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169,分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下一页
七言律诗(续上)
顾山人画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高峰特立翠芙蓉,叠嶂飞来宛似龙。
云度双关如有约,水流千涧总相从。
秋林谷口安亭馆,晓寺岩阿响鼓钟。
老去可堪城郭住,关心草阁傍青松。

龙门大松图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虎头孙子气吞虎,龙门怪松身似龙。
落笔萧梢朔风起,泼墨惨淡飞云从。
无疑杜老歌韦偃,谩说秦封临岱宗。
天生异材久盘屈,青眼千年才一逢。

长江叠嶂图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病翁曾上大江船,晚发江心佛寺边。
不见青山归海去,可怜白日枕书眠。
画图云树看今夕,客子风潮忆往年。
谁似杜陵诗兴好,浮家吴楚到西川。

张氏梅花坞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粉墙如雪花如云,花间月色白纷纷。
曾留野兴老夫宿,更爱天香春夜闻。
皓首彷徨诗未就,绿衣歌舞酒初醺。
堪笑西来叶处士,到今犹为索吾文。

为徐性全题万壑秋声图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谁爱玉山草堂静,画图尚见千古情。
悬崖迢迢来涧道,隔林萧萧闻水声。
西窗书卷白日暮,中天石壁丹霞明。
何人远住万松下,百顷风潭堪濯缨。

为赵德齐题林壑隐居图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每怀罗壁在城外,更爱草堂临水西。
洛客曾将金谷比,杜诗偏向玉山题。
重阳风雨看图画,暮景云林过杖藜。
多谢眼青留下榻,自怜头白听鸣鸡。

有谁能寻山上山,两翁远在溪林间。
云生大泽龙蛇窟,风度重岩虎豹关。
长松开花落日在,幽人采药几时还。
别来又是三千日,尚想月明闻佩环。

邵氏秦湖隐居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秦湖隐者邵平孙,旧日生涯不复论。
垂钓花间亲白鸟,种瓜海上似青门。
还知教子书千卷,不愿封侯酒一尊。
莼菜鲈鱼秋更好,扁舟何处觅桃源。

早年频过萧山县,暮景新知净土师。
梦笔江淹留胜迹,讲经支遁喜文辞。
钟声曾听孤舟夜,诗卷今题落叶时。
何日相随朱太史,百花深院话前期。

赠徐常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高风尚忆南州士,后辈堪怜北郭生。
岁晚孤城多雪意,夜长深巷自书声。
枫林已落清霜重,梅蕊将开远照明。
念汝黑头须努力,起家黄卷答升平。

二月十二日即事书怀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新愁底与旧愁深,尘世犹关野老心。
二月江村三日雪,百花时序半春阴。
闭门实信袁安卧,步屧虚期杜甫吟。
此际怀人徒自切,那能裹饭往相寻。

惊蛰已过寒食近,元龙楼上看眠松。
春来雷雨杂冰雪,冻合深山留卧龙。
作画兴随阴壑迥,吟诗愁对暮云浓。
子规啼处同谁听,花落芙蓉第一峰。

竹皮作扇出天台,情重幽人远寄来。
蕉叶已经寒雪长,桃花徒趁暖风开。
十年尘俗怀高节,三伏炎蒸见异材。
问讯仙翁总潇洒,夜凉明月在瑶台。

柏山台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柏山胡氏有光辉,尔祖尚书近代稀。
旧族子孙今散处,故乡丘壑岂忘归。
壮年有暇亲黄卷,清昼无缘羡锦衣。
树色岚光堂上满,先贤风采未相违。

次韵喜雨有作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吾邑自五月梅雨不降及夏至种有未入土者皆以为忧是月廿三日甲子乃雨其夜雷殷殷而鸣土俗有梅霖之望矣明日予过城南僧舍客有赋喜雨者予次韵和之
夜来一雨足销忧,五月晴江露远洲。
三日为霖还可拟,重梅应候未宜休。
城中米价增连月,海角民生望有秋。
僧舍出门同一饭,加餐知我此情不。

石鼎斲来天姥骨,江头寄到野人家。
难逢道士重联句,可待先生为煮茶。
饥岁不堪烹故纸,老夫亦欲炼丹砂。
得随采药寻仙去,却用相携入紫霞。

六月喜雨有作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大雨时行六月天,旧疑月令信今年。
秋前共喜先完廪,夏至曾忧未种田。
市价减钱吴下米,江行有水浙东船。
苍生已免填沟壑,皓首犹知对圣贤。

代人挽汪太守二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宋禧
七言律诗
深谷为陵路转迷,病躯无复计东西。
心随归雁春天远,泪落啼鹃夜月低。
汉史已知称召杜,周人谁复哭夷齐。
生前不食甘冥寂,应许诸生奠只鸡。

其二
七言律诗
对策妙年书万卷,承恩晚节粟千钟。
生前未贵龙头选,死后才安马鬣封。
曾为王风歌黍稷,定归仙境主芙蓉。
野人洒泪甘棠下,尚忆当时雨露浓。

江水苍苍江柳黄,闭门谁与坐茅堂。
儒冠徵去容吾老,佛寺吟行得此郎。
桐井浮瓜秋叶暗,荷池对竹晚花凉。
可堪世界犹炎热,乐土同游意不忘。


共169,分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