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郭文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生范氏。
豫州人也。
年十二。
为儒。
深明诗礼。
十六为沙门。
以解义称。
从什公游。
为一时流辈所推。
还建邺。
止东安寺。
宋高祖礼遇特异。
方伐长安。
载与俱。
行。
及文帝嗣位。
尤所钦敬。
初帝于法未甚信崇。
元嘉十二年。
京尹萧摹之请制民间建寺铸像。
帝谓侍中何尚之。
吏部羊玄保曰。
朕少读经不多。
比日弥复无暇。
因果之事。
昧然未究。
所以不敢立异者。
正以卿辈时秀信敬故耳。
范泰谢灵运尝言。
六经法度。
本在济世。
必求妙道。
当以佛经指南。
比见颜延之析达性论。
宗炳难黑白论。
其说汪洋。
大明至理。
并足开奖人意。
若使率土之民。
皆敦此化。
则朕坐致太平。
夫复何事。
因出摹之所上疏曰。
卿等增损。
必有以遏戒浮淫。
无伤弘奖者。
乃当著令耳。
尚之对曰。
横目之俗。
多不敬信。
以臣庸陋。
独有愚勤。
寔惧缺薄。
上玷大法。
更蒙奖论。
重有愧耳。
然前代群英。
则不负明诏矣。
渡江而来。
王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郗起王坦之王恭王谧郭文谢敷戴逵许询。
及亡高祖兄弟。
王元琳昆季。
范汪孙绰张玄殷凯。
或宰辅冠冕。
或人伦羽仪。
或置情人天之际。
或抗迹烟霞之表。
皆倒心归依。
其间比对。
如兰护开潜渊遁崇邃。
皆亚迹黄钟。
或不测人也。
近世道俗较谈便尔。
若悉举者。
夷夏汉魏。
奇杰辈出。
不可胜数。
慧远法师云。
释迦之化。
无所不可。
适道固自教原。
齐俗亦为要务。
窃味此言。
有契至理。
若使家家持戒。
则一国息刑。
故佛图澄适赵。
而使二石减暴。
罗什在秦。
则苻健损虐。
神道助教。
昭然可观。
不可诬也。
而摹之所请。
不谓全非。
但伤蠹道俗者。
其意本在无行僧尼。
而情伪难分。
去取未易耳。
至如土木之工。
虽若糜费。
然植福报恩。
未易顿绝。
臣比斟酌。
进退未安。
今日面奉德音。
实用欣抃。
羊玄保进曰。
此谈盖天人之学。
岂臣昧陋。
所宜与闻。
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
孙吴尽吞并之计。
无取于此耳。
帝曰。
此非战国之具。
良如卿言。
尚之曰。
夫礼隐逸则战士怠。
贵仁德则兵气销。
傥以孙吴为志。
动期吞并。
亦将无取于尧舜之道。
岂特释教而已哉。
帝悦曰。
释门之有卿。
如孔门之有季路。
所谓恶言不入于耳。
自是崇敬教乘。
颜延之著离识论。
先以其检上帝。
帝命严辩之。
酬酢终日。
帝笑曰。
公等殆不愧支许也。
东海何承天问严。
佛国用何历。
严曰。
天竺夏至之日。
方中无影。
盖天之中也。
五行用土色尚黄。
数以五。
八寸为尺。
十两当汉十二两。
以建辰之月为岁首。
讨覈分至。
推较薄蚀。
顾步光影。
其法甚详。
宿度年纪。
咸有条例。
承天无所措词。
后波利国人来。
果同严说。
帝诏任豫受焉。
严与慧观谢灵运。
详定涅槃经。
梦神诃之曰。
涅槃尊经。
何以辄加斟酌。
严惕然而觉。
欲尽收前本。
时识者曰。
此欲戒厉后人耳。
若必不应者。
宜即于详定时。
见梦也。
严以为然。
后又梦神告曰。
君以佛经之力。
必当见佛。
元嘉二十年殁。
寿八十一。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严。
姓范。
豫州人。
年十二为诸生博晓诗书。
十六出家。
又精鍊佛理。
迄甫立年学洞群籍。
风声四远化洽殊邦。
闻什公在关复从受学。
访正音义多所异闻。
后还京师止东安寺。
宋高祖素所知重。
高祖后伐长安。
要与同行。
严曰。
檀越此行虽伐罪吊民。
贫道事外之人。
不敢闻命。
帝苦要之。
遂行。
及文帝在位。
情好尤密。
每见弘赞问佛法。
先是帝未甚崇信。
至元嘉十二年京尹萧摹之上启请制起寺及铸像。
帝乃与侍中何尚之吏部郎中羊玄保等议之。
谓尚之曰。
朕少来读经不多。
比日弥复无暇。
三世因果未辩厝怀。
而复不敢立异者。
正以卿辈时秀率所敬信故也。
范泰谢灵运常言。
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
必求灵性真奥。
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耶。
近见颜迎之推达性论宗炳难白黑论。
明佛汪汪尤为名理并足开奖人意。
若使率土之滨皆敦此化。
则朕坐致太平。
夫复何事。
近萧摹之请制。
未全经通。
即以相示。
委卿增损。
必有以遏戒浮淫无伤弘奖者。
乃当著令耳。
尚之对曰。
悠悠之徒多不信法。
以臣庸蔽独秉愚勤。
惧以阙薄贻点大教。
今乃更荷褒拂非所敢当。
至如前代群英则不负明诏矣。
中朝已远难复尽知。
度江以来则王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郤超王坦王恭王谧郭文谢敷戴逵许询及亡高祖兄弟王元琳昆季范汪孙绰张玄殷顗。
或宰辅之冠盖。
或人伦之羽仪。
或置情天人之际。
或抗迹烟霞之表。
并禀志归依厝心崇信。
其间比对则兰护开潜渊遁崇邃。
皆亚迹黄中。
或不测人也。
近世道俗敷谈便尔。
若当备举夷夏爰逮汉魏。
奇才异德胡可胜言。
慧远法师尝云。
释氏之化无所不可。
适道固自教源。
济俗亦为要务。
窃寻此说有契理奥。
何者若使家家持戒则一国息刑。
故佛澄适赵二石减暴。
灵塔放光苻健损虐。
故神道助教有自来矣。
而萧摹所启亦不谓全非。
但伤蠹道俗者。
本在无行僧尼。
而情貌难分祛取未易。
金铜土木虽縻费滋深。
必福业所寄复难得顿绝。
臣比思为斟酌进退难安。
今日亲奉德音实亦深用夷泰。
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
岂臣所宜预。
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
孙吴尽吞并之计。
将无取于此耶。
帝曰。
此非战国之具。
良如卿言。
尚之曰。
夫礼隐逸则战士怠。
贵仁德则兵气衰。
若以孙吴为志。
苟在吞噬。
亦无取尧舜之道。
岂唯释教而已耶。
帝悦曰。
释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
所谓恶言不入于耳。
帝自是信心乃立。
始致意佛经。
及见严观诸僧。
辄论道义理。
时颜延之著离识观及论检。
帝命严辩其同异。
往复终日。
帝笑曰。
公等今日无愧支许。
严后著无生灭论及老子略注等。
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名。
乃问严。
佛国将用何历。
严云。
天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
所谓天中。
于五行土德色尚黄。
数尚五。
八寸为一尺。
十两当此土十二两。
建辰之月为岁首。
及讨覈分至推校薄蚀。
顾步光影其法甚详。
宿度年纪咸有条例。
承天无所厝难。
后婆利国人来。
果同严说。
帝敕任豫受焉。
大涅槃经初至宋土。
言致善。
而品数疏简。
初学难以措怀。
严乃共慧观谢灵运等。
依泥洹本加之品目。
文有过质颇亦治改。
始有数本流行。
严乃梦见一人形状极伟。
厉声谓严曰。
涅槃尊经何以轻加斟酌。
严觉已惕然。
乃更集僧欲收前本。
时识者咸云。
此盖欲诫厉后人耳。
若必不应者何容即时方梦。
严以为然。
顷之又梦神人告曰。
君以弘经之力必当见佛也。
严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寺。
春秋八十有一矣。
帝诏曰。
严法师器识渊远学道之匠。
奄尔迁神痛悼于怀。
可给钱五万布五十匹。
严弟子法智。
幼有神理。
年二十四往江陵值雅公讲。
便论议数番。
雅厝通无地。
雅顾眄四众曰。
小子斐然成章。
智笑曰。
乃变风变雅作矣。
于是声布楚郢誉洽京吴。
善成实及大小品。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范。豫州人。年十二为诸生。博晓诗书。十六出家。又糟练佛理。迄甫立年。学洞群籍。闻什公在关。复从受学。访正音义。多所异闻。后还京师。止东安寺。宋高祖素所知重。高祖后伐长安。要与仝行。严曰。檀越此行。虽伐罪吊民。贫道事外之人。不敢闻命。帝苦要之遂行。及文帝在位。情好尤密。每见弘赞问佛法。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岂臣所宜预。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孙吴尽吞并之计。将无取于此。帝曰。此非战国之具。良如卿言。何尚之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怠。贵仁德。则兵气衰。若以孙吴为志。苟在吞噬。亦无取尧舜之道。岂惟释教而已耶。帝悦曰。释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帝自是信心乃立。始致意佛经。及见严与诸僧论道义。时颜延之著离识。及论检。帝命严辩其仝异。往复终日。帝笑曰。公等今日。无愧支许。严后著无生灭论。及老子略注等。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名。乃问严。佛国行用何历。严云。天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所谓天中。于五行。土德。色尚黄。数尚五。八寸为一尺。十两当此土十二两。建辰之月为岁首。及讨覈分至。推挍薄蚀。顾步光影。其法甚详。宿度年纪。咸有条例。承天无所厝难。后婆利国人来。果仝严说。初大涅槃经。品数疏简。初学难以厝怌。严乃共慧观。谢灵运等。依泥洹本。加之品目。梦见一人。形状极伟。厉声谓严曰。涅槃尊经。何以趣加斟酌。严觉已惕然。乃更集僧。欲收前本。时识者咸云。此盖欲诫厉后人耳。若必不应者。何容即时方梦。严以为然。顷之又梦神人告曰。君以弘经之力。必当见佛也。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寺。春秋八十有一。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出张氏。
辽西海阳人也。
少以博学。
游燕齐间。
毁衣冠为沙门。
通贯经论。
后过江。
讲演。
名动京师。
吴郡张恭。
请居闲居寺。
晚憩虎丘寺。
诠先于黄龙国造丈六金像。
又于虎丘造人中金像。
清确自守。
居无储畜。
平昌孟顗。
于馀杭立方显寺。
以延诠。
而诠亦以嗜披览。
致双瞽疾。
既笃。
常见所造二像在西壁。
弟子法朗梦数人捧一金台至。
问之答曰。
迎诠法师。
旦果卒于临安董功曹家。
县令阮尚之。
使葬曰土山郭文举冢右。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僧诠。
姓张。
辽西海阳人。
少游燕齐遍学外典。
弱冠方出家复精鍊三藏。
为北土学者之宗。
后过江止京师。
铺筵大讲。
化洽江南。
吴郡张恭请还吴讲说。
姑苏之士并慕德归心。
初止闲居寺。
晚憩虎丘山。
诠先于黄龙国造丈六金像。
入吴又造人中金像。
置于虎丘山之东寺。
诠性好檀施周赡贫乏。
清确自守居无兼币。
后平昌孟顗于馀杭立方显寺。
请诠居之。
率众翘勤禅礼无辍。
看寻苦至。
遂乃失明。
而策厉弥精讲授不废。
吴国张畅张敷谯国戴颙戴勃并慕德结交。
崇以师礼。
诠后暂游临安县投董功曹家。
功曹者清信弟子也。
诠投止少时便遇疾甚笃。
而常见所造之像来在西壁。
又见诸天童子皆来侍病。
弟子法朗梦见一台数人捧之。
问何所去。
答云。
迎诠法师。
明旦果卒。
县令阮尚之使葬白土山郭文举之冢右。
以拟梁鸿之附要离也。
特进王裕及高士戴颙。
至诠墓所刻石立碑。
唐思贤造
张敷作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4—817 【介绍】: 唐僧。京兆蓝田人。俗姓成。幼出家。代宗大历八年策试僧人,神凑应选,配住九江兴果寺,后移居东林寺。登坛秉法近三十年,戒律精深。与白居易友善,及终,居易为作塔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成氏。京兆蓝田人。生而奇秀。丱岁出尘。依南岳希橾师受具。复参钟陵大寂禅师。大历八年。朝廷以经律论三科。策试天下之士。愿出家者。凑中其选。诏配九江兴果精舍。后从僧望。徙居东林寺。即雁门远公道场也。有甘露戒坛在焉。凑因嗣兴佛事。虽经论兼弘。终业于律。凑素羸瘠。视之颓然如不胜衣。门人请加医疗。不答。进药麾去。元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遘疾而终。是年十月十九日。奉全身祔远公之坟而窆焉。寿七十四。腊五十一。时白公居易方为郡司马。相友善。及是悲悼。为作塔铭。且述偈以哭之云。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随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神凑。
姓成氏。
京兆蓝田人也。
生而奇秀。
丱角出尘远慕戒律。
祈南岳希操师受具。
复参钟陵大寂禅师。
然则志在楞严经。
行在四分律。
其他诸教馀力则通。
大历八年制悬经论律三科。
策试天下出家者。
中等第方度。
凑应是选。
诏配九江兴果精舍。
后从僧望移居东林寺。
即雁门贾远之旧道场也。
有甘露戒坛白莲池在焉。
既居是嗣兴佛事。
虽经论资神。
终研律成务。
凑羸瘠视之颓然。
州将门人医疗而不愿进药。
元和十二年九月遘疾。
二十六日俨然坐终于寺。
十月十九日门人奉全身窆于寺西道北祔雁门坟左。
若僧诠葬近郭文之墓也。
春秋七十四。
夏腊五十一。
凑以精进心脂不退轮。
以勇健力挝无畏鼓。
故登坛秉法垂三十年一盂而食一榻而居。
衣缝枲麻坐荐藁秸。
由兹檀施臻集于躬即回入常住无尽财中与众共之。
每夜捧炉秉烛行道礼佛。
徇十二时少有废阙。
如是经四十五载。
生常遇白乐天为典午于郡相善。
及终悲悼作塔铭云。
本结菩提香火社。
共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随师去。
先请西方作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