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247,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下一页
偈颂(续上)
德山但知草偃风行,不觉通身泥水。
者僧只见溪回路转,不知身在桃源。
径山与么批判,一任诸方捡责
⑴ 举德山示众云:问即有过,不问犹乖。有僧才出,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因甚打某甲?山云:待汝开口,堪作甚么。

落赖家风,今日重举。
草本多同,西天此土(结夏)

分圆照灯,下炎天雪,活弄南山鳖鼻蛇。
验尽英灵,提得藕丝牵玉象,不存途辙。
只么横身异类行,踏断石桥成两截(净慈断桥和尚遗书至)

看锢■(酉喿),著生铁。
因甚云门心肝五脏,被者僧一搂搂尽
⑴ 举云门因僧问:树凋叶落时如何?门云:体露金风。

人间八月二十五,洞山此日离查渡。
棒头敲出玉麒麟,江西湖南便与么。
径山闹里飏碌砖,谁道今人不如古。

溪上烟波远,壶中日月长。
谁知冷灰里,九转透瓶香
⑴ 举佛眼请益五祖,祖云:我与你说个谕子,如人牵牛,从窗棂中过,头角四蹄都过了,只有尾巴过不得。

以蜡人为验,病翼栖芦。
以铁弹子为验,困鳞止泺。
径山不然,一箭双雕落(结夏)
按:以上辑自道隆编《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语录》

大士真慈念群生,有如慈母忆其子。
尽尘毛刹世界海,一一具此一念中。
惟此一念不退转,如子得母亦复然。
眼声耳色互三昧,情与无情同證入。
有能不作实證想,当知此相亦非实。
忽若子母不相知,大士实相常现前。

牙关咬定,行又行不上。
布袋紧靠,放又放不下。
知他里许,有甚兜率内院底。
十字街头,辽天索价。

睡时递相枕藉,醒后互相热谩。
笑中有刃,用处多奸。
看来人斑,宁可虎斑。

目前机,背后底。
为复神通,为复游戏。
直令换尽人眼睛,亦与悬羊卖狗而并案耳。

酒台盘上,和声突出。
钓螺江畔,捞摝得底。
是则是以虾为目,不妨用活底祖师意。

寒涕无暇收,高风自然足。
客来知不知,吾芋恰新熟。

一桡复一桡,打著打不著。
至今华亭上,犹更风波恶。

腥风怒涛中,信手拿得起。
触拨老慈明,撺出拄杖子。

闻薰风南来时,和赃捉获。
向树倒藤枯处,覆水难收。
勘破元禅,楪子饤底青虾蟆。
脱得圆悟,胸次用底活马骝。
横三尺竹篦,气索列祖。
翻四河雄辩,贯通九流。
薄四海内外,罔不中伤。
旷百世上下,其谁与俦。
区区作是说者,如一尘之微,又何能重轻乎山丘。

见之目明,气和如春,犹据妙峰顶时平等示人。
望之心折,面冷如铁,犹坐莲峰堂时大默而说。
奔走龙象,鞭斥风霆。
不约而绳,不令而行。
宜其谈笑兴起东庵正脉,廓清末流之辙。
至于灵机绝唱,不堕常调,莫妙乎庚峰定穴者也。

握拳透爪,有临济体裁。
轮珠示人,类大颠风格。
不欲露全身,惯无赃考贼。
十地吞声,二乘动色。
聚一世精神,而用东山暗号。
鼓大地波澜,而疏东涧正脉。
宜乎百川倒流,天下暴白。
如是模写,沧溟一滴。
传金襕,倒刹竿,须是迦叶师兄始得。

获旋陀罗尼,机轮转处风雷疾。
入萨婆若海,舌头不动云涛翻。
肆虚空讲,尽实头禅。
以栗棘蓬,裹金刚圈。
陶冶有学之学,而披剥万象。
发挥不传之传,而朝宗百川。
是为北峰真子,无愧竹庵嫡孙。
后二千年,是真精进。
所谓灵山未散之旨,至今一会俨然。

不禀释迦文,踏翻华藏界。
由天台南觉城东,提苏州有常州有。
立委羽重关,劄洪塘硬寨。
如是三十年,起妙喜正派。
若言老子见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共247,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