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逊

相关人物:共 17 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何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子端。
通内典,工小楷,好藏古书。
尝拟元人书《何逊集》一卷,字字有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初人,号梅岩野人。性爱梅花,见古今诗人梅花杰作,必随手抄录而歌咏之,编成《梅花字字香》二卷。
元诗选
豫亨,自号梅岩野人,性爱梅花。
见古今诗人梅花杰作,必随手钞录而歌咏之。
暇日辄集其句得百篇,目为《字字香》。
其中工妙之句,如:「不禁夜雨轻欺著,却怕春风漏泄香。
」「十年世事三更梦,斜日阑干万古心。
」「春回积雪层冰里,人倚閒庭小槛前。
」「岚气欲飞山隔岸,生香不断树交花。
」「动摇腊信随征使,裁剪春风入小诗。
」「定知深院黄昏后,多在青松白石间。
」「一生知己林和靖,晚岁论交何水曹
」「家为逆旅相逢处,人倚阑干欲暮时。
」「生无桃李春风面,好作梨花夜月看。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风月笑横枝。
」「几处酒旗山影下,一川风物笛声中。
」「白雪却嫌春色晚,好风吹送暗香来。
」「肯随骚菊同奴仆,却说山矾是弟兄。
」「已成白发潘常侍,自弃明时孟浩然。
」梅岩自谓句煅意炼,璧合珠联,亦有天然之巧,吾不知其为古作也。
梅花字字香·序
余爱梅花,自号梅岩野人,凡见古今诗人梅花杰作,必随手钞录而歌咏之,积以岁月,遂成巨编。熟之既久,若有所得,暇日辄集其句得百篇,目为字字香。其间句煆意炼,璧合珠联,亦有天然之巧者,吾不知其为古作也。一日有客过我曰:闻君梅诗甚佳,愿借一观。因出是编,披阅未竟,称奇赏羡,嗟叹久之,复掩卷笑之曰:君此诗妙则妙矣,但未免有家鸡鸿鹄之诮,君既用功如此,若自出已意,为梅赋咏,又岂止百篇而已,且无此议。余曰:不然,古人不作诗无知者,千载之下,吟魂茫茫,一旦表而出之,见吾此作如见古人,岂不愈于掩人之善,矜已之能者乎?客又曰:昔诚斋先生序陈晞颜梅诗,有言梅亦有妖,晞颜此诗,非晞颜语也,梅之妖,凭晞颜而语也,诚如此,则君此诗亦非君语也,梅之妖,凭君而语也。所谓梅亦有妖,信乎?否乎?余瞿然曰:平生与梅同一冷淡,越历冰雪,笑傲山水,咏春风,醉明月,心清香妙,气合神交,不知梅妖我耶,我妖梅耶?客语塞,抚掌大笑,于是呼僮抱琴,携客引鹤,扫馀雪,洗巨觥,开樽于梅边,尽醉而去。至大辛亥腊八日,郭豫亨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5—768 【介绍】: 唐安定人,避地寓居丹阳,字茂政。十岁能属文,张九龄呼为小友。玄宗天宝十五年擢进士第,授无锡尉。代宗大历初,王缙为河南节度,表掌书记。累迁右补阙。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7?—770? 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10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后又获萧颖士、李华奖掖。玄宗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授无锡尉。代宗大历初,王缙为河南节度使,辟为掌书记,官至右补阙。生平见《新唐书》本传、《艺文志四》《皇甫冉诗集》注,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与刘长卿、严维、刘方平相善,有唱酬。“冉诗巧于文字,发调新奇,远出情外”(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上),五七律风格清迥,为时所重。有《皇甫冉诗集》3卷,为其弟曾编定,独孤及作序,称有350篇。《全唐诗》编为2卷,仅存230篇,已非其旧。《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6首。
唐诗汇评
皇甫冉(约717-约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州)。十岁能属文,为张九龄所赏,谓“清颖秀拔,有江、徐之风”。天宝十五年(755)登进士第,授无锡尉。罢任游越,隐居阳羡,后官左金吾卫兵曹参军。广德二年,王缙为河南元帅,表掌书记。入朝为拾遗,迁补阙。奉使江南,省家至丹阳,卒于家。工诗,与弟皇甫曾齐名,时人方之晋张载、张协。有《皇甫冉诗集》三卷。《全唐诗》编诗二卷,颇与他人作品相杂。
全唐诗补逸
皇甫冉字茂政,安定人,避地寓居丹阳。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大历二年卒,年五十四(据独孤及撰《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一
冉字茂政。天宝中进士。授无锡尉。王缙帅河南。表掌书记。累迁右补阙。

作品评论

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鱼甫公集序》
沈、宋既殁,而崔司勋颢、王右丞维复崛起于开元、天宝之间,得其门而入者,尝代不过数人,补阙其又也。……其诗大略以古之比兴,就今之声律,涵咏风骚,宪章颜、谢。至若丽曲感动,逸思奔发,则天机独得,非师资所奖,每舞雩咏归,或金谷文会,曲水修禊,南浦怆别,新声秀句,辄加于常时一等,才钟于情故也。
中兴间气集
冉诗巧于文字,发调新奇,远出情外。然而“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与“闭门白日晚,倚仗青山暮”,及“远山重叠见,芳草浅深生”,“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又“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可以雄视潘、张,平揖沈、谢。……长辔未骋,芳兰早凋。悲夫!
高仲武《皇甫冉集序》
皇甫冉补阙,自擢桂礼闱,遂为高格。往以世道艰虞,避地江外,每文章一到朝廷,作者变色。于词场为先辈,推钱、郎为伯仲,谁家胜负,或逐鹿中原。如“果熟任霜封,篱疏从水度”,又“裛露收新稼,迎塞葺旧庐”,又“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可以雄视潘、张,平揖沈、谢。
唐诗纪事
张迪江深爱之,谓清颖秀拔,有江、徐之风。
《唐诗品》
皇大诗意在遣情,时出奇瑰,酬应弥多,而兴寄闲暇。高仲武极取《巫山篇》,至于排体所长,乃遗采拾。如《奉和独孤中丞法华寺》,全篇绮密,形神兼茂;而拟骚诸篇,亦皆楚人之致。天宝以后作者虽多,而翩翩然有盛时之风,茂政兄弟皆能使人失步,岂作兰玉森然之会耶?
《大历诗略》
补阙诗五言之善者,犹夷绰约,有何仲言之音韵,特歌行体弱耳。
律诗当与李从一比肩,精警或不足,而闲淡过之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5或约717—770 【介绍】: 唐荆州江陵人,祖籍南阳棘阳。岑文本曾孙。玄宗天宝初进士。曾入高仙芝幕,任掌书记,至安西、武威;又入封常清幕,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肃宗时杜甫荐为左补阙,出为嘉州刺史。后客死于成都。工诗,多写边塞风光,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7—770,一说715—769 排行二十七,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
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
出生于没落之世家,曾祖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
而参早岁已陷孤贫。
玄宗天宝五载(746)登进士第(杜确《岑嘉州集序》云天宝三载及第,与行年不合,“三”应为“五”之误),任右内率兵曹参军。
天宝间曾两次出塞,来往于安西(今新疆库车)、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间,任节度府掌书记、节度判官。
肃宗时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
代宗大历二年(767)出守嘉州,后客死成都。
生平事迹见其《感旧赋》及杜确《岑嘉州集序》。
闻一多有《岑嘉州系年考證》。
岑参以边塞诗名世,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之一,与高适并称高岑。
其诗雄奇豪纵,尤善描写边地风貌与戎马生涯,颇具奇情壮采,为“盛唐气象”在边塞诗中之反映。
元辛文房称“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
……诗格尤高,唐兴罕见此作”(《唐才子传》卷三)。
七言歌行尤为擅长,清施补华云:“岑嘉州七古劲骨奇翼,如霜天一鹗,故施之边塞最宜。
”(《岘佣说诗》)其五言山水诗则清峻奇逸,时人将其与南朝诗人吴均、何逊相比(见杜确《岑嘉州集序》)。
诗集通行者为《四部丛刊》本《岑嘉州诗》,校注本有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全唐诗》存岑参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
唐诗汇评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官至宰辅。幼丧父,孤贫,笃学。天宝三载,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八载,入安西高仙芝幕,充节度掌书记。返长安,与杜甫、高运等唱和。十三载,复入安西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至灵武,迁右补阙,后历起居舍人、虢州长史、大子中允、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虞部库部郎中等职。永泰元年,出为嘉州刺史。杜鸿渐镇蜀,表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在幕府。大历三年七月,罢嘉州任东归,阻兵,流寓成都,遂终于蜀。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八
参。南阳人。天宝三年进士。累官右补阙。改起居郎。由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杜鸿渐镇西川。表为从事。以职方郎兼御史领幕职。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至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可谓逸才。又“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宜称幽致也。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
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
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
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巧焉。
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
周紫芝《书岑参诗集后》
参诗清丽有思,殊复可喜。观少陵所谓“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之句,则亦可以得其为人之大略矣。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今年自唐安别驾来摄犍为,既画公象斋壁,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馀篇刻之,以传知诗律者,不独备此邦故事,亦平生素意也。
《后村诗话续编》
岑参、贾至辈句律多出于鲍,然去康乐地位尚远。
《骚坛秘语》
突兀万仞则不用过句,陟顿便说他事,岑参专高此法。
《吟谱》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唐才子传
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馀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寒堡,无不经行。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绝笔,人辄传咏。
《唐诗品》
嘉州诗一以风骨为主,故体裁峻整,语亦造奇,持意方严,竟鲜落韵。五言古诗从子建以上,方足联肩。古人浑厚,嘉州稍多瘦语,此其所不迨亦一间耳。其他乃不尽人意。要之,孤峰插天,凌拔霄汉,时华润近人之态,终然一短。
《批点唐音》
五言豪整,至于姿态,当远让卫、孟。
《艺苑卮言》
高、岑一时不易上下。岑气骨不如达夫遒上,而婉缛过之。《选》体时时入古、岑尤陡健;歌行磊落奇俊,高一起一伏,取是而已,尤为正宗。五言近体,高、岑俱不能佳;七言,岑稍浓厚。
诗薮
古诗自有音节。陆、谢体极俳偶,然音节与唐律迥不同。唐人李、杜外,惟嘉州最合。襄阳、常侍虽意调高远,至音节,时入近体矣。
诗薮
常侍五言古,深婉有致,而格调音节,时有参差。嘉州清新奇逸,大是俊才,质力造诣,皆出高上。然高黯淡之内,古意犹存;岑英发之中,唐体大著。
诗薮
高、岑井工起语,岑尤奇峭,然拟之宣城,格愈下矣。
诗薮
高气骨不逮嘉州,孟材具远输摩诘,然并驱者,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澹自得,其格调一也。
诗薮
嘉州格调严整,音节宏亮,而集中排律甚稀。
诗镜总论
岑参好为巧句,真不足而巧济之,以此知其深浅矣。故曰:“大巧若拙”。
唐音癸签
岑词胜意,句格壮丽,而神韵未扬;高意胜词,情致缠绵,而筋骨不逮。岑之败句,犹不失盛唐;高之合调,时隐逗中唐。
诗谱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诗源辨体》
盛唐五吉律,惟岑嘉州用字之间有涉新巧者,如“孤灯然客梦,寒件掏乡愁”,“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大约不过数联。然高、岑所贵,气象不同,学者不得其气象,而徒法其新巧,则终为晚唐矣。
《近体秋阳》
参集诗虽不多,然篇皆峭倬,精思矗起,必迥不同于人,岂惟达夫不中比拟,即一时王、孟诸作手,要之总非其伦。乃千古以高岑称,何其冤也。
《古欢堂杂著》
嘉州(五律)句琢字雕,刻意锻炼。
《唐诗别裁》
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寒。
《唐诗别裁》
嘉州五言,多激壮之音。
《茧斋诗谈》
予读嘉州全集,爱其峭茜苍秀,如对终南、太华。其近体略逊古诗。
石洲诗话
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风会所感,豪杰挺生,遂不得不变出杜公矣。
北江诗话
诗奇而入理,乃谓之奇。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卢玉川、李昌谷之诗,可云奇而不入理者矣。诗之奇而入理者,其惟岑嘉州乎!如《游终南山诗》:“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紫阁云,西入白阁松。”余尝以己巳春夏之际,独游终南山紫、白二阁,遇急雨,回憩草堂寺,时原空如沸,山势欲颓,急雨劈门,怒雷奔谷,而后知岑之诗奇矣。又尝以己未冬杪,谪戍出关,祁连雪山,日在马首,又昼夜行戈壁中,沙石吓人,没及髁膝。而后知岑诗“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云奇而实确也。大抵读古人之诗,又必身亲其地,身历其险,而后知心惊魄动者,实由于耳闻目见得之,非妄语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七绝)王、李以外,岑嘉州独推高步。唯去乐府意渐远。
三唐诗品
五言源出千吴、何,叠藻绵联,掞张典雅,如五丝织锦,裁缝灭迹。七言出没纵横,翱翔孤秀,振音中律,行气如虹,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浏亮,令人神往心倾。边塞萧条,吹笳声裂,刘越石幽燕之气,自当擅绝一场,而格律谨遒,贵在放而不野。律体温如,亦兼绵丽;绝句犹七言本色,而神韵弥深。
《诗学渊源》
其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
人比之吴均、何逊,盖就其律诗言也,时亦谓之“嘉州体”。
至古诗、歌行,间亦有气实声壮之作;《走马川》诗三句一转,亦为创作。
《唐宋诗举要》
吴曰:盛唐古风,李、杜以外,右丞、嘉州其杰出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州人。字从一。擢进士第。授秘书正字。坐事谪鄱江令,调江阴,入为中台郎。又出为台州刺史,复为袁州刺史。为诗丽婉,有齐梁风。有诗集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从一,排行二,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玄宗天宝七载(748)登进士第,历官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
肃宗至德元载(756)贬鄱阳令,乾元二年(759)量移江阴令,上元二年(761)迁台州刺史。
代宗宝应元年(762)罢任,漫游吴越。
大历初入朝为工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六、七年(771、772)间出任袁州刺史。
罢任侨居苏州,约卒于大历末。
事迹散见《极玄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一。
嘉祐有诗名,与钱起、郎士元、刘长卿并称“钱郎刘李”。
高仲武称其“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
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中兴间气集》)。
今存《李嘉祐集》2卷,一称《台阁集》。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李嘉祐,生卒年未详,字从一,起郡(今河北赵县)人。天宝七载,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奉使搜求图书。肃宗朝,官遗补,贬鄱阳令,移江阴令。大历中,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出为袁州刺史。卸任后屏居苏州。与刘长卿、严维等友善。建中中,为台州刺史,卒。有《李嘉祐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袁州自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
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
又“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设使许询更出,孙绰复生,穷极笔力,未到此境。
《唐诗品》
嘉祐诗一卷,名《晏(台)阁集》,声偶畅达,悉谐平调,虽乏绮密之致,而刻削之风,殊能自远。其在大历诸子。品望虽微,而故家气味犹钉存者。如“江花铺浅水,山木暗残春”,又“风摇近水叶,云护欲晴天”,又“暮色催人别,秋风待雨寒”,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情理俱融,景象切至,可以为诗矣。
《批点唐音》
从一、文房,中唐七言绝高者。
《载酒园诗话又编》
高仲武祢乍嘉祐“绮靡婉丽,涉于齐梁”,余意此由未见后人如温、李耳,犹舜造漆器而指以为奢也。然《间气集》所载,殊亦平平。余更喜其“风摇近水叶,云护欲霜天”、“无人花色惨,多雨岛声寒”、“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殊有雅致。按李诗绮丽不及日平之半,郑答曰“何事后来高仲武,品题《间气》未公心”,语亦良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元静。
何敬叔子。
起家南康王侍郎,武帝天监十五年,太子詹事徐勉举为学士,参撰《遍略》,迁治书侍御史。
工文辞,所作《游庐山诗》,沈约大为赞赏。
何逊、何子朗并称“东海三何”。
年五十四卒于武陵王中录事参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以才辟为邑从事。后以诗文获吏部尚书赏识,历官无锡、桃源县丞,未几致仕。年八十余卒。善画山水,尤工诗,多与名流酬唱。有《竹溪诗稿》。
明诗纪事·乙签·卷二十一
时敏字竹溪,莆田人。
官无锡县丞,改宿迁。
(《笔精》、《列朝诗集》、《明诗综》均作「改桃源」,今从《未轩集》作宿迁。
)有《竹溪诗集》。
(黄仲昭《未轩集》:竹溪天资警敏,夐出等夷。
有司辟为邑从事,日坐曹署治文牍,暇则焚香鼓琴,洒墨作山水,尤笃意于诗。
游京师,与姑苏刘钦谟、同邑周次玉往来倡和。
由是竹溪之诗名传播遐迩矣。
谒选时,冢宰尹旻闻其名,试以诗,有「简拔自惭非汉吏,威仪今喜识周官」之句,大为称赏,遂拜无锡县丞,改宿迁。
未几致仕归。
其在无锡及家居,皆倡一时名胜为诗社。
年八十馀,犹未尝一日废吟事也。
其五言如《寄吴太守》「孤灯残夜梦,千里故人心」,《送林郎中致政》「烟云新世态,花竹旧郊居」,《题璜山清隐》「轩冕浮云里,江山醉眼中」。
七言如《怀江湖故人》「千里宦情星北拱,百年人事水东流」,《秋日病起》「黄花篱落家家酒,白雁江天处处砧」,《寄馀汝盛》「闲吟有客知何逊,独酌何人识马周」。
集名竹溪,其气和平,其体正大,其味隽永,蔼然有盛唐风致。
《笔精》:馀阅灯市。
有魏竹溪诗,隽永可味,警句甚多不』能弹述,细抽一二,以示同好。
如:「残层愁中尽,流年梦里过」,「客思秋闻雁,乡心夜听潮」,「林深芳树合,涧转夜泉分」,「身病仍耽酒,家贫易废诗」, 「交情贫后见,乡梦客边多」,「天空孤鸟没,江阔远帆来」,「野色低青嶂,亭阴压翠苔」,「世途轻白发,交态重黄金」,川云沈野色,溪雨乱泉声」,「野水帆归浦,秋山烧隔林」,「雨馀一水当溪落,岚净千峰入户低」,「林隐晓岚山半出,湖添秋雨水平铺」,「茶灶晓烟笼野色,砚池秋雨洗溪声」,「白酒熟时留客醉,黄花开晚待诗催」,「一樽洒尽空明月,千里书来见故人」,「江上有诗枫落早,篱东无酒菊开迟」,「酒杯此别凭谁共?
吟社他生得再回」。
皆婉转切情,新越可喜。
兰陔诗话:竹溪诗雅练道逸,无懦响弱调,品格当在开元、大历之间。
田按:竹溪诗,炼句选声,步武唐人,有唐临晋帖之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世明。
有才思,工清言。
与何思澄、何逊俱擅文名,时称“东海三何,子朗最多”。
历官员外散骑侍郎。
出为国山令。
卒年二十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会稽人。
工五言诗,与何逊齐名。
官至王国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工诗。初隐居汉阳,年三十犹未成名。代宗大历中,尝为诸府从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德宗建中间久居长安,应举未第。退隐汉阳山中。贞元中历佐山南东道、荆南节度幕。十四年(798)尚在世,卒于宪宗元和九年(814)前。事迹散见张籍《伤于鹄》、《唐诗纪事》卷二九。于鹄有诗名,与张籍交善。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入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逸》补诗1联,《全唐诗外编》补诗1联。
唐诗汇评
于鹄,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初,隐居汉阳山中。贞元中,为荆南节度使樊泽从事。后复归隐,约贞元末年,张籍有诗哭之。有《于鹄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鹄)大历中尝应荐历诸府从事,出塞入塞,驰逐风沙。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疏远,且多警策云。
《唐诗品》
鹄隐汉阳,多高人之意,故其诗能有景象。《山中访道》诸大篇,遂与松桧同幽,云霞混迹,不疑世外人作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读于鹄诗,惟恨其少。
《中晚唐诗主客图》
于鹄亡其字,出处亦不其可考。
传者但知为大历、贞元间诗人而已。
五古气格沉雄,绝近岑嘉州。
七言律亦轩爽。
独五言近体,则绝似原本水部,而窥其律格之秘者。
何水部贞元十五年进士,至元和中,其名始重。
若在大历、贞元间,乃为水部前辈
既不可考,姑就其诗次在王仲初下,为入室第二人。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