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曰:越王欲谋复吴。范蠡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越王请音而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生。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歌曰:○《诗纪》注。刘协云。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又曰断竹黄歌。乃二言之始。又注。黄。黄帝也。○逯案。《吴越春秋》所载越歌。率类汉篇。惟此歌质朴。殆是古代逸文。刘协谓为黄歌。当别有据。今仍照《诗纪》列此。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⑴。 ⑴ 《书钞》作肉。《白帖》、《御览》同。《吴越春秋》误作害。《类聚》同。《诗纪》云。肉,古肉字。今《吴越春秋》作害。非。○《吴越春秋》九。《书钞》百二十四。《类聚》六十。《白帖》五。《御览》三百五十。《诗纪前集》一。 益都耆旧传曰:张霸为会稽太守。举贤士劝教讲授。一郡慕化。但闻诵声。又野无遗寇。民语曰云云。又东观《汉记》曰: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年数岁。有所啖。必先让父母。乡里号曰张曾子。后作会稽太守。儿童歌曰: 城上乌鸣哺父母。府中诸吏皆孝友⑴。 ⑴ 《御览》作子。○《御览》二百六十二引益都耆旧传、四百十二引东观《汉记》。《诗纪》八。 《后汉书》曰:朱震。字伯厚。为州从事。奏济阴太守赃罪之数。谚曰: 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⑴。 ⑴ ○《后汉书》陈蕃传。《书钞》三十九、七十三。《类聚》九十三。《御览》二百六十五、八百九十四。《诗纪》九作朱伯厚。 《晋书》曰: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父潜。魏太常。秀有风操。八岁能著文。叔父徽。有声名。秀年十馀岁。有宾客诣徽。出则过秀。时人为之语曰: 后进领袖。有裴秀⑴。 ⑴ ○《晋书》裴秀传。《世说》新语识鉴篇、又注。《类聚》十九引王隐《晋书》作时人谣。《御览》四百六十五引王隐《晋书》、四百九二五。《诗纪》四十四作裴秀谣。 又曰:桓玄时民谣语云云。征钟至秽之服。桓四体之下称。玄目下居上。犹征钟之厕歌谣。下体之咏民口也。而云落地。坠地之祥。迸走之言。其验明矣。 征钟落地桓迸走⑴。 ⑴ ○《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诗纪》四十四。 通鉴曰:梁中大通六年六月。魏丞相欢谋迁都。帝遂下制书。数欢咎恶。欢勒兵南出。秋七月乙丑。魏主亲勒兵十馀万。屯河桥。以斛斯春为前锋。椿请精骑两千。夜渡河。掩其劳弊。帝始然之。黄门侍郎杨宽说帝曰:椿若渡河。万一有功。是灭一高欢。生一高欢矣。帝遂敕春停行。椿欢曰:顷荧惑入南斗。今上信左右间构。不用吾计。岂天道乎。丙午。欢引军渡河。戊申。帝西奔长安。八月。入长安。以雍州廨舍为宫。以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国之政咸取决焉。先是。荧惑入南斗。去而复还。留止六旬。上以谚云云云。乃跣而下殿以禳之。及闻魏主奔。惭曰:虏亦应天象耶。 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通鉴梁武帝纪。)。 胡绝其后,死在合河口(均见《安禄山事迹》卷下。)。 宫衣无组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