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9—1369 【介绍】: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元诗选
汸字子常,休宁人。师事九江黄泽楚望、严陵夏溥大之、义乌黄溍晋卿,明《》象、《春秋》之学。至正初,临川虞学士集见其书,深加敬异,延致于家。未几归,筑东山精舍,隐居著述,学者尊之。辅元帅汪同起兵保乡井,授为江南行枢密院都事。丙申后,结茅星溪古阆山。洪武二年,召至京师,与修元史。既竣事,得请还,未逾月以疾卒,年五十一。门人汪荫及范准先后集其所为诗文得若干卷。星源汪仲鲁谓子常之诗,因感发而形诸咏歌,虽不专乎是,然长篇短哦,亦不一字苟为也。
钦定四库全书·东山存稿·提要
(臣)等谨案:东山存稿七卷,附录一卷,元赵汸撰。汸字子常,婺源人。绩学著书,隐居不仕。至正末,以辅元帅汪同起兵保乡井,授江南行枢密院都事。其于诸经无所不通,而尤邃于春秋。所作春秋集传、师说、属辞诸书,皆已著录经部中,此本乃其诗文存稿也。当元之季,汸筑室东山,闭户著述。明初屡徵不起,仅一出修元史,事毕即辞归。制行极为高洁。其文亦多淳实典确,不为浮声,犹见先民矩矱之遗。詹烜作汸行状,称其尝谒黄溍于杭州,溍大异之。又尝至临川,见虞集,授馆于家一岁盖。其所与讲习者,皆当世名儒。故所为文章,能具有师法若此。又集中载汸自作黄泽行状一篇,于经术传授源流,剖晰详至。其生平学术之醇正,得力所自,尤可以概见焉。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恭校上。
东山存稿·原序
洪武二年冬,休宁赵君子常,以史事召至京师,既竣事归,未逾月,以疾终。明年春二月,葬于里之东岩,亲友毕来会葬。其门人汪荫乃集其所为诗文若干卷,属予序之,已诺,多疾未遑也。未几,荫以贤良召,而范生准乃续录之,旁搜靡遗,复申前请。呜呼!吾子常平生笃志古学,岂专在于诗与文哉!初予年十有五,学于族祖古逸先生之门,子常先受业焉。先生每称其苦学善思,有疑问,弗得弗措,且约今年再来。因问其年,曰:长汝五岁。跃然喜曰:果来,愿兄事之以求益。迨至,而先生已捐馆。予方耕稼为养,乘间读书,而子常乃游江西,学于九江黄楚望之门。再客虞文靖公所。比归,搆精舍于东山,期与同志共学焉。予适与一二友生读书于邑东崇寿观,相见甚欢,交勉厚规,志惟古人之求,凡所得于师若友者,各无隐。自后别归则严守程期,会叙则通宵警饬,未久而风涛横溃,奔窜无所。不相闻问者。再越岁予不获已,寻授州牧,膺省檄,什伍其民,以禦寇攘。而子常亦辅赞郡镇帅,以宁乡里。既而予以忧制,退处,荒僻。子常亦避地吾里之阆山,时结屋携书,相期毕志。庐室苟完,变故莫测。遂有远役,六载方还。疾疢衰惫,情况异昔。子常复于东山,所著春秋集传与属辞左氏补注,咸就厥绪,复留心于四圣人之易。予则感激愧汗,尚愿养气毕力,旦夕叩击以卒业,而遽殁矣。噫!是果馀生之不幸,抑亦吾斯文之不幸耶?人非不学,其堕于俗学之卑陋者不足论。苟不溺于佛老,尚空寂,则必事权谋势利,况有文哗一世,而心尚虚玄,诚心乎圣人之训,以极天地之元,全天地之德,阐天地之用者,几何人哉?此吾夫子所以莫克立君道以正万方,故发吾已矣夫之叹。其立师道以教万世,意尚隐昧而弗昭,为可慨也。子常深潜本源,力探阃奥,体察涵涄,完养日固。学于黄先生,凡诵圣人之经,必以积思自悟,得圣人之心为本,因诸儒训释,寻绎其所已言者,而融通以得其所未言者。故于易之象,春秋之书法,礼之大纲小纪,节文度数之详,具有端绪。惜乎年止于是,而未遂成书也。文多因人推迫,或应酬问答,不得已而为之诗,因感发而形之咏歌,虽不专乎是,然长篇短哦,亦不一字苟为也。子常名汸。学者称之曰东山先生。因汪、范二生之请,故推在昔交承之契,期待之深,以见其设施之有在。呜呼!观其文者,尚亦效于是也哉!星源汪仲鲁序。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子常,休宁人。授江南行枢密院都事明初被召与修元史书成不仕还有东山集
共160,分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五言律诗
丙申冬游黄山 元末明初 · 赵汸
五言律诗
蒐括山林尽,诛求鸟雀悲。
力微思引避,势迫遂相夷。
误返屠羊肆,空忧漆室葵。
浮丘如可觅,携手访安期。

过闵川程义士祠遗址 元末明初 · 赵汸
五言律诗
义士名犹在,方基祠不存。
人心俱感惠,帝泽已推恩。
古木烟霞杂,遗编姓字尊。
信知开府后,奕世有云孙。

题张中丞祠 元末明初 · 赵汸
五言律诗
孤城经百战,忍死复挥戈。
节义如日月,声名等山河。
云深遗祠古,地远乞灵多。
往往成功者,焉能保不磨。

江彦明来访 其一 元末明初 · 赵汸
五言律诗
一自逃空谷,健忘见似人。
月来为上客,松长是高邻。
已信贫非病,慵将懒是真。
喜君能脱略,杖屦莫辞频。

其二
五言律诗
敲门知有客,已谓是君来。
乱后交游少,秋清怀抱开。
剧谈无可讳,信笔不相猜。
木落山容净,楼居且莫回。

过斗山访程明远 元末明初 · 赵汸
五言律诗
结屋斗山下,山深人自閒。
有时歌白石,高兴在青山。
大道无夷越,虚名自触蛮。
悠然得真趣,异境是仙寰。

答金元忠 元末明初 · 赵汸
五言律诗
宾馆二贤后,宗家五柳门。
莺鸣声出谷,鹏徙翼如云。
学博年方妙,时艰志不分。
一身轻宇宙,匡济赖多闻。

病中和伯友绝粮韵 元末明初 · 赵汸
五言律诗
貌比年加老,忧如病转深。
风檐惊淅沥,竹径怯阴森。
独立筹家难,朋来阻岁祲。
远书思过雁,危坐自沈吟。

次韵玉琊云隐图(并序) 元末明初 · 赵汸
五言律诗
鄱阳王本善,故居怀玉山之北,号曰「玉琊云隐」。乡先达进士董公为之记,和阳王使君为之赋,又得星源韩徵君为之图。余尝过本善所寓,见其净扫一室,琴书图画与弓剑杂前。培桂植菊,怪石纤蒲,幽洁可爱。盖能审己推分,随所寓而安,视窜名尺籍而有所顾愿者,不同科也。乃次使君韵附于卷末,以释其幽思云。
马上剑三尺,山中云半间。
无人寻草径,有虎卧柴关。
解甲端陴后,悬弓定地还。
胡为思旧隐,毕竟复谁閒。

张节妇 元末明初 · 赵汸
五言律诗
家难年方茂,时艰志益坚。
九原无起日,一节矢终天。
逮下恩犹昔,隆师子象贤。
姓名归太史,墓碣不须镌。

义尽忠方著,坟荒草木繁。
邑倾惟守死,双节聚精魂。
古事人犹仰,残碑字半存。
轰轰争日月,烈烈等乾坤。

观舆图有感五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赵汸
五言律诗
朝雨茅茨湿,披图叹禹功。
山河一掌上,宇宙九畴中。
水性惟趋下,民生本易穷。
胼胝岂无事,大智与天通。

其二
五言律诗
四履应难辨,三河尚可寻。
功推城濮隽,泽想召陵深。
问鼎犹怀恶,投龟肯易心。
向无微管叹,孰忆到于今。

其三
五言律诗
辙巳还诸夏,居犹忆九夷。
难求伐木处,尚想馈豚时。
夹谷真成谤,中牟不易知。
惟存删述事,赫赫起周衰。

其四
五言律诗
皓首陈王道,时君孰可当。
艰难思稷契,容易托齐梁。
越岂资冠冕,秦方用虎狼。
空闻归大老,不复见鹰扬。

其五
五言律诗
雒邑空南渡,东都亦北辕。
巳符前五闰,空忆后三元。
分合巧相似,短长难等伦。
海东天所祐,一统世中原(世谓汉唐宋为后三代)

七言律诗
登黄龙洞后岩绝顶望太湖 元末明初 · 赵汸
七言律诗
灵湫注目一时同,绝顶孤攀似发蒙。
历历蜗庐迷远近,依依蚁垤抱西东。
穹青一色秋无价,积水千寻日耀空。
振袂无言聊引望,海天云尽见飞鸿。

和唐县尹山居 其一 元末明初 · 赵汸
七言律诗
自爱山居斲素椽,总将幽事付诗篇。
花间酌酒偏宜画,雪后登楼似欲仙。
短笛有时吹崦外,小舟无客系篱边。
傍人欲识閒中乐,一刻应须直万钱。

其二
七言律诗
山上新亭荫白茅,亭前栖鹤可窥巢。
泉流谷口禽争浴,叶拥篱边犬自跑。
日出山童歌竹外,雨收林鹊影花梢。
卜邻亦有餐霞客,谩与严光赋解嘲。

其三
七言律诗
早从上国接英游,晚卧沧江擅一邱。
无复谢公携处妓,空馀陶令去时舟。
千章古木排云起,一派寒泉傍石流。
客至不须谈世事,小亭已扁四宜休。


共160,分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