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常仪

共 1 首
封西岳赋(754年) 唐 · 杜甫
上既封泰山之后。三十年閒。车辙马迹。至于太原。还于长安。时或谒太庙。祭南郊。每岁孟冬。巡幸温泉而已。圣主以为王者之礼。告厥成功。止于岱宗可矣。故不肯到崆峒。访具茨。驱八骏于昆崙。亲射蛟于江水。始为天子之能事壮观焉尔。况行在供给萧然。烦费或至。作歌有惭于从官。诛求坐杀于长吏。甚非主上执元祖醇醲之道。端拱御苍生之意。大哉圣哲。垂万代则。盖上古之君。皆用此也。然臣甫愚。窃以古者疆场有常处。赞见有常仪。则备乎玉帛。而财不匮乏矣。动乎车舆。而人不愁痛矣。虽东岱五岳之长。足以勒崇垂鸿。与山石无极。伊太华最为难上。至于封禅之事。独轩辕氏得之。夫七十二君。罕能兼之矣。其馀或蹶踣风雨。碑版祠庙。终么么不足追数。今圣主功格轩辕氏。业纂七十君。风雨所及。日月所照。莫不砥砺。华近甸也。其可恧乎。比岁鸿生巨儒之徒。诵古史引时义云。国家土德。与黄帝合。主上本命。与金天合。而守阙者亦百数。天子寝不报。盖谦如也。顷或诏厥郡国。扫除曾颠。虽翠盖可薄乎苍穹。而银字未藏于金气。臣甫诚薄劣。不胜区区吟咏之极。故作封西岳赋以劝。赋之义。豫述上将展礼焚柴者。实觊圣意因有感焉。为其词曰。
维时孟冬。百工乃休。
上将陟西岳。览八荒。
御白帝之都。见金天之王。
既刊石乎岱宗。又合符乎轩皇。
兹事体大。越不可载已。
先是礼官草具其仪。各有典司。
俯叶吉日。钦若神祇。
而千乘万骑。已蠖略佁儗
屈矫陆离。唯君所之。
然后拭翠凤之驾。开日月之旗。
撞鸿钟。发雷辎。
辨格泽之修竿。决河汉之淋漓。
彍天狼之威弧。坠魍魉之霏霏。
赤松前驱。彭祖后驰。
方明夹毂。昌宇侍衣。
山灵秉钺而踉蹡。海若护跸而参差。
风驭冉以纵𡾼。云螭縒而迟蚭。
地轴轧轧。殷以下折。
原隰草木。俨而东飞。
岐梁闪倏。泾渭反覆。
而天府载万侯之玉。尚方具左纛黄屋。
已焜煌于山足矣。乘舆尚鸣銮和。
储精澹虑。华盖之大角低回。
北斗之七星皆去。届苍山而信宿。
屯绝壁之清曙。既臻夫阴宫。
犀象硉兀。戈鋋窸窣。
飘飘萧萧。汹汹如也。
于是太一抱式。元冥司直。
天子乃宿韨斋。就登陟。
骈素虬。超崱屴。
天语秘而不可知。代欲闻而不可得。
柴燎上达。神光充塞。
泥金乎菡萏之南。刻石乎青冥之北。
上意由是茫然。延降天老。
与之相识。问太微之所居。
稽上帝之遗则。飒弭节以徘徊。
抚八纮而黬黑。忽风翻而景倒。
殊状而异色。囧若褰袪开帷。
下辨宸极者。久之。
云气蓊以回复。山嘑嶪而未息。
祀事孔明。有严有翼。
神保是格。时万时亿。
尔乃驻飞龙之秋秋。诏王属以中休。
觐偫后于高掌之下。张大乐于洪河之洲。
芬树羽林。莽不可收。
千人舞。万人讴。
麒麟踆踆而在郊。凤凰蔚跋而来游。
雷公伐鼓而挥汗。地祇被震而悲愁。
乐师拊石而具。发激越乎遐陬。
偫山为之相峡。万穴为之倒流。
又不可得载已。久而景移乐阕。
上悠然垂思曰。嗟乎。
余昔岁封泰山。禅梁父。
以为王者成功。己纂终古。
尝览前史。至于周穆汉武。
豫游寥阔。亦所不取。
惟此西岳。作镇三辅。
非无意乎。顷者犹恐百姓不足。
人所疾苦。未暇瘗斯玉帛。
考乃钟鼓。是以视岳于诸侯。
锡神以茅土。岂惟壮设险于甸服。
报西成之农扈。亦所以感一念之精灵。
答应时之风雨者矣。今兹冢宰庶尹。
醇儒硕生佥曰。黄帝颛顼。
乘龙游乎四海。发轫匝乎六合。
竹帛有云。得非古之圣君。
而泰华最为难上。故封禅之事。
郁没罕闻。以余在位。
发祥隤祉者。焉可胜纪。
而不得已。遂建翠华之旗。
用塞云台之议。矧乎殊方奔走。
万国皆至。元元从助。
清庙歔欷也。臣甫舞手蹈足曰。
大哉烁乎。真天子之表。
奉天为子者已。不然。
何数千万载独继轩辕氏之美。彼七十二君又畴能臻此。
盖知明主圣罔不克正。功罔不克成。
放百灵。归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