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1433,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七言律诗(续上)
茂宰能名海岱闻,更推经术起河汾。
即论展骥无千里,果尔飞凫便五云。
乌府风霜秋正急,黄门供奉日为群。
徵书十道求高第,治行谁人不让君。

诸生垂白困谈经,何似雄飞出汉庭。
客自燕台知骥足,人从金斗识屏星。
耆阇海外来峰色,大蜀淮西拥地形。
匣里佩刀谁所赠,龙鸣风雨未堪听。

其二
七言律诗
吴楚西南郡阁重,庐江小吏日从容。
濡须不是天河水,霍岳争齐紫盖峰。
京洛仙舟飞似鹢,并州竹马健如龙。
已知家世多名士,难道明时可易逢。

许殿卿擢左史 明 · 李攀龙
七言律诗
万里襜帷逗主恩,长裾一再历寒温。
诸侯宾客梁园盛,帝子官僚相国尊。
谁为从旁骖驷马,自应虚左过夷门。
况兼词赋凌云气,汉署风流可更论。

九日登楼 明 · 李攀龙
七言律诗
白雁黄花处处秋,鲍山风雨独登楼。
忽惊返照湖中出,转见孤城水上浮。
多病恰堪成卧隐,浊醪真足抵穷愁。
先生懒作东篱会,可但交情老自休。

于越诸生稷下来,梧宫重起读书台。
薛君世业推经学,齐客家传让史才。
北海风流天上座,云门秋色镜中开。
菰芦更有人相问,为道登龙御李回。

使君经术有馀师,元凯家传左氏辞。
东海大风回骋翰,少阳寒色动褰帷。
按图冠带还千里,问俗春秋自一时。
况是郡城常下凤,文章兼似羽毛奇。

绣斧光清瘴海云,行台甘露柏纷纷。
九天骢马人争避,五色神羊气不群。
白简风生偏起粟,皂囊秋净总垂文。
侍臣岂让东方朔,千载芙蓉奉圣君。

其二
七言律诗
兰台使者忆长安,万里云霄揽辔看。
忽报三危开玉树,谁分双掌注铜盘。
霜凝合浦明珠出,风动增城瀑布寒。
清节满朝君不信,流光偏缀惠文冠。

题潘廷尉留馀堂 明 · 李攀龙
七言律诗
前朝知政四留馀,廷尉为堂取自书。
潘令官衔犹散骑,于公门第早容车。
法星傍斗悬高座,佳气如云护直庐。
海内称平逢此日,主恩先已未应虚。

题坐高名汉署来,鱼盐小吏混芦台。
谁怜汝海分符客,自是南皮作赋才。
老骥霜蹄千里动,佩刀寒色九河开。
量移休道非知遇,难得君恩一日回。

其二
七言律诗
遥传雨露一时新,不负漂零恋主身。
高卧中原堪有客,雄飞尔辈可无人。
屏星色动双龙曙,锦水光分五马春。
诗兴宦情堪并美,南州孺子况为邻。

摇落中原伏枕时,故人千里一相思。
双鱼不灭加餐字,五马虚传遣吏辞。
我在河山终未邈,书来雨雪自堪迟。
从今把酒登楼处,数子江湖会有期。

荅寄敬美 明 · 李攀龙
七言律诗
君家鸿雁满江千,岁杪逢人一字难。
白雪似应工伏枕,青山好在重加餐。
卷中双玉清相倚,掌上千金笑独看。
两地起居俱不恶,风尘回首任漫漫。

寄题元美藏经阁 明 · 李攀龙
七言律诗
岧峣飞阁大湖傍,有客翻经日满床。
白马尚留霜练影,彩毫应带雨花香。
当年张掾生秋兴,何处支公坐道场。
君自风流兼二子,吴门极目正茫茫。

送欧文学之江都 明 · 李攀龙
七言律诗
雨雪寒灯对浊醪,萧然似是一儒曹。
下帷国士堪华发,草檄门生自彩毫。
双峡迥分沧海气,孤城秋壮广陵涛。
文星虽小人争识,南斗常临剑影高。

寄张幼于 明 · 李攀龙
七言律诗
吴门风雨洞庭阴,上客常开子墨林。
剑阁自题名更起,鲈鱼一忆兴何深。
古今不改中原色,南北相看万里心。
愧我惊人无俊句,劳君写入二龙吟。

木落清河入槛流,平陵月出照床头。
开樽自动青云色,掩卷俱含白雪愁。
南国佳人能命驾,中原病客此登楼。
从他不浅山阴兴,远道无因报子猷。

十载江湖白露寒,因君万里忆长安。
故人相向中原老,秋色何如画省看。
邵武功名非不佞,汝阳经术雅能官。
即今垂作漂零客,可道音书日转难。

湖上高斋万木齐,白云长在楚天西。
落霞一散烧丹火,秋水遥通濯锦溪。
伏枕自来诗不废,扁舟谁为酒同携。
南峰尽作莲花色,曾是王乔隐遁栖。


共1433,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