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翼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景丽天中。
君居人上。
观星文之高朗。
见君德之洪畅。
矧乎景以为名。
气之可望。
徒亘其二方之色。
靡知其千变之状。
故隐不可思。
见无与期。
必潜拱而元感。
乃粲然而著之。
谅精诚之尽达。
若影响而相追。
且夫浩浩阴骘。
昭昭元吉。
匪乘运而生。
将俟时而出。
方今统三才而不爽。
叶一德而无失。
所以列其数而惟三。
等其色而如一。
既参差而比象。
亦错落而为质。
非烟非雾。
相羃历以氤氲。
散彩耀芒。
远精明而成实。
懿其烛彼天衢。
同日月之列于三无。
瑞我元首。
旌号令之敷于九有。
不然。
何以浑青赤之悠扬。
掩斗牛之荧煌。
或助月于晦朔。
或偶圣而昭彰。
昔在周公之摄赞幼主。
周武之肆伐大商。
皆立功而本政。
亦效祉而垂光。
未若明庭而治国。
无事而降康。
斯时也。
岂虚其应。
斯瑞也。
则惟其常。
是以莹霏微之中。
形璀璨之色。
仰嘉气之来辉焕。
喻他方之归道德。
陋虞舜之近加于房。
小唐尧之才出于翼
瞻之踊跃。
如北面之事一人。
照之清明。
若南向之观万国。
岂同乎嘒彼躔次。
行诸岁时。
昏在昴中。
示春物之将蠢尔。
申为斗建。
兆秋风之欲凄其。
虽穷运数于晷刻。
未甄邦国之清夷。
窅绵邈兮元造。
在休徵兮载考。
何炜煜于重霄。
信恢宏于治道。
手抃目骇兮。
载赓歌于大宝。
瞻彼陂田。
新苗在地。
徒施助长之术。
且异发生之类。
望斯箱于翼翼。
爰用心期。
贪彼黍之芃芃。
方将力致。
摇然乃乱。
兴每如抽。
自贻伊戚。
职汝之由。
忽分丛于步武。
俄裂土于田畴。
劳而无功。
焉用拔乎其萃。
动而愈出。
纵其生也若浮。
既不得于和熟。
宜取伤于躁求。
相彼老农。
求之欲速。
伛偻烦手。
扶疏自目。
信相违于浅种。
不用其良。
既自露于深根。
曷云能谷。
忘枯槁之如彼。
尚低徊而念兹。
绕指尚疑于取苧。
劳身岂并于乘时。
揽一握之纤茎。
始如陵草。
耸千科之细叶。
终异园葵。
孰云农事以妨。
但取高而为贵。
无思去草之务。
有若拔茅之汇。
不从其道。
虽矻矻以徒劳。
莫悟其由。
讶离离而增欷。
原夫秀而不实。
爱欲其生。
覆东皋而历乱。
交南亩以纵横。
或长或短。
稍因人而尽起。
靡瞻靡顾。
俄丽地以同倾。
与其违性而早落。
岂若从宜而晚成。
时不爽于荣枯。
事可期于逆顺。
惟躬是瘁。
宁同于百卉具腓。
以若所为。
且异乎孤蓬自振。
亦由行道者之仁义可依。
体上圣之知命。
戒中庸之妄祈。
赋孟子之言。
聊将此喻。
穷宋人之理。
永鉴其非。
西清人表表,南涧迹陈陈。
麟笔可无托,雁行犹有人。
姓名知子旧,闻见与吾新。
自分宁攻苦,相期勿抗尘。
白露一旬后,秋分三日前。
幕中馀暇日,城上肆华筵。
卓立参天木,横陈扑地烟。
主人非独答,客笔不如椽。
山乡仍水国,玉露更金风。
置印龟𪓘上,扬鞭马首东。
勤渠莲幕客,款曲绣衣翁。
言我坐诗累,至今依旧穷。
国家自诚而明。讲信修睦。
既移风以设教。每登贤而制禄。
由是命司乐之职。掌彼成均。
教舞勺之童。取诸乡族。
常德咸事。庸言可复。
纳诸轨物。则物有其容。
摄以威仪。则仪无不淑。
日就月将。不疾而速。
于以见中和之教克修。梓之材可育。
观鼓箧请益。摄齐员来。
严师尊道。至矣休哉。
捧函丈之筵。无思不厌。
听撞钟之问。有说必该。
心不忘于翼翼。视有主于梅梅。
审依仁即童蒙之求我。语成器如梓人之理材。
且鼓舞铿锵。徒闻于物格。
兴道讽诵。亦资于释回。
岂如中以理心。和而适分。
敬居简而可久。德有常而不紊。
孝实天经。友为义训。
本其至也。可以赜天地之情。
引而伸之。可以畅雍熙之运。
则知敦和章德。在圣与仁。
革蒙惑于初志。致辉光于日新。
于以代天工。则庶绩时序。
于以施邦教。则百姓皆淳。
斯可谓理以乐成俗。师以贤得人。
于戏。至教在兹。
无从匪彝。合游洋以来学。
任道德而为资。孝友祗庸。
则无不顺者。自上下下。
可咸使由之。夫然。
则乐之教也。义微而婉。
以八音为制。以六德为本。
既履孝而资忠。宜任重而道远。
若然者。安得不慎其终而思其反者也。
臣以为原庙之作古矣,而议者祖叔孙通,非也。
且洛邑成而作清庙,鲁宇复而新閟宫,皆表见篇籍,遗文炳炳,顾第弗深考。
国家钦明若古,追述三代之礼,筑宫广庙,以备制度,昭孝思,丕赫我祖宗之光烈威神,引耀后嗣,昭临其臣庶,甚盛德。
而禁密侍从、经师词宗、游谈辩博之臣,未闻操一简、肄一言,褒德显功,缉熙圣世之光明,以极众人之所矜,新天下之耳目,且使后世有述焉,亦臣子之阙也。
昔吉甫歌宣,史克颂鲁,皆掎摭事实,揄扬君父,播之当时,不以为谄,传之后世,不以为诬。
此无他,辞迹相称故也。
臣幸遭盛明,粗有知识。
惜其巍巍在上,独无颂德之臣,心窃耻之。
况臣具职儒馆,受学圣训,故光扬国美,不为僭越。
辞义质理,强之不高,岂足自效,徒速罪悔而已。
谨昧死顿首,以献赋曰:
粤若宋兴一百二十又二载,景业隆乎六世。
御大器以时乘,熙重光而下济。
乾行以健,离明以继。
五帝之阙典咸补,三王之绝业复缀。
洞洞粥粥,致孝乎鬼神;
兢兢翼翼,昭事乎上帝。
曰禋曰祀,则严郊丘明堂之配;
以尝以礿,则崇疏屏复檐之制。
谓天子之孝,宜无以加,而圣主之心犹以为未。
于是刺六经,猎群议,览洛邑《清庙》之诗,参《鲁颂·閟宫》之事。
营馆御之珍庭,即薰脩之福地。
游六圣月出之衣冠,廞九后时瞻之服器。
先是,命司空,诏大匠。
定墨而龟食,辟地而气王。
灼楚焞以揆辰,伻绘图而献状。
帝曰:「钦哉是将!
祖宗威灵之攸宅,宜其神明杳默而来相」。
则使山虞会伐,林衡僝木。
万人挥斧以坌入,千岭踣云而下复。
㧊两郊坰,技填溪谷。
其仆大木也,雷硍拉擸,砉剨㩇裂,根断标绝,有如共工怒触不周而天柱折。
其运材也,奔挽拔轧,先后𠫳趌,飙駮电掣,又如五丁尾巨蛇而出穹穴。
然后编桴联筏,蔽流而下,浂如涛驱,激若矢射。
交萃于作宫之地,曾不兼于昼夜。
又有陶公伏冶,秦神鞭石,固耶溪以待镕,堕菀蓬而荐舄。
黄能窃壤以负载,女皇抟土而埏埴。
斤筑交兴,工徒既饰。
伐鼛鼓以作气,率子来而勿亟。
中产靡敛于十家,百姓不加于万室。
尔乃张霄搆宇,益地裁基。
望瑶光而结极,宪觜娵而创规。
佩翔鸾之裔裔,面友沩之漪漪。
西则控太河之远势,东则望商丘之逶迤。
发挥宇宙之晶采,张皇庙祏之神威。
宝系之传,邈矣真仙。
故道祖宸居于中域,列圣星分而纚连。
是犹两仪生于太极,六帝共乎中天。
请言其状也:穹崇崛岉,阴临郁律。
发厚地以嵚崄,秀中天而茂密。
虽博物者莫能举其上,亘终古盖未见其匹。
磅礴乎人境,烜赫类乎帝室。
于廓照烂,宏博壮观。
矗崔巍以离娄,纷瑰谲而倩练。
高谢冥冥,势凌漫漫。
蔽戏乎日月之光,跨跱乎神州之半。
远而望之,固以瞪目亸手,翕舌张口,趋之则颠,背之则走。
进而迫之,不觉精瞀神乱,踯躅战汗,俯而不敢蹐,仰而不敢叹。
实上圣之所经营,而有生之所未见。
始也聘巧东鲁,致匠西秦,四合于是楩梓选,三斋然后绳墨陈。
奔雷触山不能犯其虑,连城诱目不能眩其真。
合于天,类梓庆之削鐻;
应于手,犹齐扁之斲轮。
所以造之者莫测,见之者疑神。
虽梧齐之智,莫敢诘其规矩;
而丁护之巧,无所投其斧斤。
尔其缔构也,称平各宜,锱铢不欺,合形辅势,大小相维。
上纠结以丽倚,下戢孴而互持。
或凭虚投会,或邀险赴危。
或支柱邪据,或妥帖横施。
或相凌而不乱,或相远而不携。
状岌峨而不安,怵将坠而复稽。
观夫因材寓智,托类班形。
螭矫题鄂,蛇胜楯𢹝。
铺文蠡以饰户,踞开明而守扃。
天鹿郁拂以含怒,云爵宛转以軿停。
被龙文而彩错,扬鲸目以晶荧。
陆尽物怪,水穷海灵。
夏鼎之所未镂,《山经》之所未名。
非由果与贲勇,孰不心折而骨惊?
至如覆井交葩,圆渊结绮,萦蔓藻于回波,艳藕花于倒水。
神珠硉矹,银盘之宝遐烛;
鸱尾联拳,机山之岩对峙。
盖所以胜服而厌祥,岂所谓誇诩而济奓?
尔乃文梁饰杏,复橑彫兰。
棼桴受梠,栟斗承栾。
四阿负檐而䡾䡾,双楹梜扆以桓桓。
烛龙衔光于北阖,秋河从带于南端。
御温房则不嬉炭而挥冬汗,辟阴室则不清冰而兴夏寒。
岂比夫玉晨之蕊阙,瀛海之金銮?
一则恍惚于象外,一则阻绝于惊澜。
既谬悠而莫诘,非人间之可观。
别有危级三休,飞甍四注。
紫閞窱以靓穆,朱簃萦而回互。
罘罳峻结于宫隅,牟首横经于辇路。
訬重坐于青冥,飞增盘于碧雾。
极其高,差两表而不能度,径其广,布万武而不能步。
既以极宏规于壮丽,且将拟盛德之形容。
于是召众史,睨四墉。
想象丕天之伟迹,彰施冠古之殊踪。
有以见二祖艰难而成王业,四宗积累而开帝功。
岂惟贻孙谋于翼子,抑亦观盛德于无穷。
次则股肱元老,社稷宗公,峨金𪸼而熠煜,委玉佩之青葱。
瞻其象则思忠臣烈士之志义,觌其德则知贤相名卿之始终。
出入户庭,示万嗣于仪刑之内;
周旋墙屋,览百年于俛仰之中。
彼周室楚庙,凌烟麟阁,曾何足与较美而畴庸者哉!
尔乃流览延瞩,高低眩目。
飞丹约黄,含青吐绿。
彫屏疏金,漫阶扣玉。
砀基青闰,涣然春水之溢塘;
华覆葳蕤,蔚矣矞云之是族。
旷然真境,肃尔天居。
汗漫而游,如掀壮士之臂;
縢凌而上,必执化人之祛。
故群仙乘蹻而旁戾,诸天蔽景而下趋。
清泠回列子之御,蹁跹集叶令之凫。
灵心盻蚃,神物睢盱。
霞控飙轮,望真游之彷佛;
琁琉龙卷,俨玉坐之清虚。
以此致孝,孝无不成;
以此飨亲,亲无不格。
近可以躬执乎豆笾,远可以骏奔乎玉帛。
盖圣人之孝也,通乎神明而光于四海,俾万世承休而无斁者也。
于是缙绅先生,缁黄耋艾,尔称愿而言曰:盛乎哉,兹世也!
我宣祖养时晦以开远祥,艺祖膺历数而集大命。
功衍于太宗,化隆于章圣。
传次仁、英,遂重熙而累盛。
卓哉煌煌,烽㷁燎炀。
极炽而昌,以至于我皇。
协中建极,圣业以张。
思爱忘劳,以增孝子之至;
推功振耀,以发前人之光。
故即位已来,十五年而治轶于成康。
犹复慕虞舜夏禹之行以自勉,思文祖宁考之道以自强。
所以内不亲佳艳妖冶之色,唯礼乐以诗书为之悦。
外不恣俳谐优笑之乐,唯师臣贤辅与之处。
宠微金穴,而东朝之养是隆;
倖蔑铜山,而直道之人是与。
简约器服,美黻冕与簠簋;
屏斥濮,郑,订雅乐与《韶》舞。
台观弗营而盛三雍,苑囿希幸而籍千亩。
克己复礼,动不为身。
然念嗣临万国,可不厚其本;
富有四海,不以俭其亲?
广宗庙所以教人尊其上,严祖祢所以笃民兴于仁。
若然,则虽欲土木无遗巧,众不厌其侈;
郡国无馀力,下不患乎贫。
况是殿也,制不踰古,役不加民。
宜其有司奔走以将顺,天下鼓舞以欢欣。
戴白之老爱惜朝夕,冀睹其盛礼;
怀铅之士称道功德,不愧于斯文。
仆闻武当为名山旧矣。
元符改元之二年,屠维单阏,自酂之平陵。
越明年,上章执徐。
正岁元日,自平陵往游。
世家古郑,故自以为太华逸民,而均阳乃南乡古郡,于是设平陵丈人为对问,以赋其事云。
太华逸民适乎南乡,值平陵丈人植杖道周,敬修容而问焉,曰:「仆旅荆州,历楚囿,按载籍,诹耆旧。
游遨凤阙,啸傲岘首。
睨碑征南之坂,扪鹿习池之岫。
策箠梅垭之巘,饮马双池之浏。
虽清润之可喜,实奇雄之未觏。
比溯沧浪,至于郧郊。
卧冈走阜,复沓平坳。
布若聚米,沸若翻涛。
藏溪隐木,险于幽都。
夹汉为堑,隘比成皋。
邑或岩于郑制,兽或强于齐獳。
虽弗逮乎雁门,已可方于虎牢。
第陵陆之可践,恨形势之非豪。
何一山之巨丽,俯列岫以弥乔。
卓荦倔起,造天其高。
如凤于翼,如麟于毛。
如人之杰,如士之髦。
居众莫掩,拔于其曹。
吾弗知其何山也耶」?
丈人曰:「此吾邦之武当也。
惟兹奥区,叟之所详。
天枢随旋,四七相望。
寿星步之(角亢曰寿星。),乾纬是纲。
天根昭回,抵于龙亢(氐为天根。)
苍龙左角,距夫明堂(房心为明堂。)
下临豫野,故韩之邦。
自河及荆,绵亘沮漳。
方城为郭,汉水为隍。
楚以之为北鄙,晋以之为南乡。
河汾沃翼,叔虞之唐。
逮重耳之主盟,此周室之所疆。
筚路启林,芊熊允荒。
泊变夷而为夏,辄由子而自王。
东姬不兢,霸府代强。
载书歃血,胥会衣裳。
乃封邮之徼境,惟奔命之靡遑。
干戈间兴,以争寻常。
介二邦之两间,兹屡为乎战场。
秦噬六国,拊背扼吭。
席卷方舆,括于一囊。
韩社既墟,徙治南乡。
卯金典午,下暨齐梁。
侨立始平,名诬实违。
郁悒百代,今遘盛时。
以圣继圣,七叶重熙。
西越流沙,东渐嵎夷。
北抚幽都,南控雕题。
际天所焘,率郡县之。
唯南乡之故民,其苗裔之所遗。
陶冶道化,旧俗丕移。
昔尚豪夸,侈靡以嬉。
今服礼训,惟俭惟仪。
昔喜任侠,使气敢为。
今乡义方,谨畏自持。
知射利之去本,咸尽力于耘菑。
悟渔猎之暴殄,悉弦诵于书诗。
此并山之民,其风声性习之梗概也。
兹山曰参,设险自古。
或曰天中,气之所祖;
或曰仙室,以真灵之攸处。
繄汉皇之访仙,遂名之以为武。
自我朝之御极,常默辅于民主。
嘻为祥风,嘘为时雨。
薰为丰年,兼此荆豫。
上原下隰,坟垆壤土。
千流秩秩,膏我黍稌。
漆千章其幽幽,枲万国其膴膴。
水浮艅艎,云积廪庾。
良功纤纩,无苦絺纻。
贡篚输筐,充牣王府。
农服先畴,市藏大贾。
扰畜皆蕃于五㹀,素封或比于万户。
惟静重而安宅,故无私而利溥。
此并山之地,其土宜物性之饶美也。
子尝穷山之所以为山乎?
肇自混茫,初有太极。
腪胚结融,元化埏埴。
清浊判剖,坤阖乾辟。
大块载持,以土与石。
磅礴两仪,天地之骨。
无山其间,何恃为力。
彼佛藏之文,暨道家之书,辨须弥与铁围,矜蓬莱与方壶。
或以为西天之所治,或以为列仙之所居。
既莫究其信诞,又安议其有无。
盍考职方所纪,舆地之图。
天孙惟东,旁带医闾。
龟蒙云亭,邹砀之罘。
祝融司南,九疑苍梧。
五岭延袤,百粤三吴。
金天太白,股引天都。
终南褒斜,连亘坤隅。
冀方常山,上党飞狐。
天下之脊,燕翼之郛。
太室轩辕,四顾诸夏。
太行伊阙,襟带洛社。
各据方而称岳,以形势之可诧。
观此山之形势,敢论岳以谕借?
勿论岱宗,能小天下。
儗秀厚于恒嵩,埒清雄于衡华。
可颜行而差肩,或并驱而方驾。
彼设位之既尊,此宜处乎流亚。
昔吾子之所观,徒阘葺于千里。
蔽翳者岵,童颠者屺。
蜀者特寡而茕茕,峄者属连而靡靡。
袭至于三者,惟名之以陟;
成止于一者,惟名之以陟。
密则其奥也,如堂之可处;
盛则其袤也,如防之禦水。
曰章者下欹而上正,曰隆者宛中而四起。
虽大而卑也,以陂陀而为扈;
虽众而小也,以琐细而为岿。
厥类参差而不一,是皆界邱而逦迤。
大顶居中,众山来宗。
屹如长人,抚摩诸峰。
获附丽而迩者,遂夤缘而亦崇。
却顾丑夷,莫之与隆。
傍立而九,若分职佐理者,曰卿寺之列;
前向而三,若视品同秩者,曰槐府之公。
侍侧若承颜而温敬者,则以为世子;
居内若俪体而顺附者,则以为后宫。
曰主簿者,曲奉有文墨小有司之意;
曰将军者,岞崿有介胄不可犯之容。
堆曰万斛,若仓箱之积;
崖曰灶门,若膳羞之饔。
锐前端方若柱史,则惟笔锋;
拥后合沓若车骑,则惟五龙。
曰朝趋者,或右或左,或南或东。
若子男,若附庸。
若臣若属,若宾若从。
若冕弁剑履之序立,若旗斿和鸾之会同。
此三十六峰之形,嶪嶪乎与五岳之同伦也。
泛观兹山,韵粹气整,巑岏奇峰,巀嶪峻岭。
植若宿邸之主,隐若塞门之屏。
腾凌阆风,灭没倒影。
斗柄垂焉而可挹,日御过焉而莫骋。
俯其陉则截然而断下,欲临乎无地;
仰其椒则耸然而上升,恐靡乎有顶。
参斗龙湫,宅于绝境。
类括苍之鉴湖,同太华之玉井。
云移一勺,可雨万顷。
浸脉千仞,下为天池。
天池洑流,瀵乎严陲。
悬若匹练,散为明玑。
飞流溅沬,走派成溪。
黑谷冥冥,翠壁巉巉。
笮栈履空,缭通下岩。
径若穷而复永,石欲堕而相衔。
枞桧栝柏,豫章楩楠。
万年莫曳,匠石所瞻。
茑萝轸轕,筱簜紏搀。
细大蓊郁,紫翠相参。
蔽亏掩苒,曛昼凝岚。
林集孔翠,穴产鸾鷟。
鴥晨风,击鸷鹗。
菊花黄鹄,轮目异鹊。
息运海之鹏,巢唳天之鹤。
蔚然蓬蒿,棼然丛薄。
亦有乎抢榆之鸠,啄场之雀。
鹙鸧徘徊,乌鸢栖托也。
赤草楂蘖,丑石硗确。
玄熊嗥,苍兕攫。
虎吟风而振迅,豹隐雾而溟漠。
啮铁芒毛之貊,啖兽锯牙之駮。
介然之蹊,坦然之壑。
亦聚沐猴,亦隐狐貉。
鼪飞而鼯啼,鹿奔而兔跃也。
天地宝藏,振古逮今。
璞韫万镒之玉,矿化三品之金。
璨璀琅玕,陆离璆琳。
丹砂纳锡,文犀为琛。
兰芬芗而盈畹,芝赩翕以成林。
紫蔓玉膏,则有仙花之薯;
缥茎雪指,则有肖人之参。
檿桑簬楛,可以足武库之弧矢;
梧桐杞梓,可以中清庙之瑟琴。
若乃据洞谷之胜,玩林泉之幽。
暑袗芰制,寒拥羊裘。
饭糗以为食,捽茹以为羞。
欲砺齿则漱石,欲涤耳则枕流。
著书自怡,遁世无求。
此癯儒肄业,而岩以孔子为名者也。
悲朝菌之晦朔,慕灵椿之春秋。
媾龙虎于丹鼎,饵日月于玉楼。
友广成,揖浮邱。
蜕迹林壑,于焉淹留。
此戴生不返,能继徐福之迹;
关合求道,终从藏史之游。
而幼安希夷之徒,各以其居而名其岩也。
面壁作观,问法立雪。
观堕空之落蕊,悟澄潭之印月。
境静心虚,身闲相绝。
不染色空,究竟生灭。
此忠公安禅定之心,玄奘注释经之说。
而七师佛子之徒,各以其居而名其岩也。
飞锡御风,随锡而东。
越葱岭,踰崆峒。
来驻于兹,若将从容。
神祈徙处,回雁南峰。
锡推狼峤,故岩遂空。
此思大之禅庵也。
苾刍诵经,有叟曰听。
曰吾非人,实处东溟。
敢献宅室,为师户庭。
潭空岩出,上下杳冥。
此俞公之龙室也。
凡兹诸岩,或完或隳。
怅昔人之安在,弃旧隐以如归。
或苍苔之封户,或垂蔓以穿扉。
匪直时迁而事异,抑亦物异而人非。
但馀梵宫,炫焕翠微。
碧瓦鳞布,朱栏翚飞。
盖故唐太一延昌之旧刹,萧代二帝用以奉国师之隆仪。
我宋太宗,益宏故规。
锡以宸翰,耀于璇题。
定陵昭陵,复宠贲之。
颂天章日星之集,拓宝文龙鸾之碑。
湛恩波于河汉,粲光华于斗奎。
草木欣荣,天龙护持。
裕陵妙天人之学,听臣民之祈,诏其道场,俾奉禅耆。
多方开士,海会云栖。
四后之德,民曰惟宜。
与山俱传,与天斯齐。
此皆山中之故事,图经之所纪,吾子可阅而知者也。
虽然,书生执迂,方册是取;
乌知简编,笔削罔据。
惟咨故老,折證古语。
图经可恨,弗载真武。
虽祀烈威,名字弗著。
子其志之,传信自汝。
惟昔神君,隐耀屏处。
实练阴阳,游息洞府。
惟勇义而果德,誓馘毒而禦侮。
功闻玄天,白日仙去。
上帝将之,升列四辅。
统虚危而肃杀,直元枵之凝冱。
蹑灵蔡以静镇,驰率然而猋怒。
宝旌六纛,天驺万旅。
玄冥奉舆,丰隆先路。
巨灵右戎,夸父为御。
伐鼓昆崙,弭节玄圃。
敷福施刑,调节寒暑。
游徼下方,归侍常所。
时顾旧山,千载旦暮。
当考玉文,祠以琳宇。
无文咸秩,矧此宜举?
祀典报功,匪私其人。
捍灾禦患,兴雨致云。
式功垂于后世,盛德感于蒸民。
事虽既往,其迹已陈。
利及方来,其泽日新。
民俎豆之,其情则亲。
抑有太山之麓,大川之滨,国为祗而载祀,实异时之名臣。
主钱塘之潮汐,乃胥门之伍员。
掌洞庭之重湖,惟伏波与灵均。
寿亭享于玉泉,西乡祠于郢津。
制一江于灌塴,祭冰子而自秦。
伊南州之孔明,乃威力之兹神。
伟欤是公,惟人之龙。
夭矫玩世,卧于西隆。
游心羲皇之域,味道周孔之宫。
鄙千驷,轻万钟。
愤阿瞒之大猾,藐景升之狂童。
系用舍于彼天,閟经纶而弗庸。
何玄德之合契,因徐子以为容。
却虽再而犹顾,我幡然而肯从。
曾不陋乎庸蜀,欲俪迹于汉中。
砺一州而抗八,卒鼎峙以争雄。
观夫戴后牧民,抚军董国。
以义行仁,以刑辅德。
喜焉以礼乐为具,怒焉以干戈为饰。
托孤不欺,无愧于曲阜;
行罚无怨,愈贤于骈邑。
驭英雄则关张奋其武,登隽良则庞蒋善其职。
兵衔恩而效战,木运粮而足食。
决筹算于帷幄,付笑谈于巾帼。
弥年耕渭而卒走仲达,五月渡泸而屡禽孟获。
功高任重,心劳身瘠。
委尘编之国诫,遗涛江之阵迹。
公归九原,德名弥白。
予观此山,去天咫尺。
名曰太岳,必以峻极。
储英毓秀,宜产贤特。
岂是公之生也,于焉而降神;
及厌世而归也,于焉而庙食。
同符甫申,可贯今昔。
与荆蜀之共祀,非宇宙之异域。
故威烈之殊号,乃武灵之同迹。
愧文献之莫徵,矧人神之敢惑!
今天子治鉴太清,道法自然。
合明于日月,体德于乾坤。
文德充四表,武节畅八埏。
仁动植,昭天渊。
丰登属续,珍符罗骈。
神玺出地,荣光烛天。
山中之民,或以谓瞻象瑜之烜耀,与卿云之渺绵。
岩出器车,涧流醴泉。
盖以当五百岁之运,迈七十二君之前。
薮有四灵之畜,贡有三脊之菅。
是宜举巡狩之典,稽封禅之篇,嘉告丕绩,升中名山。
辑圭瑞,奉牲牷。
泥金检玉,燎槱升烟。
市纳贾,邦兴贤;
考律历,礼高年。
虽驻跸于方岳,亦望秩于山川。
惟吾民之望幸,岂此山之无传。
惟吾子其赋之,以俟夫采诗之官」。
太华逸民曰:「诺,仆将言」。
于是结衽蜡敝,屣披荆榛,褰裳泉石。
缘云而升,弗遑食息。
趼足龟手,悸心殚力。
遍诣其处,浃日乃悉。
归谓丈人,叟语可绩。
告成纪功,词臣有职。
草野贱儒,所不敢识
⑴ 《济南集》卷五。又见光绪续辑《均州志》卷一五。
方长鲸之干诛,骇百川之腾浪。
撼坤轴其欲裂,有雍公之忠壮。
策数船之奇勋,射天狼于北向。
既旄头之夜殒,窘纷披而投仗。
叹微管其左衽,曾垂褒于素王。
凛百年而若存,耿英气于江上。
揽遗帖以在手,并风云而献壮。
敛胸中之倔奇,为笔下之豪放。
念旧交于漕挽,寓执讯之还往。
慨宝传之至今,犹足慰夫驰想。
予尝考史牒之终始,论馀功于翼亮。
观其位上宰以秉成,犹未忘大义之独唱。
谓取秦而下燕,可拊背而扼吭。
轩墀靡慕于金铉,节斧乃颁于玉帐。
当王业溺于积安之久,而人心顿有振起之望。
迨时数之未偶,坠妖星于五丈。
故议者不见于异时之所就,而得以寘疑于当日之自将。
何鸩毒之难瘳,本亡秦之蛊丧。
嗟群情习见于苟且,宜只手莫支于缔创。
予所以抱遗椠于五纪,悼成(聚珍版作盛)心于一相。
既什袭以致其尊慕,又三叹而继之惆怅也。
⑴ 原作思,据聚珍版改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