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765,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七言绝句(续上)
咏史(上) 其四 项羽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倚强恃力却诬天,一样人心万万年。
广武十条逃得过,乌江政自不须船
⑴ 自注:汉楚刘项之际,所谓君臣,皆一时瓦合,非有根株磐石之固。智力相乘,惟利是务,视信义无复有也。能一朝推戴之则为君,叛杀之即为贼;一言为约,守之则为义,背之则为不义。至其末也,存亡起灭,亦往往而由之。可见礼义之心极乱下能忘,而天地鬼神之照临无时不在也。

其五 项羽
七言绝句
枭性狼心亦有常,青齐仍复似咸阳。
遗黎到处无馀类,欲为何人作霸王。

咏史(上) 太公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山河如许但凄凉,恰似新丰太上皇。
千古汉高真磊落,片言脱口幸咸阳。

咏史(上) 田横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宗族几为孔子焚,为秦未几又为尘。
田横更欲横河岳,不把英雄让与人。

咏史(上) 其一 萧张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汉高礼义入陵夷,械到萧何更有谁。
惟有子房云外客,不称名字冠当时
⑴ 自注:萧何为汉功臣第一,信不虚。高帝之智,固不但以关中给饷馈而已。帝往往疑之者,见其材雄,恐其有异心也。特以无高风爽气,无深服帝之者。

其二 萧张
七言绝句
晦迹功曹不受徵,兴亡事已若丹青。
世间尽有文章客,谁信龙蛇尺蠖形
⑴ 自注:萧何劝高帝入汉中,纯是尺蠖之势。其为功曹吏卒时,固辞御史之荐,亦此意。盖豫见秦必亡,不可仕,当别图风云之会也。

咏史(上) 其一 张良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乳口摇牙向白蛇,一朝电拂博浪沙。
下邳不得编书读,帷幄何妨佐汉家。

其二 张良
七言绝句
撩乱龙蛇掌上争,罢来閒掉四先生。
一棚儿女皆烟散,留得松风万古清。

其三 张良
七言绝句
本是山东忠孝门,卯金社稷暂相烦。
君王良会青云意,长乐钟中无一言。

其四 张良
七言绝句
太公行辈赤松流,伍叔孙通了不羞。
好谢君王深体识,不将身后累刘侯
⑴ 自注:子房素志已毕而不去者,遇合之情有不忍也。汉廷群臣,本非其伍,而子房无所不可。故高帝击黥布时,与叔孙通共傅太子,且处其下。然则韩信羞与哙伍,小人之量也。子房卒于惠帝六年,汉事尚堪付托,吕后万岁之问,高帝历举数人,而不及子房。盖知子房素志,生前遇合聊可相从,身后之事不足以辱之矣。

咏史(上) 萧何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三人断尽楚关梁,一诎雄吞十七王。
高帝功臣总功狗,汉家无爵赏萧张。

咏史(上) 其一 韩信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良日登坛计策行,酸咸甘苦共杯羹。
不须握手师陈豨,脩武高眠已合烹
⑴ 自注:登坛之日,君臣之位已定。虽时礼义未明,然项羽以弑逆亡,高帝以缟素兴。韩信目之,则三纲不明,死有馀罪,尚何言哉。

其二 韩信
七言绝句
群龙共帝牧羊儿,缟素能开四百基。
蒯彻亦生天地里,欲将口舌夺民彝
⑴ 自注:高帝、韩信之君臣,与义帝、沛公、项羽之君臣,其轻重厚薄为何如。信与高帝,若子之于父,手足之于头目也。高帝知人见事无所失,信能以臣道事之,则金匮玉室,与汉终始矣。蒯彻反覆深切,而终不行,则天命人心已可见。惜乎其不能深思而疾改也。

其三 韩信
七言绝句
蹀血中原不用骄,论功何似禹乘橇。
始终两汉无留葛,谁与尘编慰寂寥
⑴ 自注:高明深厚,则为禹之不矜伐;浅薄无学,则为信之矜功负德。古今人品度量之相绝如此,盖亦不思不学而已。

咏史(上) 曹参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人彘风腥起两宫,艾豭歌唱满秦中。
酒壶不但容齐狱,时事方宜用盖公
⑴ 自注:曹参学盖公,得老子和光同尘之道,施之当时,适为宜尔。

咏史(上) 四皓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长乐卮前露雪眉,岩花乱笑出山时。
有人拍手瓜田里,来往青门总不知(自注:邵平高于四皓。)

咏史(上) 两生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少年贾谊空多口,老大申公缪一行。
曾识当年二君子,闭门不受叔孙生
⑴ 自注:高帝以倨肆无礼取天下,风气以成,子孙不能易。故高帝曰:度吾所能行。文帝曰:卑之无甚高论。宣帝曰:汉家自有制度。皆不害所谓自知者也。贾生、申公诚不知时务也矣。贾生为人大抵躁率飘忽,不知乐天知命、操心养气之学,故一不得志,则悲愁、怨叹发于言词,感致异物。梁王坠马死,谊至愧恨哭泣而死。是于圣贤君子之学,悉未尝有闻也。

咏史(上) 叔孙通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刘项权将作狗偷,谁能撩虎又摩头。
汉王不是坑儒主,颈血依依是可羞。

咏史(上) 楚元王交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荒芜新语不堪听,猛士凄凄北鄙声。
楚醴不延风雅客,诗书犹未脱秦坑
⑴ 自注:元王,高帝母弟,爱书好儒,不类其兄。汉家诗书气习自元王始。

咏史(上) 其一 伏生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撑肠拄肚总聱牙,汉室龙兴发乍华。
掌故不来光景暮,尚书再火伏生家
⑴ 自注:秦亡汉兴,诗书之禁已弛,陆贾称《新语》,楚王元交不释卷。伏生时方七十馀,聪明未衰。史又称其教授齐鲁,《尚书》乃无一本在人间,何也。至文帝时遣晁错求之,始以口授,又止二十九篇。然则伏生之于书也浅矣。


共765,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