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52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七言律诗(续上)
逍遥咏 其九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含元得一本真宗,误者平论总是空
万象都来皆备数,千言譬谕了然通
才高俊彦优堪赏,窃禄偷安有异同
唯愿他心如似我,不教陷恶罪身中
⑴ 原注:含和元气,得一冲虚,本妙道之祖宗,皆冥漠之真要。
⑵ 原注:昧乎大理,误致论量,诠万类以全空,述冲元之非有,背矣哉,废乎表里也。
⑶ 原注:广而不可量,微而不可察,混漠无际,皆万象之端,备在其间矣。
⑷ 原注:御物指真,备乎上士,而中下者形乎谕况,举设言端,方能通解也。
⑸ 原注:才高至理,气俊怡神,弃尘境以优游,践仙乡而赏玩矣。
⑹ 原注:尸禄素餐,承颜顺皆,噂沓背憎,反道败德,与夫夔龙辅政,房杜佐君,一何异哉。
⑺ 原注:圣人无心,盖从民所欲,务彼清净,思复淳和,使天下一同皆为善也。
⑻ 原注:不陷物于不义,但教人以知方,罪渐涤于身中。迹或升于象外矣。

其十
七言律诗
乾关万象审消停,子母相传日月精
产药要教千日化,玄门全藉五行清
灵胎脱体方知圣,铅汞梯媒不是名
金鼎就来从变质,阳和阴气两俱生
⑴ 原注:夫修金药大丹,神符凝液,必先体高天之物象,审两曜之盈虚,消息变通。准绳造化。
⑵ 原注:积阳之魄为母,积阴之魄为子,母子相成,成乎大药。
⑶ 原注:法天修鍊,妙极至玄,金鼎三年,药成千日,
⑷ 原注:大哉玄门,神仙至教,仗五行之精洁,立修进之功矣。
⑸ 原注:始托黄牙为母,终成凝液之形,故云脱落五行,身登上品。
⑹ 原注:以铅以汞,为梯为媒,少遵修鍊之功,未是至神之号。
⑺ 原注:积功累德,药变鼎中,非五色之可求,显二仪之力大,
⑻ 原注:阳气纯和,阴气纯静,二气交感,大药成矣。

其十一
七言律诗
九重天上帝仙居,愚昧求真道理疏
混沌初分长日月,精魂聚散记丹书
离男坎女皆相类,壬子丙丁异境殊
历劫因缘随世在,阴功及物最玄殊
⑴ 原注:《楚辞》云:圆则九重,言天圆而九重也。彼天之上,天帝列仙以居之,盖得自然太真之道,总三清而,无外,凝一气以浑同也。
⑵ 原注:愚兹妙境,昧彼玄津,系风捕影之流,却粒茹芝之士。求真失趣,与道转疏。
⑶ 原注:《河图括地象》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既分,仗者为天清也,偃者为地浊也。在天成象,故有日月之道行焉。盖与天地而同休也。
⑷ 原注:龙相对,魂魄相求,或聚或散,真载丹经。
⑸ 原注:二位相生,配合日月,气类交感,万物化成。
⑹ 原注:自子及午,为阳位也。一阳既生,二(原校:宋作三)元合体,土王四序。罗列终始。且火能生土,寄治丙丁,故云异境也,
⑺ 原注:灵骨挺生。神襟独秀,因从浩劫,缘熟于今,虽世世恒存也。
⑻ 原注:玄备动天,阴功及物,既优既远,且玄且殊。

其十二
七言律诗
神水华池妙更精,非铅非汞妄干名
河车本是延龄药,戊子从教配类成
朱雀坎蛇安在后,青龙白虎免交争
若使真金全二八,何忧住世不长生
⑴ 原注:神水华池者,九转之第五转也。有若息游虑于神水,澄浩气于华池,道在兹乎,精而复妙。
⑵ 原注:真丹之体也,不待神灵而生,不待阴阳而形,不待日月而明,不待舟车而行,其道自然,非圣不达。若于铅汞而求者,是谓妄干其名焉。
⑶ 原注:千载紫河车者,九转之弟(原校:宋作第)七转也。斯乃功将渐就,体变河车,未阶化羽之期,先示延龄之力。
⑷ 原注:戊为土也,土从火生。子为水也,水居阴位。一佐一助,一伏一飞,配类五行,成于至药。
⑸ 原注:南离为朱雀,北坎为腾蛇,安置丹炉,然后为得,
⑹ 原注:东之阳春,青龙在矣;西之肃杀,白虎居焉。欲免交侵,宜各处其方位也。
⑺ 原注:龙虎金丹之九转也,自卯至酉,十月之功。若能体彼神玄,全乎二八候者,无不成金矣。
⑻ 原注:妙道有成,神丹克就。去则乘风御气,住则视长生。何往弗臧,(原作藏,据原校改)无所忧矣。

其十三
七言律诗
还知受气禀天然,百法方为事理全
假合都来归至道,修持远大理通玄
二仪交感成祥瑞,八卦刚柔被俗牵
何谓此中生恍惚,直须款曲细精研
⑴ 原注:道与气凝,故道气混然,是以气住神住,神住形存,乃天然也。
⑵ 原注:金丹之术百数,其要在神水华池配合混融,方全事理,
⑶ 原注:天地动用之玄,阴阳运转之妙,五星四象,总合虚无也。
⑷ 原注:爰从太易,直至坎离二卦,其间从无生有,从有生无,递相含养,乃更通玄妙矣。
⑸ 原注:日盈月满,互为相生,阴阳数就,方成丹矣。
⑹ 原注:圣人托易象,立卦候,发智者而悟真英,岂彼浮俗而能消息焉。
⑺ 原注:志修大药,动契天机,何在狐疑,强生恍惚也。
⑻ 原注:静而思之,精而鍊之。直须通幽洞微,必證彻视远听者也。

其十四
七言律诗
玄门至道故无涯,自是人心所见邪
智识未能通大药,岂将容易拟荣家
千年圣境何虚谬,百劫曾修不用遮
龙虎欲成堪鍊鼎,勿为利路乱交加
⑴ 原注:深妙之用,生乎万物,谓之玄门。虚极妙性,应用无言,目之至道,应机设教,故无涯也。
⑵ 原注:道本凝然,志当归一,学者迷真,动而有变,故所见邪也。
⑶ 原注:金丹大药,其旨深玄,或智识浅微,岂精通深妙也。
⑷ 原注:一失玄津,动皆是妄,既无所得,何可荣家乎,
⑸ 原注:洞天圣境,道在长生。或住寿于千年,或延龄于万世。事岂虚设,想无谬(原校:宋作自言说)焉。
⑹ 原注:夫达其道,遇其真,或百劫以修心,或千生而鍊行,福缘善庆,形直影端矣。
⑺ 原注:龙虎功成,妙契真玄,乃同鍊鼎矣。
⑻ 原注:夫欲涤除玄览,象外求真,鹤驾骖鸾,龙轩济物,或希利而乱心成交加矣。

其十五
七言律诗
论功须是一阳初,二八调和作楷模
固济但牢封密闭,莫教中道有差殊
(原校:宋作缘)时消息专心记,在意停腾运火徐
日月无亏明节候,从容愿所不踌躇
⑴ 原注:夫造万物之基,须向一阳之始。鸿渐于陆,九层之初矣。
⑵ 原注:结气朱英,金花凝液,初二八之交配,毕子母以相生。
⑶ 原注:八卦为炉,四神护卫,犹荆山之蕴玉,若贷岳以泥金。
⑷ 原注:德冠五行,爰从真一,青乃东方为首,黄仍中道称尊,甚勿差殊,极须秘密。
⑸ 原注:将欲神栖于灵除,消息于洞真者,必精专为功,节候为念也。
⑹ 原注:丹台有名,神室用意,既徐徐于火候,恒惕惕于炉前矣。
⑺ 原注:从一阳生,迨十月满,积功累得,自下升高,将最沐浴之时,可近临冠之日。
⑻ 原注:涤除玄览,情抱冲虚,果夙愿心,何踌躇之有也。

其十六
七言律诗
还丹百数细须寻,以验从来道理深
火候混成如白屑,水中凝结是黄金
循环复始周旋鼎,造化驱驰要用心
消息玄门穷八卦,飞腾自在远山岑
⑴ 原注:黄牙白雪,鹤顶月华,如是异名,数盈于百,考其功用,妙在华池,赜奥探微,理宜周细,
⑵ 原注:大丹真诀,展转幽玄,若不研穷,岂知深奥。
⑶ 原注:离宫有准,宝鼎无羌。阴抱于阳,混然成一。如玉之屑,皓彩无伦。
⑷ 原注:阴中有阳,混同一气,鍊之得妙,结以成金,阴阳相生,自然之理,
⑸ 原注:鼎之设也,法彼二仪,通乎四序,终而复始,循环不停。
⑹ 原注:修养之功,齐于造化,区分擒纵,至险至难。切在周(原作问,据原校改)防,慎终如始。
⑺ 原注:大药玄玄关,通乎八卦,六爻变动,二气感通,其象昭然,善自消息。
⑻ 原注:神丹外就,玄德内充。功至行高,自能轻举,丹丘紫府,任性优游。

其十七
七言律诗
真空修鍊永长年,不识还丹在眼前
一得清来光宇宙,千朝须是用烹煎
人间天上分明录,汞里花开岂偶然
达取但教依理路,勿贪世利误周旋
⑴ 原注:灵台内净,玄德外运。修之于身,则功齐造化;养之于寿,则年等龟鹤也。
⑵ 原注:《道经》云:常有欲以观其徼。盖性失于欲,将观妙本,则远在边徼。是知还丹之法,内境虑明,在外物空寂。若背此而求,虽在目前,莫之识矣。
⑶ 原注:天得一以清,乃至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虽远举天地之清宁,会归只在于候王。俾令守雌用道,永光宇宙也。
⑷ 原注: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日慎一日,惟一惟精,庶修鍊精气,臻于妙道尔。
⑸ 原注:来就功著,世人攸仰。道光德馨,仙籍明录。盖由绝学,无为而无不为也。
⑹ 原注:华池发润,金鼎流光,伏刚以柔,制动以静,致花开汞面,药熟丹炉,事匪偶然,盖自真修之所感也。
⑺ 原注:大道之路,坦然夷平,好径之流,自疏履践。今既式遵妙典,不攀格言,无怠勤修,何道不克。
⑻ 原注:世利未息,宠辱且在,故为患之本也。即失前功行,又误彼周旋,垂诫之言,尤宜佩服也。

其十八
七言律诗
烘烘火色水中论,至宝须教鼎内存
点化自然常在手,区分道理有玄门
莫将容易誇言说,尽入虚无是我尊
天动地神邪可畏,丹能飞走似云奔
⑴ 原注:纯阳赫赫在乎上,纯阴冥冥处乎下,阴阳混蒸,可论中矣。
⑵ 原注:五行有绪,四位无差,列鼎乎造化之中,至宝存阴阳之内。
⑶ 原注:夫点铁为金,化凡入圣,虽理极自然,且常居掌握矣。
⑷ 原注:造化虽广,物象有归,随宜而容,应用而遣。然大理冥漠,自有玄门。
⑸ 原注:变化之理,道极神功,妙在真归,谈何容易。
⑹ 原注:万类纷然,皆归无象,无象之理,乃是尊焉。《玄纲论》云:此所谓返我乡,归我常,与道无疆。
⑺ 原注:乾坤位正,则鬼神不得肆其邪;阴阳失准,则水火安能固其位。当修鍊之时,宜其慎乎。
⑻ 原注:妙用通玄,功成道至,可以飞灵彩,走神功,通幽洞微,邈若云奔也。

其十九
七言律诗
人是人非意颇同,较量此事尽归空
无为政化求真理,方表深仁大道雄
举止但能恒有节,寻思何处不周通
寰瀛善恶知多少,莫忘生前积德功
⑴ 原注:人之持论,互出异端,其意颇同,是非殊解。
⑵ 原注:较彼是非,品量见识,未臻大道,触事皆空。
⑶ 原注:体真理而合无为,扣玄门而敷政化,尽善尽美,功成不矜矣。
⑷ 原注:不仁而仁,仁临有截,不德而德,德被无疆。大道深仁,非雄何谓,
⑸ 原注:夫圣人之动息,犹天道之卷舒,举必有常,止必有序,静专动直,其在兹矣。
⑹ 原注:道体周虚,道性无碍,出处由此,无幽不适。
⑺ 原注:民之善恶,皆由乎心,以道治之,物无不化。
⑻ 原注:至功至德,法地法天,民惟乐推,史无不载矣。

其二十
七言律诗
因缘业障遇真稀,黄帝乘龙岂是非
达识尚凝常恍惚,愚蒙学解故相违
华池秘密人天授,神室光扬日月辉
智者无言皆口嘿,敢将容易论玄机
按:《御制逍遥咏》卷一○
⑴ 原注:名未挂于丹台,品未登于仙箓,故因缘尚远,业障尤多,所以遇真者稀也。
⑵ 原注:黄帝铸鼎于荆,既成,有龙垂髯而下,黄帝因遂乘之上升于仙。又岂非也。
⑶ 原注:有达识者,常凝然于妙道,故老氏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也。
⑷ 原注:愚蔽蒙昧之者,学寡洞真,解非博物,执以五金八石而为妙者,故相违也。
⑸ 原注:华池者,乃九转中神水华池也。人不虚授,天不易求,故云秘密也。
⑹ 原注:乾坤交泰,离坎相生,契彼三天,应兹九地,乃谓之神室也。以日精月华而为体,故光扬显其辉彩也。
⑺ 原注:达大方者,到彼无言之津,所经嘿也。
⑻ 原注:天非爱道,人亦能修,故变无言之言,以申无说之说,谅非容易,务尽玄机,庶几乎名刊仙籍者一详究焉。

缘识 其一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高山石室半空嵌,选取灵芝草尽芟。
法意要修心一等,道情焉用口三缄。
丹砂保重开清境,白发相宜倚翠岩。
曩劫缘中因种在,布衣鹤袖凤来衔。

其二
七言律诗
归依妙法要精专,极目烟霄路不偏。
日月明通三界眼,云梯上有十洲仙。
慈悲愿力弥何远,烦恼能除道最坚。
救苦观音名利益,经文曾与世间传。

其三
七言律诗
修心慕道入玄机,方便门停次第依。
种性莫教拘执定,因缘去住不相违。
离他少欲阴功积,淡薄深来绝是非。
浮世利名常自遣,真空妄想一时归。

其四
七言律诗
耳根清静本来修,万法从心不外求。
海岳动摇山色异,玄珠尽在眼中收。
持斋道士寻红药,醉卧仙人未白头。
麋鹿同群方可信,逢春但笑乐花秋。

其五
七言律诗
忘机悟既见真诠,慕道威仪立善缘。
语默但教方外用,玄微通达自弥坚。
利名染著还如梦,性相归来猛似泉。
三业之中堪发问,勿令万法不精专。

其六
七言律诗
随机发问绝亲疏,法界明文本不殊。
厌苦群生含万像,归依大觉达三无。
莲开湛寂真如境,屋里空劳总是虚。
缘起性中平等用,直须乐(原作:宋作迁)道善心居。

其四十
七言律诗
凤皇燕雀不同群,非类宜然信有闻。
好景销磨还尔梦,方知虚诞似浮云。
闲吟比喻明如日,雅道留情旧典坟。
堪与言论谁是识,舜琴惠爱鼓南薰。

其四十一
七言律诗
何为禅定性心同,解说真如物外空。
几许修行缘上得,惑多妄想障于聪。
名彰道理千世永,善恶都归万法中。
应现机关俱寂默,始知明鉴照昏蒙。


共52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