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孙谦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欧阳观子。少贫,从母郑氏学。仁宗天圣八年进士。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神宗立,请出知亳、青、蔡三州。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
四年,移乾德令。
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
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
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
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
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
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
五年,拜枢密副使。
六年,进参知政事。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
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
谥文忠。
有《欧阳文忠公集》。
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
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
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
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
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
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力学,天圣八年第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以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令,移光化军乾德令。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历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修《唐书》。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治平末,出知亳州。神宗立,徙知青州。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熙宁四年致仕归颍,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见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东莞莒人,字思约。
孙谦从子。
齐时任尚书右丞。
梁武帝天监初,沈约、范云用事,廉倾意奉之。
常手调甘旨,以进权贵,时人耻之。
历官御史中丞、晋陵吴兴太守。
然处官平直,以善政称。
武帝尝曰:“东莞二孙,、廉而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金陵人。
孙谦,仕南唐为长剑都指挥使,伐闽,后援不至,战死。
承睿时为小校,愤带兵者不如期,致其父没,乃刺杀之,亡去,转徙淮、楚间。
久之入京师,以策上太宗,授左班殿直,终左藏库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1—1460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有源。永乐初由乡举入国子监。授刑部主事。善缉奸。迁员外郎。宣德中,与况钟等同受敕为知府,本深知吉安府。捕杀巨猾十九人,设伏击杀大盘山寨主曾子良。为政举大纲,不屑苛细,前后守吉安十八年,请老去。
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字有源别号泾泉年十三补诸生第一永乐中举于乡适诏选新进士举人有学问者入秘阁纂脩公即被选历四年擢刑部主事畿内有韩广者为盗杀人有司不能得系及无罪十八人置狱公以计获之十八人俱得免擢员外郎会居二亲忧庐墓舍刑曹需公办事诏起复公上疏乞终制词义哀宛上许之宣德初以雄剧九郡阙守上特命大臣慎举才吏出守郡少师杨公士奇以公应诏守吉安命乘传赴郡赐敕书自藩臬以下不职俱得劾奏所属吏及郡中豪大家有罪即系治虽敕太守如御史台行事时吉有巨猾彭搏等十九人自号十人为龙九人为虎横行里中前守不敢治公至郡阳为宽大若不闻复密遣人与诸豪相结久之为具酒召至后堂与饮公已潜伏壮士于座上尽拉杀之曳十九尸出府门一郡大惊远近尽相贺乐安大盗曾子良据太盘山为乱有众万馀公以地逼永丰使将先率兵伏于界上贼果至伏发大破之斩子良初公为政务举大纲略苛小及大猾既歼乃大起学舍立忠节祠筑堤捍水复诸废郡中无事益疏阔法网与民休息每晨起鼓而坐堂吏无所白辄解衣卧閤中间有诉事即呼至榻前与辨曲直立遣之亦不受状郡中大治九年以秩满入觐当迁吏民相率先入京奏留之少师杨公复为请上嘉之召宴内庭赐御制上林春色诗及招隐歌晋中议大夫赞治尹使还治郡恩宠甚至杨公亦赠诗有曰螺川城外人千万争候神明太守归公再治郡九年益无事凡士人有嘉庆肃之燕辄往燕罢使左右互携果饵遇坊市小儿则投而啖之往往拥其舆盖廨前民有举女者渐见其长一日闻其家鼓乐迎娶声公笑曰吾初来是乳下儿今可作人妇吾岂得复留此是岁当再入觐吏民知公有去志遮马首哭不得前公好谓曰吾即归当复至郡中得相见也公入京遂力请老上特敕赐公还乡公念与吏民约复至吉与郡中人日饮叙别流连踰一年始行行时送舟联数十里帆橹相接适有御史持节过遣吏问之为太息而去公归田复十二年焘八十一终于家吉民至今奉尝公不绝凡所治九县人为浙中大吏如萧都御史廪陈御史德鸣李御史邦华俱遣官脩公墓祠致祭百十年后尚有之其去后馀思若此先六峰先生以御史按江右至吉安特脩祭拜公祠下为文具述公治状故嗣传公得较详公既归田供所赐还乡敕亭中以示子孙为郡十八年家无馀财与请老荐绅五人时从觞咏彷徉山水间人称为五老陈氏世居东皋族人数千公为族之长十二年时乡论甚严凡岁再行饮射读法士大夫非告年归里不得为大宾唯公以名德之重在宾位二十有四乡邦荣之余既作公传近更从陈氏家乘录得公诗二首文翁召父复有文章真竹帛之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