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34,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七言律诗(续上)
苔岑久自惬幽芳,不独风骚许擅场。
晋士群知狂阮籍,齐人谁解孝匡章。
品从奇处疵偏集,德到修时谤转伤。
勉矣先生敦所好,是非毁誉亦何常。

其四
七言律诗
学书学剑两无成,潦倒穷途愧我生。
纵亦有言安足重,倘然无识定相轻。
弦歌敢负苍生望,夷惠虚收处士声。
里曲巴讴聊赠答,君原少小已诗鸣。

秋月 清末近现代初 · 郭临江
七言律诗
星汉沉沉夜气遒,团圞捧出一天秋。
乾坤有韵冰壶朗,江海无声玉镜流。
爽我襟怀殊落落,宜人况味足悠悠。
霓裳会咏清虚府,乘兴须登最上头。

冬至用工部韵和易笏山太守之作 清末近现代初 · 郭临江
七言律诗
盎然春意暗相催,阳气于兹喜渐来。
理到丝纶方有绪,消将劫火竟无灰。
风霜节见山中木,天地心觇岭上梅。
鸿渚无端歌此际,东人翘首为含杯。

① 景以天然为贵,成于人者不与焉。旧志内外各八,然如试院、校场皆列为景,未免欠当。间与友人分咏,因更拟之,得七律八首
何来大笔势摩天,塔建圆通望俨然。
濡向九霄沾雨露,挥从万象走云烟。
钟王隶楷当头见,燕许词章信手传。
秀启人文归间气,霓裳高咏会群仙。

① 俗名偏石板,在城东北,与笔峰遥遥相对
砚以微凹聚墨多,砚山片石竟如何。
池飞花点香弥远,篆结苔文古不磨。
座有奇珍佳士赏,田无恶岁老农歌。
只今铜雀漳台瓦,笑杀阿瞒一醉酡。

① 楼名鼎甲,下分十字,似人为者;然五星归元,实会于此,又非他楼所得比论
甲楼高耸压当中,南北东西十字通。
引越控蛮声教讫,襟滇带楚往来同。
才人据坐呼明月,游子作歌唱大风。
自是五星归会处,黔州佳胜此为雄。

① 城水自东西来汇此,转而南出。俗名三岔,实丁字也
东南二水作渊渟,会向南流字是丁。
只以碰头遭俗忌(形家谓“碰头水”主兄弟不和。),遂因锁口变佳形。
洲分白鹭中为堰,峡比黄牛下有汀。
积土成山亏一篑,待增花柳即园亭
⑴ 山水已擅形胜,本拟因地建筑,以作游观,未果。

金山古寺绿阴浓,遥望形如覆地钟。
鹫岭亭欹路起鹫,龙泉池小诧飞龙(山有池名龙泉。)
石梯百级沿苔藓,宝殿三层夹桧松。
独羡危楼西盼处,万家烟火望重重(此面对城)

① 万仙洞去城三十五里,孙竹雅题四字曰“万笏朝天”,今损其一。原对“铁锁横江”,三岔铁桥,已归普定
万仙古洞绝尘寰,望在烟云渺霭间。
路有群真朝北斗,宁无隐吏俟东关。
芙蓉手把称臣某,咫尺盛瞻近圣颜。
宴罢归来天路迥,步虚声里佩珂珊。

① 山洞幽深,本释子静修处。嘉庆初,学使洪亮吉易之曰“读书山”,去城五里
华严古洞本仙寰,励以读书更号山。
修士但教泉比洁,聚徒何患石同顽。
烟霞涧壑尘氛远,鸡犬桑麻乐意关。
再访桃园无觅处,此中幽隐不须还。

① 海子山也,距城六十五里。相传洪化元年龙陷海。旧本镇宁,今划归安顺,因将“玉真樵唱”易去。
元从洪化纪沧桑,海国烟波事渺茫。
此境原宜天外有,伊人宛在水中央。
峰峦耸峙浮图白,殿阁周遮古木苍。
海客侈谈何所是,蓬瀛笑指说东洋。

游云台山诗二首 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 · 郭临江
七言律诗
云台山寺上凌云,隐约亭林露几分。
环抱人家联树影,迂回鸟道贴苔纹。
地偏尽可积尘俗,景好尤宜对晚曛。
独奈驿途名利客,往来车马忒纷纭。

其二
七言律诗
解组归来径就荒,游踪每寄白云乡。
及时行乐浑忘老,选胜同登且欲狂。
到眼河山分变幻,关心风月有评章。
长歌莫起西山石,搔首苍苍醉一场。


共34,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