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寿梦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吴去齐 朝代:春秋吴国

人物简介

简介
去齐(?
-前586年),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为吴国第十八任君主,承袭父亲句卑担任吴国君主。
去齐死后,儿子寿梦继位,寿梦开始称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48 【介绍】: 春秋时吴国国君,名遏。
寿梦长子。
寿梦欲立四子季札,寿梦卒,诸樊立,已除丧,让位于季札,季札辞。
诸樊十三年,吴攻楚,以报舟师之役,门于巢,巢牛臣隐于短墙以射,诸樊被射杀。
在位十三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31 【介绍】: 春秋时吴国国君。
吴王寿梦次子。
寿梦有命,兄终弟及,必致国于季扎。
长兄诸樊卒,乃即位。
在位十七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又称公子札。
春秋时吴国人。
吴王寿梦少子。
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
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
寿梦欲立之,辞让。
兄诸樊欲让之,又辞。
诸樊死,其兄馀祭立。
馀祭死,夷昧立。
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
夷昧之子僚立。
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
札虽服从,而哭僚之墓。
贤明博学,屡次聘问中原诸侯各国,会见晏婴、子产、叔向等。
聘鲁,观周乐。
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
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

人物简介

维基
馀眛(前563年-前527年),《春秋左氏传》附带的《春秋》经文记载其名为夷末,《春秋公羊传》附带的《春秋》经文作夷昧。
寿梦之子、馀祭之弟。
前544年五月,馀祭去世,他继承了王位,在位时间17年,吴人尊之为吴安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27 【介绍】: 春秋时吴国国君。
寿梦子。
继兄馀诸樊、馀祭为吴王。
立四年卒。
欲授弟季扎,季扎让,逃去,乃立子僚为吴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15 【介绍】: 春秋时吴国国君,名僚,一名州于。
吴王馀眜之子。
馀眜卒,按吴王寿梦遗命,兄终弟及,当立弟季札。
季札让,逃去。
乃立子僚。
时馀眜长兄诸樊之子公子光(一说馀眜子)不服,乘吴伐楚失利,使专诸于宴享时藏剑于鱼以进,刺杀之。
在位十三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4—1674 【介绍】: 清山东莱阳人,字玉叔,号荔裳。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浙江按察使。顺治中,康熙初两遭诬告,被囚数年。晚年复起为四川按察使。工诗,多愁苦之音。与施闰章齐名,称“南施北宋”。有《安雅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四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人。顺治丁亥进士,户部主事,历官四川按察使。有《安雅堂集》及未刻稿《入蜀集》。
词学图录
宋琬(1614-1673) 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工诗,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加严沆、丁澎、陈祚明、张文光、赵宾又有"燕台七子"之目。其诗以才情隽丽、格合声谐见称。其词有"忧谗"之语,人服其赋情之真挚、用语之苍古。有《安雅堂全集》。词集名《二乡亭词》。
简介
莱阳宋荔裳先生,以文章名海内久矣。
乃人称其登临宴集之暇,好为小词,甫脱稿,辄为好事袖去。
尚书红杏,郎中花影之句,恒津津人齿颊间云。
间读《安雅堂》所载古文辞,暨各体韵语,绝似昌黎庐陵诸大家,与建安开元时人,不禁叹曰“美哉,泱泱乎,东海之风。
于鳞以后,一人而已。
”顾以未得读其诗馀为恨。
一日,先生驻骖五茸,得追随杖履,采莼淀湖,玩月九峰,历寿梦之遗墟,吊平原之故馆。
夕阳蔓草,流水寒鸦,相与徘徊不忍去。
于是出其奚囊中诸长调歌之,多商羽之音。
秋飙拂林,哀泉动壑,不足喻其峥嵘萧瑟也。
已而置酒名园,银屏绛蜡,掩映于花榭竹屿间,檀板红牙,肉倡丝和,先生复出其小令,为曼声歌之,如新筝乍调,雏莺初啭,尖佻新艳,不数齐梁《子夜》、《读曲》诸歌。
噫,观止矣,湖海之作,伧父辛刘;闺帷之制,衙官秦柳。
此真子建天人之才,邯郸生能不为之咋舌汗下乎。
余尝谓之曰“不朽之道,人患其少,公患其多,岂欲占尽文苑诸家耶?
抑公以生平风波危惧,跋胡疐尾者尚少,而更将深造物之忌耶。
”先生为之扪腹微笑而已。
康熙己酉暮春下浣,云间年家后学董俞苍水题于玉屏梵阁。
清诗别裁集
字玉叔,山东莱阳人。顺治丁亥进士,官浙江按察使。著有《安雅堂集》。○观察天才俊上,跨越众人,中岁以非辜系狱,故时多悲愤激宕之音。而溯厥指归,仍不盩于中正,此诗中之变雅也。王新城称为“南施北宋”,惟愚山足以俪之,洵为定论。
维基
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明末清初诗人、政治人物。清顺治丁亥进士,累官浙江、四川按察使。为一代诗宗、清八大诗家之一,亦为南施北宋、燕台七子、清朝六大家之一。莱阳宋氏世族,六世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的首位进士。宋琬之父宋应亨为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官清丰知县。崇祯十六年(1643年),宋应亨于清兵陷莱阳时遇害。宋琬自幼聪慧过人,“负隽才,著声誉”,“少能诗,有才名”。曾随仲兄宋璜游学京师,与王崇简、王熙父子相识。亦同姜埰、姜垓兄弟友好。顺治四年(1647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吏部郎中。一度因“文字余孽”为逆仆所陷,下狱。顺治十八年(1661年),官至浙江按察使。康熙元年(1662年)又因亲戚董樵之故,其侄宋彝秉(宋一柄)诬告宋琬与登州于七起义有关,下狱,三年后释放,流寓江南八年,与宋荤、朱彝尊、王士禄等人诗酒唱和。康熙十一年春任四川按察使,次年进京述职,遭逢三藩之乱,不得回程,得知家人皆陷于兵火,忧苦成疾,卒于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