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多音字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492七絶 5300五律 1403七律 1798五排 12七排 2 3293四言 124六言 287古風 37790樂府 315 11 501 132辭賦 12琴操 10 55其他 491 278
共37790,分73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先秦
无名氏 一首
无名氏 二首
魏晋
曹植 192 - 232 四首
郭璞 276 - 324 一首
嵇康 223 - 262 一首
陆云 262 - 303 一首
潘岳 247 - 300 一首
阮籍 210 - 263 三首
陶潜 376 - 427 四首
王玄之 十三首
《孔丛子》曰:叔孙氏之车子锄商樵于野而获麟焉。众莫之识。以为不祥。弃之五父之衢。冉有告曰:麇身而肉角。岂天之妖乎。夫子往观焉。泣曰:麟也。麟出而死。吾道穷矣。乃歌云。
唐虞世兮麟凤游。
今非其时来何求。
麟兮麟兮我心忧
⑴ ○《孔丛子》记问篇。古微书《论语》摘衰圣。《御览》五百七十一、八百八十九。《诗纪前集》一。
① 《诗纪》作茅山父老歌。注云。外编作大茅君。误。李尊茅君内传曰:茅盈。咸阳人也。得道隐句曲。邦人因改句曲为茅君之山。时盈二弟俱贵。衷为五官大夫。西河太守。固为执金吾。各弃官渡江。来兄于东山。后咸得仙道。太上命固治丹阳句曲山。衷治良常之山。盈为司命真君东狱上卿。于是盈与二弟决别俱去。固、衷留治山。汉平帝元寿二年也。内法既融。外教坦平。尔乃风雨以时。五禾成熟。疾疠不起。暴害不行。父老歌曰:○逯案。道藏茅君志。茅固字季伟。而《后汉书》郭太传附有茅季伟传。内传所言。当即此人。然则三茅君谣。至早不过后汉末年。今依杨氏古诗存目为题。附之本卷。
茅山连金陵,江湖据下流。
三神乘白鹤,各在一山头。
佳雨灌畦稻,陆地亦复周。
妻子保堂室,使我无百忧。
白鹤翔青天,何时复来游
⑴ ○《初学记》三十。《御览》九百十六。茅山志。《诗纪外集》一。
《华阳国志》曰:汉末政衰。牧守自擅。巴郡民人思治。作《诗》曰:
混混浊沼鱼,习习激清流。
温温乱国民,业业仰前修(○《华阳国志》巴志。)
曹魏 · 曹植
望云际兮有好仇。天路长兮往无由。
佩兰蕙兮为谁修。宴婉绝兮我心愁。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或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逍遥芙蓉池,翩翩戏轻舟。
南阳栖双鹄,北柳有鸣鸠。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
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圭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
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凌扶摇兮憩瀛洲,要《列子》兮为好仇。
沆瀣兮带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
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文选》十八。旧抄本集二。)
西晋 · 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烨照清流
⑴ ○本集四。《类聚》八十二作晋陆筠诗。《诗纪》二十七。又合璧事类别集四十四作晋陆筠诗。引璆一韵。
阁道谣 西晋 · 潘岳
《晋书》曰:潘岳才名冠世。为众所疾。泰始十年。出为河阳令。而郁郁不得志。时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并为帝所亲遇。岳内非之。乃题阁道为谣。
阁道东有大牛。
王济鞅,裴楷輶。
和峤刺促不得休
⑴ 《世说》作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鞦。王济别嬲不得休。○《晋书》潘岳传。《世说》新语政事篇。《御览》四百六十五引王隐《晋书》。
多虑令志散,寂寞使心忧。
翱翔观彼泽,抚剑登轻舟。
但愿长閒暇,后岁复来游。
脩涂驰轩车,长川载轻舟。
性命岂自然,势路有所由。
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忧。
亲昵怀反侧,骨肉还相雠。
更希毁珠玉,可用登遨游。
咄嗟行至老,僶俛常苦忧。
临川羡洪波,同始异支流
百年何足言,但苦怨与雠。
雠怨者谁子,耳目还相羞。
声色为胡越,人情自逼遒
招彼玄通士,去来归羡游。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
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
迢递槐江岭,是谓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
消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⑴ ○戏鸿堂帖十。《诗纪》三十三。○帖云。王无四言诗。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⑴ ○《文选》二十九作与苏武。《类聚》二十九作赠苏武别。文章正宗二十九作与苏武。《诗纪》二作与苏武。又《文选》二十送应氏诗注引一句。《初学记》十八作赠苏武。引秋、修二韵。
后赵录曰:汲桑尝事成都王司马颖。颖之死也。桑聚众劫掠郡县。自称大将军。尝六月盛暑。而重裘累茵。使人扇之。患不清凉。乃斩扇者。时军中为之谣曰云云。乐府广题曰:晋汲桑。清河贝丘人。力能扛鼎。残心少恩。六月盛暑。重裘累裀。使十馀人扇之。忽不清凉。便斩扇者。并州大姓田兰、薄盛斩于平原。士女庆贺。奔走道路而歌。
士为将军何可羞。
六月重茵披衲裘。
不识寒暑断他头。
雄儿田兰为报仇。
中夜斩首谢并州
⑴ ○《御览》二十一、三十四、四百九十二、六百九十四并引赵书。《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四十三并作井州歌。又《十六国春秋》二十二后赵录引羞、裘、头三韵。《类聚》十九引赵书引羞、裘、头三韵。《御览》四百六十五引赵书引羞、裘、头三韵。
芦橙橙。逐水流。
东风忽如起。那得入石头(同上)
《晋书》曰:鞠允。金城人也。与游氏世豪族。西州为之语曰:
鞠与游。牛羊不数头。
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⑴ ○《晋书》鞠允传。《诗纪》四十三作鞠游歌。
岁月如流迈,行已及素秋。
蟋蟀吟堂前,惆怅使侬愁(同上)
雎鸠不集林,体洁好清流。
贞节曜奇世,长乐戏汀洲(同上)
人生不满百,常抱千岁忧。
早知人命促,秉烛夜行游。
岁月如流迈,行已及素秋。
蟋蟀鸣空堂,感怅令人忧
⑴ ○《乐府诗集》四十七。《诗纪》四十一。○逯按。子夜变歌第三首与此同。惟令人作令侬。此袭用文士之作。
《唐书》乐志曰:三洲。商人歌也。古今乐录曰:三洲歌者。商客车数游巴陵三江口往还。因共作此歌。其旧辞云。啼将别共来。梁武帝问法云。闻法师善解音律。此歌何如。法云曰:应欢会而有别离啼将别。可改为欢将乐。故其歌和云。三洲断江口。水从窈窕河。傍流欢将乐。共来长相思。
送欢板桥湾,相待三山头。
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
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
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
语欢稍养蚕,一头养百塸。
奈当黑瘦尽,桑叶常不周。
可怜景阳山,苕苕百尺楼。
上有明天子,麟凤戏中州
⑴ 《诗纪》云。一作游。乐府作游。○《乐府诗集》四十九。《诗纪》四十二。
咏怀诗 魏晋 · 史宗
高僧传曰:宗常在广陵白土埭。凭埭讴唱。引䋏以自欣畅。得直随以施人。时高平檀只为江都令。闻而召来。应对机捷。无所拘滞。博达稽古。辨说玄儒。乃赋咏怀诗一首。檀只知非常人。遣还所在。遗布二十疋。悉以乞人。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⑴ ○高僧传本传。诗话总龟四十五。《诗纪》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