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罗庶丹(共 62 首) 五律 1七律 47 七绝 4古风 10 作品不分行

共47,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七言律诗(续上)
五十自述诗之一 其二 (1923年) 清末至民国 · 罗庶丹
七言律诗
天性疏狂不耐官,与人嗜好异咸酸。
精思绝学推杨子,险韵新诗压李端
坛席名山谈法政,楼船横海总师干⑷。
经文纬武寻常事,漫说书生只素餐。
注:
⑴ 少读萧选,酷好子云之文,因采严辑全汉文中杨雄数卷,更旁及其所著《方言》《法言》《太玄》《训纂篇》《琴清音》各种,并加考证,辑为《杨子全书》;
⑵ 详《和陈阜荪阮秋海棠十二律次原韵》附记;
⑶ 丙午以后,佐夏同和师创办广东法政学堂,并从师受法律及政治学。毕业后在校主讲,编有《法学通论》《刑法讲义》《法政丛志》等书;⑷癸丑春在琼台,兼理琼崖军务。

其三 (1923年)
七言律诗
泛览牙签万卷馀,精神常共古人居
潜研内业搜齐管,独抱遗经继鲁舆
算草九章量粟米⑷,笔花五色注虫鱼
礼堂未定琳琅稿,叔夜年来懒著书
注:
⑴ 在广东任教,前后六七年,校中藏书颇多,均按册浏览一过;
⑵ 余读管氏书,笃好《内业》一篇,以为儒道二家身心性命之学皆基于是,爰仿阮文达《曾子注释》例,为《内业注释》十五章;
⑶ 五六岁时,先父口授《孝经》,即能背诵。弱冠时,著有《孝经郑注集解》附叙录考证共二十卷。后见同邑皮鹿门《孝经郑注疏》较余书为简要,遂未写定;⑷戊戌岁,独习算学三阅月,至代数止,著有《代数释例》九篇、《四元玉鉴演代》廿四卷等;
⑷ 业师张子云授《尔雅》时,并郭璞注连读之。余之留意故训,实始于此。著有《尔雅正字》《尔雅本义疏证》《尔雅郝疏补正》《古训纂》《服虞通俗文义证》等书;
⑸ 三十以前尝自题书室曰湘中琳琅山馆,所拟著书及已具草者三十馀种。出游以后,兹事遂废,近颇悔其少作,旧稿丛残,无心重事编摩矣。庾子山诗云:“阮籍常思酒,嵇康懒著书。”余爱之,曾倩友人书作堂联。

其四 (1923年)
七言律诗
溟海逍遥往复回,正观无量寿如来
曾闻燕士言生术,已使齐巫见湿灰
知命颇通君子学,撄宁小有圣人才⑷。
闭门静坐寻真乐,一卷经书一酒杯
注:
⑴ 十数年来,余爱读净土经典及《楞严》《圆觉》等注疏;
⑵ 近岁校勘《周易参同契阐幽》,因涉及神仙家言,承友人齐君之教也;
⑶ 庚申、辛酉连遭父母丧,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有知医者切余脉,谓必至乎大病,不敢下药,今阅二年,尚无恙也;⑷粤人称汪某为圣人,余性拘谨,人亦戏以圣人咏之。辛酉秋重游粤东,适夏同和师由赣南来粤,汪君及陈协之招饮于其家,余与陈漱清、古湘芹、廖仲凯、杜贡君、邓仲元、邹海滨咸集。酒酣,汪君举杯属余,余辞以不胜,古君冁然曰:“圣人敬圣人酒,非饮不可。昔人云,两贤不相阨,况两圣乎?”于是合座大笑,各饮一杯。“撄宁圣人才”本《庄子·大宗师》,前句“言生术”本《列子·说符篇》,“见湿灰”本《列子·黄帝篇》;
⑷ 廿六岁生日曾作数律,仅记断句云“自夸生日先盘古,尚待来年学老苏。嗜好只留三长物,旧书醇酒淡巴菇”,迄今二十馀年,结习如故,亦可笑也。

五十自述诗之二 其一 (1923年) 清末至民国 · 罗庶丹
七言律诗
前用平山韵自述四律,专叙生平乐事,友人见之,以为余生似绝未一罹忧患者,殊不然也。爰补述所历,三迭前韵而详注之。痛定追思,亦可谓险阻艰难备尝之者已。
杞人何事曰忧天,回首前尘泪满笺。
八士同胞三硕果,九原大母廿馀年
舜华易落偏怜女,樾荫难圆不象贤⑷。
剩有稚龙雏凤在,望渠飞舞尚须鞭
注:
⑴ 余同胞兄弟姊妹八人,今幸存者惟余与丙弟及李氏妹三人而已,馀皆早夭;
⑵ 先祖母曾太君丁酉春卒,寿七十有六,迄今已二十有七年矣;
⑶ 庚子长女生,先母命呼为舜儿,余因名之曰书华,能言时,授以诗歌,皆能背诵,识字且数百。壬寅八月中旬以急疾夭,时余正在棘闱中对策也。后以诗哭之,仅记断句云“书华音与虚花似,深悔当年错命名”;⑷丁未内子携次女书静从余于粤,戊申秋举一子,名曰书樾,字以荫如,因其生于粤东,且以曲园望之也,不及半岁,遽以寒疾夭;
⑷ 现有二女一子,幼者仅五岁馀,须日课其读书习字,教养之责殊非易易。

其二 (1923年)
七言律诗
巷语街谈出稗官,偶闻国故辄心酸。
千年碧血嗟多士,三月黄花感百端
脱屣逃威趋屋垝,落帆蒙难度江干
归装仅负东郊米,尽被狺狺恶虎餐⑷。
注:
⑴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民党轰击广东督署,死难烈士七十二人,丛葬广州东门外黄花岗。每过岗前,不觉百感交集。时港沪各埠有以此役演为新剧者,余见之辄为流涕,盖余亦此惨剧中幸免之一人也;
⑵ 二十九日以前,余尝与闻其事。是日午,余与校中同志徐徐杨慰祖等至督署照墙外,旋闻枪声,间以冲锋炸弹声,曰:“事作矣。”见一人长衣空手,仓皇自督署出,向司后街走,见余等,操粤语叱止之曰:“事不谐矣,速逃速逃。”继闻马蹄声、军士步履声缓缓自东街来;又闻有步履声匆匆自西来,至照墙西偏止。队中有人操普通语从容呼曰:“莫打,莫打中国同胞。”东队寂无应声。忽排枪一响,西队有奔走声。俄而复集,互发排枪一响,双方皆退走,寂无人声者,又历二时许,惟见督署内外火光熊熊。余与徐杨君等谋曰:“前街火逼不能行,盍缘民居屋顶至华宁里暂避乎?”皆曰然。乃卷衣跣足,越屋十馀栋。时已昏黑,而火光中犹见人影,兵警升屋放枪乱射,余等幸无一中弹者。适见华宁里某书院有人梯而望火,同行者四人中彼识其一,得藉梯而下,暂匿院中。有院中人自外扣门入者,询以外间情况,不知其详,但云:“街上无一军警,电灯如旧,君等欲归寓,此其时也。”余等四人乃出华宁里分道回寓,街上别无行人,惟藩司署前尚有一卖汤饼者而已。余至天官里寓,扣门入,见堂前焚香秉烛,内子向余合掌诵佛号不置,盖彼亦微闻余等今日之事也。是年暑假时,即亲送内子及女儿回湘,仍独身返粤,居法政学堂中。
⑶ 辛亥十月,武昌起义成功,广州反正同志皆挽余留粤,而家中函电促归,乃于十二月偕妹夫李筠石等先至上海,候武汉南北停战期间沿汉回湘,然两岸时闻枪声,且有弹丸伤及船中旅客者;⑷抵家十馀日。一夜,有匪徒二三十人破扉入,搜劫一空,幸未伤人耳。

其三 (1923年)
七言律诗
湖海残生虎口馀,黄巾又扰野人居
伤心折肋罹徽索,避地移家奉板舆⑷。
月上樱桃悲白傅,风摧桩树泣皋鱼
居丧讲学原非礼,勉为诸生诏读书⑺。
注:
⑴ 壬子复返粤,客琼州,办理琼崖民政。癸丑复由琼返粤,在省署长内务。都督兼民政长胡汉民为袁世凯所忌,解职,由陈炯明继任,即兴师讨袁。袁嗾龙济光率师攻粤。粤军有内应者,发巨炮遥击督署,余亦逃出,避居粤友陈景堂家。陈军与龙军争夺城北观音山,激战两昼夜,枪声如连珠不绝。陈宅距山不半里,屋后窗镜中流弹皆洞穿。席地而卧者历三日,脱身乘广九火车走香港。车抵九龙,海关已先得龙济光电,请派警严查由广至九之客。有形迹可疑者百数十人,皆驱至海关署,余亦与焉。税司逐一询问,分别去留。留者仍由原车送回广州。最后至余,疑为粤东官吏。余力辩其非,出名刺示之,印有广东法政学堂字样,且搜提筐中除单夹衣两袭、纸币数十张、银毫十馀元、佛教圣典一册,外无他物,身上亦只纸烟、火柴、名刺等件,乃许其往港,然已受半日拘留刑矣。后闻由原车送回广州者,被龙督捕杀十馀人,同志诸君皆陆续来港,集议收复省城。香港总督因龙督之请,有允将民党引渡之说,诸同志遂分投海外,余与徐杨君变姓名,逃沪上。后徐杨君返甘肃,余独回湘。冬十一月漫游澧州,途中小轮舟触石破,几沉没。甲寅夏回省时,舟又遇险,得一帆船来获救。十月至沪上,将往广东谋进取,探知粤事未可图,乃访友人黄笥腴于福建,郁居连江县署,六阅月而后返;
⑵ 乙卯六月初,余自闽归,甫月馀,又遭盗劫一次;
⑶ 是夕,闻东厢打门声,余即惊起,先将老小安置一室,并呼仆人起,亲开大门,令由菜园逃出呼救。旋将室中箱柜启钥,燃灯以待。盗始破门蜂拥入,余方手水烟管,立中庭,从容谓群盗曰:“尔等不过为钱而来,我并非有钱人,不信请入室搜查,随意持去可也。”时盗入室者仅十馀人,默不答一言,惟各持竹木棍,向余围扑。突有一棍直戮余左眼内角,始仆,复丛殴之,时已血流被体不能声。盗始奔入内室,而犹有一盗以绳缚余手,曳置桌下。盗去后,始知丙弟因为余解围,亦被重伤;父母家小幸无恙。余已呕血升许,舁至床上,不能转侧,得乡老陈君华山觅草药和酒捣汁啖之,以馀渣为余按摩遍身,始知痛不可耐。次晨便血数升,皮肉坟起作紫黑色,而咳血时最为痛苦。姜咏洪、杨诚庵、李石渠诸亲友在城闻耗,特延红十字会西医至排山为余施治,医言左肋骨已折二条,须舁至医院或其附近,以便随时诊视。乃舆至诚庵寓中就医,二月馀始全愈;⑷余家世居望城坡,辛丑迁居排山白石山房,安居十馀年,地极幽静,颇有山林之乐。民初连被盗劫二次,不能安其居,乃于乙卯冬与炳弟奉堂上二老仍迁居望城坡市;
⑷ 白居易有感月悲逝者诗,即悼亡之作也。内子杨杰,字叔珊,以戊午六月初十卒于排山白石山房,时值张敬尧督湘,驿路被兵骚扰,先母率妇孺避居排山,先父及余兄弟等尚居望城坡市;
⑸ 庚申春正月十八,先父听翁府君在望城坡住宅无疾而终,寿六十有八。时全家老小及李氏妹咸在侧,独余是日在省城福湘学校开课,午后驰归,已不及见矣,痛哉;⑺丙辰以后,原充本省议会秘书长,戊午春,张敬尧入湘,议会播迁,余亦辞职。为菽水计,勉任商会、师范、福湘各学校国文、历史教习。

其四 (1923年)
七言律诗
解愠熏风次第回,那堪吊鹤又飞来
神游哭醒三更梦,心事烧残一炷灰
假我数年思学易,为人从政敢言才⑷。
终身忧患何时了,且乐生前酒一杯。
注:
⑴ 庚申夏,湘军由郴、衡直下驱张。张敬尧潜师夜遁,又推谭组庵为省长,议会复开,余仍充秘书长,并兼长沙县署第一科科长;
⑵ 辛酉夏五月十一日,先母陈太君示微疾,卒于望城坡住宅,寿六十有五;
⑶ 六月初五日先母登山,是晚因异梦哭醒,及先母葬事毕,即固辞秘书、科长等事,在家养病;⑷七八月间,古湘芹迭电催余往粤助理政务,盖知余居忧而贫也。九月中,偕炳弟往,余为主管全省实业,弟为佐理广州计政。既逾七月,孙陈失和,乃于壬戌夏五月偕炳弟回湘。


共47,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