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遵明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魏质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钜鹿下曲阳人,字怀素。
魏收族兄弟。
年十四,离家远就徐遵明学。
五六年中,通诸经大义。
归,教授生徒甚众。
值葛荣起事,避居山中,被害。
宗道晖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长乐人。
与同郡熊安生等以徐遵明为师,学为儒宗。
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僧范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6—555 【介绍】: 北齐僧。平乡人,俗姓李。通儒书,旁及天文筮术。二十九岁闻讲《涅槃经》开悟。出家后,博通诸经。讲经时有神异,僧俗归之如市。卒于邺都东大觉寺。有《华严经疏记》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相州平乡李氏也。
幼习群书。
至二十三。
备通七曜九章。
天文地理。
卜筮之学。
游从者众。
抵掌解颐。
相与为乐。
而年盛貌都。
思附法门。
烧一指节以自誓。
伉俪之义。
情欲之念。
未尝少动其心。
二十九时闻讲涅槃。
神开理会。
遂师事僧始于邺下。
而出家焉。
初宗涅槃。
俄入林虑山。
禀禅诀。
未几。
从洛下献公。
听法华华严。
后徙辙光公逮行化齐魏。
弘物尤多。
旋趾邺都。
声誉斯重。
故使崔觐注易。
咨而取长。
宗景造历。
求而舍短。
大儒徐遵明季宝顶等。
愿受菩萨戒。
皂白归之如市。
讲华严十地地持维摩胜鬘。
各有疏记。
复变疏引经。
制为论。
以是涅槃大品等。
并称论焉。
独地持名述。
然言行相辅。
禛祥屡降。
尝于显义寺。
为胶州刺史杜弼。
讲华严。
至六地忽有一雁飞下。
自浮图东。
顺行入堂。
正对高座。
伏地若听。
席散还顺塔西而出。
尔乃鴹逝。
又夏讲。
雀伏座之西南。
终于九旬。
又在济州有鸮来听。
讫席便去。
其感异类如此。
方阐华严。
僧或骂曰。
是伽斗竟何所解。
夜觉有物捶其僧。
死复苏。
偶过他寺。
值布萨日。
意欲闻戒。
寺僧升座将竖义。
且曰。
布萨僧常事耳。
竖论法相。
不亦可乎。
忽见神人雄特。
问座上僧曰。
今日何日。
答曰。
布萨日。
神即搭之。
拽于座下。
委顿垂死。
次问第一座。
搭拽如之。
由是自励不敢说欲。
乃至疾重。
舆而就僧。
将终之日。
延像入房。
下床跪地。
惟悔宿触而已。
日正午。
卒于邺东大觉寺。
春秋八十。
天保六年三月二日也。
续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篇四
释僧范。
姓李氏。
平乡人也。
幼游学群书。
年二十三备通流略。
至于七曜九章天竺咒术。
咨无再悟。
徒侣方千指掌解颐誇矜折角。
时人语曰。
相州李洪范。
解彻深义。
邺下张宾生领悟无遗。
斯言诚有旨矣。
兼以年华色美都无伉俪之心。
思附法门烧指而修供养。
年二十九栖迟下邑闻讲涅槃。
辄试一听开悟神府。
理思兼通。
乃知佛经之秘极也。
遂投邺城僧始而出家焉。
初学涅槃经顿尽其致。
又栖心林虑静其浮情。
复向洛下从献公听法华华严。
宗匠前修是非衢术。
后徙辙光师而受道焉。
耽味虑宗岁纪迁贸。
既穷筌相学志无杂。
乃出游开化利安齐魏。
每法筵一举听众千馀。
逮旋趾邺都可谓当时明匠。
遂使崔觐注易咨之取长。
宋景造历求而舍短。
大儒徐遵明李宝顶等。
一对信于言前。
授以菩萨戒法。
五众归之如市。
讲华严十地地持维摩胜鬘各有疏记。
复变疏引经制成为论。
故涅槃大品等并称论焉。
地持一部独名述也。
然属词繁壮不偶世情。
亦是一家之作。
故可观采。
而言行相辅祥徵屡降。
尝有胶州刺史杜弼。
于邺显义寺请范冬讲。
至华严六地忽有一雁飞下。
从浮图东顺行入堂。
正对高座伏地听法。
讲散徐出还顺塔西尔乃翔游。
又于此寺夏讲。
雀来在座西南伏听终于九旬。
又曾处济州。
亦有一鸮飞来入听讫讲便去。
斯诸祥感众矣。
自非道洽冥符。
何能致此。
尝讲花严。
辄有一僧加毁云。
是乃伽斗。
竟何所解。
当夜有神加打。
死而复苏。
其见闻者皆深敬异。
尝宿他寺意欲闻戒。
有僧升座将欲竖义。
乃曰。
竖论法相深会圣言。
何劳布萨。
僧常闻耳。
忽见一神形高丈馀貌甚雄峻。
来到座前问竖义者。
今是何日。
答曰。
是布萨日。
神即以手拓之曳于座下。
委顿垂死。
次问上座。
拓曳同前。
由是自励。
至终僧事私缘竟无说欲。
乃至疾重舁而就僧。
将终之日延像入房。
下床跪地惟悔宿触而已。
时当正午遗诫而卒于邺东大觉寺。
时春秋八十。
即天保六年三月二日也。
初范背儒入释崇信日增。
寂想空门不缘世务。
口无流略之语。
身绝非法之游。
随得财贿即施门人。
衣食有无未曾宣述。
安忍善恶喜怒不形。
洗秽奉禁终始如一。
而留意华严。
为来报之业。
夜礼千佛为一世常资。
末岁年事既隆。
身力不济。
犹依六时叩头枕上。
自有英悟之量。
罕能继者。
而感通灵异。
则事全难准云。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李。
平乡人。
幼学群书。
年二十三。
备通疏略。
至于七曜九章天文筮术。
咨无再悟。
时人语曰相州李洪范。
解彻深义。
邺下张宾生。
领悟无遗。
兼以年华色美。
都无伉俪之心。
思附法门。
烧指而修供养。
年二十九。
栖迟下邑。
闻讲涅槃。
一听开悟。
遂投邺城僧出家焉。
复向洛下。
从献公听法华华严。
后从辙光师受道。
耽味虚宗。
出游开化。
利安齐魏。
每法筵一举。
听众千馀。
逮旋趾邺都。
遂使崔觐注易。
咨之取长。
宗景造历。
求而舍短。
大儒徐遵明
李宝顶等。
一见信于言前。
受以菩萨戒法。
五众归之如市。
讲华严十地地持维摩胜鬘。
各有疏记。
复变疏引经。
制成为论。
故涅槃大品等。
并称论焉。
地持十部独名述也。
然属词繁壮。
不偶世情。
言行相辅。
祥徵屡降。
常有胶州刺史杜弼。
于邺显义寺。
请范冬讲。
至华严六地。
忽有一雁飞下。
从浮图东。
顺行入堂。
正对高座。
伏地听法。
讲散徐出。
还顺塔西翔逝。
又于此寺夏讲。
雀来在坐。
西南伏听。
终于九旬。
又曾处济州。
亦有一鸟飞来入听。
讫讲便去。
诸祥感众。
道洽冥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4—549 【介绍】: 北魏上党长子人。少志于学,后博涉百家,尤长算历。举孝廉,为校书郎。孝庄帝时以造历勋,赐爵长子伯。东魏孝静帝武定间,出除太原太守。高澄引为中外府咨议参军。后坐事禁止,乃造《九宫行棋历》。卒于禁所。
全后魏文·卷五十
业兴,上党长子人。
师事徐遵明
宣武时,举孝廉,为校书郎。
孝明时,累迁奉朝请。
历临淮王彧骑兵参军、广陵王渊外兵参军。
孝庄时,除著作佐郎,赐爵长子伯。
长广王建号,除通直散骑侍郎。
前废帝时加宁朔将军。
又除征虏将军、中散大夫。
孝武时,转散骑侍郎,除平东将军、光禄大夫,寻加安西将军。
封屯留县子。
转中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后入为侍读。
孝静时,除镇南将军、兼散骑常侍,加中军大将军。
除国子祭酒,出为太原太守。
齐文襄引为中外府咨议参军。
后坐事禁止。
武定七年死于禁所。
乐逊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0—581 【介绍】: 北周河东猗氏人,字遵贤。
从硕儒徐遵明学,受诸经大义。
虽在战乱扰攘中,犹志道不倦。
北魏孝庄帝永安中释褐安西府长流参军。
西魏废帝二年,宇文泰召逊教授诸子。
入周,孝闵帝时,历秋官府上士,转小师氏下大夫,以经术教授,训导有方。
明帝武成元年,陈时宜五十条,其“崇教方”、“省造作”、“明选举”、“重战伐”、“禁奢侈”诸条颇切政要。
历官湖州刺史、露门博士、东扬州刺史。
全后周文·卷五
逊字遵贤,河东猗氏人,神龟中为郡主簿,永安中为安西府长流参参军,大统中除子都督,加建忠将军、左中郎将,迁辅国将军、中散大夫、都督,历弼府西阁祭酒、功曹、咨议参军,恭帝时授太学助教。周受禅,除秋官府上士、治太学专台小师氏、下大夫,历卫公直蒲州主簿,加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保定中迁遂伯、中大夫,授骠骑将军、大都督,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天和中举贤良,授湖州刺史,封安邑县子;还拜皇太子谏议;宣政初进位上仪同大将军,大象初进爵崇业郡公,又为露门博士,进开府,授东扬州刺史致仕,隋开皇元年卒,年八十二,赠蒲、陕二州刺史。
李铉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渤海南皮人,字宝鼎。
家贫,春夏务农,秋冬入学。
从师学《》、《》、《三礼》及《左氏春秋》,又从大儒徐遵明受业五年,称高第。
撰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三传异同等合三十余卷。
举秀才,除太学博士。
高欢令高澄选饱学之士教诸子,澄荐铉,征诣晋阳。
于讲授之暇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辨》。
齐文宣帝时,累迁至国子博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河间人。
少好儒术。
徐遵明学《》、《》。
由州举送至京,擢授国子助教,迁太学博士。
武成帝时,为高纬(后主)侍讲。
后主天统初,除国子博士,武平初,超拜国子祭酒,领瀛州大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