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神照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释应如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应如,姓胡氏,浦江人。
幼默记多闻,尤善《持论》,来学上竺,慈辨深器之。
尝往灵山访同志,出六能义反覆辨诘,彼义堕负,应如即揭竿系帛,因谓之曰:“西竺破敌则竖胜幡,道场埄魔亦表胜相,今法战既胜,当揭一竿。
”人畏其烈,目之虎子。
初慈辨得南屏通相三观之旨,秘不授人,玉慧觉祈请尤力,许子夜为密说。
应如知之,陟挮揭瓦,伏身窃听,飞雪翻空,背若被铠。
旦白慈辨曰:“我于通相三关,若有冥授,即录其言,以示一众。
”慈辨怒曰:“应如盗法!
”绍圣初,主越之圆通,尝因讲散,谓待者曰:“今日东风吹教法过浙西去,使眼中有耳者得以有闻。
”绍兴三年,迁上竺,兀术焚荡之馀,唯存藏室,有劝其营建者,则曰:“我但流通大法耳,他日自有兴造者。
”尝以偈示人曰:“吾传知者,一性之宗。
三千实相,妙空假中。
一念法界,生佛体同。
凡圣一如,善恶理融。
毗卢身上,湛若虚空。
达斯旨者,法法圆通。
左之右之,受用无穷。
”释家称如虎者三人,神照本如,四明道如,与应如而三也。
一夕,别大众,归寝而终,塔于寺西北隅,有教义名《指难集》。
弟子崇先、怀志、白莲、慧仙皆足世其业。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九○
处谦(一○一一——一○七五),字终倩,俗姓潘,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九岁依常宁契能出家,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覃恩得度,出参诸名师,归继契能法席。住白莲院,号冲悟大师。前后十坐道场,赐号神悟,终住南屏。熙宁八年四月卒,年六十五。著有《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一卷(存)。见《释门正统》卷六,《嘉定赤城志》卷三五,《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六。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处谦。生永嘉潘氏。处胞三年。九岁出家。谒神炤。大明圆顿之旨。然三指供佛祈妙悟。未几。擢居第一座。炤以止观一帙。授之曰。汝当建大法幢。恨吾不之见耳。后屡主大刹。道化隆振。旨署神悟之号。丞相王安石。与一时朝贤。竞为歌诗。以赞其德。郡大旱。师至龙湫。为龙语。忽大风黑云从湫起。骤雨如注。师四十年中。十坐道场。讲唱无倦。登门受法者。三千人。熙宁乙卯四月。集众讽普贤行法阿弥陀经。乃曰。吾得无生。日用久矣。今以无生。而生净土。遂寂。弟子塔其全身。杨无为。为之铭。师与咸。同出神炤。人称神炤之门。二处一身云。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处谦,姓潘氏,永嘉人也。
母感异兆,见瑞云入怀,娠三年而生。
九岁依常宁契能出家。
能得教旨于昱法师,讲道不倦。
天台自智者以来,以炉拂传授为信,至能已四十世。
乃慨然曰:“得法在心,岂在器乎?
”乃藏之。
天台道场,遂不复传。
宋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诏天下寺观得度一人。
谦遭际覃恩,乃得度牒,往学于天竺慈云。
复谒神照,大明圆顿之旨,然三指供佛,用祈妙悟。
末几,擢居首座,神照以止观一帙授之。
已而言归乡邑,卒继契能之席。
道不在器,斯言乃验。
后迁慈云妙果赤城,讲道益振。
少师李端悫请主白莲。
北海郡王奏谦高行,诏锡号为“神悟禅师”。
王丞相安石与朝贤,竞为歌诗,以赞其德。
郡大旱,谦至龙湫祈雨。
俄而大风黑云从湫起,骤雨如注。
后十馀年将归永嘉,郡守士庶固留,乃于巾子山慧林精舍讲小般若。
时赵内翰、陈舍人,与杭之无择禅师,以宝阁净住南屏天竺诸胜,前后相乞请者不绝。
遂十坐道场,历四十年,讲演无间,登其门者三千人。
宋熙宁乙卯四月丙,晨兴沐浴更衣,集众讽《普贤行法》、《阿弥陀经》,乃曰:“吾得无生,日用久矣,今以无生而生净土。
”即入定寂然。
塔于南屏之右,无为扬杰为之铭,词甚清洁,见于别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
惟湛,字广灯,嘉禾人。
入道双林,覃恩得度,首谒神照,复往依广智,后敷讲于云间。
超果天台一宗,振于三吴,自湛始。
熙宁六年,坐逝,舍利无算。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三六○
有严(一○二一——一一○一),字昙武,号楂庵,俗姓胡,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十四受具戒于阅寿禅师,复谒神照法师学台教,博通三藏,潜志净土。任台州崇善寺。晚岁隐居,庐于楂木之傍,二十年中,专事净业。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一。著《法华经玄签备检》四卷、《法华经文句记笺难》四卷、《摩诃止观辅行助览》四卷,今存。见《释门正统》卷六,《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二七。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有严。台之临海胡氏子。母将孕。号痛顿什。其兄沙门宗本曰。是必有异。若生男当出家。母闻合掌以许。既而痛止。果生男。六岁从师。十四受具戒阅寿禅师。心赋若有所悟。即往东山。谒神炤。于一心三观之道。法华三昧之行。莫不神解。而躬行之。尝读止观。至不思议境。曰。万法惟一心。心外无一法。心法不可得。是名妙三千。初主无相。慧因法真。自赤城迁东掖。举师以代。尝谓。去佛久远。人迷自性。凡宣演之际。必近指一心。使之易领。闻者皆能有入。绍圣中。郡请主东掖。师曰。智者年未五十。已散徒众。吾老矣。可堪此耶。卒不赴。隐居故山东峰。庐于楂木之傍。因自号楂庵。一钵无长物。躬拾薪汲水。食唯三白。二十年中。专事净业。以安养为故乡。作怀净土诗八章。辞情凄切。人多乐诵。母病目。师对观音。想日精摩尼手。母即梦神擎日当前。觉而目明。师于三昧中。多获瑞应。不可枚举。建中靖国元年。定中见天神。告曰。师净业成矣。又梦池中生大莲华。天乐四列。乃作饯归净土之诗。越七日。趺坐而化。以陶器。塔于庵北。有光在塔。如月形。三夕乃没。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有严,字楂庵,姓胡氏,临海人。
六岁侬灵鹫从师,年十四进具。
往东山学于神照,契一心三观之旨,修法华三昧。
寻主赤城寺。
绍圣中,隐故山东峰,卢于楂木之旁,因以为号。
有严严戒律,一钵之外,不蓄分寸。
所修三昧,每见瑞应,专事净业。
其所谕述多激劝往生。
建中靖国元年孟夏,一日入定,若天神降空中曰:“师戒珠圆,净业成矣。
”又梦池中大莲华,天乐围绕,乃作《自饯诗》示众。
后七日跏趺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