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208,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七言律诗(续上)
郡阁阅书投壶和呈相国晏公(1048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较量人世无穷乐,罗列平生未见书。
聊奉投壶祭征虏,休言系(宋荦本作击)剑马相如。
画楼晚去闻寒角,缥帙看来落蠹鱼。
日获诲言皆旧学,不惭贫贱带经锄。

梅花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江南腊月前溪上,照水野梅多少株。
艳薄自将同鹄羽,粉寒曾不逐蜂须。
桃根有妹犹含冻,杏树为邻尚带枯。
楚客且休吹玉笛,清香飘尽更应无。

梅花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已先群木得春色,不与杏花为比红。
薄薄远香来涧谷,疏疏寒影近房栊。
全枝恶折憎邻女,短笛横吹怨楚童。
坠萼谁将呵在鬓,蕊残金粟眉虫
⑴ 《瀛奎律髓》引作卉

和梅花(1048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时时不甘春著力,年年能占腊前芳。
水边攀折此中女,马上嗅寻何处郎。
山舍更清栽作援,凤楼偏巧学成妆。
团枝密密都如雪,野雀飞来翅合香。
⑴ 正统本、宋荦本作叶

和新晴(1048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云开日照戟衣寒,净扫平沙路已乾。
吏散庭除少公事,畦挑芽甲足春盘。
要听林上鸣鸠变,试步塘阴绿水宽。
谁咏陈根有微绿,乌蟾易失似跳丸。
⑴ 正统本、宋荦本作禽

和腊前(1048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汉家戍日看看近,云景苍茫已岁昏。
欲验方书治百药,预调飞走猎平原。
土人熏肉经春美,宫女藏钩旧戏存。
独把冻醪惊节物,草芽微动见庭萱。

和十二月十七日雪(1048年12月)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穷冬劲腊已过半,晓雪先春何处来。
岂应全资南亩麦,多应不分北枝梅。
庭中未许野童扫,林下唯愁狂吹摧。
莫问兔园同赋客,相如居右最为才。

谢人惠茶(1048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山色已惊溪上雷,火前那及两旗开。
采芽几日始能就,碾月一罂初寄来。
以酪为奴名价重,将云比脚味甘回。
更劳谁致中𤃩水,况复颜生不解杯。
⑴ 正统本、宋荦本作上

和岁除日(1048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一年三万六千刻,玉漏唯馀十二时。
去日苦多谁会惜,残阴全少颇能知。
已惊颜貌徐徐改,不奈乌蟾冉冉驰。
万国明朝贺新岁,东风依旧入春旗。

和谢公仪学士正月十七日雨后复雪(1049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本祈春雨成春雪,应误小桃先次开。
西汉枚生谁复召,南朝何逊自多才。
泼除灯火上元去,挫却勾萌六出来。
前此解衣争贳酒,不知为瑞与为灾
⑴ 自注:先是七日祈雨,九日霈然至于今。

寄文鉴大士(1050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读书夜寂冷无火,捲(夏校:当为掩误)卷遂成摇膝吟。
始忆高僧将偈去,安知古寺托云深。
寒堂(宋荦本作塘)正睡远钟发,野鸟乱鸣残月沉。
明日呼儿整篮舆,欲烦重过小溪阴

五知堂(代人与任少傅)(1051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履道坊中白家宅,五桥庄北晋公堂。
昔年二老曾相乐,今日五知名独光。
举事(夏校:疑世误)是非都不问,接花时节暂能忙。
清尊雅曲易为厌,自有图书列在傍。

依韵和胡舍人见唁(1051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西垣阁老号文雄,辞体能兼两汉风。
绛帐旧生虽授学,灞陵归将已无功。
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不恨早朝秋雨急,犹陪鸳鹭大明宫。

送张遂州(1051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华省名郎意若西,相如桥柱旧曾题。
已将符节为邦守,不畏关山入马蹄。
千里过秦看素浐,三年还蜀度青泥。
里门锦绶何为乐,外奉严君内阿㜷。

送余郎中知郑州(1051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西接都门才百里,压城残雪照牙旗。
风烟古是诸侯国,雁鹜新来仆射陂。
馈食且依当日具,铸刑无改昔人为。
浓薰旧舍青绫被,不越常衙睡足时。

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1052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当时交友都无几,欲问欢娱亦异今。
花接上林新木变,水分清洛旧池深。
嵯峨嵩色云常在,窈窕宫墙草又侵。
脩竹千竿白家寺,昔年题处可能寻。

荆州太守随车雨,昨夜云从岘首生。
候吏莫辞弓箙重,春泥初著马蹄轻。
朝穿锦石江滩润,暮入烟堤竹屋鸣。
却叹当年杜元凯,沉碑空爱异时名。

寄致仕张郎中(代人)(1052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门荣世美高天下,身退心闲住洛阳。
画鹤能同薛少保,爱书还比蔡中郎。
花阴小酌呼邻父,月下清吟扫石床。
不问从来生计薄,题签盈阁是家藏。

送任太博归省西都(1052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人言少保持家谨,载见西京万石君。
子舍今归浣裙切,里门重戒下车勤。
田园一一能为计,僮仆䜣䜣亦有闻。
我负洛阳山水久,试因行色寄嵩云。

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1052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朱旗画舸一百尺,五月长江水拍天。
稳去先应望庐岳,暂来谁复见龙泉。
阁经吏部重为记,山识吴王旧铸钱。
往迹可寻军事少,剩书遗逸附青编。
⑴ 据残宋本,万历本、宋荦本作士


共208,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