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成始终(共 6 首) 五律 1七律 2七绝 2古体 1 作品不分行

古风
我生愿登黄鹤楼,偶见黄鹤旧矶头。
高楼已废黄鹤去,江山寂寂令人愁。
吕仙欲觅知何处①,只有空亭琐烟雾②。
凤凰山绕武昌城③,鹦鹉洲连汉阳树。
当年祢衡真可哀④,作赋自恃多奇才⑤。
书生气高不慎重,徒使珠玉埋蒿莱⑥。
江山不改太古色,虎斗龙争遗旧迹⑦。
东风何幸便周郎⑧,昔日曹瞒雄计失⑨。
赤壁于今无舳舻⑩,桃花春水涵青蒲⑾。
江汉千顷拖素练⑿,君山一点浮青凫⒀。
登临吊古江头路⒁,萋萋芳草夕阳暮⒂。
冤魂哽咽逐寒潮⒃,夜深流下潇湘去⒄。
湖湘胜概天下奇⒅,结巢栖隐非为迟。
乾坤清气吾饱蓄⒆,三伏炎蒸吾未知。
元龙久坐芙蓉幕⒇,同乡识我金闺客21。
兴来共醉玉壶春22,洞箫吹起青山月。
明朝挂席游洞庭23,宦情离思愁难醒。
相思极目江南北,白云渺渺山青青。
【校注】 (1)吕仙:传说中仙人吕洞宾。相传洞宾名岩,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举进士不第,遂浪游江湖。初居终南山,后历江淮湘鄂两浙间,不知所终。世称八仙之一。 (2)空亭:指黄鹤楼旧址以东的吕仙亭。《武昌府志·古迹》:“吕仙亭即仙枣亭遗址,明景泰四年重建。相传亭前枣树未尝实,忽有实如瓜,太守令小吏往视,小吏窃啖之,遂仙去。后人因亭焉。在黄鹤楼东。”按,吕仙亭创自元代,宋民望《仙枣亭记》云:“按,郡志,黄鹤楼左旧有石镜、仙枣二亭。今镜虽昏而枣尚存。吕仙亭者,二亭遗址也。”今已不存。琐:通“锁”。 (3)凤凰山:在今武汉市武昌北。《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二·武昌府》:“又凤凰山在郡治北二里。吴黄龙初,有凤凰见此,因名。” (4)祢衡(173—198):字正平,东汉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有文才,而性高傲。与孔融友善,因荐于曹操,祢衡托病不往。曹操召为鼓吏,想当众羞辱他,结果反为所辱,乃遣送刘表。后因侮慢刘表,表不能容,又送于江夏太守黄祖。终以出言不逊,为黄祖所杀。 (5)作赋句:黄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于鹦鹉洲大宴宾客。有献鹦鹉者,祢衡乃作《鹦鹉赋》,洲亦因以得名。 (6)徒使句:相传祢衡为黄祖所杀,即葬于鹦鹉洲中。 (7)虎斗句:此句及以下乃述赤壁之战。 (8)东风句:周郎,即三国吴周瑜。《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述赤壁之战云:“至战日,(黄)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赩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寨。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曹瞒:即曹操,小字阿瞒。 (10)舳舻:舳,船尾;舻,船头。泛指船只首尾相连。《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 (11)桃花春水:即春汛,亦称桃汛、桃花讯,约在农历二、三月间。《汉书·沟洫志》:“来春桃花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颜师古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山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花水耳。”青蒲:即蒲草,茎叶细长,生于水中。蒲叶可以编织器物。 (12)素练:白色绢帛。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13)君山: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一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水经注·湘水》:“是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矣。”浮青凫:谓遥望君山一点,如青色野鸭浮于水面。 (14)江头路:杜甫有《哀江头》诗,为感怀战乱之作。 (15)萋萋句:《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 (16)冤魂:指历代战乱中死去的亡灵。 (17)潇湘:湘江的别称,以水清深得名。《水经注·湘水》:“潇者,水清深也。”湘江源出广西,东北流经湖南东部入洞庭湖。 (18)湖湘:洞庭湖与湘水的合称。湖湘一带景色优美,历代为游览胜地。胜概:胜景。 (19)乾坤清气:古指天地间清朗之气。贯休《古意》:“乾坤有清气,散入诗人脾。”此句及下句谓湖湘一带气候凉爽,不知炎热,乃避暑之地。 (20)元龙:陈登之字。登,东汉下邳(今江苏雎宁)人。曾任广陵太守,以功加伏波将军。《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刘)表与(刘)备共论天下人,(许)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未除。’”此乃作者自喻。芙蓉幕:大臣的幕府,亦称莲幕。赵嘏《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作者时任湖广佥事,为按察使属官,故有此语。 (21)金闺客:金闺本指汉宫金马门,后遂为朝廷的代称。金闺客指朝廷官员。《文选·江淹〈别赋〉》:“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按,明代佥事为正五品,故作者以此自称。 (22)玉壶春:酒名。 (23)挂席:扬帆。 这首诗为作者任湖广佥事时所作,时间当在景泰以后。诗中多以传说、史实点缀其间,同时表达了作者的宦情乡愁和栖隐之念。看来,作者此时已对仕途感到厌倦,他后来“以憨直忤当道乞归”(《明诗综》卷二十),也就不是偶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