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3,分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古风
宇宙何广大,吾身恨非夫。
早年读圣经,中岁违壮图。
蹉跎遂不振,发短形貌癯。
纷纷度朝夕,静念一事无。
月出群动息,风泉落寒井。
吾心适无事,爱此清夜景。
弹琴道意长,忆友山河永。
功名久已惭,苟得非吾幸。
我友昔遐征,送别临清樽。
迟迟出长路,脉脉恋明君。
万事已掉头,馀年付儿孙。
相思江汉岸,霭霭空停云。
汉家贵经术,学子颇专精。
董公下帷坐,卜式和书耕。
匡生继其后,亦能要其成。
敦书与说礼,论说不暂停。
世家本农夫,食力同编氓。
朝耕原上田,暮束涧底荆。
得暇辄归来,读书何铿鍧。
寸阴真可惜,白日何易倾。
萤雪既非时,况谋长短檠。
永夜坐沈沈,悠然思古情。
眼前对黄卷,欲读嗟如盲。
隔壁有邻翁,孤烛明深更。
聊凭束缊计,凿破一窍生。
容才耿耿辉,照我昭昭明。
寻行鲁鱼分,运舌金石鸣。
辛勤妻子怜,慷慨傍人惊。
三千与三百,贯穿纷纵横。
一朝学大成,天子闻其声。
西游说经义,诸儒莫能争。
居然纽相印,赫然志气盈。
借问致此何,立志由坚贞。
吾闻儒者道,学古贵能行。
此公宁有是,所望公与卿。
纵或得此愿,旋被人讥评。
虚费一生力,仅取为匡衡。
若士有奇操,慕道存深诚。
但得心中趣,不愿世上名。
闭户终不出,虽贫亦为荣。
未见意已伤,既见情亦苦。
如何万里别,属此三秋暮。
凄风动远皋,汉江生素波。
孤舟从此去,后会知在何。
世累苦縻人,荏苒芳时歇。
名节非所渝,富贵非所急。
共保岁寒心,努力崇明德。
高山有苍桂,清水有白石。
思君珍重意,百结何由释。
江上一室静且深,枫林石壁白云端。
清宵不寐者谁子,兴发高声歌考槃。
一曲水生波,二曲风色寒。
三曲月当轩,四曲夜向阑。
今人安见古人情,歌罢无言坐长叹。
天昏云黑雷阗阗,石壁雨点如撒菽。
孤舟疾棹过江来,咫尺沿洄波浪恶。
人生到处行路难,不必瞿塘与巫峡。
微风度庭树,晚凉生虚堂。
幽居无一事,爱此白日光。
晤言谁见赏,所怀天一方。
平生有壮图,岁晚心独伤。
芝兰坐芜没,天地多风霜。
悠哉复悠哉,两鬓空苍苍。
山雨夜中来,鸣我南窗竹。
忧端齐华嵩,谁道不盈掬。
世人爱纷华,吾心爱幽独。
风波一失脚,弱缆无归宿。
往者亦如此,来者不可卜。
天地无穷际,阴阳有往复。
大运去不息,世事多翻覆。
一枕邯郸梦,黄粱熟未熟。
壬辰。余扈驾义州。七月。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五千兵来援。余先出安州调兵食。承训进攻平壤不利而还。余因留安州。十二月。始受体察使之命。明年正月八日。天兵收复平壤。余又先出黄海,京畿等地。催运粮饷。既而天将李提督如松合三营兵进驻坡州。先锋遇贼于碧蹄南。为贼所败。三营悉退屯开城府。又自开城退平壤。余独与天将查总兵大受,毋游击承宣等。留临津北岸者凡数月。四月。贼投书乞和。李提督自平壤复至开城府。日遣辩士沈惟敬等诱贼出城。二十日。贼始离汉城南归。是日。余随天兵入京城。力劝李提督追贼。不从。二十三日。余病卧。至六月中始起。时贼屯据海边。不肯渡海。闻将复犯晋州。余力疾南下。至星州安彦驿。闻晋州已陷。是夕。余宿高灵县。贼已入草溪。去高灵三十里。余将收召将士。欲保右道一半。而刘总兵綎,吴游击惟忠皆率兵来会陜川。余亦随至陜川。数日。召赴行在。道安东。省大夫人。踰竹岭至原州新林院。又有旨姑留本道。约束诸将。遂自新林还抵清风。登寒碧楼。感事兴怀。情见于辞。时车驾驻海州。
落月微微下远村,寒鸦飞尽秋江碧。
楼中宿客不成眠,一夜霜风闻落木。
二年飘泊干戈际,万计悠悠头雪白。
衰泪无端数行下,起向危栏瞻北极。
婆娑古城。在骊州下江边。壬辰之乱。贼分兵。一路自竹山龙仁。出于汉水之南。一路从忠州渡骊江。出京城之东。时京畿防禦使边应星。请修婆娑。以固都城上流。余主其议。患役钜劳民。令黄海道僧军总摄义严收游僧筑之。数年而城成。楼橹及军器皆备。俨然成一关防矣。余往见之。喜其有成。作诗与之。
婆娑城上草芊芊,婆娑城下水萦回。
春风日日吹不断,落红无数飞城隈。
道人神眼觑天奥,一夜昆明生劫灰(严掘地得古井)。
金刚百万奉指挥,尺剑长啸临江台。
东行一百里,夜宿婆娑城。
孤城枕水隈,霜落秋天清。
更残戍角动,月暗寒湖生。
病客有远思,辗转梦不成。
所思非我力,悠悠空复情。
乾坤浩无际,明发还孤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