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85,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下一页
四言诗(续上)
题文园狮子林十六景 其九 清淑斋(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四言诗
花木淑景,山水清音。
岚霭朝夕,天地古今。
不同不殊,有壬有林。
造物无言,会者随心。
而斋受之,以虚为斟。

杂言(乾隆丙申) 清 · 弘历
四言诗
顺风行舟,岂不甚美。
面前来舟,斯为阻矣。
阻者意怃,美者心喜。
喜者感风,怃者怨已。
巽二蓬蓬,感怨付彼。
达此应物,谓之穷理。

四声切韵之书始自周颙成于沈约其书虽不传而拈韵者必以是为准则然韵非自二人创之击壤卿云何一非韵句乎不啻此也羲经尚书多有韵语则尤古于三百风人之咏但以宜于时齐于一不得不以现行约之定本为准耳他如广韵(唐孙愐增修宋祥符初陈彭年更定)集韵(宋景祐初宋祁等重加刊修)正韵(明洪武问宋濂等刊修)收字取音或失于贪多务得而分韵既多反觉窒隘要之今通用之一百六韵已足供道性情鉴今古格物类之为无事其务该广而伤繁冗也一百有六之全韵历代曾无按次排咏者适以宅忧读礼简行幸疏吟咏且既阅小祥几政之暇无所消遣因以摛词或一日一章或一日两章阅三月而成上下平声书我朝发祥东土及列圣创业垂统继志述事之宏规上去入三声则举唐虞以迄胜朝历代帝王之得失炯鉴据事直书不以私意为美刺而终于敬天命守神器三致意焉是诗也历代兴废之大端略见于此而我皇朝之良法美政载在实录外人所不能见者亦毕述梗概较之通鉴辑览更为约而详简而该读者不可以花雅扬风吟风弄月之作目之也四声五部中凡一部首尾必用四言从其朔也古诗虽通用叶韵于每章之首尾句必用本韵别其限也韵即甚艰而每韵首字必用于诗中定其准也非曰因难见巧亦惟摅志愓躬后之览者或不以犯言不文为訾愆其庶几乎
天造皇清,发祥大东。
山曰长白,江曰混同。
峻极襟带,福萃灵钟。
山顶有潭,闼门名扬
三天女者,降而浴躬。
神鹊含果,吞以娠中。
锡之姓名,母遂凌空
有取水人,见讶异徵(叶)
交手舁归,推为主国(叶)
三姓定乱,鄂多城崇。
号建满洲,开基肇宗
元鸟商室,帝武周家(叶)
圣必有启,异揆同风。
⑴ 叶亘长白山高二百馀里绵千馀里雄观峻极扶舆灵气所钟山之上有潭曰闼门周八焉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
⑵ 山之东有布库哩山其下有池曰布勒瑚里相传有三天女曰恩古伦次正古伦次佛库伦浴于池有神鹊含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含口中忽已入腹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以吞朱果之故因锡之姓为爱新觉罗名之曰布库哩雍顺与小舠乘之母遂凌空去
⑶ 天男乘舠顺流下至河步登岸折柳及蒿为坐具端坐其上其地有三姓争为雄长日搆兵仇杀有取水河步者见而异之归语人曰汝等勿争吾取水河步见一男子察其貌非常人也天必不虚生此人众往观皆以为异因诘所由来答曰我天女所生天男生我以定汝等之乱者且告其姓名众曰此天生圣人也不可使之徒行乃交手为舁迎至家三姓者议推为国主以女百里妻之奉为贝勒其乱乃定遂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国号满洲是为东故开基之始按满洲清字本作满珠我国家肇基于西藏每岁献丹书皆称曼珠师利大皇帝至今汉字作满洲者盖因洲字义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从俗云

顺治甲申,世祖元年。
命摄政王,统师伐明
适于其时,流贼入燕。
明帝殉国,社稷已迁。
厥吴三桂,致书军门(叶)
乞师进讨,大军遂前
贼廿万众,据山海关。
并山横海,势颇盛焉。
王传军令,勿得争先。
鳞次布列,固我中坚。
三桂汉兵,白布识肩。
以为分别,否恐同歼
大风忽作,堀堁蔽天。
我军呼噪,风止战酣(叶)
大败贼众,灭迹扫尘
遂至都城,贼早西窜
辞辇安众,守经达权。
文程赞襄,嘉猷允贤
九月驾至,定鼎北京
为明雪恨,抚有宇寰。
汉高明祖,秦元之民(叶)
李唐赵宋,更不足云
奉天宏运,启后承前。
于亿万载,皇图永绵。
⑴ 叶亲顺治元年四月大军命摄政睿王多尔衮代统往定中原授奉命大将军印京启锡以御用纛盖一切便宜从事遂自盛行向宁远而进
⑵ 睿亲王统兵行六日明平西伯吴三桂遣副将等出山海关致书于王以流寇攻破京城九庙灰烬明帝已殉社稷贼首僭称尊号掳掠逞残神人共愤乞师除暴剪恶三桂愿率所部前驱睿亲王得书即指山海关进发报三桂书越日三桂复致书于王请速整虎旅入关急击逆贼京东西可传檄而定也王得书即星夜前进遇贼将唐通于一片石邀击之斩百馀人贼遁去我兵直薄山海关三桂率属迎谒遂入关
⑶ 叶十时贼首李自成率马步二馀万众自北山横亘至海列阵以待睿亲王集众传令曰尔等毋越伍躁进此兵不可轻击破此则大业成矣因令我兵向海对贼阵尾鳞次布列吴三桂兵分列右翼之未并谕三桂曰尔兵各以白布系肩为号不然同系汉人以何为辨恐致误杀
⑷ 叶进是日大风迅作尘沙蔽天咫尺莫辨及兵令军士呼噪者再风遂止各对阵奋击大败贼众追杀至四十里贼首尾不相顾向燕京遁走因晋吴三桂爵为平西王以马步兵一万𨽻之随摄政王直趋燕京追杀流贼即以捷书驰奏盛京
⑸ 叶王睿亲与诸将誓约并谕众曰此次出师所以除暴救民灭流寇以安天下也今入关西征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仍示官民以取残不杀共享太平之意百姓闻之莫不大悦凡逃窜山谷者皆还乡里薙发归附所过州县官民并开城迎降我军至燕京自成已复焚宫殿西遁因令诸将随三桂追贼寻剿之于陜西贼遁入湖谷广窜死山
⑹ 五月睿亲王至燕京故明文武官出迎五里外王进朝阳门老幼焚香跪迎众以明卤簿御辇陈皇城外启王乘辇王固辞众再三请王曰今来定天下不可不从众意乃以王仪仗前列乘辇入武英殿故明众官皆拜贺王下令诸将乘城止宿不许擅入民居万户安堵乃与大学士范文程等议政于是传檄安抚畿辅郡县令明众官任事如故
⑺ 叶睿亲王等定议都燕即具疏恭迎世祖于八月启跸九月驾至燕京定鼎告祭庙社躬祝极门郊坛御皇受朝
⑻ 叶之唐宋得天下皆有惭德即汉高明祖虽如逐鹿中原得之以高才捷足然刘乃秦之亭长朱亦元之编氓究为干犯名分若我甚朝与明本属各国且攻取祖宗以七大恨兴师于义正而屡至燕京未即盖知其国政日非待时而动也及流寇入逼明之社屋已墟三桂迎请王师为之驱剿贼众雪耻复仇因而定鼎安民出诸水火统一海宇亿兆欢迎从古得统之光明正大孰有比于本朝者哉

三皇五帝,其辨纷总。
序书始尧,自我圣孔。
帝学心学,牖世惛懵。
天道以成,羲和分用(叶)
地道以平,四岳咨共(叶)
不识不知,击壤歌动。
于变时雍,奚资威董。

其十五 周宣王(乾隆戊戌)
四言诗
始勤终怠,戒垂编简。
宣王于斯,能无面赧。
初政励精,有志拨乱(叶)
北伐南征,常武诗撰。
云汉忧民,肫如涕潸。
周道复兴,炫乎史版。
及其末年,晏起既倦(叶)
千亩不藉,鲁适废舛。
料民太原,卒以拒谏(叶)
杜伯非罪,杀之弗戁。
而贪天祸,幽厉平并(叶)
殷鉴在兹,慎哉择拣。

其二十四 汉光武(乾隆戊戌)
四言诗
白水神徵,赤符天挺。
以武开基,以文定鼎。
中兴称质,殷中宗并。
非退功臣,保全心永
虽进文吏,察政意整。
敕几揽纲,躬劳识迥。
神道设教,谶纬是听(叶)
欲罪桓谭,失之悻悻。
⑴ 史臣论光武谓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意若有不足者不知光武之退功臣正以善于保全胜于汉高也

其二十九 吴大帝(乾隆戊戌)
四言诗
汉政不纲,国既卒斩。
群起鹿逐,各逞虓阚。
据有江东,豪杰收揽。
袁绍弟兄,携贰识暗(叶)
刘表父子,驽马恋豏。
祇有仲谋,养子无忝。
计用周瑜,三军就范。
百万曹兵,江中列舰。
鏖之赤壁,尽于一熯(叶)
鼎足势成,邦基垂范。
胜驱除者,闰位易犯。

其三十 晋武帝(乾隆戊戌)
四言诗
魏晋篡夺,好还伯仲。
既以平吴,志满欲中。
罢州郡兵,盗贼兴众。
吴姬五千,歌舞充贡。
驾羊身荒,飞鸿目送。
后族专擅,嫡子昏瞢。
卫瓘抚床,独怀深恸。
祸乱频兴,谁折其栋。

其三十七 陈高祖(乾隆戊戌)
四言诗
受禅弑逆,如出一例。
嗟哉六朝,谁阶之厉。
霸先窃梁,亦因时势。
律身以俭,施政以惠。
独甚可笑,舍身佛寺。
其鉴不远,在梁武帝。
徒求福报,那解罪戾。
未识楞严,清明还霁。

其四十 隋文帝(乾隆戊戌)
四言诗
外戚窃柄,虫食木内。
攘取易易,不劳军队。
谋伐江南,值陈昏愦。
遂成一统,胜刘萧辈。
勇戆广险,一立一废。
独孤误我,悔亦何益(叶)
二世而亡,报施岂昧。
彦谦卓识,人所弗逮。

其五十九 宋理宗(乾隆戊戌)
四言诗
勤始怠终,滥觞江泛。
鲜弗如斯,可不大监。
穆陵中年,嗜欲深陷。
阎马丁当,见乎谣谶(叶)
贪地弃盟,衅起轻儳。
徒因尊朱,谥理有玷(叶)
即以学论,私多诚欠。

其六十 辽太宗(乾隆戊戌)
四言诗
始唐咸通,耶律显族。
发祥潢河,会同继续。
既都上京,遂变本服
长驱入梁,重贵袒肉。
徙之黄龙,石田土屋。
延广弗咎,重威乃哭
一统元殊,分疆金匹(叶)
规模逊焉,北魏可目。
⑴ 辽自太祖创兴大业国势盛强太宗继绪灭梁立晋其规模益为恢廓然自会同改元以后公卿庶官皆仿中国既入大梁朝廷制度并用汉礼遂渐改其旧俗矣
⑵ 太宗引兵入大梁有司欲使晋主衔璧迎降太宗不许曰吾遣奇兵取之非受降也乃执晋主重贵以归封为负义侯徙之黄龙府初晋为□所立奉事惟谨及晋主敬瑭殂重贵嗣立大臣议奉表称臣告哀于辽景延广请致书称孙而不称臣李崧以为不可延广固争晋主卒从其议太宗得书大怒遣使责让延广复以不逊语答之遂兴兵击晋及破城执延广太宗诘之曰致两主失欢皆汝所为十万横磨剑安在召乔荣与證荣以纸所纪语示之乃服是石晋之亡衅实由于延广晋主不追咎延广之失谋贻误惟以杜重威负晋降辽引兵破国为恨见其营寨恸哭而去亦何辈哉
⑶ 辽与宋南北分疆较金之于宋虽亦相仿然金兵直破汴京驱徽钦北去逼令高宗仓皇南渡一线偏安及孝宗时犹具书称侄不敢失事大之礼若辽则惟与宋联和后乃并弛边备驯致沦亡其威武不及金朝远甚止可与北魏并称耳

其六十七 明太祖(乾隆戊戌)
四言诗
为驱除难(去声),必先小黠。
汉明若斯,唐宋异说
定乱之后,汉简明察。
一意复古,封建滋弊
猜忌功臣,二帝辙合(叶)
韩彭自取,傅冯枉杀
以此较之,洪武险轧。
一岁两系,历朝书法
辑览遵之,统正史札。
⑴ 叶兴汉明之皆崛起革昧陈胜吴广为沛公驱除张士诚陈友谅之于吴王亦然均可取喻于中原逐鹿若唐家太原兴师宋室陈桥兵变与汉明情事不同而赵宋欺孤则更不及李唐之乘隋炀无道耳
⑵ 叶论封建不可行于后世昔人之已详明祖欲大封诸子以惩宋元孤立为名不思宋之亡由于积弱无能元之亡由于顺帝失德强藩不靖已事可徵乃开国之初均泥古制不旋踵而燕兵南下骨肉相残其后高煦宸濠逆谋相继与汉之吴濞淮南无异及末季流寇横行诸王束手就毙并无一人足资夹辅分封果何益哉
⑶ 汉高明祖之猜忌功臣心迹相仿然韩信彭越皆有逆谋菹醯实由自取若傅友德冯胜并以无罪而赐死则明祖之深险溪刻更甚于汉高矣
⑷ 明太祖以至元二十八年春正月称帝然是时大都尚未失守元之正统犹在至闰七月顺帝出居北汉元祚始亡故通鉴辑览于是年闰七月以前仍大书至元纪年而于明事则书明以别之八月以后始大书洪武元年于元事则书元以别之从历朝嬗代一岁两系之例昭名分而定书法实合大公至正之道并见通鉴辑览之评

其六十九 明宣宗(乾隆戊戌)
四言诗
三杨委政,从忠革薄。
时称小康,闾阎利乐。
诘戎临边,继绳赫濯。
王通战败,乃听和约。
因王陈皓,实乖斟酌。
立内书房,祸埋始作。
陈祚郭循,其言石药。
拒而辱之,失德莫若。
凡十年间,瑕瑜半各。

题烟云集绘册 其十 关仝重峦积雪(乾隆壬寅) 清 · 弘历
四言诗
上突巍峰,下瞰穷谷。
卓尔峭拔,村彴林麓(四句檃括名画补遗论关仝画)
画谱所云,曲尽神躅。
是幅如之,名实允副。
虽佚款识,信其真玉。
青出于蓝,沁水高足。
抚之寒手,睇之晃目。
摩诘雪溪,此为私淑。
⑴ 石渠所藏名画大观册有王维雪溪小景曾于几暇临仿题句

凡举大事者必有其会与其时而总赖昭明天贶以成其功武成九次无论矣即如四库全书及以国书译汉藏经皆始于子六旬之后(自癸巳年蒐辑海内遗书并于永乐大典内采纂散编命馆臣依经史子集督缮四库全书四分又佛经本出厄讷特克一译而为膺古特之番再译而为震旦之汉其蒙古经则康熙及乾隆年陆续译成而未有国书之佛经先于三十七年亦命开馆译定兹二事卷帙浩繁俱非易于观成者乃皆在予六句后始命举行初亦不觉其迟也)既而悔之以为举事已晚恐难观其成越十馀载四库全书则早参考装潢毕以贮之阁而所译汉藏兹亦将告毕就此非天恩垂佑俾予虽老而善成此二事乎近因阅石鼓文惜其岁久漫漶所存不及半夫以国学兴贤述古之为使千万年之后并此仅存者胥归无何有之乡有治世之责者视之而弗救予且不成为读书之人矣斯事体大千古读书人所不能任亦从无道及者予故不怍不文及此未至耄耋智昏爰蒇此事盖石鼓之为宣王时作与夫宜置国学为万世读书者之津逮自以韩昌黎之见为正车攻吉日之章班班可考也(后人议论纷出如董逌程大昌据左传成有岐阳之蒐以为成王鼓郑樵据殹丞二字见秦斤秦权以为秦鼓马定国据后周书以为宇文鼓陆反仁据北史以为元魏鼓至杨慎之伪作全文为尤谬甚总不若韩愈之见为正盖即本鼓之文取证小雅可信也若欧阳修集古录云韦应物以为文王鼓宣王刻今应物石鼓歌具存明以为宣王何曾有文王之说近者尚误况与论三代以上哉)夫昌黎有其见而无其力且未思及存其诗则予较昌黎为胜矣兹用幸翰苑之例(乾隆九年重修翰林院落成亲临锡宴以张说东壁图书府五律四十字为韵予赋东字及末音字二韵其馀饬诸臣各分一韵赋诗)亲定首章截其长以补后数章之短即用文中字并成末章自第二至第九命彭元瑞按馀字各补成章非因难以见巧实述古以传今于是石鼓之文仍在十鼓井井有条而不紊矣旧鼓旧文为千古重器不可轻动但置木栅蔽其风雨以永万世而新为十鼓以刻十章并列国学以公天下惠后儒则仍周宣之文也热河文庙为岁岁惠远诘武之地则亦命置之以诏来世庶乎宣王中兴之烈不泯宣圣牖世之道恒昭而予及耄耋之年尚得蒇此崇文之举孰非会之萃时之合深蒙昊贶之所致哉希周家卜世之久鬯皇清重道之规后世子孙尚慎念之是为序
𨖍(我)车既工(攻),𨖍(我)马既同。
𨖍(我)车既好,𨖍(我)马既𩢿(阜)
君子员员(云),邋邋(猎)其斿。
麀𢉖速速,君子之求。(一章)

(廓)猷𣅎(合)(道),允□(炽)(维)𡩦(宣)
天子谓公,𨑒(徒)我其以(以)(田)蕳。
𨑒(徒)(徇)众除,□(道)具驾驱𨖍(我)
(驭)其亚帅,𨖍(我)弓其射。(二章)

亚车趍趍(音),□(酋)车䢱䢱(续)
左骖骜骜(敖),右骖𩥹𩥹(音速)
其斿𣬒𣬒(丑若反司马相如大人赋休𣬒奔走),其𣃵(未详)幡幡。
君子其来,𡭑(导)𨖍(我)鸣銮。(三章)

驱车趩趩(丑亦反行声也),敕(策)马䟏䟏(音沥)
𡭑(导)𠬱(彼)(盩)(原),隮𠬱(彼)大□(陆)
彤矢□□(镞),𠧪(𠧪)弓𤐮𤐮(音壹),其斿𤾾𤾾(音洛)
君子其来。(四章)

遄来騝騝(音坚),寺(时)余世(三十)里。
余射𢉖于兹,六辔写(卸)止。
出勿𡔀(忧)微□(霾),或以时雨。
(原)湿(隰)阴阳,霝(灵)(泊)(华)𨖍(籞),天子之所。(五章)

其渊殹(也)孔深,帛(泊)淖𡊺𡊺(洋)
滔丞沔沔(泛),澫(漫)之一方。
其鱼不识,丞丞(烝)(维)鱮。
𩵮(鲨)𩺂(鲠)𩺹(鲋)𩸊(音白),又极(楫)又罟。(六章)

其𨹘(阪)又多,□为棕(棕)(音咎)
棫朴杨柳,及桑(栗)既氐(柢)既柞。
如𦳕(莽)如箬,及𠂹(华)及硕。
禽翰(翰)𨔟(攸)宫,以寺(时)而乍(作)(七章)

其原(原)孔庶,兽𠧠(乃)(宁)处。
麋豕𧱽(豚)(犊),麀𢉖雉兔。
□□(音即)其旲(古老反白泽也),𧾨𧾨(音宪)其虎。
左骖马执之,大黄弓射之。(八章)

即鹿又奔,搏麀又真(填)
鲜𥶎(菹)时𣅀(旨),异𦚎是申。
如天之□,秀□(艺)(云)(作)
□□(未详)𤰋𤰋(未详),即以写乐。(九章)

𨑒(徒)𩤾(驭)既射,𨖍(我)马载止。
用贤孔庶,康康敕𡭒(治)
田车既安,日隹(维)丙申。
用各为章,害(曷)不永宁。(十章)
⑴ 音拉今作䏠博雅晔谓之䏠
⑵ 喜考潘迪作嘉朱彝尊石鼓据施宿引说文作喜

题汉玉熊(乾隆乙卯) 清 · 弘历
四言诗
古有此制,今弗敢然。
不即不离,玉工解禅。

喜雨四言诗 其一 (雍正庚戌) 清 · 弘历
四言诗
明明上天,照临有赫。
至诚克应,无感弗格。
穆穆我皇,乾惕朝夕。
鉴在帝心,九有是宅。

其二 (雍正庚戌)
四言诗
皇帝膺箓,丕显丕承。
洋溢暨讫,被乎八纮。
民安其居,物乐其生。
尔耕尔桑,以成以平。


共85,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