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邓攸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王颍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茂英。
王导弟。
年少知名。
导南渡,颍与弟敞并不过江。
时论以比邓伯道
位至议郎。
年二十卒。
邓殷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平阳襄陵人。
邓攸祖。
初为渑池令。
钟会伐蜀,奇其才,召为主簿。
贾充伐吴,请为长史。
后授皇太子《》。
累迁淮南、汝阴太守、中庶子。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七
洪业,字兼山,号荗远,平湖人。
长身鹤立,眉目如画,披𣰉衣,冠晋巾,遇之者如神仙中人。
家世贵盛,折节读书,登万历乙卯贤书。
生平精心释典,镌大部梵经藏于径山。
晚年尤信养生家言,以为神仙可致。
家居城西,宅舍园亭甲于一邑。
其别墅曰耘庐,为亩三百,周遭浚濠,内为连山复岭,植梅三千,筑室其中,名雪窖;植海棠千,名海棠巢;植桂二千,名桂香径。
驯舞鹤三十馀,每于宛楼上掷果争啅。
一时文酒之盛,比之玉山。
二十年来,劫灰满眼,且有伯道之痛。
苍山片石,岂堪复问。
即遗稿一编,已为他人覆瓿物。
乃知前辈名章,湮没不少,使采诗者亦有百年世事之悲矣。

人物简介

沧浪室遗稿
林士模,又名林楠(一九一七——一九八零年),出生于闽南丹诏世代书香之家。曾祖父林天翔为举人,祖父林辰是童生。从祖父林壬为光绪丁丑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父林仲姚(景崇)为民国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抗日战争爆发,林士模投奔新四军并于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从事地下工作和抗日宣传活动。曾任中共诏安城关支部第一任书记。一九四九年加入东江纵队,遂奉调漳州参与接管。五十年代初在诏安县人民政府文教科任科长,后辞去行政职务到中学任教。一九五七年被划为右派分子遣送青海劳教,至一九六零年遣送原籍监督改造。一九七九年右派“划错改正”。己未年腊月廿四日(一九八零年二月十日)病逝。生平事迹载《诏安文史资料》。诗词选集《沧浪室遗稿》由其幼子林英男搜集整理校勘。
沧浪室遗稿·代序
一九一七年,先父出生于闽丹诏世代书香之家。一九三八年投笔从戎投奔新四军,加入中共。后从事地下工作,历尽艰险。一九五四年家庭不幸破裂。一九五七年先父被划为右派分子投荒青海。一九七零年长兄英年被害。一九七九年(己未年)父兄均平反。不孝男与先父,天命阻隔,终未得耳提面命二十有六年矣。己未十二月,接先父自医院来函。时不肖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即边考试边联络各省兄姐前往。然天算难明。先父仙游之日,阴司符逼,心肌病暴。我等虽日夜兼程,竟迟到半小时,遂成千古奇恨。命乎?缘乎?天乎?人乎?呜乎?时家姐痛哭呼父。病房有白衣八人已尽力,皆恻恻。同室病友,尽掩泪。唯不孝男一时木然,窃谙冥冥有数,非苍龙白虎,玉帝阎王所掌,乃上劫之馀业也。长兄遇难后十年间,先父雪鬓哭青丝,常夜半独吟,声悲啼血,天地动容。我心匪石。无魂而后死者,胸中块垒,无名之痛,与年俱增。苟活之躯,行尸之所谓;积业之魂,秉执著之心。寻九教百经,难以度之;纵妙药灵丹,无可救也。梦觉唯泣,泪以继血,悲肠且直。恃情学舌,咽咽习楚吟,以祭先父及长兄之灵。
沧浪室遗稿·跋
《沧浪室遗稿》收录先父投荒青海回故里之后至辞世(一九六零—一九八零年)二十年间诗词手稿。
凡一百七十一首。
计诗一百首,词七十一阕。
丹诏前辈,著名书法家、国画家和诗人榴屋主人曾辑录手书先父遗稿有诗词九十六首,今一并收入,谨此致谢。
其中与先父手稿『未是草』相同作品,如文字有出入处,均以榴屋本为准。
校勘时严格保持原作,凡缺页或确无法辨认字迹处,均以方格留空。
狱由三字,冤沈廿载。
湘累恨填青海,父子缘绝此生。
白牛青鬼,茕独前因难悟;赤马红羊,倒悬八苦纷呈。
更壮岁投荒,痛桑榆失子,千杯醉闻华亭唳鹤,一剑长啸上蔡苍鹰。
若夫皇天有知,其怜伯道有儿成无子;权当后土无意,讵教刘伶荷锸抔生茔。
劫尘两戒,夕照馀晖一抹;薄暮四垂,英雄老泪双横。
嗟夫!
不肖髫年成愚顽,束发辍序黉。
苦无趋庭鲤对,遽对烙印墨黥。
及长,所学屠龙之术,殆误角蜗之争。
洎白首校遗篇,点点酸泪血滴;青灯胶残卷,节节断肠魂惊。
呜呼!
潘江陆海,承翰林(先从曾祖父为清光绪丁丑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俗称翰林)之馀绪;鸿爪雪泥,续雅韵之正声。
观隐雾潜渊,一阳葭灰郁勃;听啼梅哭竹,孤愤腊野雷鸣。
吴桂寒魂,碧海凄清如许;伍潮怒魄,鹍弦苦恨工成。
似茂陵风雨,落落文园消渴;梦长沙鵩鸮,忉忉太傅怆情。
胆肝凛冽,伫千寻之冰峤;平仄迍邅,飘六月之雪英。
纵三阳溶冰雪,万里下昆峥。
流年三千如水逝,浊道九曲且肠撑。
忍闻焦桐,每每卷掩,如锥如剐;似见玉影,焭焭鹤吟,若狂若酲。
哭当年竟同陌路,笑大造如戏孺婴。
仰冥冥,徒戚戚。
精禽衔石,气铸三尺寒剑;杜宇啼红,情传万祀火檠。
恨樗男俭文,剧哀灵根之夙殒;爰荐血为跋,空啸永夜之朏明。
男英男辛巳白露泣草庚寅寒食修订丁酉夏再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