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辞赋
有宋受命,惟皇建国。
获九金之神鼎,应五精之火德。
将以定九庙之攸居,弥万世而不易。
陋洛阳之如掌,才可以备离宫;
谓函谷之扼关,不足以创宸极。
于是即房心之广野,据神明之华域。
得天帝布政之廷,命司空度士之职。
申画郊圻,缮营宫室。
建万雉之都城,顺五土之方色。
王畿千里,侔日径之傍开;
君门九重,法天关之上辟。
粤艺祖之创基,逮永熙之御历,战垒尚多,寅车未息。
方且法神禹之卑宫,循姬文之旰食,重长府之仍贯,惜露台之劳役。
惟此应门,阙乎盛饰。
属三叶之承祧,配九皇而比迹。
受万玉之会朝,览四海之图籍。
老上修欢,日际来格。
风德周乎四面,言语重乎九译。
天业晖昌,国财厚积,遹广先猷,乃吁众力。
谓皇居之偪下,亏万乘之尊严;
谓宝俭之过中,非四方之表则。
矧帝阍之峨峨,图天象之奕奕。
一开一阖,于以顺乎阴阳;
不壮不丽,何以威乎戎狄!
于是申严戒告,条具章程。
运松石于海岱,下杞梓于荆衡,瑰材毕至,美础森呈。
诏将作之利器,按堪舆之秘经。
天老推策,石师督绳。
昼则瞻乎阳景,夕则考之极星。
云汉昭回,正瑶光于神县;
山河表里,裁宝势于坤灵。
筑金椎兮坚重,置水槷兮端平。
子来输力,人谋献能。
千章兮俱度,万斧兮并兴。
赋东山之悦使,造灵台之乐成。
挺庶物而首出,恍缘云而上征。
覆压九轨,森倚万楹,冠广内以凝宇,标正阳而定名。
宝篆鸾飞,耀煌煌之金刻;
荣檐虬耸,壮翼翼之瑶京。
崒兮天党,屹若神行。
丽谯横互,磴道阶升。
云梁布藻,烟瓦摇青。
方疏洞开,璇题彪列,蔼若鲜云,蔽婵娟之素月;
镂槛周施,彤栏钩折,宛在半空,横连蜷之雌霓。
俯毕昴之中街,耸象魏之双阙。
觚棱上拂,隐日月之回环;
辇道相过,瞰烟云之明灭。
缀以昆金,饰之和璧。
涂雘澄鲜,荣光射激。
离朱夺其目精,计然丧其心画。
形半起而还正,势将翔而复抑。
跂而望之,若太阳御六龙,升扶桑而耀色;
迫而察之,若威凤将九雏,下丹山而接翼。
东虬兮西兽,交镇兮左右;
南箕兮北斗,夹照兮前后。
赫赪壤以周布,岌飞廊而却走。
刻雕辰象,按宣夜之浑仪;
图状神灵,选尚方之画手。
偓佺飞步,来曝于南荣;
曼倩凝睛,下窥于朱牖。
瑰谲万态,于何不有!
雄昈兮赫侈,磅礴兮穹崇。
弹压兮万县,冠映兮九宫。
如衣服之有冕,譬鳞介之宗龙。
配天之业兮,巍巍而荡荡;
郁郁而葱葱。
俯太行兮却倚,瞰洪河兮注东。
汉图五岳之形,俨存于宇下;
周制九丘之地,悉布于槛中。
是知帝者之有为也,阐元极,稽邃古,述作表圣明之功,拟议成变化之序。
宅中肯构,法太紫之圆方;
大壮取模,用高曾之规矩。
故能御六辩,总群纲,安天下于置器,尊人主以如堂。
鼓协气而中出,导灵风而远翔。
纳物于崇丘之富,跻民于寿域之康。
树阙中天,阐三正之教法;
建瓴高屋,制万国之侯王。
若乃分至御辰,清宁贶吉,考太史之宏议,酌观台之故实。
命保章之职,仰以占乎五云;
诏师摰之官,中以吹乎六律。
此所以察羲易之时变,助箕畴之阴骘。
又若礼罢神坛,诏回天跸,御百常之丰楼,端九章之华黻。
肆赭案兮横霞,植灵芝兮翳日。
俯轮奂之神构,耀颙卬之圣质。
树孑孑之鸡竿,降洋洋之龙綍。
法眚赦于帝妫,效祝飞于天乙。
感人之乐,恍发于钧霄;
呼岁之声,喧踰于少室。
兹又恢一代之典礼,俾百王而祖述。
大哉!
三光之所照,九赋之所均,有宫室以安体,有衣冠而正身。
穆穆中夏,眈眈紫宸。
功崇则业大,德盛则礼尊。
斯干咏于周家,落成百堵;
建章营于汉代,丽极千门。
况乃业包海岳,道格乾坤,踰苍姬之拓统,超金卯之集勋,抚和旷俗,惠养齐民,秋毫皆出帝力,率土莫非王臣。
灵台偃师,靡务先王之武;
阖庐蔽雨,施及吾侪之人。
故得中外毕力,大小怀欣。
胥靡之工,驩趋乎版筑;
斲墁之匠,投衒其风斤。
役不愆素,事俱中伦。
彼土阶载乎往牒,茅殿标乎旧文。
或出墨家之琐琐,或主玉带之云云。
绳以大中之法度,彼又龌龊而奚足论?
若乃考乎默定之理,剽诸故老之闻,正者所以建万事之纪,阳者所以为众阴之君。
镇天安之路寝,壮帝宅之威神。
岂人谋之经始?
亦天意之冥存。
盖以恢久大之德业,崇燕谋于子孙。
利贞元亨,四德扶于君位;
讴歌狱讼,万年系于天阍。
下臣委质盛期,栖踪禁陌。
睇阊阖之华峻,于青冥而烜赫;
惕位貌之喧卑,怅威颜之疏隔。
禁门引籍,非如司马之朝臣;
行在献文,复愧甘泉之赋客。
乃作系曰:
煌煌特闱,明明哲后。
树华构兮无疆,建丰规兮可久。
拂倚杵之寥廓,镇方舆之博厚。
拓基巩固,将金狄以同坚;
卜世脩长,配神枢而不朽者也。

在昔箕子,赞于武王。
演皇极建用之道,为彝伦攸叙之纲。
经以大猷,统九畴而克正;
执乎至德,裕万化而有常。
故能立观天之至教,为经国之彝章。
原夫立民必本于大中,治众必由于至寡。
既抱一以行矣,实用九之大者。
体元立制,将举正以适中;
极深研几,乃立常而化下。
岂不以皇者保大之至,极者处中之规!
建于民则国之宝也,藏诸用则神而化之。
肇修乎八政之纪,上律乎五行之宜。
酌刚柔动静之方,裁成大本;
树正直平康之道,表正丕基。
义用遵王,仁符守位。
慎过差之咎,取中庸之治。
立乎大法,为百世不易之规;
综尔群伦,协一统无偏之义。
功归乃圣,道格惟皇。
协九功而时叙,体五始而化光。
保合太和,克御旁行之道;
综制万变,统归中立之方。
去彼异端,谨乎常宪,六极所以垂戒,五福由之致劝。
既殊涂以同归,由执一以应万。
亦同夫三辰上运,归尊乎璇极之居;
四气旁流,取法于斗杓之建。
无反无侧,有猷有为。
处人上而钦若,正天下以宜其。
「允执厥中」,仰稽古重华之训;
「莫匪尔极」,见《思文》后稷之诗。
大矣!
上圣有为,群生作则,体风行而斯化,妙日用而不测。
故能昭睿哲之元功,建中和之至极。

《黄》居中而秉色,《离》含章而守柔。
蹈至和而不竞,统元吉以来求。
粲兮有章,履文明之盛位;
冲然处顺,被谦益之鸿休。
明两之卦聿陈,《黄》《离》之象斯得。
能居六二之位,遂配中央之色。
有文在内,符圣人赫赫之明;
守正于中,契君子温温之德。
粲英华兮发外,迪清明兮在躬。
安六爻而顺守,执一德以内融。
焕乃文章,发耀于重明之际;
恶夫朱紫,含华于正色之中。
岂不以五采平分,黄者色之懿;
八卦并列,《离》乃文之粹?
观一阴之成象,统二美而居位。
法之继照,天光臻下济之功;
执以向明,文德有化成之利。
盖由体无刚壮,道有休明,乘初阳而不忧于患,履大中之克立其诚。
故能主斯文于《易》象,配其色于土行。
昭明之德,内融虚而不耀;
和顺之猷,中积动乃咸亨。
然则柔而不害者,物之所应;
刚而自用者,众之所病。
既章明之在御,又冲和而守正,故得百祥由是而告休,万福以之而协庆。
履乎中道,守一色以惟醇;
秉乃至柔,配休光而为盛。
精义惟赜,圣文有为。
虽垂言于丽正,俾观象而缉熙。
黄裳之所谓在中,诚非远尔;
白贲之但能无咎,奚足方之?
异哉!
美质无华,至虚攸保,成兹显懿之德,由乃黄中之道。
宜乎重华光表之君,为法式而是宝。

蒙泉赋 北宋 · 胡宿
稽《易》中之奥旨,见山下之出泉,养蒙之体斯在,善利之功未宣。
静之徐清,藏用于滥觞之际;
动而愈出,含滋于济物之前。
立言盖自先圣,育德爰资上贤。
原夫蒙之为象兮,晦而未章;
泉之为性兮,导之斯出。
将处顺以待用,贵守蒙而不溢。
况夫人事,在养功未发之时;
验以物情,当习坎初来之日。
发彼变盈之地,依乎藏疾之山。
既灵长之斯肇,岂利用以为艰!
守尔奫沦,备潜德于一源之内;
待夫疏导,致成功于万派之间。
柔以居之,渐而著也。
涓兮之状初出,冽彼之容肇泻。
清而不挠,善渊之性居中;
寂尔含虚,觱沸之容在下。
莫润乎水,受之以蒙。
契木升于渐允,法井养之无穷。
含德以居,蕴斯干之厚利;
俟时而动,蓄上善之元功。
则知蒙实俟时,泉惟立象,舍之则独安于静,用之则利有攸往。
居乎善地,固不杂于下流;
泄尔灵源,信无踰于朽壤。
岂不以蒙之道贵守其正,物之用亦存乎时?
善下之勋未举,守柔之道攸宜。
将万物而浸彼,岂一勺而取斯?
澄乎秩秩之原,至诚自守;
譬彼存存之性,果行无亏。
异夫湛尔中虚,渊兮下据。
思混混以致用,朅涓涓而至著。
傥加乎疏导之功,庶沧溟之可助。

伟颜子之贤哉,亚圣人之上才。
既知过以无贰,益闲邪之不回。
秉先觉以观身,几微必显;
敦至诚而适道,悔吝何来?
原夫处陋巷以屡空,冠孔门而博雅。
能尽去于贰过,将动由于纯嘏。
事有未善,但见乎必先知之;
改而后行,孰云乎不早辨也?
然则过不可显,贵乎内迁;
贰不可长,防乎外宣。
可离则且非乎道,有开则必辨其先。
极深而研,在方寸欲萌之际;
造形则悟,当细瑕未兆之前。
守尔中庸,敦乎诚悫。
去邪惟务于得善,达节更闻于好学。
稽仲尼之无大,所谓前知;
考子路之喜闻,诚为后觉。
莫不慎乎幽独,戒在防虞。
既度思而不乱,谅忧患以终无。
自同乎禹稷之道,岂比夫师商之徒!
茍知耻以方回,是谓过矣;
既表微而克正,其殆几乎?
则知善乃贵乎则迁,过实重乎勿贰。
自存渊默之境,不在彰闻之地。
复为德本,我则体复以终诚;
几者动微,我则研几而绎志。
故得改兮勿惮,去以无疑。
盖慎乎乱之生也,且殊乎人必知之。
茍洗心而奉若,在涤览以宜其。
未尝复行,谅无忧于祇悔;
不可则止,岂有患于小疵?
彼视履考祥,退思补过,皆已成而是改,非未朕而能破。
所以保中道之诚明,为至圣之翼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