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多音字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188七絶 54五律 1 466四言 243六言 42古體 4446樂府 146 3 242 144辭賦 26琴操 1 75其他 175 29
共243,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续上)
丘光庭 一首
元希声 662 - 707 一首
张说 667 - 731 二首
徐坚 659 - 729 一首
李泌 722 - 789 一首
李纾 一首
若讷 一首
许敬宗 592 - 672 一首
魏徵 580 - 643 二首
朱熹 1130 - 1200 二首
苏轼 1036 - 1101 二首
刘敞 1019 - 1068 三首
史浩 1106 - 1194 一首
吴如愚 1167 - 1244 一首
吴芾 1104 - 1183 一首
周无所住 一首
宋理宗 1205 - 1264 一首
崔敦诗 1139 - 1182 一首
张九成 1092 - 1159 一首
徐俯 1074 - 1140 一首
徐自明 一首
晁说之 1059 - 1129 一首
曹勋 1098 - 1174 一首
李曾伯 一首
杜范 1182 - 1245 一首
补茅鸱 其四 五代 · 丘光庭
四言诗
茅鸱茅鸱,无嚍我陵,汝食汝饱,莫我好声,愿弹去汝,来彼仓鹰,来彼仓鹰,祭鸟是徵。
猗嗟众珍,以况君子。
公侯之胄,必复其始。
利器长材,温仪峻峙。
显此元明,于斯备矣。
① 《唐书·乐志》曰:“开元十三年明皇封泰山祀天乐,降神用《豫和》,六变。迎送皇帝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并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终献、亚献用《凯安》。送神用《豫和》。”
奠祖配天,承天享帝。
百灵咸秩,四海来祭。
植我苍璧,布我玄制
华日裴回,神烟容裔。
方如棋局,圆如棋子。
动如棋生,静如棋死。
于穆清庙,肃雍严祀。
合福受釐,介以繁祉。
咏方圆动静 唐 · 李泌
四言诗
① 明皇召见,方与张说观棋,命说试之诗,即令咏方圆动静,泌曰:“愿闻其状。”说曰:“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泌即咏此。说贺曰:“圣代嘉瑞也。”明皇大悦,赐果饵衣物及䌽数十。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
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① 《唐书·礼仪志》曰:“明皇天宝二年三月,追尊皋繇为德明皇帝,凉武昭王为兴圣皇帝。其庙乐,第一《迎神》,第二《登歌奠币》,第三《迎俎》,第四《酌献》,第五《亚献终献》,第六《送神》。乐章并吏部侍郎李舒撰。”
四时有典,百事来祭。
尊祖奉宗,严禋大帝。
礼先苍璧,奠币黝制。
于斯万年,熙成帝系。
后蜀 · 若讷
四言诗
芽若是铅,去铅万里。
芽若非铅,从铅而始。
铅为芽母,芽为铅子。
既得金花,舍铅不使
⑴ 见《正统道藏》本后蜀人著《大还丹照鉴》。
缛礼光备,文思可纪。
日驷轮斜,云门祝止。
景福垂裕,受厘延祉。
严训一尊,澄湮万汜(其十。《翰林学士集》。)
① 《唐书·乐志》曰:“祀五方上帝《五郊乐》,祀黄帝降神奏《宫音》,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其《太和》、《寿和》、《凯安》、《豫和》四章,辞同《圜丘》。祀青帝降神奏《角音》,祀赤帝降神奏《徵音》,祀白帝降神奏《商音》,祀黑帝降神奏《羽音》,馀同黄帝。
大乐稀音,至诚简礼。
文物棣棣,声名济济。
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乃眷丰絜,恩覃恺悌。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祖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
于穆清庙,聿脩严祀。
四县载陈,三献斯止。
笾豆撤荐,人祗介祉。
神惟格思,锡祚不已。
小学题辞 其五 南宋 · 朱熹
四言诗
众人蚩蚩,物欲交蔽。
乃颓其纲,安此暴弃。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教子部
胜己之私,复天理兮。
宅此广居,纯不已兮。
黄州李樵卧帐颂(1083年)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问李岩老,何必居此。
爱护铁牛,障栏佛子。
徐大正真赞(1084年) 北宋 · 苏轼
贤哉徐子,温文而毅。
儒不乱法,侠不犯忌
求之古人,尚论其世。
登唐减汉,三国之士。
我非北海,安识子义。
愿观伯符,揽戟为戏。
魏京诗 其七 北宋 · 刘敞
四言诗
帝奋厥武,百万其士。
匪怒以棘,于三千里。
⑴ 原作十,据名贤本、鲍校改
其十七
四言诗
尔慎尔止,弼予于治。
期尔前人,用迪尔(名贤本作边)事。
⑴ 名贤本、傅校作敬
疏狱省刑,与物更始。
内恕孔悲,引咎在己。
爰及四海,愚智咸喜。
朱梁僭窃,公怀愤耻。
仕还民服,年著甲子。
寥寥唐末,有兹义士。
遗篇虽存,惜无信史。
四益箴 南宋 · 吴如愚
四言诗
身有四益,不可不志。
爱物亲仁,观书省事。
我幸此生,不忘本始。
身虽朝廷,心实田里。
所以暮年,知足知止。
以进为忧,以退为喜。
真炉鼎颂 南宋 · 周无所住
四言诗
头上顶天,脚下踏地。
中有一物,煅成宝器。
顺天应人,本乎仁义。
以质继忠,匪曰求异。
盘铭一德,桑林六事。
人纪肇修,垂千万世。
① 题原缺,据诗意补
帝坐中天,流泽演迤。
厥蒙伊民,歌舞以喜。
泽流普矣,民喜偕矣。
驾言徂归,福禄同矣。
杖铭 宋 · 张九成
四言诗
忠信笃恭,形见于此。
而倚而行,勿忘勿驶。
君家近市,所见天咫。
庭户之间,容光能几。
莼蒲之中,江湖之涘。
云碧万顷,长空千里(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七)
汉世循吏,传无可纪。
何称召父,视民如子。
惠利存心,戚休体己。
一时朱幡,千载青史。
东里多才,晚有夫子。
蹇驴逍遥,不见毕李。
兹炉之先,鲸波空际。
有国曰韩,以陶以器。
奉之函丈,宝烟轻细。
此一瓣香,用严报地。
按:《松隐文集》卷二八。
赞陶渊明像 宋 · 李曾伯
四言诗
大贤之路,何止百里。
幅巾归来,知命知义。
悠悠南山,千载谁继?
有菊有酒,无伊人矣。
水失其防,一决莫止。
人心惟危,殆亦若此。
曾子之守,传习在是。
以约失之,盖亦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