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王履贞(共 8 首) 五排 1辞赋 7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德宗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文宗大和、开成年间任职于国子监。开成二年(837)宰相判国子祭酒郑覃进《石壁九经》一六〇卷,王履贞撰《太学创制石经赋》、《太学壁经赋》美其事。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三五、《登科记考》卷一二。《全唐诗》存王履贞诗1首。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
履贞。贞元七年进士。
五言排律
青云干吕 唐 · 王履贞
五言排律
异方占瑞气,干吕见青云。
表圣兴中国,来王谒大君。
迎祥殊大乐,叶庆类横汾。
自感(一作是)明时起,非因(一作将)触石分。
映霄难辨色,从吹乍成文。
须使流千载,垂芳在典坟。

辞赋
辟雍之裁。
教化之方。
辟者象旋圆而不极。
雍者以流转而有常。
行于历代。
创自前王。
崇此乃理。
废之斯亡。
革斁刬浇
何莫由之而克著。
化人成俗。
靡不因兹而允臧。
公宫之南。
灵台之下。
赫巍峨以层构。
规制度于众寡。
区别远采于虞庠。
经始不差于周雅。
阐扬学校。
旁求儒者。
温良恭敬之士。
资于父以事师。
俊造茂异之伦。
必自朝而逮野。
尊卑有秩。
礼教是崇。
取乎年均式序。
不以地高为雄。
随其局贵贱之义自别。
尚乎齿少长之仪有融。
然可以阐皇化。
彰国风。
允叶扣钟之教。
克成琢玉之功。
宁止夫闻天者比于鸣鹤。
居陆者喻夫渐鸿而已。
尔其学习以时。
诗书兴教。
惟司成是典。
古则是效。
诏夏弦春诵。
俾民不僣。
养三老五更。
俾民知孝。
惟冑也太子齿矣。
惟学也元后视之。
合语于此。
释菜有时。
以崇其道。
以尊其师。
俾百工允理。
庶绩咸熙。
抑前古之是赖。
伊兹礼之是持。
德贞行芳。
达其名以取譬。
泉流波注。
立其义而在兹。
由是金革可偃。
淳朴斯返。
所谓深其流者浚其源。
茂其末者固其本。
至矣哉。
辟雍之旨也大。
辟雍之教也远。
可同乎不骞不崩。
岂俾夫损之又损。

至矣哉。元冬之季。
兹池可观。临方塘而霜容既肃。
照圆月而素色兼寒。凝为水碧。
洁若琅玕。迫而窥乍惊飞于绕鹊。
俯而察宁失顾于回鸾。若乃日暮云晴。
苍然色正。冰彩旁射。
蟾辉下映。的皪兮地布明珰。
曈昽兮天垂朗镜。则虽随侯之珠皎而洁。
和氏之璧光且净。曷比夫动资文士之兴。
载悦吾人之性。观夫寒空若昼。
清漏且长。透珠帘而庭户增媚。
浮玉树而园林借芳。揽之则无。
诚偶形于顾兔。视之若有。
徒积素于飞霜。故能洁通宵之寒气。
凝彻底之清光。既而空色相鲜。
馀华昭晰。严风吹而不散。
冱阴生而转洁。偏使闺妇增思。
征人怆别。望陇上之婵娟。
怨池中之凛冽。又能使空门禅客。
除昏涤暝。对之而虚白生襟。
观之而神形自莹。嗟乎。
时之革物。物感人心。
俾閒放者取而适性。勤苦者对以愁吟。
则知冰月之宜靡极。沿变之趣弥深。
原夫幽院添池。晴峰绕竹。
几处堪赏。千般寓目。
加之以清冰素魄。复何愧深山穷谷。
伫月令之必赋。冀同出乎西陆。

灵台崇崇兮洞轇轕以绵延。中有珍木兮郁森森以芊芊。
始殊形以分耸。终共理而连拳。
始信德以被物。初应圣而效焉。
且学为教原。丞为纠局。
生于学者。表王化之大同。
植于厅者。知官政而无曲。
亦所以据于德而远于俗也。乐我皇道。
彰我圣年。谓为交柯。
乃寻本而无末。谓为别干。
能已离而复连。依君仁义之圃。
对君翰墨之筵。俾为我师者。
如斯木之一德。为我曹者。
如斯木之相全。故瑞不虚然。
从化而止。化不在远。
行之由已。有善必应。
讵云草木之无知。惟德是亲。
奚问阴阳之至理。可以载美青史。
可以表庆皇家。人各有心。
我则合而为一。物曲有利。
我则不避其邪。夫如是。
则造化之理易寻。天地之情可测。
顺之则生瑞。逆之则成慝。
故曰祸淫湎。福正直。
谅物情之效祥。由人君之布德。
故得托根讲肄之宇。垂阴夫子之墙。
杂庭槐以为列。偶仙杏而成行。
逢圣而生。匪由乎日月以翼。
取端为宝。孰尚夫金玉其相。
所谓光乎泰阶。允臻灵贶。
不然者。则徒闻其说。
孰究其状。至矣哉。
观一树之攸同。知四夷之内向。

我国家学校崇崇。创石经于其中。
用启千年之圣。将遗万古之风。
元化式敷。厥德既彰于有截。
声诗再阐。斯文庶表于无穷。
既而招学苑之徒。命他山之役。
陈满笥之文雅。结峻天之远碧。
且曰道自人宏。教由时易。
若不考深旨。勒贞石。
布落落于广庭。陈岩岩于千尺。
则何以表吾道之不骞。见伊唐之有赫者哉。
由是雕搜之功备矣。文质之义昭然。
凿寒光而崭崭迭映。骈古色而字字相宣。
俨彼贞规。韫玉之姿益壮。
穷诸墨妙。崩云之势弥坚。
事既叶于造微。理乃符于摭实。
削成岂劳于执。壁立更逾于散帙。
旁分鸟迹。且非精卫之衔来。
远映天光。有若娲皇之补出。
可谓洙泗之风不坠。而教化之道益敦。
钻仰苟同于深奥。咫尺可见于微言。
五色参差。夫子之文章尽在。
丹楹俯瞰。圣人之阃阈斯存。
岂非吾君秉兹一德。修文临极。
坚贞为庶士之规。考礼作百王之式。
既而辩舛错而定鲁鱼。然后二三子是效是则。

国家诞敷文命。建学崇政。
置六经于屋壁。作偫儒之龟镜。
剪遗文以辨谬。俾雅诰以详正。
是以儒业益敷。皇风载盛。
敩学既阐。廓宇斯分。
饰素壁而照月。构丹梁而结云。
于是集青衿之侣。延鸿儒之偫。
贞八索。起三坟。
采典谟之沦翳。次编之缤纷。
稽古至今。从百家之正义。
归真背伪。俾四海之同文。
于是博考偫臣。宣明旧典。
既科斗之互缺。亦鱼鲁之相舛。
依鸟迹而难从。访蛇形而莫辨。
定兹金。规程邈之隶书。
遵彼古文。参史籀之大篆。
然后命钟张之艺。诏文学之官。
界四壁以绳直。挥五色之毫端。
粲尔其彩。昭然可观。
虽一劳之克定。乃千载之不刊。
错综既备。班列有次。
欲昭明于六书。先褒贬于一字。
俾去颠讹之惑。用全述作之意。
苟不绝于韦编。将永齐于石记。
至于止戈为武。反正为乏。
将为后生之式。必宪先王之法。
爰及垂露悬针。鹤头蚊足。
酌前修之楷模。为后来之轨躅。
瞻彼垣墙。代兹牍。
篇章焕炳。文雅照烛。
正以先王之修。则曲礼三千。
习以孔门之徒。则冠者五六。
所谓一人作则。万国仪刑。
光我廊庙。异彼丹青。
示人范于古训。正国常于典经。
既文明乎天下。宜远域而来庭。

著绝艺者。积功而成。
穷物理者。因心而明。
观彼庖丁之游刃。合夫天道之至情。
运心术于妙用。得元技于惟精。
相彼牛兮。虽完体斯在。
于我目也。而折俎已呈。
岂不以因功之深。为志所使。
挥无厚以合度。投有閒之中轨。
积就之妙。既由乎月将。
操割之微。亦依乎天理。
若动不导窾。任非由已。
则必授夫力劬。孰能免夫目视。
始吾于牛也。肤革未充。
筋骸靡穷。心无所措其利。
手无所施其功。惑臂臑之原本。
迷脉腠之要终。动既多悔。
勤而未通。逮三载以积用。
乃一朝而发蒙。今吾于牛也。
察其博硕。考其小大。
不俟刃解。自将神会。
定贵贱之骨。若委地而在前。
视血膋之膏。虽表革而无外。
信功著而理贯。乃道成而情泰。
遂得不遵莲锷。不合桑林。
骍骍之躯。折如应手。
𧥄𧥄之角。割若惬心。
此乃变化斯探。视听靡滥。
美候明而咸见。虽处幽而无暗。
夫人之修业。颇亦象诸。
能元通而理达。则疑释而误虚。
别有技业目牛。得同硕鼠。
取势行止。喻义庠序。
窃学见贤思齐。敢望惟仁是与。
傥王庖之可待。愿发硎而延伫。

惟道路兮。此有其纪纲。
在昏晓兮。用警于行藏。
设彼鼓节。以为人防。
俾守度而知禁。咸顺时而向方。
观其四门洞达。九逵攸长。
不有司扃。则政或以荒。
不有式遏。则人或以𣀮。
粤惟圣唐。作法兹始。
岐路分职。里闬对峙。
万井如棋。三条若砥。
树鼍鼓也。罔不式遵。
命武贲焉。各慎所履。
日入于酉。俾于行者止。
斗回于天。警夫居者起。
惟其度数。自合铜龙之漏。
节其昼夜。不失金乌之晷。
岂比夫繁于手。盈于耳。
而悦彼姝者子乎。每司晨而不愆。
必候时而后动。声坎坎而旁殷遐迩。
气雄雄而中遏烦偬。通涂广陌。
万户千扉。晨应鸡鸣。
夕催人归。牛羊下时。
迎暮烟而斯发。河汉云没。
伴晓色而渐微。此乃守常有则。
守矩不违。一厥人兮人怀其信。
齐厥政兮政绝其非。不然者。
则是或见讹。下无所楷。
使六历时谬。万夫听骇。
是知街之设也。所以通达幽深。
鼓之悬也。所以发扬声音。
岂独警其当路。亦用革其非心。
职是司者。尔罔不钦。
无先天兮以欲败度。无后天兮则人匪忱。
别有养蒙以居。惜阴为宝。
游艺邹鲁。观光咸镐。
每听喤喤之声。实乐平平之道。
敢课虚而进牍。聊体物而摛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