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约之

共 2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庐陵美山川,穹林古乔木。
云桠三千年,遵养卑自牧。
静言求放心,鸡犬常在目。
朅来陟云衢,半刺剖符竹。
牧民如牧羊,四郊春草绿。
草丰羊茁壮,亦有饱眠犊。
岂无败群者,其藩或轻触。
约之鞭用蒲,所履继前躅。
致身将青云,岳牧联佩玉。
佐主牧天下,庶类赖蕃育。
云牧懋厥功,吾言此芹曝。
复礼斋铭 宋 · 李正民
四言诗
浑然一性,中有觉知。
感物而动,私欲害之。
约之以礼,勿顺乎非。
能克而复,颜氏庶几。
寒山压楼三日雨,风卷崩云亚高树。
山人无事不下楼,空谷寂寥谁与语。
平生故人大冯君,约之不来岁聿莫。
岁聿莫,君何之。
侧闻他日抚州去,又恐促驾江东归。
梅花千树化为雪,寄赠惟有长相思。
先王盖有法,服古者谓之深衣。
惟圣贤之被体,为文武以图徽。
中规矩而应权衡,饰身以礼;
可摈相而治军旅,助德而威。
尝闻服不妄成,义有所主。
或专用于朝聘,或止临于仕伍。
独此深衣,创从先古。
约之以法,毋被土而毋见肤;
服也在人,可以文而可为武。
自天子之贵,及庶人之卑,所纯则异,随时以为。
实善衣之亚者,俟兼材而副之。
应六二爻,得正义直方之节;
行三千礼,尽干戈揖让之仪。
其布十有五升,其裳十有二幅。
用之燕飨燕飨协,用之师田师田肃。
念养老之虞氏,昔尝在躬;
非学道之仲尼,孰能称服?
大抵衮衣非不华也,不得施于武;
黼裘非不功也,不足用于文。
兼尔适用,比其不群。
既可次于六服,又是率于三军。
设五法者圣人,昭然有制;
持二柄于天下,衣以成勋。
则知宾主交其信诚,师旅奋其刚果。
将者尚其右,相者处其左。
则必服有制度,然后人无懈惰。
兼高下短长之法,义各有归;
参会同征伐之间,施无不可。
故曰足以锻濯,服而邃深。
可秉威而章化,能安志以平心。
亦犹委貌者田猎之冠,燕臣亦用;
鷩冕为飨射之服,祭事其任。
后之人文不足以经邦,武不足以卫社,盛服虽被,成能盖寡。
噫!
得无愧于深衣?
不贤而识其小者。
余令乌江之明年,职闲讼稀,得以文史自娱,于是询考境内遗迹,将欲验古事,察风俗。
恨其兵火之馀,故老灰灭,无复在者,而前人遗迹往往化为榛莽狐狸之区矣。
独项王亭去古寝远,于邑为近,余每登眺焉。
一日携客至其上,读唐李德裕所为赋,序楚、汉兴亡基乎应天顺人与不则然矣。
而余尝谓三代以后,盖有不仁而得天下者。
若夫魏、晋之兴,皆假唐虞称禅代,大率怀奸饰诈,篡窃取之,其实逼夺。
下至刘裕、萧道成之流,如蹈一律,覆宗灭祀,延及无辜,可为流涕。
若杨坚、朱温直盗贼尔,固不足道也,岂非所谓不仁而得天下者哉!
夫项王之起年二十四,不阶尺寸,自奋丘陇,二年而平秦霸天下,废立王侯,政由一己。
虽所为有异于高祖,然以曹操、司马懿而视,王真伟人也。
余又览观山川,想追骑云集,王以短兵接战,英勇不衰,谢亭长、顾吕马童之时,其视死生为何如?
雄烈之气凛凛而在,邑人庙祀,至于今不怠者,岂以王之亡秦兴汉之功大,而得失自我,不为奸诈篡窃,真磊落大丈夫也哉!
故余作赋以辨之。
大抵君子论人或责以备,或推以恕,非苟然者,余岂敢与卫公异也。
其辞曰:
括苍龚相暇日与客登项王之亭,顾览遗迹,喟然叹曰:「呜呼盛哉!
二世之末,天下思叛,胜、广一呼,云起从乱。
当是时也,燕、齐、赵、魏,莫不立王。
梁起会稽,亦从民望。
得孙心于民间,为人牧羊,立而奉之,鼓行城阳。
虽再破于秦军,而秦军尚强,梁既死于定陶,王怨秦而必亡。
章邯引而渡河,赵旦莫以乞降,彼陈馀之拥兵,亦逡巡而莫敢当。
王乃震怒眦裂,力排宋义,晨朝诛之,莫不詟悸
毁舍釜以湛船,示三军之死志。
果破秦军而杀苏角,绝甬道而虏王离,呼声震天而动地,山陵日月为之蔽亏。
诸侯人人惴恐,膝行辕门而莫敢仰视,章邯举军以降焉,诸侯将以兵而从之。
入关不留,衣锦东归,裂地主约而王将相,天下利柄,惟我所持。
何其盛也哉!
及齐、赵先畔,汉以兵东,转战荥阳,陷死摧锋。
汉虽屡北,谋无不同。
迨垓下之围方急,始悟楚人之多从,于是慷慨悲歌,溃围南出,临江不渡,留骓报德,又何惫也」!
客曰:「子知楚汉之得失乎?
不在于兵而在于得人,不在于强弱而在于得民心之浅深。
当其屠咸阳、杀子婴、火宫室、坑秦兵,杀义帝于郴阳,专主约之不平。
汉皆反是,约三章而去苛法,拒牛酒而恐费民,封府库谕郡邑而不私其财,期在于变秦。
况萧、张佐其谋,韩、彭将其军,无素书之弗用,推赤心而示人。
此楚汉之得失也,曾何盛惫之足言哉」!
龚子曰:「子知其一,未知其二。
古今成败得失是非,其间纷纷,盖不容喙,略请较之。
其败者未必皆非,其成者未必无可议也。
嗟夫,项王卓伟之才、英烈之气,使膺天命而有成,乃蹉跌而至此。
若曹操之与司马懿,以鬼蜮之雄,资盗贼之智,尚负且乘而窃神器,皆数传而后已,或百年而遂毙。
方戕伏后而尸曹爽,抑可见其无君子意,其为得失又安足计。
以石勒之胡雏,犹逐鹿于当世,不忍效夫数子夺孤寡之非义。
呜呼噫嘻,得则为王,失则为虏。
由魏、晋以观之,王虽亡兮何负?
此顾吕马童而谢亭长,死生固亦不惧矣;
彼分香而饮粥,又何王之可伍也」。
客遂缄默,相视动魄。
一客在旁,莞然独笑,曰:「二子辩则辩矣,然未达夫理也。
楚、汉、魏、晋,茫茫千载,是非得失,今皆安在哉!
徒存史牒,莫考真伪。
自古及今,如我与子登斯亭而怅然,吊往昔以流涕,渔夫樵妇之所经行,野老祠官之所祭酹,亦已多矣,莫得而记也。
今夫二子踟蹰睇视,不忍舍此,亦何异临川而叹逝也。
子独不见夫青山白云、长江明月,耿耿长存,滔滔不绝,初无古今之异,治乱之别。
是亦理之所在也」。
于是引而酌,酌而醉,醉而能歌曰:山苍苍兮江汤汤,月盈亏兮云飞扬。
是非得失兮两俱亡,颓然而卧兮适乎无何有之乡。
先生爱乡土,日饮横山绿。
横山有草堂,先生此耕读。
初民知有群,风化基亲睦。
乐生送死情,节之成礼俗。
圣者导所趋,岂日新耳目。
至味在人伦,持此驯百族。
子学富九州,约之一丘足。
踌躇进化理,琐屑有实录。
此义今无闻,苍茫画林谷。
遥知手一编,温温对樵牧。
著意羲皇前,宁为世所牿。
嗟余志四方,动与时抵触。
六合新制作,谓可几一蹴。
还念居游人,冥然自歌哭。
子非耽隐者,类情反真朴。
从知避世人,甘心友麋鹿。
寒风挟霰雪,作势倾屋瓦。
骚然众响鸣,粗雨相随下。
渐见庭院积,微闻檐溜泻。
大块正铺张,元气自挥洒。
万物形相禅,四大空非假。
雄辩离坚白,玄风入指马。
纵之不可围,约之不盈把。
旧污快荡涤,莹然无滓者。
诗必此诗非诗人,画必此画儿童邻。
非马喻马马始真,此意难与滞者论。
君不见小谢在何朝而刻敷文之印,子云生何代而题李约之斋。
五百年间一旦暮,识与不识相往来。
况君尚友心,大雅同一堂。
焉知仇十洲,不为画山房。
村暧暧兮云远,风娟娟兮树凉。
渔艇下时山水绿,蛇虎不到松苍苍。
此境人间本无主,谁其寄之即暂据。
烟云变灭随东风,何论画师有今古。
清晓此澄对,大与桃源同。
吾欲与君日日醉游水南东,不闻战鼓悲,老死葬其中。
一念随起复随寂,究竟不知何主客。
君看抱琴桥上人,似是老柴今日题卷神
⑴ 周春甫三兄旧有《桐阴山馆图》,因转题失去,即以此卷当之。春甫曰:「借也。」余曰:「真也。如曰未然,诗试题识。」咸丰乙卯岁十一月二十一日,郑珍记。
七月廿六日题(癸卯) 清 · 黎简
五言律诗
凉气夜散漫,约之潜逼身。
粗衣聊制病,中岁不如人。
草浅虫逾切,尘深月不真。
少眠疏梦绪,转得作书频。
今朝风侧侧,春寒雨霿霿。
堂下青满畦,滉瀁帘光动。
故人素心子,煮菜一尊共。
论诗取真境,耳目非近弄。
迩室自此远,约之以为纵。
君知古之人,体虚致实用。
所学不我欺,耻躬先自讼。
酒酽人以暖,雨晚花益冻。
共 2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