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乐府曲辞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上灵眷命膺会昌,盛德殷荐叶辰良。
景福降兮圣德远,玄化穆兮天历长。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叠璧凝影皇坛路,编珠流彩帝郊前。
已奏黄钟歌大吕,还符宝历祚昌年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② 《新唐书·礼乐志》曰:“贞观初舞隋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郊庙朝会同用之,舞者各六十四人,文舞左籥右翟,著委貌,冠黑素,绛领广袖,白裤,革带,乌皮履。武舞左干右戚,服平冕,馀同文舞。朝会,则武弁平巾帻,广袖金甲,豹文裤,乌皮靴,执干戚,馀同郊庙。凡初献作文舞,亚献、终献作武舞,太庙降神以文舞,后改治康舞曰化康,避高宗讳也。”《旧书·乐志》曰:“《凯安》舞,贞观中造。凡有六变,一变象龙兴参野,二变象剋靖关中,三变象东夷宾服,四变象江淮宁谧,五变象猃狁詟服,六变复位以崇,象兵还振旅,亦如周之大武,六成乐止。按贞观礼,享郊庙日,文舞奏《豫和》、《顺和》、《永和》等乐。麟德二年十月,文舞改用《功成庆善乐》,武舞改用《神功破阵乐》,并改器服,后以《庆善乐》不可降神,《破阵乐》不入雅乐,复用《治康》、《凯安》如故。”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
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
大赉下周车,禁暴开殷网
幽明同叶赞,鼎祚齐天壤。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歌奏毕兮礼献终,六龙驭兮神将升。
明德感兮非黍稷,降福简兮祚休徵。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祭神州于北郊。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顺和》。《顺和》词同《夏至方丘》,《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坤道降祥和庶品,灵心载德厚群生。
水土既调三极泰,文武毕备九区平。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祭太社乐,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顺和》。《顺和》词同《夏至方丘》,《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神道发生敷九稼,阴极乘仁畅八埏。
纬武经文隆景化,登祥荐祉启丰年。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先农乐,迎神用《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咸和》。其《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羽籥低昂文缀已,干戚蹈厉武行初。
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