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偈颂
大字小楷肯比伦,换鹅瘗鹤不相因。
正衙误钉黄金榜,恨杀山阴在问津。

其二 (丁丑)
七佛偈垂万世箴,师心是法向山阴。
书家法法何曾法,自本心来法在心。

其三 (丁丑)
冥荐血书痴冻蝇,方持母服恸填膺。
名言不易苏斋老,石怪松寒有发僧(第四句录苏斋全句。)

其四 (丁丑)
读书台侧苔花古,七佛楼前石字青。
毕竟公书敝天壤,南唐傅会梁昭明
⑴ 苏斋集。南唐李中主读书台。俗传昭明者讹也。其右即山谷书七佛偈。

其五 (丁丑)
不二法门铭瘗鹤,浯溪七佛将无同(余旧藏大唐中兴颂。)
字过方寸又一体,大抵晋唐宋宗风。

其六 (丁丑)
后七百年石墨馀,豫章秘法拨镫书。
山村偶发函梁上,文字精灵感召余(象山村家栿梁上。得此帖。)

其七 (丁丑)
公书七佛偈尤殊,并石镜溪藏宝苏(余室亦名苏斋。)
要识庐山真面目,满堂苍翠润书厨
⑴ 山谷书石镜溪三字。在瞻云寺后。余入燕时。得拓本于覃溪处。瞻云寺读书台。在庐山中也。

吾心之月本明净,五蕴若云蒙蔽之。
无碍无遮今夜月,观音佛殿印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