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多音字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19七絶 8 82四言 10六言 6古體 438樂府 20 62 32辭賦 1 6其他 39 2
二喔
上声  [蜾蠃] [更多…]

去声  [磨磐] [怯也] [同柁]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zuò  韵部:哿、个
〈动〉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 同本义
    • 像二人对坐土形。——林义光《文源》
    • 坐而迁之。——《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 退而坐,取屦。——《礼记·玉藻》
    • 受立、授立,不坐。——《礼记·少仪》
    • 坐致右宪王。——《礼记·乐记》。疏:“坐,跪也。”
    • 坐行而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 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 坐以待旦。——《书·太早上》
    • 坐如尸。——《礼记·玉藻》
    •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战国策·魏策》
    •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 坐语未讫。——《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 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
  • 又如:坐地(坐下;坐着;坐在地上);坐堂(坐在堂上);坐上客(原指在坐宾客。后称受人礼遇为坐上客);坐啸(闲坐吟啸,无所事事);坐拜(跪拜);坐右(曲右足而坐);坐列(排列而坐。形容无斗志;坐在店铺内);坐思(坐着思念);坐起(安坐或起立;起身而坐);坐静(静坐修持);坐饮(入座宴饮);坐催(坐等催取)
  • 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
    • 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左传》
    • 就打止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坐不成。——《西游记》
  • 又如:坐膺(荣膺;受封);坐办(清制,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者);坐馆(任塾师或幕客)
  • 定罪,由…而获罪
    • 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讼曲直也。”
    • 坐,罪也。——《苍颉篇》
    • 郭威招诱白承福入居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新编五代史平话》
  • 又如:妄坐(受冤枉而误判其罪);坐大辟(判为死刑);坐假(因受诬而获罪);反坐;连坐;坐法(犯法获罪);坐死(坐罪而被处死)
  • 因…犯罪,触犯法律
    • 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 居留,停留
    • 坐,止也。从土,从畱省。会意。土所止也。此与留同意。——《说文》
    • 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过岁。——·归庄《黄孝子传》
  • 又如:坐窝子(留在原处)
  • 守,防守
    • 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左传·桓公十二年》
    • 省外各府州县,皆有坐省家丁。——徐珂《清稗类钞》
  • 又如:坐索(守候索取;守候催促);坐阵(守卫阵地);坐铺(守卫本铺。谓警戒);坐夜(守夜)
  • 枪炮发射时由力的反作用而使枪炮向后移动 。如:步枪的坐劲不小
  • 建筑物由于基础不稳固而下沉 。如:这房子向下坐了
  • 置放。放在或摆在指定的位置上 。如:坐一壶水;坐垫(安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坐钟(放在桌案上的时钟);把壶坐上
  • 乘,搭 [机、船、车等] 。如:我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撬,走远路坐飞机、坐火车;坐马(供骑坐的马)
〈名〉
  • 坐儿,坐位。后来写作“座”
    • 坐中数千人。——《乐府诗集·陌上桑》
    •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 置之坐上。
    • 设一虚坐。——·王谠《唐语林·雅量》
    • 满坐宾客。——·高启《书博鸡者事》
    •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 又如:满坐儿;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坐儿;坐上(座席上);坐上客(座席上的宾客)
  • 一次连续坐着的时间 。如:一坐就读了一本书
〈连〉
  • 因为;由于
  • 又如:坐此解职;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怀(因念,因而想到)
康熙字典古文: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徂臥切,音座。 (个韻)
  • 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 又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 又《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 又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 又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 又《》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 又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 又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 又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 又姓。見《姓苑》。
  • 又《集韻》徂果切,音睉。 (哿韻)
  • 義同。
  • 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
  • 本作𡋲。《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 考證:〔《左傳·桓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門,而覆其山下,大敗之。〕
  • 謹照原文覆其山下改爲覆諸山下。〔本作𡊎。《說文》从土从留省,土所止也。〕
  • 謹照說文𡊎改𡋲。留改畱。
説文解字   古文坐。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止也。止、下基也。引申爲住止。凡言坐落、坐罪是也。引申爲席地而坐。小雅。不遑啓處。傳曰。啓、跪。處、居也。古謂跪爲啓。謂坐爲凥、爲處。凥俗作居。引申謂凡止箸爲坐。从畱省。从土。會意。徂臥切。十七部。土、所止也。此與畱同意。釋从土之意。从土不必土。猶畱从田不必田。皆謂所止也。故曰同意。古文𡋲。今古文行而小篆廢矣。止必非一人。故从二人。左傳。鍼莊子爲坐。凡坐獄訟。必兩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