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256,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古风(续上)
独昵近湖山,几失烟江景。
孤篷与鹭争,渐入桐庐境。
衔江接红树,斜斜复整整。
云光淡相染,天无成古锦。
山水无定形,奇变出心影。
未成浮海愿,弥觉天机永。
暮傍桐君山,旅夜抱虚警。
相逢莫问名(夜有警兵诘姓名。),出世先止饮。
烟波有戒心,身世成悬瘿。
不见披裘人,渔火明孤枕。

晴江啼画眉,烟屿如浮杯。
有山不真隐,游钓皆凡材。
郁郁旋螺门,一水争潆回。
风日不到处,古祠傍山隈。
钓台东西峙,不受群峰排。
前年旧鸥鹭,相见如惊猜。
乱世无隐地,焉知我重来。
筇边落日尽,淡淡烟光开。
依稀痛哭记,留与今人哀。
苟乏超世见,江山无好怀。
卧石灭残字,斑馼千年苔。
丝风重九鼎,天意宁徘徊。

却病始登山,三度憩祠屋。
风日老蒹葭,欲往迷前躅。
从容理归棹,水流山簇簇。
暮色苍然来,人天渺一粟。
漏釜燃湿薪,烟篷坐瞑目。
散翁酒肠空,三子但扪腹(石钦、仁先、絜先。)
浪游有饥饱,一笑境难续。
袖中亭林诗(絜先携《亭林集》。),应向西台读。
杖策追光武(亭林句。),群雄亦粥粥。
莫道客星孤,终古桐江绿。
注:【校记】〔题〕《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二号《文苑》作「次韵和散原游桐庐至七里泷钓台纪事诗三首」,其一诗末有自注云:「时桐庐戒严。」其三「三子但扪腹」后有自注云:「谓石钦、仁先、絜先。」「袖中亭林诗」后有自注云:「絜先携亭林诗集。」

游花坞至白云堆僧舍午饭(戊午)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春山无尽藏,有云自深曲。
随处著茅庵,窅然寄心目。
云根函一窗,万竹深如束。
日午云不归,浓阴补山绿。
净理不可举,钟声来断续。
孤筇身外身,幽往迷前躅。
檐隙坐相忘,春去了无触。
古佛野僧旁,茶香饭初熟。
一饱不愿馀,人生几陵谷。

出郭晨气清,鸟声杂悲喜。
初日明高林,山在绿阴底。
何处觅禅关,潭空竹烟起。
郁郁松禅翁,放逐曾经此。
寺僧索题额,留作藏山纸。
神味在青冥,泼墨皆云水。
从知忧患心,妙契清净理。
前游已隔世,樵径青未已。
山随人意深,万事沧桑里。
注:【校记】〔题〕《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八号《文苑》作「重游破山寺睹松禅师遗墨感赋」。〔觅禅关〕同上作「叩禅关」。

登剑门峰拂水桥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鱼贯出层岚,帽檐欹晓日。
咿哑答鸟声,风舆坐超忽。
直上穷窅如,下临诧奇绝。
云与石争山,怒泉抵其隙。
回风一震荡,乔林溅飞沫。
危桥通两崖,关锁见气力。
曳杖入清雄,觅我经行迹。
十年沧海心,未与钟磬隔。
人生重回首,春光有今昔。
不见鹁鸽峰,墓草萋萋碧。
注:【校记】〔题〕《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八号《文苑》作「登拂水桥」,诗末有自注云:「翁松禅师墓在鹁鸽峰下。」

昨夜南山雨,雷峰净如拭。
澄波倒天影,云来满湖石。
石底一星明,馀光随桨没。
忽惊鸥背红,荷边上初日。
曙色分远近,湖光有明灭。
渐觉东方高,市声出烟隙。
日计在一晨,生事纷如发。
蜕世吾何曾,替人愁午热。
万事不如归,南湖风猎猎。

厌世非人情,衰年望子侄。
送尔万里行,百感集呜咽。
自吾成竟时,艰难生计拙。
人视官为家,学与世同辙。
兀散聊自娱,游心慕庄列。
牵萝补屋难,坐视藩篱撤。
尔往晰新理,淑身即救国。
并世无学人,人心遂荡决。
常懔风俗忧,勿与性情格。
尔父病且衰,我死更旦夕。
国危家偶存,所悲在来日。
来日吾安知,极目海涛阔。
注:【校记】〔坐视〕《东方杂志》第十六卷第一号《文苑》作「坐看」。 〔晰新理〕同上作「求新理」。 〔性情〕同上作「天性」。

南高峰晴北峰雨,攀天几度悲重阳
今年重阳两病叟,闭门与世殊沧桑。
园木自凋生意在,纷纷野卉争秋光。
惯将歌哭托酩酊,因病止酒天主张。
由来老至各异境,淡处得趣皆芬芳。
菊前桂后天清旷,无主钟山屹相向。
何必登高看晚晴,青溪自古多惆怅。
疮雁南来事又新,斜日满城无故人。
结邻与子共花竹,天许江湖作幸民。
注:【校记】〔南高二句〕《东方杂志》第十六卷第一号《文苑》作「去年今日两苍苍,攀天记咏六重阳」,句下小注作:「苍虬去年《登高》有『破壁攀天一端午,伤高啼泪六重阳』之句。」 〔今年句〕同上「重阳」作「突兀」。 〔纷纷〕同上作「让他」。 〔惯将句〕同上作「不将酩酊酬佳节」。 〔淡处句〕同上作「要从澹处寻芬芳」。
⑴ 苍虬去年《登高》诗有「六重阳」之句。

入塞复出塞,黄河如奔马。
捩舵贺兰山,谁是重来者。
一发见中原,惝恍泪盈把。
沙飞万里黄,月出半轮赭。
况闻宁夏乱,战血膏原野。
遗黎对鸣咽,一去吾宁舍。
极目断冰流,鹰边辨庐舍。
行役但悄悄,人烟渐清暇。
野旷驼为城,屋低泥作瓦。
不知春几时,寒日垂垂下。
注:【校记】本诗据《东方杂志》第十六卷第一号《文苑》补。

小学堂歌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传闻四境内,私塾尽改良。
入城吞声哭,听我歌学堂。
古祠蔽风雨,门额书皇皇。
中庭有偶像,教室设两厢。
童子颇活泼,鱼贯而雁行。
亦有四五辈,面目渐老苍。
乱发垂过耳,垢腻无完裳。
列坐乃凌乱,争就檐隙光。
讲师入讲席,气静声不扬。
面壁写粉字,古语连篇长。
就中一老儒,口说颇精详。
因授读经课,为讲达孝章。
若者天子孝,若者诸侯王。
群儿互耳语,或但两目张。
朦然又移晷,咳唾如沸汤。
吁嗟十年内,此事讵可商。
我闻东西国,校舍周穷乡。
儿童心理学,何以基富强。
此意难具陈,请君学牧羊。
牧羊得羊性,三百无相妨。
人人有子弟,谁家无爷娘。
蒙养须及时,愿与重较量。
注:【校记】本诗据李之鼎《宜秋馆诗话》补。

哀自治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歌罢学堂歌,听我歌自治。
客从边隅来,为述边隅事。
山城如斗大,四乡可区记。
谁家富田园,谁人识文字。
各予选举权,十召九不至。
山前有博场,欢呼杂老稚。
山后鼓鼕鼕,村农逐邪祟。
共乐太平年,安用多条例。
老儒闭门居,读书已三世。
青唇吹火眠,横陈入沉醉。
语以风俗忧,朦胧嗤以鼻。
幼女十龄馀,出言颇犀利。
谓爷入城去,但可市糕饵。
莫去见官府,莫受官府气。
更莫拜乡邻,乡邻无好意。
此语讵不然,此事那可议。
徬徨复徬徨,咨谋到胥吏。
哀哉九年期,尚待开民智。
注:【校记】本诗据李之鼎《宜秋馆诗话》补。

挽曾纪泽联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对联
综中西为一家言,横览九流无此学;
立功名于万里外,不缘世业足封侯。

挽麦孟华联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对联
髯真绝伦,姓名独脱熹平党;
我病几死,哀感难调子敬琴。

挽郭嵩焘联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对联
与文正首定吁谟,晚岁亦同膺俗谤;
继船山独传绝学,孤怀难遽觅知音。

兰玉森庭,期颐晋祝;
翟翚表度,鞠跽承欢。


共256,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