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3,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唐(续上) 丘光庭 一首元希声 662 - 707 一首 张说 667 - 731 二首 徐坚 659 - 729 一首 李泌 722 - 789 一首 李纾 一首 若讷 一首 许敬宗 592 - 672 一首 魏徵 580 - 643 二首 宋 朱熹 1130 - 1200 二首苏轼 1036 - 1101 二首 刘敞 1019 - 1068 三首 史浩 1106 - 1194 一首 吴如愚 1167 - 1244 一首 吴芾 1104 - 1183 一首 周无所住 一首 宋理宗 1205 - 1264 一首 崔敦诗 1139 - 1182 一首 张九成 1092 - 1159 一首 徐俯 1074 - 1140 一首 徐自明 一首 晁说之 1059 - 1129 一首 曹勋 1098 - 1174 一首 李曾伯 一首 杜范 1182 - 1245 一首 | 猗嗟众珍,以况君子。 公侯之胄,必复其始。 利器长材,温仪峻峙。 显此元明,于斯备矣。 ① 《唐书·乐志》曰:“开元十三年明皇封泰山祀天乐,降神用《豫和》,六变。迎送皇帝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并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终献、亚献用《凯安》。送神用《豫和》。” 奠祖配天,承天享帝。 百灵咸秩,四海来祭。 植我苍璧,布我玄制。 华日裴回,神烟容裔。 方如棋局,圆如棋子。 动如棋生,静如棋死。 于穆清庙,肃雍严祀。 合福受釐,介以繁祉。 ① 《唐书·礼仪志》曰:“明皇天宝二年三月,追尊皋繇为德明皇帝,凉武昭王为兴圣皇帝。其庙乐,第一《迎神》,第二《登歌奠币》,第三《迎俎》,第四《酌献》,第五《亚献终献》,第六《送神》。乐章并吏部侍郎李舒撰。” 四时有典,百事来祭。 尊祖奉宗,严禋大帝。 礼先苍璧,奠币黝制。 于斯万年,熙成帝系。 缛礼光备,文思可纪。 日驷轮斜,云门祝止。 景福垂裕,受厘延祉。 严训一尊,澄湮万汜(其十。《翰林学士集》。)。 ① 《唐书·乐志》曰:“祀五方上帝《五郊乐》,祀黄帝降神奏《宫音》,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其《太和》、《寿和》、《凯安》、《豫和》四章,辞同《圜丘》。祀青帝降神奏《角音》,祀赤帝降神奏《徵音》,祀白帝降神奏《商音》,祀黑帝降神奏《羽音》,馀同黄帝。 大乐稀音,至诚简礼。 文物棣棣,声名济济。 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乃眷丰絜,恩覃恺悌。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祖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 于穆清庙,聿脩严祀。 四县载陈,三献斯止。 笾豆撤荐,人祗介祉。 神惟格思,锡祚不已。 胜己之私,复天理兮。 宅此广居,纯不已兮。 疏狱省刑,与物更始。 内恕孔悲,引咎在己。 爰及四海,愚智咸喜。 朱梁僭窃,公怀愤耻。 仕还民服,年著甲子。 寥寥唐末,有兹义士。 遗篇虽存,惜无信史。 我幸此生,不忘本始。 身虽朝廷,心实田里。 所以暮年,知足知止。 以进为忧,以退为喜。 顺天应人,本乎仁义。 以质继忠,匪曰求异。 盘铭一德,桑林六事。 人纪肇修,垂千万世。 君家近市,所见天咫。 庭户之间,容光能几。 莼蒲之中,江湖之涘。 云碧万顷,长空千里(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七)。 汉世循吏,传无可纪。 何称召父,视民如子。 惠利存心,戚休体己。 一时朱幡,千载青史。 水失其防,一决莫止。 人心惟危,殆亦若此。 曾子之守,传习在是。 以约失之,盖亦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