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太宗贞观时人。天台山国清寺丰干禅师游松径,见一十余岁儿童,遂引至寺,付库院。经三纪,令知食堂。与寒山友,状类颠狂。闾丘胤出守台州,入寺见寒山、拾得二人,拜之,二人连臂走出,沈迹无所。胤复往寒岩谒问,便缩入岩穴中入灭。寻其遗物,唯于林间并村墅屋壁得诗三百余篇。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字里不详。与丰干、寒山同时,约于玄宗至代宗间在世。旧说为太宗贞观间人,实误。据云数岁时被遗弃赤城道旁,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国清寺僧丰干拾归,就养于寺中,遂以拾得为名。后为国清寺苦行僧。与寒山友善,二人交谈,听者多不能解。或传其为菩萨应身,时人尊为贤士。《宋高僧传》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喜作诗,多宣扬佛教义理,以劝谕世人,亦有吟咏山林风景及隐逸情趣之作。诗风浅显通俗,与寒山诗风相似。其诗由僧道翘编次为1卷,共50余首,附收于《寒山子诗集》之末。今人钱学烈有《寒山拾得诗校评》。《全唐诗》存诗1卷。《宗镜录》中另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唐诗汇评
拾得,生卒年不详,本为赤城(在今浙江天台境)孤儿,天台国清寺僧丰干漫步赤城道上,拾而养之,故名拾得,旧传贞观时人,据近人考证,约玄宗时在世。与寒山为友,亦能诗。后人辑寒山集,附其诗于集中。《全唐诗》编诗一卷。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拾得者。封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仍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于此。封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或人来认必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之。寒山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申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神僧传·卷第六
拾得者。丰干禅师偶山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于此。丰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曰。或人来认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盘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之。寒山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申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道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丰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丰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或人来认。必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旦。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滓。俾寒山来负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朴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中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作品评论
王舟瑶《跋寒山子诗集》
共56,分3页显示 2 3 下一页(寒山诗)云:“一为书剑客,三遇圣明君。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拾得诗云:“少年学书剑,叱驭到京州。闻伐匈奴尽,娑婆无处游。归来翠岩下,席草枕清流。”则二人固挟文武材,有意世用,不得志而逃于禅也。其诗近偈语为多。
古风
嗟见世间人,个个爱吃肉。
碗楪不曾乾,长时道不足。
昨日设个斋,今朝宰六畜。
都缘业使牵,非干情所欲。
一度造天堂,百度造地狱。
阎罗使来追,合家尽啼哭。
炉子边向火,镬子里澡浴。
更得出头时,换却汝衣服。
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
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
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
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
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尔(一作汝)。
养儿与娶妻,养女求媒娉。
重重皆是业,更杀众生命。
聚集会亲情,总来看盘饤。
目下虽称心,罪簿先注定。
得此分叚身,可笑好形质。
面貌似银盘,心中黑如漆。
烹猪又宰羊,誇道甜如蜜。
死后受波吒,更莫称冤屈。
佛哀三界子,总是亲男女。
恐沈黑暗坑,示仪垂化度。
尽登无上道,俱證菩提路。
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佛拾尊荣乐,为悯诸痴子。
早愿悟无生,办集无上事。
后来出家者,多缘无业次。
不能得衣食,头钻入于寺。
嗟见世间人,永劫在迷津。
不省这个意,修行徒苦辛。
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
诗偈总一般,读时(一作者)须子细。
缓缓细披寻,不得生容易。
依此学修行,大有可笑事。
有偈有千万,卒急述应难。
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
岩中深处坐,说理及谈玄。
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
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
借问何因缘,致令遣如此。
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
但自修己身,不要言他已。
男女为婚嫁,俗务是常仪。
自量其事力,何用广张施。
取债誇人我,论情入骨痴。
杀他鸡犬命,身死堕阿鼻。
世上一种人,出性常多事。
终日傍街衢,不离诸酒肆。
为他作保见,替他说道理。
一朝有乖张,过咎全归你。
我劝出家辈,须知教法深。
专心求出离,辄莫染贪淫。
大有俗中士,知非不爱(一作受)金。
故知君子志,任运听浮沈。
寒山住(一作自)寒山,拾得自拾得。
凡愚岂见知,丰干却相识。
见时不可见,觅时何处觅。
借问有何缘,却道无为力。
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
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
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
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
若解捉老鼠,不在五白猫。
若能悟理性,那由锦绣包。
真珠入席袋,佛性止蓬茅。
一群取相汉,用意总无交。
运心常宽广,此则名为布。
辍己惠于人,方可名为施。
后来人不知,焉能会此义。
未设一庸僧,早拟望富贵。
猕猴尚教得,人何(一作可)不愤发。
前车既落坑,后车须改辙。
若也不知此,恐君恶合杀。
此(一作比)来是夜叉,变即成菩萨。
自从到此天台寺,经今早已几冬春。
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