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黄叔度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我宋南渡驻跸临安,主闇臣奸,偷安姑息。始则桧贼陷忠良之将,而雠耻莫伸,失机恢复。终则贾贼绝樊襄之援,而藩屏既撤,遂至危亡。虽运祚之在天,亦奸邪之误国,千载之后有遗恨焉。此《麦秀》、《黍离》之所以作也。予虽不敏,而伤感之情其理一也。因编家谱,遂成钱塘怀古律诗三章,以寄兴耳。(仙源嗣孙宜诚顿首)
重过西湖访故宫,还思往事恨无穷。
长城自坏封疆蹙,重镇轻捐堡障空。
目断寒潮孤落日,愁看秀麦几生风。
时危英杰犹难济,况任奸回托幼冲似道专权擅国贬逐忠良信使羁留而不遣襄樊孤危而不援使之犹在神器必移况托以遗孤其能久乎此不明之过也)
九曲溪歌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九曲溪者,县南之一水也,自西迄南,曲折而走,不知其凡几百里。曰九曲者,数极于九也。溪之西则为长洲、象角、西了诸村落,溪之南则为天王桥、富春里。其中烟树郁郁,人家如鳞,崩崖断石,朝夕有声。其上则荒城废垒,颓驿危庵。怀古之士,好游之客,过其水滨,莫不唏嘘太息,忾慕当时。盖宋之季,太后、少帝亡入粤,自崖山至吾香山皆为驻军之地。邑之人有马公南宝者,迎帝幸其家食荔枝,道由此水。至今犹有太后遗迹祠于溪上。忠义之气虽亘千百世,犹将与此水而无尽也,九曲云乎哉。虽然,自宋而元,自元而今日,其间帝王兴废,河山代谢,人事升沉,指不胜屈。独此水则则,太后、少帝之旧游,马公南宝之故宅,至今有能道之者。将纵观于汴京之宫阙,江左之偏安,始则坏国事于会宗,继则任□章于似道,英雄什佰,无所措手足,生其时亦不难乎。古人有言:“一日九断肠。”闻斯语,岂不谓然。而今而后,游于此水,触于此情,又将与此水为无尽也,九曲云乎哉。偶与友人停舟其下,循古道,读遗碑,凭吊久之,为次其事,并歌之曰:
九曲兮水何之,肠断兮一如斯。
石屹屹兮树离离,西风悲兮吹我衣,我将起古人于九京兮非其时。
儒风扫地久堪哀,谁与前朝养祸胎。
真魏无年乔郑寿,杜游不作董丁来。
游魂葛岭人方醉,转盼陈桥业遽灰。
赖是紫阳书尚在,不随迁鼎委蒿莱(自注:真西山、魏鹤山不寿;而乔行简八十六,郑清之七十六再相,五年,天下大坏。其死也,将再相游果山似而亦死。于是董宋臣、丁大全用事,以讫似道。)
不识康庐真刺史,可怜德祐假平章。
木绵老鬼死遗臭,万古秋崖姓字香(自注:荆阃兼湖广饷,于江东无预也。秋崖知南康军,挞湖广纲稍之据郡闸者,似道奏劾,两易知邵武军,太甚矣。然秋崖诋似道亦不少恕。当时有秋崖、秋壑两般秋之讥。今以贾平章为假平章,其实似道岂真宰相哉。)
湖上仙翁岭,周南太史家。
烟霞分半壁,日月粲重华。
宸翰彰殊礼,山灵被宠嘉。
有云皆紫气,无树不珠葩。
私印存班玉,宫牌护赐牙。
地遥天象马(太史院日给天象马),海近斗牛槎。
翠凿岩扉静,梯悬藓磴斜。
金光浮药草,涧影带胡麻。
潘阆神相接,林逋望弗赊。
壑移怜贾蟒(世传似道为蟒精),石在叹秦蛇(地有秦皇缆船石)
世事东西蝶,人生左右蜗。
累官浑似隐,一饭不曾奢。
庶矣千头橘,优哉五色瓜。
秪愁使者至,林下有惊麚。
虏宫阙 南宋 · 许及之
七言绝句
不剪茅茨圣不忧,虏巢宫殿切云愁。
小雏似道朝廷小,复作阿房意未休。
讥贾平章 宋 · 无名氏
七言绝句
戎马掀天动地来,襄阳城下哭声哀。
平章束手全无策,却把科场恼秀才(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五 《西湖游览志馀》:御史陈伯大奏立士籍,似道毅然行之。凡应举及免举人,州县给籍一道,亲书年貌世系及所肄业于历首,执以赴举,过省参对笔迹异同以防伪滥。时人有诗讥之云云。)
谢世诗 南宋 · 吴潜
伶仃七十翁,间关四千里。
纵非烟瘴窟,自无逃生理。
去年三伏中,叶舟溯梅水。
燥风扇烈日,热喘乘毒气。
盘回七十滩,颠顿常惊悸。
肌体若分裂,肝肠如捣碎。
支持达循州,荒凉一墟市。
托迹贡士闱,古屋已颓圮。
地湿暗流泉,风雨上不庇。
蛇鼠相交罗,蝼蝈声怪异。
短垣逼闾阎,檐楹接尺咫。
凡民多死丧,哭声常四起。
妻或哭其夫,父或哭其子。
尔哭我伤怀,伤怀那可止。
悲愁复悲愁,憔悴更憔悴。
阴阳寇乘之,不觉入腠理。
双足先蹒跚,两股更重膇。
拥肿大如椽,何止患蹠盭。
淫邪复入腹,喘促妨卧寐。
脾神与食仇,入口即呕哕。
膏肓势日危,和扁何为计。
人生固有终,盖棺亦旋已。
长儿在道涂,不及见吾毙。
老妻对我啼,数仆环雪涕。
绵蕞敛形骸,安能备丧礼。
孤柩倚中堂,几筵聊复尔。
骨肉远不知,邻里各相慰。
相慰亦何言,眼眼自相视。
龙川水泱泱,敖山云委委。
云飞何处归,水流何处止。
悠悠旅中魂,云水两迢递。
朝廷有至仁,归骨或可觊。
魂兮早还家,毋作异乡鬼(元刘一清《钱塘遗事》卷四 《钱塘遗事》:潜庚申七月谪建昌,寻徙潮州,辛酉四月安置循州,壬戌五月十八日卒。捐馆之夕,作诗云云。初,似道深憾之,遣武人刘宗申为循守,欲毒潜。一日,宗申开宴,以私忌辞,又宴,又辞,又次日移庖,不得辞,遂得疾卒。)
悲歌之情惨于恸哭曩余闻吾后斋之讣也尝为小诗以悼之岁月超忽三阅春秋矣乃兹九月之望夜宿草堂残灯自明乃梦后斋抱一幼子偃卧于床余往省之见其形容羸瘠凄然怜之抚之曰顷吾弟之疾也不谓其惫若是也答曰云云余又曰昨者有诗来怀为吾弟诵之诵之则挽词也更相劳苦戚如平生比觉四壁虫声寒月在户感念谁昔不能为情追思旧作口占不可复识矣乃更缀数诗以纪余思以申幽明良友之义后斋吴翰茂献之别号余表弟也天性孝友茂勋早世善事寡嫂抚诸侄女视财利甚薄乐善慷慨平生无怨恶于人其旷度达识余素爱慕之意其功名必将远到孰谓其遽止于此也天可问乎哉无禄又不克年不以功名自见前古之人如黄叔度李元宾辈烈烈至今者其名实固有所托也某鄙人言不足为轩轾立言君子将有以信后斋于千载之后者
君当远别时,驱车过我庐。
仆夫催载行,而我还踌躇。
秋日风色寒,送君临路衢。
贫别无可赠,慎保千金躯。
题高义园藏范仲淹书伯夷颂(乾隆乙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韩辞范楷伯夷躅,俱是千秋第一流。
必自卓标天地节(用昌黎颂中意),方堪坐解庙堂忧(用文正岳阳楼记语)
(弼)(彦博)题者真同道(卷中有二人题句),秦(桧)似道当之岂不羞(二人皆曾藏此卷)
高义园诚赖有此,勖哉何以继箕裘。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