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辞赋
秋风𩖼,秋霜烈。
素月皎洁,青灯明灭。
披列传于古史,咏怀沙之一篇。
渺余思之无穷,想汨罗之深渊。
波澄泓而不澜兮,涵无际之长天。
崖巑岏而莫临兮,登者惴而迍邅。
哀三闾之为累兮,乃抱石而投焉。
事虽往于千载兮,形若存而不亡。
令人依俙于面目兮,宛若在乎其傍。
然后知忠臣义士之大节兮,迹愈久而名愈芳。
想夫周纲不振,战国争攘。
坎轲丘轲,横行苏张。
背仁义之宅路兮,行谲诈之富强。
伟正则之脩能,共臣职于楚王。
羌出入以先后兮,谋既行而职脩。
王甚珍而勿贰兮,楚几强于诸侯。
嗟同列之奸谀兮,蛟螭杂于虾䲡。
荃不察其中情兮,反信谗而赍怒。
前王既已疏远兮,后王又不悟。
乃放逐于湘南兮,路迢迢而日暮。
方孟夏以遂徂兮,冲滔滔之瘴雾。
形枯槁而疙瘦兮,颜憔悴而尪羸。
竭忠诚而事君兮,反赘疣于江湄。
哀天命之反覆兮,盖人事之参差。
拟作词以抒情兮,言已穷而思远。
欲问天而聆音兮,天盖高而势浑。
仰三五其已逐兮,哀周孔之不返。
焉能陈彼中情兮,分鲠直与奸谗。
忍见宗国之颠亡兮,宁远则乎彭咸。
上苍崖之崷崒兮,俯青壁之巉岩。
竟怀沙以自陨兮,葬江湘之鱼腹。
然芳烈之贞心,绵千古而犹馥。
岂不知淈泥以偷生兮,嗟不能浊我孤贞也。
岂不知餔糟以避死兮,哀不能醉我独醒也。
不能变化以从俗兮,盖素蕴发乎情也。
终溘死以流亡兮,乃可得乎平生。
至今云收风止水镜净者,乃先生之风采也。
烟笼飒转蹙轻澜者,乃先生之愁态也。
亿千载之下,骚人墨士放臣逐客之辈过此渊者,孰不伫想芳踪歔欷而一酹也。

君不见天下国士之无双者乎,余尝披青简于灯下。
阅前古之遗迹,览列传之刺客兮。
重歔欷而太息,有义士名豫让兮。
为智伯而报怨,冀一刺乎赵襄兮。
身虽危而志健,想其袖挟匕首。
入宫涂厕,漆身吞炭。
癞哑乞食,其妻不认。
其友乃识,五起不中。
其志愈笃,尔乃迟仇人之将出。
依桥下而窜伏,待国士之至恩兮。
竭图酬犹未足,漆饮器之冤怨兮。
穷身死而可忘,将近幸以遂志兮。
若臣事则难成,静反覆以筹思兮。
吾所为者极难,竟就擒于怨耦兮。
仇乃叹诚悃之不可删,畴昔之宥以忠款兮。
今已极而难宽,问尽情之大义兮。
披历历之心肝,将致命于死地兮。
竟斩衣而三踊,举一邦之义士兮。
闻者莫不慷慨而惊耸,然后知豫让之为国士。
而智伯之所以善遇而致之也。
呜呼,以名誉而为善,其善必不诚。
以利禄而效忠,其忠必不贞。
智伯死已无后矣,无气势富贵子孙之可评。
亦无倚托以可求兮,犹不忘优待于平生。
无所为而为之兮,力虽穷而心不更。
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二心,快所蕴之中情。
猗嗟国士,万代垂名。
乃为之歌曰:“士为知己死,女为悦己容。
范以众人遇,智以国士逢。
焉得不尽力,期死以摅心胸。
至今就死地,可想其音容。
遂使千载下,义士追其踪”。

胥山苍苍,东吴故彊。
临浙江之怒涛,姑苏屹乎其傍。
爰有古庙,栋宇荒凉。
丹青剥落,黯淡莫章。
淡烟枯草,寒云老树。
山巃嵷兮天碧,波澎濞兮日暮。
纸钱翻兮乌鸦飞,萧鼓促兮狐狸走。
父老携扶,郎姥笑语。
尸祝升降,罗列樽俎。
答以福釐,报以椒糈。
尔乃神踞于床,鬼呵其傍。
耸长剑兮列戟,扬华旌兮焚香。
塑像髣髴,丹渥其颜。
气状俨然,发上冲冠。
犹存伐越之壮忿,不胜存吴之长叹。
岂非所谓吴伍员之庙貌,而其忠魂壮志历千载不爽而莫之刋者乎。
至若愤越怜吴,哀谗忧国。
惜壅君之不识,怨贪人之罔极。
伤指之冤,内蓄于寸赤。
受赂之嗔,常填于腷臆。
虽颈脰离于镯镂,而志气则不断也。
形骸包于鸱夷,而精神则不散也。
暮山淡碧而烟笼者,愁肠之愤懑也。
长江涛激而风起者,嗔胸之愠悹也。
虽报父兄之雠,已忘于西楚。
而酬君国之恨,不弛于东越。
怨楚佞之肠,既抒于昔年。
而忿吴谗之胆,尤张于当日。
虽百死其可惩兮,谅丹心其如结。
嗟夫心触于物,或悲或悦。
物感其心,有通有窒。
无乃浙江之潮弩而尤聒,钱塘之堤楗而愈决者,尽是谏臣伍子。
昔日头殒铦铓,尸里革囊。
浮诸江塞于淙之幽恨乎,乃欲慰吊拨闷。
临江而酹,举爵而劝。
而为之侑之歌之。
歌曰:“三谏不听,可以去矣。
色斯举矣,尔谁阻矣。
道不行矣,遥增翥矣。
国无人莫尔知兮,又何怀乎故处。
魂无归兮,乘云驭兮。
勿以羁宦兮,寘诸虑寸。
将四方上下无央以游豫兮”。
按:愚论之。伍子胥叛其本国。为他国之谋臣。至于鞭其君尸。虽报父兄之雠。欲速行之为美。其悖于天理者太过。然竟极谏夫差。遇谗至死而不悔。豫让叛其本主。而事其主之仇。其行似薄。然不忘智伯国士之遇。而欲报知己之雠。至再至三而不已。此二人者于平王,范氏。如叛主犬豕。于夫差,智伯。如疾风劲草。故朱子记于小学。勿论其他。但取可善于此而已。狄仁杰巡抚河南。奏毁淫祀尽。而置伍员庙不毁者。嘉其忠烈。使后世碌碌庸臣以二心事君者之戒。岂不美哉。后之观者。舍短取长。趁迹取善而已。

锦城花重,西川波净。
布谷鸣畬,子规啼岭。
桑木千株,硗田数顷。
昆令季彊,恂恂乡井。
此非南阳诸葛先生,闲闲之幽境耶。
想其萧条茅舍,仅庇风雨。
葱笼淡碧,清烟老树。
痴儿语矣,鸣犊舐乳。
朝登阿兮析薪,莫沿溪而打鱼。
载芟载耜,以耘以锄。
不求闻达,惟喜穷居。
焉知大出伊吕,小过管乐之才。
蠖屈龙卧,而于焉徘徊也哉。
当是时也,曹丕据邺,孙权守吴。
玄德欲起,依于成都。
天下三分,竞逞雄图。
骋一谋士,募一勇夫。
枯一胜筹,争愈投壶。
而天下俊杰之士,惴为顾及之徒。
狐疑乎冰,鼠首于穴。
观我生而进退,作不俟乎终日。
谅非徐庶之饶舌,刘备焉知卧龙之伸于屈也。
先主慨然有复汉之志,踵光武之遗踪。
三顾其庐,气度雍容。
见是王佐,温温其恭。
为相以燮理,任将以禦攻。
如鱼有水,穆穆雍雍。
奸雄瞰慑,蛇豕窥恟。
何创业之未半,遽中途而崩殂。
亮承顾命,竭尽谋谟。
左右后主,悃抒诚输。
寄百里之命,托六尺之孤。
夙夜匪懈,拟挽都俞。
入则蹇蹇匪躬,纳谠提扶。
出则抚养士卒,国尔忘躯。
至其木牛流马,运米险途。
艺黍种莱,以备无虞。
乃于五丈原头,冀获魏俘。
据渭为垒,相持交殳。
哀食少而事烦,功未就而捐鈇。
何其惜哉,呜呼,天若祚汉,必不如此。
时耶命耶,为之何以。
言想其庐,观诸古史。
形像髣髴,悠悠我思。
乃为之歌曰:“先生之庐在南阳兮,先生之身国尔忘兮。
先生之事虽不终兮,先生之志在吞雄兮。
先生之魂死不灭兮,先生之名虽千载而宛在今日。
至今闻先生之名者,孰不为之企慕而悽切也哉”。

阅载籍之前闻,揖遗踵于青史。
伟先生之才调,盖无伦于多士。
方汉文之宽厚,务德化以为理。
以洛阳之年少,得吴公而奋起。
帝爱辞博,超迁美仕。
尔乃伤亡秦之苛政,期扶汉以更始。
愤愠悽悄,慷慨不已。
论议甚美,通达国体。
叙古今之治乱,冀王化之大启。
不揣度而才进,遽痛哭而流涕。
帝虽感其谠言,奈庸臣之所诋。
嗟俟罪于长沙,赋鹏鸟以抒情。
复造托于湘流,吊三闾以自明。
何琼佩之偃蹇,众暧然而共坏。
岂先生之不谅,嗟邑犬吠其所怪。
谓明月为至宝兮,暗投人则疾憝。
谓西施为娇妖兮,鱼鸟见而惊悸。
况俗习于秦馀,六籍已为煨焚。
人情安于旧习,世道溺于因熏。
虽惩苛而务宽,礼乐固所未闻。
厌去故而就新,固夫人之庸态。
先生何不渐磨,依圣和以自爱。
与绛灌以相结,岂啻埙篪与瑟琴。
抑志节以徇身,能与世而浮沈。
渐纳约以自牖,必枉尺而直寻。
奈何抱伊管之奇才,失风云之遭遇。
匪汉帝之不用,乃先生之失措。
嗟先生之坎轲,亦夫子之故也。
为梁傅而自伤,终哭死而捐生。
谅中心之不欺,孰知先生之至情。
呜呼,春山麝过,草树必香。
晓洞龙归,雾露必瀼。
欲治有贤,言不虚拾。
对宣室问鬼神兮,已灵席而遽前。
献蓄积之长规,乃感悟而开。
曰:若其玄默躬行,移风易俗。
几致刑蜡,断狱数百。
虽不大用于当时,盖略陈其美策。
与其荣于一世,孰若谏行而言听。
至今论汉之为治,指太宗以为證。
倘为时之所用,言与迹必相称。
不独先生痛哭于当时,后人亦有为先生而悽恸。
司马同传于屈平,班固著赞而悼痛。
自古迁谪者非一,惟先生至今有耿光。
哭死非为生兮,谅诚心历千载而弥彭。
抚遗编而呜呼,重余心之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