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多音字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1376七絶 12058五律 3479七律 3816五排 42七排 1 4460四言 444六言 646古風 86154樂府 554 18 829 215辭賦 45琴操 8 189其他 1018 1188
共86154,分119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南北朝(续上)
刘孝先 一首
刘孝仪 484 - 550 二首
刘义恭 413 - 465 一首
刘遵 ? - 535 一首
柳恽 465 - 517 三首
陆厥 472 - 499 二首
陆凯 ? - 504 一首
陆山才 509 - 566 一首
陆瑜 一首
裴让之 一首
菩提达摩 ? - 536 五首
丘巨源 一首
任昉 460 - 508 二首
阮卓 531 - 589 一首
释亡名 一首
释智藏 458 - 522 一首
汤惠休 三首
陶弘景 456 - 536 四首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⑴ ○《类聚》八十九。《初学记》二十八。文苑英华三百二十五。万花谷后三十八作刘孝先诗。《诗纪》八十八。
圭币崇明祀,牲樽礼贵神。
风惊如集庙,光至似来陈。
徘徊灵驾入,叫咷倡歌新。
将言非为己,致敬乃祈民。
多才与多事,今古独为邻
⑴ ○《类聚》七十九。《诗纪》八十七。
莲名堪百万,石姓重千金。
不解无情物,那得似人心(○玉台新咏十。《诗纪》八十七。)
拟古诗 南朝宋 · 刘义恭
束甲辞京洛,负戈事乌孙。
后军济太河,筑垒黎阳屯。
旦闻羽檄飞,夕见边驿奔(○《御览》三百二十八。)
岁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
⑴ 《类聚》四。《初学记》四。古今岁时杂咏二十五。岁时广记二十六作七夕诗。《诗纪》八十八。
西河寂高业,北海望清尘。
音徽谁与寄,尚德在伊人。
遗文重昭晢,绝绪复纷纶。
露华尚朝日,兰生无久春。
芳猷动渊思,抚轼履高辰
山风起寒木,野雀乱秋榛。
垄草时易宿,素轨邈难遵
⑴ ○谢宣城诗集四。《诗纪》七十九。
泛艳回烟彩,渊旋龟鹤文。
凄凄合欢袖,冉冉兰麝芬。
不怨杼轴苦,所悲千里分。
垂泣送行李,倾首迟归云
⑴ ○玉台新咏五。《诗纪》七十九。又《类聚》六十七引端、寒、兰、残、归、飞、暮、素、树、鸣、生十一韵。
秋风度关陇,楚客奏归音。
飒飒避霜叶,离离山塞禽(同上)
嘉惠承帝子,躧履奉王孙。
属叨金马署,又点铜龙门
出入平津邸,一见孟尝尊。
归来翳桑柘,朝夕异凉温
春华与秋实,庶子及家臣。
王门所以贵,自古多俊民。
离宫收杞梓,华屋富徐陈
平旦上林苑,日入伊水滨。
《荆州记》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诗》曰: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⑴ ○岁华纪丽一。《御览》十九、四百九、九百七十。事类赋梅赋。万花谷七。《诗纪》五十四。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南史曰:张彪为东阳州刺史。征剡。遣沈泰等助谢岐居守。泰反与岐迎陈文帝入城。彪因其未定。逾城而入。陈文帝遂走。彪复城守。沈泰复说陈文帝遣章昭达领兵购之。彪被劫杀。彪友吴中陆山才嗟泰等翻背。刻吴阊门为诗一绝云。
田横感义士,韩王报主臣。
若为留意气,持寄禹川人(○南史张彪传。《诗纪》九十二。)
《诗纪》云。曹子建仙人篇。仙人揽六箸。对博泰山隅。
九仙会欢赏,六著且娱神。
戏谷闻馀地,铭山忆旧秦。
避敌情思巧,论兵势重新。
问取南皮夕,还笑拂棋人
⑴ ○《乐府诗集》六十四作齐陆瑜。升庵诗话。《诗纪》百一。
嵩山表京邑,钟岭对江津。
方域殊风壤,分野各星辰。
出境君图事,寻盟我恤邻。
有才称竹箭,无用忝丝纶。
列乐歌钟响,张旃玉帛陈。
皇华徒受命,延誉本无因。
韩宣将聘楚,申胥欲去秦。
方期饮河朔,翻属卧漳滨。
礼酒盈三献,宾筵盛八珍。
岁稔鸣铜雀,兵戢坐金人。
云来朝起盖,日落晚摧轮。
异国犹兄弟,相知无旧新
⑴ ○《类聚》五十三。《初学记》二十。文苑英华二百九十六。《诗纪》百十。
物何曾捧(捧者,惠字。),言勤又不勤(勤者,能也。六祖名能。)
唯书四句偈,将对瑞田人
⑴ 《天圣广灯录》作「奉」
⑵ 唯书四句偈者,神秀和尚呈四句偈,□能和尚亦呈四句偈,故言四句偈。
⑶ 《天圣广灯录》作「为」
⑷ 瑞田人者,神秀和尚南阳嘉禾县瑞田人。
心里能藏事(能藏者怀,则怀信也。),说向汉江滨
湖波探水月,将照二三人
⑴ 说向者,说法也。汉江滨者,马大师汉州人也。马大师求佛心印,让和尚说向道一也。
⑵ 湖波者,曹溪也。探水月者,得也。让大师于六祖身边得传心印。
⑶ 二三者,六。让大师传法弟子六人,言六人者,一道一得心,二智远得眼,三常浩得眉,四神照得鼻,五坦然得耳,六严峻得耳,是为六人也。
灵集愧天恩,生□二六人
法中无气味,石上有功勋
⑴ 灵者,神。集者,会也。愧者,荷也。天恩者,泽也。神会大师住洛京荷泽寺。
⑵ 生□者,师资也。二六者,会大师弟子十二人也。
⑶ 法中者,佛法也。会大师传佛知见,甚深法也。无气味者,缘北宗秀大师弟子普寂,于京盛行,通其经教。当此之时,曹溪宗旨,于彼未盛行,故言无气味也。
⑷ 石上者,秀大师弟子,磨却南宗碑,神秀欲为六代,何其天之不从,乃得会大师重立实录,故有功勋。
女出人伦,八个绝婚姻
朽床添六脚,心祖众中尊
⑴ 《天圣广灯录》作「九」
⑵ 八女者,安字也。出人伦者,为国师也。
⑶ 八个者,安字。绝婚姻者,安徒难为绍继之。
⑷ 《天圣广灯录》作「将」
⑸ 朽床者,老字也。六脚者,则天、中宗,腾腾坦然圆寂,百五十五年住世,破灶堕和尚六住嵩山,是为六脚也。
⑹ 心祖者,姓也。安和尚顿悟禅理为国师,故众中尊也。
走戊与朝邻,鹅乌子出身
二天虽有感,三化寂无尘
⑴ 走戊者,越字,忠国师是越州人也。与朝邻者,为国师。
⑵ 鹅者,鹅州也,今越州是。乌者,鸣鹤县也,今诸暨县是,国师生此县也。
⑶ 二天者,肃宗、代宗二帝也。有感者,帝礼为师也。
⑷ 三化寂无尘者,二帝与国师俱寂也。
妙缟贵东夏,巧技出吴闉
裁状白玉璧,缝似明月轮。
表里缕七宝,中衔骇鸡珍。
画作景山树,图为河洛神。
来延挥握玩,入与镮钏亲。
生风长袖际,晞华红粉津。
拂盻迎娇意,隐映含歌人。
时移务忘故,节改竞存新。
卷情随象簟,舒心谢锦茵。
厌歇何足道,敬哉先后晨
⑴ ○玉台新咏四作七宝扇。《初学记》二十五。万花谷续七。《诗纪》六十二。又《类聚》六十九作七宝阁扇诗。引轮、珍、神、津、人五韵。
故人有所赠,称以冒霜筠。
定是湘妃泪,潜洒遂邻彬。
扶危复防咽,事归薄暮人。
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
复资后坐彦,候余方欠伸。
献君千里笑,纾我百忧嚬。
坐适虽有器,卧游苦无津。
何由乘此竹,直见平生亲
⑴ ○《类聚》六十九。《诗纪》七十八。
与子别几辰,经涂不盈旬。
弗睹朱颜改,徒想平生人。
宁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
已矣余何叹,辍舂国均
⑴ ○《文选》二十三。《初学记》十一。《诗纪》七十八。又《类聚》三十四作哭范仆射诗。引一二两章。
高风应爽节,摇落渐疏林。
吹云旅雁断,临谷晓松吟。
屡惜凉秋扇,常飘清夜琴。
泠泠随《列子》,弥谐逸豫心
⑴ ○《初学记》一。文苑英华百五十六作咏风。万花谷后二作阮卓诗。《诗纪》百六。
《诗纪》云。佛书有五阴譬喻。谓以聚沫喻色。水中泡喻痛。热时欿喻想。芭蕉喻行。幻喻识言。皆空虚也。
先去非长别,后来非久亲。
新坟将旧冢,相次似鱼鳞。
茂陵谁辨汉,骊山讵识秦。
千年与昨日,一种并成尘。
定知今世土,还是昔时人。
焉能取他骨,复持埋我身
⑴ ○广弘明集三十。《诗纪》百十三。
广弘明集云。梁开善寺藏法师。
心源本无二,学理共归真。
四执迷丛药,六味增苦辛。
资缘良杂品,习性不同循。
至觉随物化,一道开异津。
大士流权济,训义乃星陈。
周孔尚忠孝,立行肇君亲。
老氏贵裁欲,存生由外身。
出言千里善,芬为穷世珍。
理空非即有,三明似未臻。
近识封歧路,分镳疑异尘。
安知悟云渐,究极本同伦。
我皇体斯会,妙鉴出机神。
眷言总归辔,回照引生民。
顾惟惭宿植,邂逅逢嘉辰。
愿陪入明解,岁暮有攸因
⑴ ○广弘明集三十。《诗纪》九十四。
江南思 南朝宋 · 汤惠休
幽客海阴路,留戍淮阳津。
垂情向春草,知是故乡人
⑴ ○《乐府诗集》二十六。《诗纪》五十四。
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
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同上)
深堤下生草,高城上入云。
春人心生思,思心长为君(同上)
性灵昔既肇,缘业久相因。
即化非冥灭,在理澹悲欣。
冠剑空衣影,镳辔乃仙身。
去此昭轩侣,结彼瀛台宾。
傥能踵留辙,为子道玄津
⑴ ○陶隐居集。茅山志十。《诗纪》八十九。
自戾飞天历,与夺徒纷纭。
百年三五代,终是甲辰君
⑴ ○陶隐居集。文苑英华二百十一。《乐府诗集》五十九。《诗纪》八十九。
山中何所有,岭上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
⑴ ○陶隐居集。茅山志二十八引金薤记作答诏问。《太平广记》三百二引谈薮。《诗纪》八十九。
梁陶隐居,先生谓弟子曰:予夜梦神光,满室彩云,连霄,有金甲神人,谓予曰:明日有异人来,汝当扫门待之。日午,桓凯真人果至,披发跣足,唱诗曰:
黄花生紫云,日月周天轮。
混混太虚中,不与众生群。
昆崙十二峰,上帝朝万巡。
一日功行满,升空谒元君。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神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