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291,分1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古风(续上)
溯严濑至兰溪(戊午) 清 · 阮元
春江三百里,一泻众山破。
流云如秋潮,始识风力大。
连帆扑天去,其势颇无懦。
乱峰不知名,络绎复坎坷。
终日蓬窗中,把卷向山坐。
转如立滩头,尽遣群山过。
晚来有明月,莫拥黄䌷卧。

自公堂后双古柏,六百馀年老宋客。
蟠根郁律透重泉,生气勃然出堂脊。
一株轇轕纹节转,一株皮厚腹中𡍩。
等閒莺燕不敢来,绝顶花雕刷寒翮。
瓦沟残日落青子,苍鼠奋髯啖其液。
此堂支柱多古碍,乾道七年魏王宅。
汤阴恶桧刳不尽,巩洛松楸种何益。
此柏幸栽节度家,颇有清香凝画戟。
徒恨苔身长百尺,未与冬青树争碧。
堂阴谁可话畴昔,六碑首问熙宁石(堂后有石碑六皆两宋物也)

春城晚逾暖,四山云气蒸。
晓发缙云南,雨势方奔腾。
延缘起修磴,岩壑来填膺。
眼前快磊落,足底愁凌兢。
傅壁凛倾涧,接石度高陵。
路穷岭直立,遂乃冲云登。
云深不见路,叱驭将母能。

岭上多桃花,花落初生叶。
芳草何芊眠,染湿绿蝴蝶。
不知凌绝险,转觉閒易蹑。
迷漫十步外,白云飞帖帖。
浮岚青数痕,中有峰千叠。
若令廓清霁,飞鸟去犹慑。

其二 (戊午)
青岩亦已转,陵缅山之阳。
林涧正怀烟,花岫犹屯香。
降随猛泉落,升共高云翔。
翔云扶我行,冷逼单衣裳。
欲招青田鹤(谓端木国瑚),矫翼来低昂。
仙都在何许,云海春茫茫。

山花(戊午) 清 · 阮元
野花满山红白黄,山丹踯躅高茛姜。
青桐蕊小不来凤,蔷薇拂露跳麝香。
墓门短碣没春草,丛祠破壁开斜阳。
野火乱烧半枝死,樵斧却赦柔条长。
鸠啼绿阴不知处,引我眼到青岩旁。
君不见竹林堂前飞达末,台州红栽润州钵。
沃士清泉护曲栏,三日不浇根欲渴。
请看青岩石上花,白云如水养之活。

石阙开双扉,未登心巳羡。
沿溪溯潺湲,越谷望䓤茜。
飞流百仞上,先向林表见。
敢拜天绅垂,畴与白龙战。
曳影澄潭凉,触石生衣溅。
雨馀情弥壮,风定势犹旋。
疏响静凡喧,摇光引清眩。
兹来春夏交,山花落如霰。
重游意更洽,坐久心逾眷。
安能搆岩栖,聊息水程倦。

蕉林骤雨(戊午) 清 · 阮元
黑云阁日来蓬蓬,芭蕉窗下生微风。
忽翻白雨破幽独,万点秋声战寒绿。
此声入耳心亦凉,动摇眼底回清光。
何处骄阳火伞热,何处大道风尘黄。
跳珠溅玉骤复缓,帘波不动清阴满。
半晌疏斋巳坐忘,案头茶冷青瓷碗。

灵江通海汐,云霞围一城。
孟夏方陶陶,林薄含馀清。
林中有高楼,神抚群山平。
风光泛疏牖,岚气通环甍。
兴言怀谢公,为此登楼情。

其二 (戊午)
众峰不同青,一雨净万绿。
啼鸟悦初曙,晴云翳深木。
朝阳未上城,人烟犹隐屋。
晓起神自清,复此豁遥目。
隐囊风气凉,临窗一晞沐。

其三 (戊午)
山多云气聚,少暖即成雨。
翔风海上来,飒然破微暑。
轻凉润笙簟,清气入玉麈。
高林接繁柯,森森绕窗户。
情赏在无言,列岫静可数。

其四 (戊午)
西岭郁崔巍,夕日早衔光。
溪壑起轻阴,穆然何清苍。
归鸟入林小,樵径盘云长。
暝色渐近人,楼外浮昏黄。
岂能无世虑,及兹澹欲忘。

其五 (戊午)
兹楼四无碍,下视未十仞。
势凭山巳高,天垂月尤近。
清霸生明弦,流云散华晕。
灯火遥楼青,笙歌夜风顺。
谁知卷幔坐,吾方揽幽蕴。

其六 (戊午)
杰构临湖山,两载居齐州。
兹来章安郡,梦与愚公游。
连楹既窈窕,远岭亦清遒。
龙顾颇宜夏,鹊华空复秋。
愿得施宣城,卧吟百尺楼。

天台山纪游(戊午) 清 · 阮元
天台一万八千丈,我来迥出群峰上。
碧山如海不能平,天风足底催高浪。
山下白云凝不流,浪花卷出青鳌头。
惟有经台立天表,不与元气同沉浮。
飘飘直过八重岭,百尺飞流石梁顶。
龙门凿破走昆源,银汉扶回泻天影。
金庭双阙不可攀,玉沙瑶草非人间。
曾记桃花古仙客,夜骑元鹤吹笙还。
七签空说子微悔,李明柏硕今安在。
多为游人乏仙骨,割尽胡麻蹈东海。
昔登海阁望蓬莱,赤城又见霞标开。
羽人虽去洞天在,白日照耀金银台。
可怜害马不肯住,今夜月明宿何处。
挥手一抺群峰平,彩云填满千盘路。
若非清梦落天姥,定绕仙坛转飞去。
⑴ 云笈七签司马悔山为李明仙人十六福地

天台藤杖歌(戊午) 清 · 阮元
福庭本是群仙囿,汉代桃源尚如旧。
仙人手种祁婆藤,掷与人间赛灵寿。
敲破铁簧扪楖栗,擎起蛟身看清瘦。
我来天台亲见之,万年岭上垂金枝。
猿狖引臂弄光泽,筋缠石骨坚无皮。
鹿樵偶向梦中得,七尺珊瑚淡红色。
岂须芝草始长生,著手巳能助仙力。
石梁雨滑生苍苔,听笙看月登琼台。
恐随飞瀑化龙去,直拨白云寻鹤来。
持归拂拭奉堂上,要脚轻便不汝仗。
跃马才从灵隐回,横膝聊为寿者相。
庭前倚杖听儿诗,如策长藤到台荡。

飞梦下天姥,馀情入吴越。
镜湖波逼山,石篑水搜窟。
飞梁驾重门,立柱抗高阙。
冷壁悟禅面,瘦峰露仙骨。
定役灵匠心,莫谢天机伐。
削成夏圭斧,奇拜米颠笏。
清风漱玲珑,澄潭倒崷崒。
红楼四月寒,乌舫一篙滑。
藤枝袅更长,蘋花香未歇。
胜境岂在多,览古兴超越。
缅想山阿人,沿流弄明月。

出郭缅澄波(奉贤陈廷古华),沿堤快新霁。
绿罨干树浓(安邑宋葆淳芝山),红擎万花丽。
笋舆先后来(娄县杨之灏篑山),松磴两三憩。
叠足山巃嵷(钱塘何元锡梦华),扑眼石陵厉。
泉喧桥影圆(仪徵阮元云台),亭敞茶烟细。
呼猿巳无声(古华),飞鹫颇有势。
张翼障日高(芝山),垂咮啄云锐。
迦陵远流音(篑山),圆泽近同谛。
结夏慧理岩(梦华),论古咸和岁(开山自晋咸和始)
蜡屐穿玲珑(云台),藤杖阅迢遰。
一派泻龙浤(古华),千盘拥螺髻。
具相嵌庄严(芝山),题名杂分隶。
洞窥一线天(篑山),台译千佛偈。
登顿竟忘疲(梦华),脱略了无系。
高轩补寻梅,层椒迟访桂。
往迹追白苏(古华),忘形到支惠。
佳荈浸清寒(芝山),伊蒲出新脆。
解衣到剧谭(篑山),临池更游艺。
画法尚夏圭(梦华时芝山作画数幅),砚怀抱刘蜕(余藏晋咸和砖研及唐刘蜕研)
竹阴午梦清(云台),槐院晚蝉嘒。
归思趁吟鞭(古华),凉风袭行袂。
出山尚闻钟(芝山),临湖重鼓枻。
回指翠微间(篑山),却眺烟波际。
此游殊耐吟(梦华),后会良可继。
暑歊翻避人(云台),我东日西逝(古华)
⑴ 云台灵隐东轩有老梅已枯余属僧补栽之为题补梅轩额

苏公一生凡九迁,笠屐两到西湖前。
十六年中梦游遍,况今寥落七百年。
西湖之景甲天下,惟公能识西湖全。
公才若用及四海,德寿不驻湖山边。
区区明圣一掌耳,易补缺陷开淤填。
长堤十里老葑卷,北峰顿与南峰连。
雨云雪月入吟袖,装抺浓淡皆鲜妍。
水枕竞与山俯仰,百吏散后登风船。
可怜纱縠去不得,欲归阳羡愁无田。
江头斑白说学士,碑在口上无劳镌。
三百六十寺兴废,竟无一屋祠公焉。
前年我来拜公像,聊以山水娱四贤。
柏堂竹阁今尚在,一祠毕竟公当专。
淮海秦公世交后(谓小岘观察),办此醵出清俸钱。
岁寒岩下百弓地,宅有花树池多莲。
读书堂字公手迹,一匾横占屋十椽(余摹公所书读书堂碑字为祠中堂匾)
吁嗟乎公神之来如水仙,灵风拂拂云娟娟。
楼台明灭衣蹁跹,万珠跳雨生白烟。
琉璃十顷清光圆,水乐惊起鱼龙眠。
我歌公句冰丝弦,荐秋菊与孤山泉。
神归来兮心超然,望湖楼下湖连天。

江君未弱冠,读书巳万卷。
百家无不收,岂徒集坟典。
款识列尊彝,石墨雄碑版。
我年幼于君,获与君友善。
谈经析郑注,问字及许篆。
书窠小东门,出城路不转。
时从书里坐,左右任披展。
何期丙午荒,负米致偃蹇。
秘笈遂散失,今乃存者鲜。
绘此一幅图,感慨良不浅。
余为进一言,聊以当解辨。
世有聚书人,充栋富编简。
腹中究何有,九流尽乖舛。
江君书虽佚,等身多述撰。
精华在一心,糟粕笑轮扁。
树石满书窠,云烟任过眼。


共291,分1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