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多音字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1274七絶 13881五律 3190七律 4359五排 29七排 2 7386四言 333六言 919古風 96939樂府 663 11 926 352辭賦 24琴操 8 193其他 972 979
共972,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续上)
蔡昆 一首
曹文姬 一首
陈用拙 一首
处默 832 - ? 一首
崔峒 一首
崔公达 一首
崔觐 一首
崔岐 一首
崔玄亮 768 - 833 一首
杜鸿渐 709 - 769 一首
法常 752 - 839 一首
法宣 一首
范禹偁 一首
冯涓 一首
冯延鲁 一首
高辇 ? - 933 一首
哥舒翰 ? - 757 一首
顾效古 一首
郭廷谓 919 - 972 二首
海印 一首
韩续 一首
和凝 898 - 955 一首
贺知章 659 - 744 一首
胡证 一首
解叔禄 一首
可朋 二首
蒯希逸 一首
李昂 一首
李德裕 787 - 850 一首
五代 · 蔡昆
飘飘随暮雨,飒飒落秋山(《落叶》,《王正字诗格》)
唐 · 曹文姬
凿开天外长生地,炼出人间不死丹(《题梅仙山丹井》)
浮世自无閒日月,高楼长有好山川。
分衭无血泪,望处空阑干
⑴ 见《四部丛刊》本《禅月集》附昙域《后序》引。
唐 · 崔峒
石梯青嶂下,茅屋白云间。
按:(见明刻本《锦绣万花谷》卷二十五「隐逸」门)。
唐 · 崔公达
看花独不语,裴回双泪潸。
君今远戍在何处,遣妾秋来长望天。
江水不流廉节去,清名长解胜贪泉。
贾马死来生杜顗,中间寥落一千年。
按:见《樊川文集》卷九《唐故淮南支使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杜君墓志铭》
人间不会云间事,应笑蓬莱最后仙。
(见前书卷二三《得湖州崔十八使君书喜与杭越邻郡因成长句代贺兼寄微之》诗末自注引)(按:白氏诗注云:「贞元初同登科,崔君名最在后。当时崔自咏云〖略〗。」)。
盛唐 · 杜鸿渐
常愿追禅理,安能挹化源
⑴ 鸿渐酷好浮屠道,晚年乐退静,常悠然赋句,朝士多属和之。见本传
朗吟 中唐 · 法常
河阳释法常,性英爽,酷嗜酒,无寒暑阴雨常醉,醉即熟睡,觉即朗吟曰:
优游曲世界,烂熳枕神仙(《清异录》四)
唐初 · 法宣
如蒙一被服,方堪称福田
⑴ 《咏赐玄奘衲袈裟》,《三藏法师传》
绕城山雪自妆点,三县人烟共接连(《舆地纪胜》一四五《简州》)
唐末至前蜀 · 冯涓
不随俗物皆成土,只待良时却补天(《题支机石》,见《纪事》)
釜鱼化作池中物,木履浮为天际船(《苦雨》)
邻居才十步,交分已三年
⑴ 均见王禹偁《小畜集》卷二十《冯氏家集前序》引。
后唐 · 高辇
飘飘送下遥天雪,飒飒吹乾旅舍烟(《冬风》,见《吟窗杂录》)
彩凤双飞翼,宛然半岩间。
按:(《记纂渊海》卷二十五)。
唐 · 顾效古
孤舟发处沙鸥起,明月落时江水寒(《送王逸人归海上》)
南唐 · 郭廷谓
魄逐东流水,坟依独坐山(独坐山)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五四《潼川府路·潼川府》 《舆地纪胜》:独坐山:在射洪县东三十里,江中有陈拾遗墓。……开宝中,梓州刺史郭廷谓以诗哭之,云云。
南唐 · 郭廷谓
魂逐东流水,坟依独坐山(《哭陈子昴》)
境风吹性海,波起成连山。
濡毫乱洒湘江月,整棹轻飞澧浦船(同上)
自陪台旆到洋川,两载优游汉水边(同前)
唐 · 贺知章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见《诗式》)
唐 · 胡证
诗书入京国,旌旆过乡关
⑴ 《因话录》云:“证拜振武节度使,道河中,时赵宗儒为帅。证备桑梓礼入谒,持刺称百姓,献赵公诗云云,州里荣之。”
唐 · 解叔禄
千花苑外韶芳暖,一鸟山边翠色寒(《长安登望》)
赠友人 唐末至五代 · 可朋
来多不自(一作「似」)客,坐久却垂帘
⑴ 见《吟窗杂录》卷三二《古今诗僧》。
寄齐己 唐末至五代 · 可朋
(一作「唯」)北楚三千客,多话东林十八贤(同前。又见《唐诗纪事》卷七四。)
唐 · 蒯希逸
蟾蜍醉里破,蛱蝶梦中残(牛相在扬州,常称之)
山险不曾离马后,酒醒长见在床前
⑴ 希逸有仆武干,相随十馀岁。希逸擢第,乞归养亲,留之不得,以诗送之,士人皆有继和。并见《纪事》
唐 · 李昂
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
⑴ 《纪事》云:“唐隽秀诸科,初皆考功主之。开元二十四年,昂为员外,主试事。昂性刚急,集贡士与之约,有请托者,当首落之。既而昂外舅举进士李权,昂召权,庭数之,且斥其章句之瑕以辱焉。权应曰:‘人或相知,窃闻左右,非敢求也,鄙文不臧,既闻命矣。执事昔有雅什,愚将切磋,可乎?’昂怒而嬉笑曰:‘有何不可?’权曰:‘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非执事词耶?昔唐尧让天下于许由,由恶闻,故洗耳。今天子春秋鼎盛,不揖让于足下,而洗耳,何哉?’昂闻,骇而起,不知所酬,诉执政下权吏。自后以省郎位轻,不足临多士,以礼部侍郎专之。”
轻烟冒炉峰,飞流洒星湾
⑴ 见《舆地纪胜》卷二五《南康军》、《记纂渊海》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