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多音字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113七絶 38五律 1 460四言 224六言 32古體 3557樂府 131 1 242 144辭賦 25 72其他 175 29
四衣
上声  [几许] [彭蠡] [水名] [更多…]

齿 [徵羽] 使 [更多…]

去声  [拘泥] 驿 亿 [契约] [渡水] 羿 [有庳,国名] [更多…]

[记也]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zhì  韵部:
〈动〉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 同引申义
    • 治洪水。——郦道元《水经注》
    •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 治理;管理;统治
    •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 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 办理;处理
    • 后频历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 经营
    •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 治;治疗
    •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 惩处;惩办
    •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 审理 。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 修筑
    • 又治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司马光《训俭示康》
  • 整顿,训练
    •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资治通鉴》
  •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 研究
    •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名〉
  •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如:省治;县治
  • 政治
  •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形〉
  •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 以治,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 治平至百余年。——·洪亮吉《治平篇》
  •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康熙字典古文:乿

  •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正韻》陳知切,𠀤音持。 (支韻)
  • 水名。《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
  • 又水,出泰山。《前漢·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 (灰韻)
  • 水名。水出鴈門郡。《前漢·地理志》鴈門郡隂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
  • 又理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七日嬪婦,化治絲枲。
  • 又盈之切,音怡。 (支韻)
  • 義同。
  •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穉。 (寘韻)
  • 亦理也。《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
  • 又𥳑習也。《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禮。
  • 又校也。《戰國策》皆無敢與趙治。
  • 又有所求乞也。《周禮·地官·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 又監督也。《周禮·地官·鄕師》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
  • 又聽獄之成辭亦曰治。《周禮·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註》所上治,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 又才多亦曰治。《左傳·莊九年》鮑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註》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
  • 又道家靜室曰治。《六朝詩話》送謝靈運於杜治,猶今之宮觀也。
  • 又所都之處曰治。《前漢·田儋傳》更王膠東,治卽墨。《註》治,謂都之也。
  • 又州郡所駐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揚刺史曰治會稽。
  • 《毛氏韻增》治字本平聲,脩治字借爲去聲,經典釋文治字平聲皆無音,假借治道平治字,𠀤直吏切。
  • 考證:〔《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體。〕
  • 謹照原文體改大禮。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治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城當作成。字之誤也。東萊郡曲成、二志同。今山東萊州府掖縣東北六十里有曲成故城。前志曲成下曰。陽丘山、治水所出。南至沂入海。按沂字疑誤。一本作至臨沂尤誤。當作計斤二字。今掖縣東南三十里有陽邱山。亦名馬鞍山。今治水名小沽河。自掖縣馬鞍山南流至平度州東南。與出登州府黃縣之大沽河合流。逕卽墨。至膠州之麻灣口入海。一統志曰。左傳昭二十年。姑尤以西。杜注。姑水、尤水皆在城陽郡。東南入海。齊乘。姑卽大沽河。尤卽小沽河。玉裁謂尤古音讀如貽。與治同在第一部。齊乘之言可信也。从水。台聲。直之切。一部。按今字訓理。葢由借治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