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120,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下一页
七言律诗(续上)
逍遥咏 其一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道妙怀真纪异常,人间天上若存亡
潜机物类多中觑,纳取虚无定久长
碧落遨游归洞府,黄金不买自馨香
参同契合诸经说,精魄夺来烂紫光
⑴ 原注:至道体虚,用虚含妙,鸿纤不弃,纲纪恒存,故曰异常。
⑵ 原注:至体周通,至性无碍。存而不有,亡而不无。《道经》云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⑶ 原注:潜运玄机,何往弗济,应乎万化,生成密观。
⑷ 原注:体道治物,功成不矜,自然与天地同休,能长且久也。
⑸ 原注:大丹既服,仙界如归,恣羽驾之盘游,见玄功之不忒。
⑹ 原注:河车正气,金砂妙丹,本自天成,岂劳力致,馨香袭景,善不可加。
⑺ 原注:达人著述,妙不师心,契往圣之玄言,作今时之《洪范》。
⑻ 原注:得真一之气,精魄复还,颖脱五行,超绝五色,乃强名乎紫光也。

其二
七言律诗
无为道大入幽玄,几许风光慕昔贤
对境尽同闲见识,忙中皆是急相煎
配匹直须宽雅淡,会有逢时不偶然
修鍊但教坚志气,参详稳审更周旋
⑴ 原注:《老子》云: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是知无为妙道,广大无比,尽入幽玄之理也。
⑵ 原注:惟昔圣贤也,储精养神,其门不一,若黄石公之遐寿,赤松子之长生。风光霭然,论情几许。实堪倾慕也。
⑶ 原注:体道之士,动契真空。对境忘怀,触途无碍,故尽同闲见识也。
⑷ 原注:冲虚一失,万虑忙然。动必区区,疾犹烈焰,故不可也,
⑸ 原注:月精月华之为妙也,配而匹之,备尽玄微,方明至益。必须宽绰于怀,雅淡乎性也。
⑹ 原注:尽九转之法度,成五色之灵凡,会当逢遇之时,故不偶然也。
⑺ 原注:夫寿延金石,迹御风云,振物外之清标,显域中之高蹈,岂不弥坚志气,终契自然也。
⑻ 原注:参而同之,详而用之,尤宜稳约审细,则更甚周旋,乃修养之道尽矣。

其三
七言律诗
含胎长养尽笼罗,岂离玄谈道理么
狐兔几曾能乳马,麦田断定不生禾
目前便是真佳境,汞内消停自合和
认取门庭深见解,红砂奇异涌恒河
⑴ 原注:始自一阳,迨乎秋望,在胎十月,含育英华。凡云长养之资,尽在笼罗之内。
⑵ 原注:圣人谈其玄门,后学慕其师范,虽千变万化,然岂离于妙道耶。
⑶ 原注:燕雀不生于凤皇,狐兔不乳于良马,得非性贵纯一,小不育大者乎。
⑷ 原注:蓬麻性异,禾麦根殊,且夫道尚真淳,丹经诫杂,是知一气不可相乱也,
⑸ 原注:抱朴守素,道岂远乎?丹田或合于药虚,目前便为于真境。
⑹ 原注:以四神之灵,和二气之妙,汞内之消停得所,玄中之寥廓自通,里外体和,长生可保。
⑺ 原注:开二八之门,随龙虎之候,依之修鍊,便契杳冥,体认不虚,是深见解矣。
⑻ 原注:丹台告晓。金鼎成功,赫奕红砂,显彰奇异,涌变无尽,如昆秋之注恒水焉。

其四
七言律诗
人心多是少相投,非识尘中上品流
不见真宗归物理,难知妙道后先休
生前内鼎宜烹鍊,殊胜华池好渐修
但见完全凭土德,能调火候药皆秋
⑴ 原注:人心不同,犹若其面,所以水火不可相济,善恶不可同涂,相投之心。实为鲜矣。
⑵ 原注:大隐居廛,真人由是混迹尘世,或显或晦,中下之流,故不识辨也。
⑶ 原注:不晓清简无为之旨,混合自然之玄,以此冲虚,同臻物理也。
⑷ 原注:非常道之玄,岂名言而可及,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故难知也。
⑸ 原注:人生瞬息,宜以修身养道,精思鍊志,吐浊纳清矣。
⑹ 原注:神水华池,功玄理奥,深知殊妙,好渐修之矣。
⑺ 原注:知之修鍊,仗五行以完全,故土有五德,终始用之,不可暂舍也。
⑻ 原注:志士得日时升降,火候进退,秋后寸草秀实,所以金丹此时功毕矣。

其五
七言律诗
玄之玄又见真空,巧拙临时要妙中
大智伏藏知远近,纤微尽达了然通
周旋物性谁区别,坦荡由来是且同
境致三才随有位,神光照室莹西东
⑴ 原注:常欲而无欲,谓之玄,以玄遣执,故云又玄。万法斯了,见真空矣。
⑵ 原注:智者常守清净,愚者迷于道源,如能解心释神,返照正性,乃要妙之本。
⑶ 原注:大智若愚,故伏藏也,洞达古今,故知远近。
⑷ 原注:洞精鉴微,无幽不烛,达其道本,了然而通。
⑸ 原注:物任其性,各得所宜,大道区分,故周旋也。
⑹ 原注:妙道虚极,坦然宽大,其来悬远,混而且同。
⑺ 原注:天能覆之。地能载之,人民安之,且万物苞含,和柔守本,随有位也。
⑻ 原注:灵源妙性,谓之神光,洞晓内真,故云照室,融辉莹彻,自西自东。

其六
七言律诗
还丹未就且降魔,二八从教细搅和
离火摧驱凡入圣,坎铅功力甚偻儸
红尘自化真堪贵,白雪增盈不用多
九转龙吟成虎啸,人非人是状巍峨
⑴ 原注:夫欲勤锐湛阴励操于粉面者,犹虑药中狼虎,贵且降魔矣。
⑵ 原注:铅基汞子,阴禀阳胎,来从二八之门,起自一爻生处。如胶与漆,真契搅和。故《老子》云: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⑶ 原注:士欲酣饮云浆永服沆瀣者,必从凡而渐圣,绛砂而离火矣。
⑷ 原注:金花凝液,抱一含真,功与造化争权,妙在偻儸者矣。
⑸ 原注:神室内秘,凝汞将成,明窗看走于红尘,炉下全收于碧燄。
⑹ 原注:白雪功成,增盈得理,妙符神用,雅契玄津者矣。
⑺ 原注:青龙若吟,白虎必啸。故《易》云: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⑻ 原注:夫首象蓬山,旁分垣阙,既显巍峨之状,复彰尊贵之名,既绝是非,共生珍仰也。

其七
七言律诗
难求的当问愚痴,那个堪言好事知
名利猛贪无有足,多端动止没规仪
浮生不实将何用,欲把非常乱作为
谩语饶教能配类,一朝患害殢他谁
⑴ 原注:欲叩玄关,须亲上智,求诸孤陋,惟益其疑,如问道于瞽者尔。
⑵ 原注:学者虽众,尤多泣岐,孰知其微,堪可称誉。
⑶ 原注:名须副实,利要无苟,若不度德知命,贪猥无厌,是不知止足也。
⑷ 原注:千途万辙,驰骋锋铓,动静咸非,宁符教义,作伪日拙,斯之谓欤。
⑸ 原注:儒称务本,道贵去华,巧伪日新,终身何益?玉卮无当,何所用哉。
⑹ 原注: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专用非常,实为紊乱。
⑺ 原注:欺天冈俗,言不由衷,画空成有,转白为黑,巧生品配,其锋莫当。
⑻ 原注:罪既贯盈,必速其祸,自贻伊戚,不可尤人。

其八
七言律诗
千般万类不相逢,天地尊卑岂易穷
海岳高深随日转,神仙聚乐隐尘中
鲜求名利知贪少,多事闲忙总是空
几个心贤平坦荡,十洲三岛自从容
⑴ 原注:道非声色,故寂寥虚静,不可以有象求。纵机巧千途,奇诡万状,岂可得而逢也。
⑵ 原注:天尊卑,乾坤定矣。及赜其圣微,穷其幽秘,其惟至人乎。
⑶ 原注:日月不停,由如磨蚁,是使石烂南山,尘飞北海,高深之固尚尔,危脆之物岂得长存者哉。
⑷ 原注:世代之人,为五音之所惑乱,故神沮气浊,不能轻举适意。今真仙之流,窒嗜欲门,处清净域,虽隐尘中,亦常聚乐,盖心无可欲之所污染也。
⑸ 原注:《老子》云:名兴身孰亲?身与货孰多?此盖昔人欲令去功名,掷珠玉,而全真养和。今贪求既鲜,悔吝不生,可生于道也。
⑹ 原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便能增见闻,悟道体,今翻习不稽之事,务非理之忙,无实可凭,总成空也。
⑺ 原注:内省不疚,允执厥中,心既贤明,情惟坦荡,久而不渝者,几人于斯。
⑻ 原注:海涌十洲,鳌负三岛,颜不耗于日月,寿不促于寒暑。今既塞九窍之邪,戮三尸之鬼,从容仙府,何所阻焉。

其九
七言律诗
含元得一本真宗,误者平论总是空
万象都来皆备数,千言譬谕了然通
才高俊彦优堪赏,窃禄偷安有异同
唯愿他心如似我,不教陷恶罪身中
⑴ 原注:含和元气,得一冲虚,本妙道之祖宗,皆冥漠之真要。
⑵ 原注:昧乎大理,误致论量,诠万类以全空,述冲元之非有,背矣哉,废乎表里也。
⑶ 原注:广而不可量,微而不可察,混漠无际,皆万象之端,备在其间矣。
⑷ 原注:御物指真,备乎上士,而中下者形乎谕况,举设言端,方能通解也。
⑸ 原注:才高至理,气俊怡神,弃尘境以优游,践仙乡而赏玩矣。
⑹ 原注:尸禄素餐,承颜顺皆,噂沓背憎,反道败德,与夫夔龙辅政,房杜佐君,一何异哉。
⑺ 原注:圣人无心,盖从民所欲,务彼清净,思复淳和,使天下一同皆为善也。
⑻ 原注:不陷物于不义,但教人以知方,罪渐涤于身中。迹或升于象外矣。

其十
七言律诗
乾关万象审消停,子母相传日月精
产药要教千日化,玄门全藉五行清
灵胎脱体方知圣,铅汞梯媒不是名
金鼎就来从变质,阳和阴气两俱生
⑴ 原注:夫修金药大丹,神符凝液,必先体高天之物象,审两曜之盈虚,消息变通。准绳造化。
⑵ 原注:积阳之魄为母,积阴之魄为子,母子相成,成乎大药。
⑶ 原注:法天修鍊,妙极至玄,金鼎三年,药成千日,
⑷ 原注:大哉玄门,神仙至教,仗五行之精洁,立修进之功矣。
⑸ 原注:始托黄牙为母,终成凝液之形,故云脱落五行,身登上品。
⑹ 原注:以铅以汞,为梯为媒,少遵修鍊之功,未是至神之号。
⑺ 原注:积功累德,药变鼎中,非五色之可求,显二仪之力大,
⑻ 原注:阳气纯和,阴气纯静,二气交感,大药成矣。

其十一
七言律诗
九重天上帝仙居,愚昧求真道理疏
混沌初分长日月,精魂聚散记丹书
离男坎女皆相类,壬子丙丁异境殊
历劫因缘随世在,阴功及物最玄殊
⑴ 原注:《楚辞》云:圆则九重,言天圆而九重也。彼天之上,天帝列仙以居之,盖得自然太真之道,总三清而,无外,凝一气以浑同也。
⑵ 原注:愚兹妙境,昧彼玄津,系风捕影之流,却粒茹芝之士。求真失趣,与道转疏。
⑶ 原注:《河图括地象》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既分,仗者为天清也,偃者为地浊也。在天成象,故有日月之道行焉。盖与天地而同休也。
⑷ 原注:龙相对,魂魄相求,或聚或散,真载丹经。
⑸ 原注:二位相生,配合日月,气类交感,万物化成。
⑹ 原注:自子及午,为阳位也。一阳既生,二(原校:宋作三)元合体,土王四序。罗列终始。且火能生土,寄治丙丁,故云异境也,
⑺ 原注:灵骨挺生。神襟独秀,因从浩劫,缘熟于今,虽世世恒存也。
⑻ 原注:玄备动天,阴功及物,既优既远,且玄且殊。

其十二
七言律诗
神水华池妙更精,非铅非汞妄干名
河车本是延龄药,戊子从教配类成
朱雀坎蛇安在后,青龙白虎免交争
若使真金全二八,何忧住世不长生
⑴ 原注:神水华池者,九转之第五转也。有若息游虑于神水,澄浩气于华池,道在兹乎,精而复妙。
⑵ 原注:真丹之体也,不待神灵而生,不待阴阳而形,不待日月而明,不待舟车而行,其道自然,非圣不达。若于铅汞而求者,是谓妄干其名焉。
⑶ 原注:千载紫河车者,九转之弟(原校:宋作第)七转也。斯乃功将渐就,体变河车,未阶化羽之期,先示延龄之力。
⑷ 原注:戊为土也,土从火生。子为水也,水居阴位。一佐一助,一伏一飞,配类五行,成于至药。
⑸ 原注:南离为朱雀,北坎为腾蛇,安置丹炉,然后为得,
⑹ 原注:东之阳春,青龙在矣;西之肃杀,白虎居焉。欲免交侵,宜各处其方位也。
⑺ 原注:龙虎金丹之九转也,自卯至酉,十月之功。若能体彼神玄,全乎二八候者,无不成金矣。
⑻ 原注:妙道有成,神丹克就。去则乘风御气,住则视长生。何往弗臧,(原作藏,据原校改)无所忧矣。

其十三
七言律诗
还知受气禀天然,百法方为事理全
假合都来归至道,修持远大理通玄
二仪交感成祥瑞,八卦刚柔被俗牵
何谓此中生恍惚,直须款曲细精研
⑴ 原注:道与气凝,故道气混然,是以气住神住,神住形存,乃天然也。
⑵ 原注:金丹之术百数,其要在神水华池配合混融,方全事理,
⑶ 原注:天地动用之玄,阴阳运转之妙,五星四象,总合虚无也。
⑷ 原注:爰从太易,直至坎离二卦,其间从无生有,从有生无,递相含养,乃更通玄妙矣。
⑸ 原注:日盈月满,互为相生,阴阳数就,方成丹矣。
⑹ 原注:圣人托易象,立卦候,发智者而悟真英,岂彼浮俗而能消息焉。
⑺ 原注:志修大药,动契天机,何在狐疑,强生恍惚也。
⑻ 原注:静而思之,精而鍊之。直须通幽洞微,必證彻视远听者也。

其十四
七言律诗
玄门至道故无涯,自是人心所见邪
智识未能通大药,岂将容易拟荣家
千年圣境何虚谬,百劫曾修不用遮
龙虎欲成堪鍊鼎,勿为利路乱交加
⑴ 原注:深妙之用,生乎万物,谓之玄门。虚极妙性,应用无言,目之至道,应机设教,故无涯也。
⑵ 原注:道本凝然,志当归一,学者迷真,动而有变,故所见邪也。
⑶ 原注:金丹大药,其旨深玄,或智识浅微,岂精通深妙也。
⑷ 原注:一失玄津,动皆是妄,既无所得,何可荣家乎,
⑸ 原注:洞天圣境,道在长生。或住寿于千年,或延龄于万世。事岂虚设,想无谬(原校:宋作自言说)焉。
⑹ 原注:夫达其道,遇其真,或百劫以修心,或千生而鍊行,福缘善庆,形直影端矣。
⑺ 原注:龙虎功成,妙契真玄,乃同鍊鼎矣。
⑻ 原注:夫欲涤除玄览,象外求真,鹤驾骖鸾,龙轩济物,或希利而乱心成交加矣。

其十五
七言律诗
论功须是一阳初,二八调和作楷模
固济但牢封密闭,莫教中道有差殊
(原校:宋作缘)时消息专心记,在意停腾运火徐
日月无亏明节候,从容愿所不踌躇
⑴ 原注:夫造万物之基,须向一阳之始。鸿渐于陆,九层之初矣。
⑵ 原注:结气朱英,金花凝液,初二八之交配,毕子母以相生。
⑶ 原注:八卦为炉,四神护卫,犹荆山之蕴玉,若贷岳以泥金。
⑷ 原注:德冠五行,爰从真一,青乃东方为首,黄仍中道称尊,甚勿差殊,极须秘密。
⑸ 原注:将欲神栖于灵除,消息于洞真者,必精专为功,节候为念也。
⑹ 原注:丹台有名,神室用意,既徐徐于火候,恒惕惕于炉前矣。
⑺ 原注:从一阳生,迨十月满,积功累得,自下升高,将最沐浴之时,可近临冠之日。
⑻ 原注:涤除玄览,情抱冲虚,果夙愿心,何踌躇之有也。

其十六
七言律诗
还丹百数细须寻,以验从来道理深
火候混成如白屑,水中凝结是黄金
循环复始周旋鼎,造化驱驰要用心
消息玄门穷八卦,飞腾自在远山岑
⑴ 原注:黄牙白雪,鹤顶月华,如是异名,数盈于百,考其功用,妙在华池,赜奥探微,理宜周细,
⑵ 原注:大丹真诀,展转幽玄,若不研穷,岂知深奥。
⑶ 原注:离宫有准,宝鼎无羌。阴抱于阳,混然成一。如玉之屑,皓彩无伦。
⑷ 原注:阴中有阳,混同一气,鍊之得妙,结以成金,阴阳相生,自然之理,
⑸ 原注:鼎之设也,法彼二仪,通乎四序,终而复始,循环不停。
⑹ 原注:修养之功,齐于造化,区分擒纵,至险至难。切在周(原作问,据原校改)防,慎终如始。
⑺ 原注:大药玄玄关,通乎八卦,六爻变动,二气感通,其象昭然,善自消息。
⑻ 原注:神丹外就,玄德内充。功至行高,自能轻举,丹丘紫府,任性优游。

其十七
七言律诗
真空修鍊永长年,不识还丹在眼前
一得清来光宇宙,千朝须是用烹煎
人间天上分明录,汞里花开岂偶然
达取但教依理路,勿贪世利误周旋
⑴ 原注:灵台内净,玄德外运。修之于身,则功齐造化;养之于寿,则年等龟鹤也。
⑵ 原注:《道经》云:常有欲以观其徼。盖性失于欲,将观妙本,则远在边徼。是知还丹之法,内境虑明,在外物空寂。若背此而求,虽在目前,莫之识矣。
⑶ 原注:天得一以清,乃至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虽远举天地之清宁,会归只在于候王。俾令守雌用道,永光宇宙也。
⑷ 原注: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日慎一日,惟一惟精,庶修鍊精气,臻于妙道尔。
⑸ 原注:来就功著,世人攸仰。道光德馨,仙籍明录。盖由绝学,无为而无不为也。
⑹ 原注:华池发润,金鼎流光,伏刚以柔,制动以静,致花开汞面,药熟丹炉,事匪偶然,盖自真修之所感也。
⑺ 原注:大道之路,坦然夷平,好径之流,自疏履践。今既式遵妙典,不攀格言,无怠勤修,何道不克。
⑻ 原注:世利未息,宠辱且在,故为患之本也。即失前功行,又误彼周旋,垂诫之言,尤宜佩服也。

其十八
七言律诗
烘烘火色水中论,至宝须教鼎内存
点化自然常在手,区分道理有玄门
莫将容易誇言说,尽入虚无是我尊
天动地神邪可畏,丹能飞走似云奔
⑴ 原注:纯阳赫赫在乎上,纯阴冥冥处乎下,阴阳混蒸,可论中矣。
⑵ 原注:五行有绪,四位无差,列鼎乎造化之中,至宝存阴阳之内。
⑶ 原注:夫点铁为金,化凡入圣,虽理极自然,且常居掌握矣。
⑷ 原注:造化虽广,物象有归,随宜而容,应用而遣。然大理冥漠,自有玄门。
⑸ 原注:变化之理,道极神功,妙在真归,谈何容易。
⑹ 原注:万类纷然,皆归无象,无象之理,乃是尊焉。《玄纲论》云:此所谓返我乡,归我常,与道无疆。
⑺ 原注:乾坤位正,则鬼神不得肆其邪;阴阳失准,则水火安能固其位。当修鍊之时,宜其慎乎。
⑻ 原注:妙用通玄,功成道至,可以飞灵彩,走神功,通幽洞微,邈若云奔也。

其十九
七言律诗
人是人非意颇同,较量此事尽归空
无为政化求真理,方表深仁大道雄
举止但能恒有节,寻思何处不周通
寰瀛善恶知多少,莫忘生前积德功
⑴ 原注:人之持论,互出异端,其意颇同,是非殊解。
⑵ 原注:较彼是非,品量见识,未臻大道,触事皆空。
⑶ 原注:体真理而合无为,扣玄门而敷政化,尽善尽美,功成不矜矣。
⑷ 原注:不仁而仁,仁临有截,不德而德,德被无疆。大道深仁,非雄何谓,
⑸ 原注:夫圣人之动息,犹天道之卷舒,举必有常,止必有序,静专动直,其在兹矣。
⑹ 原注:道体周虚,道性无碍,出处由此,无幽不适。
⑺ 原注:民之善恶,皆由乎心,以道治之,物无不化。
⑻ 原注:至功至德,法地法天,民惟乐推,史无不载矣。

其二十
七言律诗
因缘业障遇真稀,黄帝乘龙岂是非
达识尚凝常恍惚,愚蒙学解故相违
华池秘密人天授,神室光扬日月辉
智者无言皆口嘿,敢将容易论玄机
按:《御制逍遥咏》卷一○
⑴ 原注:名未挂于丹台,品未登于仙箓,故因缘尚远,业障尤多,所以遇真者稀也。
⑵ 原注:黄帝铸鼎于荆,既成,有龙垂髯而下,黄帝因遂乘之上升于仙。又岂非也。
⑶ 原注:有达识者,常凝然于妙道,故老氏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也。
⑷ 原注:愚蔽蒙昧之者,学寡洞真,解非博物,执以五金八石而为妙者,故相违也。
⑸ 原注:华池者,乃九转中神水华池也。人不虚授,天不易求,故云秘密也。
⑹ 原注:乾坤交泰,离坎相生,契彼三天,应兹九地,乃谓之神室也。以日精月华而为体,故光扬显其辉彩也。
⑺ 原注:达大方者,到彼无言之津,所经嘿也。
⑻ 原注:天非爱道,人亦能修,故变无言之言,以申无说之说,谅非容易,务尽玄机,庶几乎名刊仙籍者一详究焉。


共120,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