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許夢青(共 29 首) 五律 3七律 20古風 6 作品不分行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許夢青(1870~1904),字炳如,又字荊石、蔭亭,泮名夢青,號劍漁,又號雲客、冰如、高陽酒徒,清鹿港邑庠生。父咸中,亦邑庠生,以能文著。祖母賀太安人,以節孝旌於朝,奉詔入祀彰化節孝祠。  夢青生有奇才,子史百家,過眼成誦,文思敏捷,下筆立就,鄉先輩皆以大器目之。光緒17年(1891)春,夢青二十二歲,以前茅拔府縣試,名聲赫赫,震於一時,鄉里多以為榮。夢青為人傲然不拘,尤富正氣,喜抱不平。以身逢亂世,欲挽狂瀾,因自號「高陽酒徒」,蓋欲效酈生之匡亂世。光緒二十一年(1895)聞割臺之議成,悲憤慷慨,號泣三日。乃聯絡生員,共謀抗日,並上書唐景崧,請領兵駐防。七月初,日軍攻彰化,隨練勇赴八卦山抗拒,惜寡不敵眾,奔回鹿港,擬再舉事,不幸其弟猝逝,傷心至極,無心與事。八月末,日軍攻取臺南,劉永福亦西渡,知大勢已去,從此寄情詩酒,不問世事。其間家庭又連遭四次親喪,形單影隻,身世蕭條,壯志未酬,滿懷悲憤,乃更加潛心詩文,以舒胸中塊磊,耽身醉酒,藉忘憂傷。每當大醉,或歌或哭;夢中醉後,時發悲歌。或醉臥廟階,旦醒始回;或閉戶孤吟,三日不出。以奔放絕足之才,為自由不羈之行,遂一轉而為跌蕩詩人、浪漫文士,憤世嫉俗,終至抑鬱成疾而病逝,享年僅三十五歲。  夢青歷盡人世滄桑,半生苦況,盡託於詩,諸家早有評論。洪棄生評曰:「詩思空靈,才致活潑,不事劖削,自臻雅妙。」王竹修評曰:「凡詠物、懷人、哀時、感事,無不蘊蓄精微,淋漓盡致,愷惻沉痛,情見乎詞,蓋欲藉此以抒胸中牢騷,非特揚風扢雅已也。」施梅樵評曰:「悲壯淋漓,激昂慷慨,非俗手所可望其肩背。」楊雲萍評曰:「抱俊異之才,丁家國之痛,長吉不壽,其境過悲,然詩作卻時露清新之氣。」許常安評曰:「雖時有浪漫自由、清狂、豪放之作風,然其實質,乃具有嚴肅、悽涼、寫實之社會骨格,故其詩多為心底之聲,時代之反映。」夢青詩悲壯淋漓,激昂慷慨,與洪棄生、施梅樵並為棄地遺民精神之典型代表。  夢青詩作生前未曾整理出版。今存者惟有幼年時期所作之《聽竹山房詩稿》、《夢青堂詩稿》,及少年時期所作之《鳴劍齋詩草》之一部分。青年時期所作之《聽花山房詩集》近八百首已佚。1916年《臺灣文藝叢誌》曾刊出《鳴劍齋遺草》之一部分。1960年裔孫許常安輯為《鳴劍齋遺草》,由高雄大友書局出版。以下即據許常安輯本移錄,刪去聯句、斷句,共計477題1063首。許常安輯本雖精校再三,仍有一些脫誤,茲覆核《臺灣文藝叢誌》,詳加校正。又許本書末附錄有勘誤表,凡該表已標出的誤字,均直接據以改正,不再附註說明。(吳福助撰)
共29,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五言律詩
得家報感作 晚清 · 許夢青
五言律詩
① 作者註:「指聞清朝議和割臺與倭寇。」此首又見陳漢光《臺灣詩錄》。
思去愁千縷,攤來信兩封。
雄心隨逝水,大事付飛淙。
激憤眥長裂,悲歌髮上衝。
恨無三尺劍,藉手斬元兇。

感賦 其一 晚清 · 許夢青
五言律詩
① 許常安註:「疑是乙未(1895)稿。」
喪亂偏多感,塵蹤嘆轉蓬。
弟兄半零落,親友各西東。
世界鯨波滾,羈棲燕幕同。
天涯憔悴盡,顧影獨書空。

其二
五言律詩
搔首天難問,窮愁欲著書。
才疏仍橐筆,哭痛未迴車。
壘塊銷惟酒,風塵走似驢。
何當無挂礙,息影入蓬廬。

七言律詩
① 許常安註:「甲午(1894)稿。」
凶音忽逐海潮來,天半愁雲結不開。
到耳飛霜三伏月,驚心旱地一聲雷。
未消氣運興衰感,已負乾坤幹濟才。
怨魄料應思故土,枝頭定化子規哀。

其二
七言律詩
與誰擊楫誓中流,獨負蒼生百萬憂。
有志將軍難繫越,無聊王粲悔依劉。
雄文猶發經天焰,傲骨難為濁世留。
見說騎鯨東海去,一時草木盡生愁。
⑴ 編者按:「繫」,《臺灣文藝叢誌》誤作「繁」。

其三
七言律詩
每感恩私國士憐,相將大地掃狼煙。
我慚磨盾隨人後,公肯著鞭讓祖先。
大廈奈難支一木,孤墳從此了千年。
平生奇氣埋非易,應發光芒夜燭天。

其四
七言律詩
三年渡海奉慈闈,東望應多淚雨飛。
病竟夢雞成不起,魂如化鶴總愁歸。
天心時事真難測,城郭人民半已非。
熱血滿腔無處訴,感恩知己獨沾衣。
⑴ 編者按:「竟」,底本原缺,據《臺灣文藝叢誌》補。

其五
七言律詩
鯤鵬銜奮九霄翰,誰識胸中有范韓。
畢竟志高尚忤俗,多因才大未為官。
一生實行完人少,百折剛腸入世難
天與數奇兼命短,不教上策計全安。
⑴ 編者按:「難」,底本誤作「雖」,據《臺灣文藝叢誌》改。

其六
七言律詩
不堪回首憶當時,一訣翻成永別離。
前輩風流今頓盡,古賢氣誼世還誰。
吾生有恨頻看劍,公去何人為定詩。
萬里海天千點淚,只□樽酒弔江湄。

其七
七言律詩
前無往古後無今,抱負誰能識淺深。
每遇窮途常解橐,時逢佳士輒傾襟。
貧偏愛客常懸榻,詩獨驚人合鑄金。
愧我粗才難作傳,微吟聊壯一生心。

其八
七言律詩
聞騎箕尾出塵寰,想叩剛風上帝關。
難得美人甘死報,誰令壯士不生還。
創深冀挽天心轉,力竭終憂國步艱。
抱此三年應鬱鬱,故教飲恨入冥間。

其九
七言律詩
不信昆明有劫灰,忍將逝水九牛迴。
驚天手為支危出,避地家全脫險來。
渡海高人方草莽,應星徵士忽塵埃。
杜陵野老憂時切,我欲吟詩補七哀。

其十
七言律詩
帝書徵向白雲鄉,拋卻高年總斷腸。
後嗣誰培蘭茁秀,前程空了桂花香。
公當地下驅羊豕,我尚人間伴虎狼。
何日扁舟浮海去,塚頭並弔兩鴛鴦。
⑴ 編者按:「鄉」,底本、《臺灣文藝叢誌》均誤作「卿」,今改。

有感 晚清 · 許夢青
七言律詩
① 許常安註:「疑是乙未(1895)稿。」
時事難言滿目非,是誰顛倒廟堂幾。
神州忽使成殘缺,天下何堪問瘦肥。
縱有和戎無別策,應知覆轍有危機。
海隅多少英雄淚,灑向長空作雨飛。

秋思 晚清 · 許夢青
七言律詩
① 許常安註:「甲午(1894)稿。」
豪情願逐五陵遊,琴劍飄零志未酬。
萬里西風吹去雁,一天明月送行舟。
狂吟欲奪長江槊,沽酒難消野店秋。
畢竟壯心澆不盡,拼將沈醉唱涼州。
⑴ 編者按:「拚」,底本誤作「拼」,據《臺灣文藝叢誌》、《臺灣詩乘》、《臺灣詩錄》改。

催菊 晚清 · 許夢青
七言律詩
① 許常安註:「疑是乙未(1895)稿。」
準擬籬東放欲齊,提壺老圃夕陽低。
那知霜信遲楓外,故靳寒香度竹西。
羯鼓未撾頻寄語,新詩將就待留題。
重陽有客曾相約,莫使行人負馬蹄。
⑴ 編者按:「籬東」,《東寧擊缽吟後集》、《臺灣詩錄》、《臺海詩珠》均作「東籬」。
⑵ 編者按:「楓」,《東寧擊缽吟後集》作「方」。
⑶ 編者按:「故靳」,《東寧擊缽吟後集》作「尚勒」。
⑷ 編者按:「行人」,《臺灣詩錄》、《臺海詩珠》均作「空行」。

感舊 晚清 · 許夢青
七言律詩
① 許常安註:「丙申(1896)稿,有槐庭詩可據。」編者按:《臺灣詩乘》、《臺灣詩鈔》、《臺灣詩錄》、《臺海詩珠》均題作〈感懷〉。
堪回首舊山河,瀛海滔滔付逝波。
萬戶有煙皆劫火,三臺無地不干戈。
故交飲恨埋芳草,新鬼含冤哭女蘿。
莫道英雄心便死,滿腔熱血此時多。
⑴ 編者按:「不」,《臺灣文藝叢誌》作「可」。
⑵ 編者按:「滔滔」,《臺灣文藝叢誌》作「茫茫」。
⑶ 編者按:「含」,《臺灣詩乘》、《臺灣詩錄》、《臺海詩珠》均作「啣」。
⑷ 編者按:「哭」,底本原作「衣」,《臺灣詩乘》、《臺灣詩鈔》、《臺灣詩錄》、《臺海詩珠》均作「衣」,《臺灣文藝叢誌》作「嘯」。
⑸ 編者按:「滿腔熱血」,《臺灣文藝叢誌》作「英雄淚落」。又:「熱血」,《臺海詩珠》誤作「熱淚」。

春山 晚清 · 許夢青
七言律詩
① 許常安註:「癸巳(1893)稿。」
不須一笑也嫣然,卅六芙蓉二月天。
綠到平蕪青到郭,晚宜夕照曉宜□。
美人窈窕姿多妙,花草精神態轉妍。
最是桃源春更好,滿溪紅雨武陵船(吳福助編校)
⑴ 編者按:「紅」,《臺灣文藝叢誌》、《東寧擊缽吟後集》、《臺灣詩海》、《臺海詩珠》均作「風」。

春山 晚清 · 許夢青
七言律詩
① 許常安註:「癸巳(1893)稿。」
圖畫天開淡冶真,渾疑絕代有佳人。
嵐光過雨眉添黛,草色含□口帶嚬。
態比夏雲多變幻,形同秋水□精神。
倘教點染王維筆,霧髻風鬟更絕倫。

雞聲 其一 晚清 · 許夢青
七言律詩
① 許常安註:「疑是乙未(1895)稿。」編者按:此詩為鹿苑吟社第二期課題。
登壇一喚已稱雄,萬戶千門處處通。
唱徹桃都呼海日,鳴從威穴墜天風。
驚殘短夢遄征外,觸發豪情起舞中。
我愛神仙雲裡種,先聲長得踞高空。


共29,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