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英
上声 影 冷 景 醒 岭 顶 井 省 鼎 顷 领 艇 警 梗 柄 整 等 令 耿 骋 饼 颖 猛 屏 颈 绠 讽 阱 炳 逞 颍 瘿 秉 捧 挺 郢 请 禀 艋 鲠 哽 蠓 酊 眚 儆 町 丙 怲 鞞 拯 梃 懵 蜢 滃 謦 菶 蓊 铤 璟 琫 憬 覂 塕 唪 艼 刭 脡 侹 珽 邴 酩 嵿 埂 颋 鉼 裎 蛃 奵 渻 梬 娗 袊 暡 埲 涏 庼 悜 矃 暻 奣 淎 峺 佲 挭 苪 睲 摬 [更多…] 去声 横 [蛮横]梦 静 兴 [兴趣]定 病 径 命 境 镜 胜 [胜败]性 凤 净 盛 政 圣 映 幸 赠 庆 正 竞 瓮 姓 应 [答应]敬 磬 令 磴 竟 孟 劲 乘 [车乘]杏 靖 迸 俸 甑 罄 剩 缝 [隙也]郑 胫 佞 称 [相称]硬 荇 证 更 饤 涬 诤 凊 订 獍 媵 葑 邓 并 甯 泞 證 瞪 靓 奉 镫 [鞍镫]秤 梃 碇 靘 凳 另 铤 箐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锭 悻 亲 [亲疏]赗 晟 嶝 症 钉 [以钉钉物也]綮 摒 蘦 隥 齆 挣 婧 蕹 蹭 宁 婞 锃 墱 碰 泵 痉 睖 竫 牚 濪 鴊 睲 俓 塴 堩 膡 [更多…] |
漢語字典颍繁体或异体字:潁 拼音:yǐng 韵部:梗 潁 〈名〉
康熙字典潁 説文解字潁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潁水。出潁川陽城乾山。東入淮。各本作乾山。韵會引作耿山。晉書音義引作陽城少室陽乾山。則兼用水經。漢志改說文也。爾雅音義引字林作陽城乾山。與今說文合。潁川以水名郡。字當從水。而漢碑郡名多從禾。葢漢時相習如此寫。如女陽、女陰、舞陽、舞陰以水名縣。而不作汝潕字也。恐漢志、說文古本郡名亦當從禾耳。潁川郡陽城、二志同。今河南河南府登封縣縣東南四十里有陽城廢縣。前志陽城下曰。陽乾山、潁水所出。東至下蔡入淮。過郡三。行千五百里。荆州浸。過郡三者、潁川淮陽沛郡也。水經曰。潁水、出潁川陽城縣西北少室山。東南至愼縣東南入於淮。水道提綱曰。今潁水源出登封縣北嵩山西南之少室山。東南經密縣、禹州。分爲二派。一經新鄭縣至臨潁縣。一經襄城縣。至臨潁縣。二支復合。經商水縣。合汝水。又合滎陽水。至陳州府南。分爲二派。一爲濄河。一爲沙河。濄河至江南太和縣與沙河合。又經潁上縣與淮水合。曰潁口。皆東南流也。水經曰。至愼縣入淮。愼縣故城在今潁上縣。从水。頃聲。余頃切。十一部。豫州浸。職方氏曰。荆州其浸潁、湛。豫州其浸波、溠。許潁下湛下皆曰豫州浸。而溠下曰荆州浸。此非筆誤。葢案地形互易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