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辞赋
繄天地之未祛兮,混万物以睢盱。
俄清浊之异形兮,奠上下以相呕。
惟帝王肇为民之主兮,建人极于庶类。
云台有此大道兮,曰仁义与礼智。
自三皇与五帝,通斯道于雍穆。
俨神明之所祚兮,亦兆民之所托。
夫何嬴秦之屈起兮,爰发踵于西戎。
因宣灵之僭迹兮,至孝公而称雄。
据百二之函关兮,志并吞乎八荒。
世再传而易嬴兮,政虎视而竞强。
制四海于敲朴兮,并诸侯之故地。
遂自居乎尊位兮,输周家之神器。
蔑仁义之大道兮,竞日事乎战伐。
纵蒙贲之用兵,陷韦斯之邪政。
纷四海之睽孤兮,痛刮剥乎亡命。
是曰天下之残贼,岂云万民之共王。
然数功而辞愆兮,拟圣德于三五。
予将擢发而数其过兮,得一□于千百。
尔其然除圣贤之典诰,戕灭帝王之篇籍。
法律愚万民之心,硎谷埋真儒之骨。
礼官卷舌而不谈,硕儒抱书而遁迹。
遂使天下之人,竟涂觏其耳目。
此其为过一也。
至若废五等而立郡县,毁井田而开阡陌。
子弟无一尺之封,权豪有兼并之路。
蔑根枝之相庇,暗茕独之无告。
遂使圣人之法,毁一日而不足。
此其为过二也。
若乃仙舟联络于东海,阿房俯压乎骊山。
残民命于土木,驱民心于诞漫。
嗟荒淫之鲜终兮,抑人生之有期。
竟致国亡而身残,永贻笑于此时。
此其为过三也。
是知秦之所以为秦者,由于不修其德义。
而其卒致覆亡者,亦由于攻守之有异也。
倘使秦行仁义之道,去谲诈之术。
抑李斯之论,纳淳于之策。
则卢生一言,不足以致焚坑之祸。
风舟未渡,讵可以致湘山之赭。
首尾相扶,岂致陈项之陵轹。
祚至万世,谁能二世而族灭。
呜呼,秦人不自知其过,而后人过之。
后人过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过后人也。

惟覆帱之广博,宰万物之亭毒。
生脩短兮不齐,类巨细兮千亿。
览大椿之遐龄,隐寒蝉之太促。
才寄形于春和,俄敛踪于秋肃。
窥宇宙兮管端,哀赋命之顷刻。
曾一期之不周,况百世之能度。
感时物(一云物理)之多绪,划长啸而生悲。
默潜心而洞览,忖万理于一思。
曰我人兮堪舆,寄有限于无穷。
电瞥耄倪之间,蛾烛百年之中。
孰长生而久视,知天地之终始。
溯千古而大咨,愁不禁兮余之衷。
梦酣华胥,鼎湖遗弓。
琴断南薰,九疑悲风。
遗墟亳邑,旧基镐丰。
蜂喧五伯,蚁阵七雄。
马上乾坤,俄四百年。
已矣乎,丘陵枯骨。
顾观天地,朝菌晦朔。
嗟日月之几何,纷更转其如许。
劬百龄之筋骸,艰一生之龃龉。
缤乘化以归尽,几休憩于逆旅。
吾不知天地之中,畴脱形于蟪蛄。
且其大小有别,识见殊道。
览众人之井蛙,哀蠢蠢而莫之察。
虑全体其自昧,谋不过于衣食。
有圣人之大道,鲜窥闯其万一。
缘所见之狭小,智未周于广达。
是固虫之止春,专四时之莫识。
虽然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洪纤脩短,与生俱生。
理固然矣,而又何惊。
蜉蝣一朝,龟鹤千龄。
树有松柏,草有荚蓂。
彭有八百,殇无一期。
咸小大之素定,非人谋之能为。
自其大者而观之,则天地既有终始,日月亦有盈亏。
矧物理之同生,共一天而分之。
岂可较其长短,纷荣喜而枯悲。
天地之有始终兮,我亦有其终始。
张抱怀而大观,一彼此而同归。
第可忧者,人生天地。
万物之灵,所异昆虫,惟其有守。
物之终始,犹全所受。
人之最灵,胡其自负。
闻古人兮有舜,声天地以长久。
我何人而独啬,彼何人兮独厚。
知其所有,我亦有矣。
勖其如舜,毋自苟矣。
讵忍以人,微虫同朽。
倘不自尽,不过曰微物而已。
小大倄短,非人之所可忧,而亦不暇以自忧也耳。

曰自混沌之初辟,万窍呀然而始拆。
二仪流像而磅礴,万类吐形而综错。
忽天机之动制,妙为声而相轧。
夫惟声之接于物,散万殊而橐钥。
或大小之异响,或清浊之殊听。
伊凄切而呼号,窃独悲此秋声。
当岁行之向暮,值蓐收之司节。
洞玉宇之寥泬,淡万象之萧索。
初厉声于金方,竟合韵于百虫。
趁落叶而骚屑,穿松竹而铮摐。
异管弦之啁啾,非金石之鍧铿。
讶风雨之骤至,恍波涛之夜惊。
散似矢石之崩腾,喧若万马之驰突。
倏若大鹏之运海,划若龙门之溃裂。
却怕空馆之骚人,唤起深闺之思妇。
迁客海上,空洒思君之泪。
关山万里,添杀征夫之情。
长门久闭,陈后之梦几醒。
纨扇恩薄,班姬之怨谁知。
至若宋玉心中,悲草木之变衰。
潘郎鬓上,叹霜雪之已垂。
况复志士沈忧,十年之剑未试。
薄寒中人,授衣之期已至。
发变栉边之新白,容销镜中之故丹。
受风埃(一作霜)之侵迫,苦心志之摧残。
悲饥鹰之在鞲,叹老骥之伏枥。
闻秋声而奋起,志千里与碧落。
虽然声者非有意于有声,特感造化而相孚。
造化亦非能使无声者而有声,适相值而两相呼。
气至则感,人与物一。
禹稷待尧舜而有声,是尧舜为秋于禹稷。
伊周待汤文而有声,汤文亦为秋于伊周。
木铎有声于六经,六经亦为夫子之一秋。
若余者亦何为哉,戴尧天瞻舜日。
且将同俟秋之蟋蟀,鸣大雅而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