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0,分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七言律诗
逍遥利乐认天真⑴,心印深藏喻海津⑵。
妙法须求经里字⑶,无缘劳问洞中人⑷。
研穷道德从何入⑸,清净玄通驭物亲⑹。
此语苞含堪赏咏⑺,丹台羽客善铺陈⑻。
⑴ 原注:逍遥者,《南华悬解》之名也。旁通万有,周流六虚,邈宇宙以非宽,总希夷而无外。利以正其性,乐以适乎情,皆本自于天真也。
⑵ 原注:以心印心,深藏于密,其混融也。若百川之会于海。渺渺然诚企望之所不及矣。
⑶ 原注:必求妙法,须自真经。字义炳然,一言以蔽。
⑷ 原注:所趣无缘者,即空劳无益矣。纵十洞群仙,无以为也。
⑸ 原注:道者德之本,德者道之华,务在研机,方能穷极,所谓得其门而入也,则何往而不通哉。
⑹ 原注:大道精微,惟清惟净,从无入有,明阴洞阳。自非玄契冥符,幽通神会,则何以究也。其云驭物,斯最为亲。
⑺ 原注:指掌明于万象,囊括在于一言,赏之咏之,妙尽于此。
⑻ 原注:丹台羽客,仙人也。羡门子曰:名在丹台玉室中,何忧不仙。若然者,必能尽善铺舒,妙陈至理也。
于身日毅但多为⑴,贤圣何曾免是非⑵。
大道几时明鄙隔⑶,真宗隐显在玄机⑷。
周知物理通还感⑸,俯仰从来有顺违⑹。
宜且守恒存礼让⑺,难中轻重两相依⑻。
⑴ 原注:执身起见,日益妄情,徒甚多为。转赊真理也。
⑵ 原注:惟贤与圣,指是明非,所以启迪于人,所以昭宣于世。然是非之迹,则无以免也。
⑶ 原注:大道凝然,未尝鄙隔故庄生云,人能清目净耳,不劳心神自至于道也。
⑷ 原注:真宗之妙,或隐或显,虽千变万化,而动契玄机也。
⑸ 原注:智周乎万物之上者,则理无不备矣。所谓神而化之,感而遂通也。
⑹ 原注:俯即观法于地,仰即观象谥天,虽事有顺违,且理无动静。至人之道,在其间矣。
⑺ 原注:法天地之常,存礼让之则。故人不化而自归也。
⑻ 原注:礼者,忠信之薄也。若望其湛然常寂之道,固为轻矣。今开乎礼让之门,俾归于大道,乃轻重之相依,是为难也。
神仙上界道清虚⑴,那个何亲那个疏⑵。
修鍊岂教人世识⑶,归真本是太阳居⑷。
三天定相玄中得⑸,一气须闻妙更殊⑹。
运偶不同他往日⑺,老来自在见功夫⑻。
⑴ 原注:神仙乃控鹤骖鸾,乘云御风,太称上界也。其抱自然太一之道,则清净玄虚,高超象表矣。
⑵ 原注:道不虚行,惟人是与。达者为贵,何亲何疏。
⑶ 原注:精修至鍊,象外成功,岂造次而能知也。
⑷ 原注:总五行而合体,摄万化以归真,是曰太阳之居也,乃发生之道明矣。
⑸ 原注:穷三天之定相,契之于心,应之于理,故曰玄中得也。
⑹ 原注:虽用有万殊,而体归一致,所谓真一之气也。此玄妙殊绝,良不可得而言矣。
⑺ 原注:运偶昌期,故得一奉天之道。缉熙于世,康济于人,岂同于往昔矣。
⑻ 原注:万机无拥,久而弥芳,或卷或舒,随心自在,致力见成功也。
休话还丹大鼎沪⑴,我缘经历尽皆虚⑵。
人间岂有神仙药⑶,天上难开玉匮书⑷。
彭祖自劳闲岁月⑸,穆王谩说走龙驹⑹。
矜孤恤寡行公道⑺,此乃名为利益殊⑻。
⑴ 原注:《群符经》云:金丹之术,其名百数。或乃天为盖,地为炉,月为阴,日为阳,四时为候,八卦为门,终见功多而寡验者矣。
⑵ 原注:方士之术,其门不一,或学羽化,或究长生,久鍊无徵,尽闻虚设也。
⑶ 原注:十州远使,三岛乘舟,老秦国之童男,迷蓬瀛之羽客,永无妙药,终欠灵丹也,
⑷ 原注:玉匮之书,金鼎之诀,秘三清之上,藏九洞之中也。
⑸ 原注:夫篯铿之寿,实曰神仙,既享长龄,未闻兼济。
⑹ 原注:八骏之马,六龙之驭。虽曰走于寰瀛,毕难寻于高步。
⑺ 原注:夫神仙之道,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在乎博施于民,矜恤鳏寡者矣。
⑻ 原注:故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此得非大道乎。
灵药从来隐圣机⑴,何人得达到玄微⑵。
真空入有皆知实⑶,运化功能到者稀⑷。
汞里金牙堪可重⑸,炉中白雪共含辉⑹。
勿令阴气侵阳位⑺,走作丹砂赫弈飞⑻。
⑴ 原注:九还灵药,太古所傅,其机隐微,非圣莫测。
⑵ 原注:道在虚无,意超元象,非真人上士,曷能造其玄微者哉。
⑶ 原注:玄黄未分,则浩气空寂;天地肇判,则万有森罗,于是有澄神抱素之方,立久视长生之术,世知实有,信匪虚言。
⑷ 原注:夫道养守于和粹,运化复于淳元,藉乎积德累功,去浊存净。是以臻其阃域者,难其人焉。
⑸ 原注:黄牙生于河车,乃丹之将成也。功力斯彰,堪贵重矣。
⑹ 原注:丹台秉志,既坚朝礼之勤;白雪成功,可乐神仙之道,
⑺ 原注:夫阴阳相生,其道相济。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不可侵而厉之也。
⑻ 原注:采四神之气,鍊五行之精,厥功有成,其道非远,则丹砂之妙,赫奕可观矣。
时人不识理深玄⑴,细意精修补业牵⑵。
幻化杳冥随物性⑶,虚无岂是乱相迁⑷。
龙飞入位真堪仰⑸,虎伏休闲有自然⑹。
洞里烟霞何缥缈⑺,神仙景致没休年⑻。
⑴ 原注:希夷之旨,妙越筌蹄,中士闻之。狐疑未决,悠悠薄俗,讵测端倪。
⑵ 原注:纵然明白,决志精修,尘累所婴,莫能专一。
⑶ 原注:夫物芸芸,同乎幻化,咸资一气,出没杳冥,而大鹏斥鴳,各遂其性。
⑷ 原注:大道虚无,亭毒庶类,四时代谢,万物荣枯,而真一之性未尝迁变。
⑸ 原注:阳居正位,功在发生,如龙在天,堪可瞻仰。
⑹ 原注:阴合于阳,如感之伏,二气交虎,自然而然。
⑺ 原注:洞天寥廓,景象幽奇,彤霞紫烟,缥涉无际。
⑻ 原注:樵子看棋,局终柯烂,蟠桃结实,动计千年,壶里光阴,莫穷其极。
泽泻池塘灌药畦⑴,太清云黯步红霓⑵。
松花鍊鼎龙山侧⑶,甲第群仙凤鹤栖⑷。
分别要从华等级⑸,微言道泰物须齐⑹。
自吟自咏求师侣⑺,入品诗流旋作题⑻。
⑴ 原注:地塘之设,以贮天泽,而溉灌生植也。况泻沃及候,引汲以时,则彼药苗秀茂于畦矣。
⑵ 原注:寥廓澄霁。焕然太清,其或雾线轻浓,云凝霮薱,红霓摇曳,步履雍容也。
⑶ 原注:山形若龙盘,名曰龙山,得道之士,多游处焉。时鍊松花,熟于丹鼎,盖体无用之用,故功成自然。
⑷ 原注:居处华丽,冠于一言者,馆于群仙也。皆道合杳冥,数陶寒暑,所以三洞为家。十洲作宅,丹凤皓鹤,同其栖处也。
⑸ 原注:等级乃阶渐矣,何以分而别之,要从华取实,舍有入无,言象两忘,道性无在,后天地而老,岂为远哉。
⑹ 原注:庄老之教,皆微言也。傥能无名而名,虽说无说,道体泰然,自齐万物。乃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⑺ 原注:一游一豫,载笑载言。盖乐于道,以求师侣也。故《易》云:隆墀永叹,远壑必盈,此乃同声相应,无远不届也。
⑻ 原注:夫二雅之作,颂盛德、畅淳风也。若究其旨趣,达其品格,如仲尼云:商也,始可与言诗也。故纪事作题,皆尽其美矣。
道高人世礼周旋⑴,语默如痴似不言⑵。
洗涤要教心地静⑶,狐疑勿类水萍翻⑷。
经书说尽修真理⑸,岁月休防罢引援⑹。
雅合无为深见识⑺,阴阳去住促寒暄⑻。
⑴ 原注:虽凝神妙道,迥出天人之际;检身绝轨,常居礼让之先。既奉之以周旋,乃咸归于大理也。
⑵ 原注:夫大道之用也。若语若默,或寂或喧,则言而不言,道无不在。故愚智辩讷,皆不违于道性也。
⑶ 原注:以静止动,仍合洗涤。故《老子》云: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⑷ 原注:道之未达,多起狐疑,若萍之随流,翻覆无定。
⑸ 原注:修真之理,通幽洞微。备载群籍,照然可见。
⑹ 原注:夫达妙道者,得用无滞,契理自然,既罢引援,岂须调息。
⑺ 原注:了以外尘,寂乎内境,雅契深见,大合无为。
⑻ 原注:阴阳交泰,遂变寒暄,体道逍遥,宁拘催促。
犹龙景象驾翔鸾⑴,道在虚无天地间⑵。
一二合将归大体⑶,五千言外不开关⑷。
仪形眇邈难相类⑸,圣迹希夷语默闲⑹。
昔日西游如似梦⑺,化胡异域却应还⑻。
⑴ 原注:犹龙者,罾纲弗及,乃仲尼喻老子之德也。所游景象,烩必凌虚,若匪骖鸾,无以到矣。
⑵ 原注:虚极妙道,体本无方,无方之功,冠乎天地。
⑶ 原注:一气不言而尊,二仪无私而大,一二相成,同归乎道。
⑷ 原注:伯阳所演玄言,皆至于道,五千之外,不开神仙异端之关钥矣。
⑸ 原注:童容皓发,大耳无轮,格出风尘,比之奚及。
⑹ 原注:迹出希夷,道通语默,达人得之于此,自然而闲旷也。
⑺ 原注:青牛驾车,白鹤引步,动必合常之理,恍然犹梦之中。
⑻ 原注:声教无闻,广被华夏,化彼异域。道乎未疆,不宰功成,复还于本。
乾坤之内隐长生⑴,药变还丹道已成⑵。
救世神方堪自秘⑶,乐耶语话勿相轻⑷。
眠云卧水通玄识⑸,点石为金谁辩明⑹。
黄才身心皆得所⑺,登坛善听步虚声⑻。
⑴ 原注:一气既分,二仪爰设,含兹妙道,隐彼长生。
⑵ 原注:灵药变时,还丹始就,长风御处,至道聿成。
⑶ 原注:本期救世,不为矜人;绝妙神方,诚堪自秘。
⑷ 原注:但言显乐耶,而旁通正理,卷舒在我,造次何轻。
⑸ 原注:眠云养素,卧水怀灵。幽栖物外之流,绝迹人间之侣。彼或通其玄识也。
⑹ 原注:如能点石,便可为金。人不易知,孰能明辩。
⑺ 原注:黄老乃上古有道之士也。若身若心,无彼无此,故皆得其所也。
⑻ 原注:登古坛上听步虚,声清含太古之风,妙入指十洲之境。在六虚之外,从凡至圣,自下升高。若修之未成,则岐路赊远矣。
天⑴然五色被云遮⑵,圣境由来路径赊⑶。
鍊矿勿教侵外域⑷,真铅岂得离中华⑸。
苞含日月高还远⑹,自是人心识见邪⑺。
龙浴凤池谁可意⑻,神仙群聚笑吟呀⑼。
⑴ 原作大,据原校改
⑵ 原注:《古诗》云:上有两仙人,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体轻生羽翼。此乃灵丹五色,性本天然。盖以隔云岛于仙乡,致尘寰而莫见。
⑶ 原注:道所尚也,夫铅汞之法,修之在人,假其道而得其真,岂得离于政身守中之道者也。
⑷ 原注:金之在矿者,鍊其矿而知有金也。修鍊之术,守之于身,若躯之于五色五音,则为外物之所惑也。
⑸ 原注:正身守中进,大希夷之境,可以政其性,可以适乎情。
⑹ 原注:道之体也,大无不苞,细无不纳。虽画日夜月最为高明,然皆处于苞含之中,高而复远矣。
⑺ 人之识见,务在鉴明。或失之于正中,必溺之于邪妄,
⑻ 原注:说者谓神仙之域,有乎龙池凤沼,可以沐浴优游。然除得道之人,谁可悦乎性也。
⑼ 原注:瀛洲方丈之间,乘风驭氯之客,景象在于方外,谈谐非于域中,无暄凉所象,唯群聚而笑乐也。
倾依慕善易为兴⑴,却恐人心冷似冰⑵。
含识昭然何不达⑶,非同物类信谁凭⑷。
强其志节皆知有⑸,未尽任持早爱憎⑹。
倏忽便经闲岁月⑺,凡间圣事可升腾⑻。
⑴ 原注:严肃其情,见善如不及。即易兴心于乐道,可绝迹于尘区也。
⑵ 原注:且向善之心,在于己也。明知作恶招损。为善获益,柰世之人慕道之情多冷如冰也。
⑶ 原注:蠢尔含灵,皆有道性,既虚无未达,致录理不明矣。
⑷ 原注:二仪未判,大道已著。故《老子》云: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所以达人唯道是凭,馀非同类,皆不足信也。
⑸ 原注:君子以自强不息,况修养之士,岂暂忘于道哉。故皆知之以励其志也。
⑹ 原注:非常之事,须非常之人,今虽究道,未达其真。境对违顺,心便憎爱,任持不能,前功并失也。
⑺ 原注:作善唯日不足,岂闲经岁月,无所用心,倏忽皓首,实可伤哉。
⑻ 原注:圣事难就,俗学易向,如知玄元(原作无,据原校改)之道,可入众妙之门,庶自勉之,升腾可冀也。
逍遥我咏杳冥中⑴,万物齐归各异同⑵。
晓解精微无所著⑶,先从含识践真空⑷。
希夷自变刚柔理⑸,述作纵横道不穷⑹。
剖判三才堪测度⑺,辉华积德上玄功⑻。
⑴ 原注:圣人以不作而作。无为而为,理尽逍遥,心空寥廓,故发咏在于杳冥之中矣。
⑵ 原注:以不齐而齐于万物者,则虽异而同也。
⑶ 原注:晓明解了精微之旨,则动而常寂,静而弥通,故无所著也。
⑷ 原注:始从含识,终践真空。究理而言,不即不离。
⑸ 原注:听之不闻曰希,视之不见曰夷,随自变通,则刚柔之理焕然可知也。
⑹ 原注:述作之本,义非一揆,以纵以横,务尽其妙,故所取之道或不穷也。
⑺ 原注:玄黄既判,天地乃分,万物流形,三才可象,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故云堪测度也。
⑻ 原注:法天之仁,则地之义,辉华积德,所以契上玄之功也。
神丹妙道故延年⑴,岂是凡流识大仙⑵。
老子尚犹能讳事⑶,轩皇不许乱相传⑷。
谁知造化功夫力⑸,罕见今生度宿缘⑹。
猛虎伏来龙驾驭⑺,云腾五色思悠然⑻。
⑴ 原注:金丹九转,秘诀万名,无非寡欲之方,俱是延年之术矣。
⑵ 原注:费长房之变化,黄初平之叱石,终传混世之名,岂是凡流所识也。
⑶ 原注:夫玄元妙道,冲虚为意,隐彼神仙之事,彰乎众妙之门。
⑷ 原注:夫轩辕之术,玉匮之诀,无非仙骨可观,道性无滞,方乃传之矣。
⑸ 原注:夫至道之要,神妙罕测,或功苞于造化,乃力夺阴阳而已。
⑹ 原注:夫志士必大遇,大遇则宿缘必具,自然五通可證,十洲克游者矣。
⑺ 原注:仙道既就,恣意遨游,可以左驭(原作驰,据原校改)苍龙,右鞭猛虎者矣。
⑻ 原注:金阙玉京,瑶池宝殿,云霞五色,琼树万寻也。
谁知学道本来真⑴,铅汞为媒最好亲⑵。
非是虚传经岁月⑶,自缘无识探龙津⑷。
初凝白雪堪可贵⑸,解点黄金妙入神⑹。
术数催驱依造化⑺,老颜改作后生人⑻。
⑴ 原注:修鍊之门,本来真妙,悠悠学者,熟知其微。
⑵ 原注:铅中取汞,用之为媒,和合阴阳,最为亲的。
⑶ 原注:秋毫有差千里之远,是以学者甚众,得者甚寡。言非诳诞,虚历古今。
⑷ 原注:自亏博识,洞达幽微,咫尺龙津,迷同万里。
⑸ 原注:水火既济,龙虎相交,金鼎开时,花凝(原作疑,据原校改)六出。
⑹ 原注:建乎入用,点化通神,变砾为金,博施济众。
⑺ 原注:得其真诀,依而修之。数力潜驱,倏然通变,炉中造化,立见神功,
⑻ 原注:一粒还丹,玄功冈测,鸡皮鹤发,却复童颜。
非来非去亦非忙⑴,所是凡为自短长⑵。
专志比徒归一等⑶,谁知礼度畏三光⑷。
相传祇要达真境⑸,勿说辛勤却易伤⑹。
授得道心皆语默⑺,四时八节顺阴阳⑻。
⑴ 原注:道性凝寂,非去来之法。所以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自然而然,又非忙也。
⑵ 原注:背道徇俗,触类皆非,故有短长,自为取舍,非道之咎,宜自求诸。
⑶ 原注:道遍于物,皆归一等,然须专志凝神,傥二其心,即徒勤修习尔。
⑷ 原注:礼者道之华,忠信之所薄。自大朴既散,浇风郁兴,但责之以礼让,不知远于道德,纵畏三光,亦何关于至理哉。
⑸ 原注:要达之道,在于真境,相传之旨,在于无说。如得其宗源,则三清九天以遨以游也。
⑹ 原注:修养之士,在人著功行,则仙路可阶,若但说辛勤,欲期云汉,或畏时长而易生伤感矣。
⑺ 原注:夫受授者,必志超物表,形出尘外,语默虽异,而道心愈明矣。
⑻ 原注:二气交泰,五纬靡差,且得道之者,动而得常,无忤于物。任四时迭运,八节互至,盖岁月恒数,故皆叶顺也。
十洲洞府养神仙⑴,岁说桑田屡变迁⑵。
老子商周为柱史⑶,刘安拔宅上青天⑷。
名山隐遁非堪守⑸,鍊药修真本自然⑹。
想取仪形通感应⑺,徒劳运智乱烹煎⑻。
⑴ 原注:十洲风月,洞府烟霞,是神仙栖隐之方,乃物外逍遥之境。
⑵ 原注:既达妙道,却顾人寰,嗟海水以扬尘,观桑田崦屡变,
⑶ 原注:老聃之系,起自商周,为柱史之官。欲清净而为理,演道德之教,扬虚无而为宗者焉。
⑷ 原注:刘安慕道,鍊药功成,妙在真游,举家长往者矣。
⑸ 原注:仙都方丈,尽是名山,苟未扣于玄微,徒收心而遁迹。
⑹ 原注:至鍊精修,亦属象外,本真妙道,其理自然。
⑺ 原注:前贤设迹,乃是仪形,虽彰通感之功,亦盖天真之理,
⑻ 原注:象外之象,玄中又玄,非运智以能成,非烹煎之可就。
真空达得便须休⑴,二起生三一上求⑵。
谩说希夷来遂古⑶,还知造化不同流⑷。
伏藏密旨机关内⑸,合会非常本自由⑹。
若遇逢师亲口诀⑺,才年返少保千秋⑻。
⑴ 原注:玄门精鍊,已达真空,尘境既明,恒履大道。
⑵ 原注:《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夫求一之旨,挹流寻源,源流既分,视道如掌,
⑶ 原注:大道本来,玄微冲湛,既穷其一,已见其根,是知说道者由之遂古,皆非也。
⑷ 原注:造化分形,其流不一,虽实繁于品类,而咸遂于生成。
⑸ 原注:机有发歇之用,关有开阖之功,玄旨秘藏,卷舒动静,莫不皆由于道也。
⑹ 原注:庶事丛萃,处道无烦,功显自由,应用何极。
⑺ 原注:道无踪迹,心有晦明,若非口授师承,安得神清性逸。
⑻ 原注:大丹内服,遐龄外增,岁月虽迁,海深山固。
见他颜貌未知年⑴,便说人间寿一千⑵。
修鍊要门皆的实⑶,行持法度甚精专⑷。
于身有益何般是⑸,指口为明道理全⑹。
更拟细穷方外事⑺,无言无语上青天⑻。
⑴ 原注:乍睹神仙之貌,宛如童子之颜,未萌修养之言,故曰未知所也。
⑵ 原注:且约龟鹤长龄,便说人间之寿乃千也。
⑶ 原注:修真之法,鍊日之精,布气含和,不德而德,斯门之要,岂虚也哉。
⑷ 原注:坚而行之,默而持之,还神固身,有法有度。既精而且专也矣。
⑸ 原注:求身之益不在于他,究理而言以何为是也。
⑹ 原注:诀在于口,指以明之,庶几乎玄契也,即理无不全矣。
⑺ 原注:方外之术,谅匪一途,必欲穷之,造次宁尽。
⑻ 原注:乘云驭鹤,欻尔而来,僶俛之间,还归上界。
大底缘由比类深⑴,能中此道费光阴⑵。
若知浊浪澄清水⑶,不达浮生认白金⑷。
走作真珠藏妙理⑸,究推神室好相寻⑹。
功成稳审时间用⑺,变转无穷重古今⑻。
按:《御制逍遥咏》卷六
⑴ 原注:修鍊之功,缘由难测,或以日月喻其高远,或以龙虎喻其雄烈,比类多状,良谓幽深,
⑵ 原注:世之技艺,习学犹难,唯此神仙,益为玄邃,罕闻成集,多费光阴。
⑶ 原注:灵药未成,混尘虑为浊浪,神井克就,,通浩气为清波。若知此玄,方造玄景。
⑷ 原注:白金者,云。常子云:阴阳含养,妙用通功,真无不至者也。然则顾浮生之速,如隙马之奔。其或不修丹台之妙门,而认白金为至宝者,世亦有之。
⑸ 原注:锻铁镕石,变液通金,盖玄妙之门。非真仙莫测幽秘之理,藏摄实深。
⑹ 原注:饮沆瀣于丹田,养铅汞于神室,推究其道,可得而寻矣。
⑺ 原注:毕九转之功,耀五彩之色,济人益物,安然自成,却老长生,时有大用。
⑻ 原注:一人得其至道,万人慕其神功。授受将来,转变无尽,古今世代,崇重何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