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举世皆尚年,所重在平生。
不见期颐寿,适以摧令名。
省阁旧才贤,朝章多建明。
汉廷有张于,民自无冤声。
忠亮炳千古,岂直松乔龄。
天心笃所佑,以持世道倾。
弱草萎疾风,寒松弥晚荣。
要使仰止下,感慕有馀情。
韦编况夙好,著书万卷成。
按:此首祝寿诗的赠予对象是著名明遗民李清(1602—1683),映碧乃其字,直隶兴化(今江苏市名)人,在明末以进士历任崇祯、弘光两朝官员,抗清失败后拒降新朝而隐居著述,活至康熙二十二年。当时前朝的贤公名卿多已凋零,惟映碧先生老且寿,故以德高望重而为海内交相推赞。诗或写于康熙十年(1671)李清七十寿辰时。此题共二首,今选其一。
张潜之、潘道根辑《国朝昆山诗存》卷二
张潜之、潘道根辑《国朝昆山诗存》卷二
淳风委流波,去去何时复。
赖有耆旧存,嶷然立颓俗。
家学擅当世,弓冶递相续。
早岁经术精,亦曾摧五鹿。
剑光欲射斗,虹气还韫椟。
青箱老平生,素心媚幽独。
幼安务慈爱,太丘尚雍穆。
息机观自得,齐物保无欲。
何求三岛青,不羡双瞳绿。
但凭仁寿理,耄耋犹朝旭。
况复得象贤,再世联芳躅。
既□龙虎文,岂向林泉伏。
抚此乐事多,遥遥跻百福。
斯晨进新醪,正值开黄鞠。
却笑陶渊明,委心大化逐。
犹羡草木姿,欲驻颓龄促⑴。
按:此诗写于康熙十年(1671)。夏元圭(1592—1680),字景初,明末诸生,入清隐居,精于《易》学,以孝义称于乡里。性情鲠直,是非不苟,遇人兄弟龃龉者,必委屈调解,以扬善励俗为己任。作者另于《愧讷集》中撰有《夏景初先生像赞》(卷七)、《祭夏景初先生文》(卷八)。
⑴ 张潜之、潘道根辑《国朝昆山诗存》卷二
短衣匹马天涯路,一年一恸空归去。
不须舍旁苦竹逃,不须岸上牵船住。
泛泛东湖弄碧波,借问姓名张志和。
曾寻沧海逢黄石,且脱青囊挂绿蓑。
有时放艇湖心白,一竿惊动蛰龙宅。
会兴云雨遍大荒,再访五湖范少伯⑴。
按:张应宿(?—1672)号无待,字月鹿,别署东湖钓隐,浙江鄞县人,东湖即绍兴镜湖,乃张应宿所居处。此人乃明嘉靖兵部尚书张邦奇之后,负气谊,不苟然喏。清初游江淮南北,偶来昆山,寓景德寺,邑人葛芝、朱用纯、叶奕苞与之为挚友。后病卒于此间,众人敛金葬之于城内马鞍山南麓,题曰“浙东义士无待张先生之墓”,可见亦为鼎革后而匿迹江湖者。朱用纯《毋欺录》于康熙十一年(1672)记曰:“探月鹿之丧。月鹿来昆,即病于粒民斋中,竟不复起。”故暂定此诗写于该年。粒民为昆山李稷臣之字,一姓魏。
⑴ 张潜之、潘道根辑《国朝昆山诗存》卷二
同此昼与夜,独命为人日。
世俗竞相传,不知义何出。
我顾深有取,顾名宜思实。
人道不易尽,交勉无苟失。
抚兹气象更,推迁如矢疾。
日新又日新,敢复少暇逸。
眷言二三子,矜尚寡俦匹。
菜羹脱粟饭,招邀话相悉。
回首献岁来,逾日已六七。
想当不待速,疾驱过蓬荜⑴。
按:乙卯是清康熙十四年(1675)的干支,人日为正月初七日,及门诸子指其门人弟子,当简意为以此诗当作召唤弟子前来聚会的书简。作者扣住“人”和“日”下笔,可谓寓教于诗。
⑴ 张潜之、潘道根辑《国朝昆山诗存》卷二
碧宇净若空,孤轮势欲脱。
廓落四远顾,真能鉴毫末。
星河且尚稀,氛埃岂不豁。
独念斯人心,幽忧莫能拨。
我随君子俦,把酒临□□。
襟期共照耀,弥言天地阔。
狂笑石壁惊,清歌流泉遏。
芜露霭已深,山鸟乍相聒。
志士会有役,嘉乐难再掇。
且当醉千钟,讵云希旷达⑴。
按:此诗约写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应吴县东山席氏之聘,为其家庭塾师之后。吴、徐、葛当即为其“将赴洞庭”时为之送行的“故里诸公”中的三位。徐季重名开任(1610—1694),葛瑞五名芝(1618—?),皆为昆山人,明诸生,入清为隐士,作者的挚友;吴兴公,其人不详。
⑴ 张潜之、潘道根辑《国朝昆山诗存》卷二
士志贵远大,士品贵芳洁。
此非高隐图,特异尘途辙。
人生万里程,始步难蹉跌。
便当拔污泥,介焉终其节。
万钟有弗受,三公有弗屑。
纵令江汉濯,何难与比絜。
胡生正年少,希尚胡卓绝。
勉哉素履往,窃为吾道悦⑴。
按:表被是昆山胡钦之字。其父溶时(1642—?),乃朱用纯族婿。故诗题所谓“甥”,是指同族姊妹之子,而非亲外甥。胡钦其家族于清初昆山被占时死难惨烈,故其少时极其贫困,力学攻文,发奋上进,康熙三十二年(1693)中副榜贡生。此诗约写于稍后,勉励其要志向远大、品格美好。濯足,语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古人多以此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胡钦后来果然不负其望,选授直隶清丰知县,修学宫,设义学,立书院,政绩甚佳,官至工部郎中。
⑴ 张潜之、潘道根辑《国朝昆山诗存》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