹凄清,敲向黄昏澈。
半庭残雪。
更半庭残月。

生查子 别怨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楼外碧山长,极目遥愁起。
红雨下平芜,斜日明江水。

渺渺雁三行,杳杳人千里。
零乱过征帆,偏又东风利。

小别无多多几许。
烟柳斜阳,迷却来时处。
回首青山山不语。
泪珠抛下西江去。

芦荻萧萧飘寒絮。
做出秋声,单舸穿风雨。
只恨西风吹不住。
将人吹遍天涯路。

一剪梅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丁酉七月,客居秣陵。玉露初下,绛河在空。耿耿秋情,悠悠凉梦。醒而自思,能不黯然
罗帐灯昏玉漏残。
人远长安,梦近长安。
梧桐池馆露华寒,月上栏干,月下栏干。

携手分明共细看。
半晌疑团,半晌贪欢。
红楼依旧隔层峦,扶上雕鞍,扶下雕鞍。


共363,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