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义符

相关人物:共 28 位
共 2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 【介绍】: 唐高宗女。
武则天所生。
初嫁薛绍,后嫁武攸暨。
少帝唐隆元年,参与李隆基宫廷政变,杀韦后及安乐公主,拥立睿宗。
睿宗时把持朝政。
玄宗即位后,阴谋废立,谋泄被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3 高宗李治幼女,武后所生。初为女道士。高宗永隆二年(681)嫁薛绍。武后垂拱中,薛绍被杀,再嫁武承嗣,后更嫁武攸暨。有权略,武则天以为类己,甚宠爱,故常预谋议。中宗神龙元年(705)封镇国太平公主,开府置官属,多引天下之士,其势益横。景龙四年(710)助李隆基剪灭韦后。睿宗时,权倾天下。玄宗先天二年(713)拟行废立之事,事觉,为玄宗所杀。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全唐诗》收其与中宗等联句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5—427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子陵。
东晋末,刘裕北伐长安,辟为主簿。
入宋,随刘义隆(文帝)镇江陵,为咨议参军。
徐羡之等杀少帝,迎立刘义隆,义隆犹豫,华赞决之。
宋文帝即位,任侍中,右卫将军。
元嘉三年,定计杀徐羡之等,迁护军将军。
终身不饮酒,不赴宴。
全宋文·卷十八
华字子陵,弘从祖弟,晋司徒左长史歆子。义熙末为武帝镇西主簿治中从事史,元熙中为文帝西中郎主簿,迁咨议参军,领录事。宋受禅,随府转镇西参军,及即位,以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转右卫将军,迁护军。元嘉四年卒,追赠散骑常侍卫将军,九年追封新建县侯,谥曰宣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9—432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休元。
王导曾孙。
东晋末,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骠骑参军主簿。
曾以农务顿息,建议屯田。
从刘裕征战,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官至太尉长史,转左长史。
曾为刘裕请九锡。
入宋,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
宋少帝景平二年,参与徐羡之等废杀少帝,宋文帝即位,进位司空。
及羡之等被杀,弘既非首谋,弟昙首又为文亲信,仍为侍中、司徒、扬州刺史。
曾上表请士人不与庶民连坐,人丁全役自十六岁改为十七岁等。
文帝元嘉九年,进位太保,领中书监。
历任藩辅,不营财利。
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人皆依仿之,谓之“王太保家法”。
全宋文·卷十八
弘字休元,敬弘从弟,晋司徒珣子。隆安末为会稽王道子骠骑参军主簿。义熙初为武帝镇军咨议参军,封华容县侯,迁琅邪王大司马从事中郎。出为宁远将军、琅邪内史、尚书吏部郎中、豫章相,复为武帝中军咨议参军,迁大司马右长史。转吴国内史,征为太尉长史,转左长史,领彭城太守。宋国建,迁尚书仆射,领选。又迁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武帝受禅,加散骑常侍,封华容县公,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文帝即位,进司空,封建安郡公。固辞,加使持节侍中,进号车骑大将军,开府刺史如故。寻征为侍中、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以大旱逊位,降为卫将军。元嘉九年进太保,领中书监。卒,谥曰文昭,有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贝州武城人。武周久视初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请还庐陵王,不为张易之所右。坐流循州。韦后临朝,复相,旬日出为绛州刺史。累封平原郡公。工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西北)人。
排行五。
张文琮之子。
历官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
武后久视初,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代其甥李峤为相。
知选坐赃,流放循州。
中宗时,累迁工部尚书,兼修国史,东都留守。
少帝唐隆元年(710),韦后临朝,诏同中书门下三品。
旬日,出为绛州刺史。
累封平原郡公。
以老致仕,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张文琮传》附,《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一、一二。
全唐诗》存诗2首。
崔諲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清河人。
以将才见知于武帝。
永初末任振威将军、东莱太守。
宋少帝初,击败亡命司马灵期等。
文帝元嘉中迁青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8—468 【介绍】: 南朝宋太原祁人,字彦德。
东晋末,刘裕辟为从事史。
宋文帝元嘉中,为汝阴太守。
屡请北伐。
元嘉二十七年,率主力军,围攻滑台,数月不下,乘机搜刮,大失人心,为魏所败。
刘劭杀文帝自立,刘骏起兵讨之,玄谟将兵应骏。
及骏称帝,除徐州刺史。
预讨刘义宣、臧质,封曲江县侯。
孝武帝大明元年,为雍州刺史,不顾豪族反对,力行土断。
将侨置三郡并为一郡,流寓之人都编入户籍。
孝武帝死,受顾命。
以严直不容,徙青、冀二州刺史。
少帝狂悖,玄谟屡表谏诤。
明帝时官至南豫州刺史。
卒谥庄。
全宋文·卷三十九
玄谟字彦德,太原祁人。义熙中,武帝临徐州,辟为从事史。景平末,谢晦为荆州,请为南蛮参军、武昌太守。元嘉中补长沙王义欣镇军中兵参军,领汝阴太守。后为兴安侯义宾辅国司马彭城太守,加宁朔将军。元凶弑立,以为益州刺史。孝武即位,除徐州刺史,加都督,假辅国将军,拜豫州刺史前将军,封曲江县。免,寻复为豫州刺史,迁宁蛮校尉旌州刺史,后为金紫光禄大夫,领太常。寻领起部尚书。又领北选,迁平北将军徐州刺史,转领军将军。前废帝即位,徙青冀二州刺史。明帝即位,除大将军江州刺史,寻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护军,迁南豫州刺史,卒年八十一,谥曰庄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47 【介绍】: 唐扬州江都人,字泰和。李善子。早擅才名,工文善书,尤长以行楷写碑,取法王羲之、献之而自具面目。其父注《文选》,邕补益之,附事见义,两书并行。玄宗即位,召为户部郎中,又官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性豪侈,不拘细行。天宝时,为李林甫所忌,遭罗织,受杖死。有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5—747 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李善之子。
少知名。
武后长安初李峤等荐其词高行直,授左拾遗。
中宗时,出为南和令,又贬富州司户参军事。
少帝唐隆元年(710)召为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
又贬崖州舍城县丞。
玄宗开元三年(715),入为户部郎中。
又出为括州司马,十三年,迁陈州刺史。
以贪赃枉法贬为钦州遵化县尉。
二十三年后,以军功累转括、淄、滑三州刺史。
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
六载(747)为李林甫所害。
官终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
代宗时,追赠秘书监。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九,李昂《唐故北海郡守赠秘书监江夏李公墓志铭》。
邕以文名天下,尤长碑颂,其诗《六公咏》为杜甫所推重(见《八哀诗·秘书监江夏李邕》)。
精于书法,行草之名尤著。
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有文集70卷,已佚。
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邕(678—747) 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字泰和,其祖父迁至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后又随父迁回江夏(今武昌)。历官左拾遗、户部郎中、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早具才名,能文能诗,《新唐书》著录《李邕集》七十卷。尤擅书法,所作碑文自书自刻,并以黄鹤楼传说取名号,传世碑刻中曾署名“黄仙鹤”,开以名胜或传说作名号之先例。自此后,以黄鹤(鹄)为名的人数十计。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李思训碑》等。
唐诗汇评
李邕(675-747),字太和,郡望江夏,后徙家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父善注《文选》,人号“书簏”。邕少知名,博闻强志。长安初,召拜左拾遗。中宗时,坐与张柬之善,出为南和令,又贬富州司户。玄宗即位,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贬崖州舍城丞。开元三年召为户部郎中,贬为括州司马。征为陈州刺史,又贬钦州遵化尉。后历括、淄、滑、卫诸州刺史。邕素负美名,为执政所忌,故屡遭贬谪。天宝初,为汲郡、北海二郡太守,世称“李北海”。宰相李林甫陷以罪,杖杀之。邕久擅才名,尤长碑颂,有《李邕集》七十卷,已佚。明人辑有《李北海集》。《全唐诗》存诗四首。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其《张韩公行状》、《洪州放生池碑》、《批韦巨源谥议》,文士推重之。
新唐书本传
(李)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圭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净,乃召拜左拾遗。……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后卒如言。
石林诗话
李邕、苏源明诗中极多累句,余尝痛刊去,仅各取其半,方为尽善。
杜工部草堂诗话
金石录》曰:唐《六公咏》,李邕撰,胡履灵书。余初读杜甫《八哀》诗云:“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恨不见其诗。晚得石本,其文辞高古,真一代佳作也。六公者,五下各为一章,狄丞相为一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0—426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宣明。
谢朗孙。
涉猎文义,博赡多通。
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
刘穆之荐于刘裕,累迁太尉主簿。
然议事常与穆之不同,穆之怒之,抑不得迁。
穆之死,转从事中郎。
从刘裕征伐关洛,委以要任。
入宋,封武昌县公。
总统宿卫。
武帝死,少帝立,与徐羡之等共辅政。
旋共废杀少帝,迎立文帝。
后出为荆州刺史。
文帝元嘉三年,诛杀羡之等,并遣檀道济讨晦,晦兵败被杀。
全宋文·卷三十三
晦字宣明,瞻弟,仕晋为孟昶建威中兵参军,又为武帝太尉参军,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入为太尉主簿,转从事中郎。宋台建,为右卫将军,加侍中。宋受禅,迁中领军,以佐命功封武昌县公,转领军将军散骑常侍。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寻与徐羡之、傅亮行废立,出为都督荆湘雍益宁北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文帝即位,加使持节,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元嘉三年,举兵拒命,为檀道济所破,伏诛。(案,《何承天传》云,晦将见讨,使承天造立表檄,则晦传所载之二表及檄,当编入《承天集》中。)
刘朗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朗(?—453年),南丰哀王,字元明,彭城郡萧县人,南朝宋武帝之孙,江夏文献王刘义恭长子,营阳王刘义符继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7—464 【介绍】: 南朝宋东莞莒人,字道宝。少孤贫,有志操。东海何承天以女妻之。宋少帝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宋文帝元嘉中迁建康令,善纠摘微稳,甚有政声。为襄阳令,修复六门堰,百姓受其利。元嘉二十七年,大举北伐,斩杨高。刘劭杀文帝,秀之起兵,以起义功封康乐县侯。官终雍州刺史。谥忠成。
全宋文·卷三十九
秀之字道宝,穆之从兄子,少帝末除驸马都尉奉朝请,文帝时除抚军江夏王义恭平北彭城王义康参军,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选建康令,除尚书中兵郎,重除建康令。
孝武镇襄阳,以为抚军录事参军襄阳令,改领广平太守,除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宁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
孝武即位,迁使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进号征虏将军,改督为监,封康乐县侯。
寻迁监郢州诸军事郢州刺史,征为右卫将军,迁丹阳尹,又迁尚书石仆射,领太子右卫率,出为使持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大明八年卒,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公。
共 2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