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1402,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七言律诗(续上)
留别宝莲静室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七言律诗
宝莲精舍倚山开,曳杖寻师破暑来。
午夜梵音回客梦,半生心事付炉灰。
未妨虎穴频游戏,已入鸥群莫漫猜。
万壑千岩无住著,不知何地觅天台。

凶问初传暗里惊,闽关趼足为谁行。
踏穿岭表三山近,望到天隅一柱倾。
沧海未能容信国,白头毕竟丧真卿。
同时义士吞声泣,不为门墙独惨情。

其二
七言律诗
冰蘖清风海内望,至今遗爱泣闽乡。
身栖绝岛思存宋,梦入先朝只辅唐
闾里自来臣节著,家门都为国恩亡。
相随犹有雏孙在,此日巢倾若与藏。
⑴ 公昔抚山东,被逮,狱中梦人赠额曰:「唐朝宰相」。

其三
七言律诗
有客乘风自厦门,灵光孤殿岿然存。
阃权海上尊元老,封事天南动至尊。
蜡诏未叨明主赐,麻纶犹出上皇恩。
新衔鹊印随颁给,曾慰孤臣万里心。

其四
七言律诗
昔岁谬叨漳浦荐,主恩特诏试天官。
书生不以先容进,国士偏承破格看。
一命滥参延郡幕,三年窃戴侍臣冠。
同时知己捐躯尽,每念师恩泪未乾。

前身曾似住庐山,瀑布声中屋半间。
来路草深时入梦,当门松偃渐知还。
登皋漫许能开眼,绝壁从今且闭关。
腹笥可怜书数卷,炉边昨夜已全删(卓庵力戒予著书。)

去岁风闻疑至今,客来果说大星沉。
青天已毕蠲躯志,白日空悬报主心。
多难相依臣节苦,异时不去国恩深。
中兴末奏公先死,泪洒天南听捷音。

其二
七言律诗
共羡吾师遇主知,五年车驾镇相随。
边书忽到催朝急,密旨偏承下直迟。
血碧人间千载恨,柱摧天外九重悲。
乘舆此日蛮荒外,左右颠危更仗谁。

其三
七言律诗
曾为三策筹滇事,纶阁传看亦动容。
庭议只知争祖制,帝心原自慎藩封。
图纾国难身先殒,为荷君恩祸独钟。
门下夕郎同日死,九原含笑得相从(吴东三讳霖,同日遇害。)

其四
七言律诗
制科忝出陆公门,同是门生独荷恩。
规讽每蒙倾耳听,询谋偏许纵情论。
受知不浅常跻阁,相见无时特谕阍。
何事违师苦求去,祇今西望漫伤魂。

行脚诗 其一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七言律诗
① 予为卓庵指往庐山,不得去,遂往来江上为行脚僧,诗以寓志。
佛法人情两未通,麻鞋钵袋任西东。
衣冠莫笑当场戏,棒喝难施半死翁。
往事是非都说梦,新年忧喜但书空。
云山何处堪行脚,依旧临江哭路穷。

其二
七言律诗
逢人叉手话南宗,笑杀诸方老冻脓。
绝迹孤峰从不到,转身沧海岂能容。
情知广额刀难放,却讶曹溪碓久舂。
消息杳然香欲烬,城南正打五更钟
⑴ 唐法融和尚得道于江宁祖堂山,为南宗第一祖师。

其三
七言律诗
炉灰死尽志初降,夜半披衣礼法幢。
戏把閒身藏北斗,笑开大口吸西江。
布毛吹去无多子,芒屩踏穿定几双。
好趁此时重抖擞,莫教辜负月当窗。

其四
七言律诗
无端歌哭总成痴,瓢笠随身纵所之。
普化云端羞振铎,寒山壁上怕题诗。
野狐到底归槽厂,贫女安心卖笊篱。
身在人家半在寺,行藏尽教世间疑。

其五
七言律诗
重到江南花渐稀,愁看柳絮涨天飞。
残经翻过吹松火,破衲穿时覆葛衣。
明白化城无路去,等閒田地几人归。
近来颇会垂钩法,不坐蒲团坐钓矶。

其六
七言律诗
粥饭随人生计疏,偶来野衲许同居。
几回尘梦迷蕉鹿,猛觉灰心是木鱼。
茗熟喜逢高士至,菜香每谢道人锄。
判将老笔修禅史,又被圆通戒著书(卓庵禅师住圆通。)

其七
七言律诗
踏翻大地几吾徒,笑指菰芦兴未孤。
最喜龙蛇随处杂,可知牛马任他呼。
倦来那觉绳床短,饱后还嫌香饭粗。
岩树是非关底事,漫劳分别问荣枯。

其八
七言律诗
鶗鴂经旬带雨啼,沿河芳草践成泥。
何时火改茶初焙,几日天晴麦已齐。
吾道半归沧海上,好山多在楚云西。
出门望断元无事,到晚江头一杖藜。

其九
七言律诗
桐帽棕蓑自偶偕,寻山何处有茅斋。
但容折脚亲支爨,得覆匡床手缚柴。
佛法难凭长脱略,故人相见且诙谐。
常时开口防疑怪,那得临风一放怀。

其十
七言律诗
赤脚拖泥日几回,到头一句口难开。
荒凉野寺鸣钟过,惭愧贫婆送米来。
为觅因缘穿酒肆,欲传心事画炉灰。
长街走尽无人遇,又向西风痛哭回。


共1402,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