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术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200 【介绍】: 东汉末京兆人,字文则。
少聪明博识,有智谋胆略。
以督军御史中丞诣扬州讨袁术。
术病卒,曹操即以为扬州刺史。
后为孙策庐江太守李术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吴郡人,字伯海。
本姓俞,孙策赐姓孙(另有一说河为坚族子)。
少从孙坚征讨,常为前驱。
又从孙策平吴、会,从孙权破李术,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
后妫览、戴员纵边洪杀丹杨尹孙翊,河赴怒责,被害。
徐琨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吴郡富春人。
孙权徐夫人之父。
少仕州郡,汉末大乱,随孙坚、孙策征伐,以功拜偏将军,督军中郎将。
孙权统事,从破李术,封广德侯,迁平虏将军。
从讨黄祖,中流矢卒。
僧普旷 朝代:北周至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8—620 【介绍】: 隋僧。岐州扶风人,俗姓樊。七岁出家,居山为沙弥十五年。受戒后,乞食人间二十余年。时过讲席,听论开解,遂造精诣。后住樊川。北周毁佛时,曾往帝廷陈理,不从,遂还俗。武帝时,曾为通道观学正。复入仕,为岐山从事。隋时复为僧,居兴善寺。炀帝大业末,为僧纲。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俗姓樊氏。扶风人。七岁依上圆禅师出家。为沙弥。居山饵柏。一十五载。日夕看诵勤至。进具后。行头陀法。乞食人间。栖林宿冢。二十馀载。后游聚落讲席。听其议论。即升高座以讲。皆新奇颖拔。而听者莫不悦服。方周武龙潜。每抗河辨。尝居樊川。人有索其首者。旷引刀将刎。其人止之。又从索耳。刖慧之无难色。周建德间。将废二教。关中五众不安。旷躬诣帝廷陈谏。弗听。退而遂混俗焉。帝置通道观。以存李宗。仍养学士三百人于内。选佛道奇材充之。旷以义理精通。任居学正。项之罢。复擢任岐山从事。毡裘纱帽。鬓垂帽外。帽系颔下。以为常。公事判断如流。稍繁剧。竟去曰。我本道人。谁能堪此。隋祖相周。先立菩萨僧百二十人。其相不剃剪。而冠服如俗礼。并访求前日之有声者。为之。旷寔当其一焉。俄悉仍旧。居兴善寺一日道士。共移通道观钟于玄都观曰已得旨矣。旷率其属。争之曰。我学正也。宜得钟。道士相观散去。炀帝在御。诏居禅定寺。大业末。诏任僧纲。武德三年三月卒于慈门寺。春秋七十三。遗命舍身。不须茔垄。弟子拾萃馀骸。塔于终南龙池峰。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 义解篇七
释普旷。
俗姓樊氏。
扶风𮟿人也。
七岁出家。
依止圆禅师而为沙弥。
居山饵柏一十五载。
诵读经教日夕相连。
及进大戒便行头陀。
乞食人间栖投林蒙二十馀载。
刚梗严毅卓荦不群。
言议酬捷孤然天挺。
后游聚落采拾遗文因过讲席听其馀论。
素未开解闻即宪章。
便搆心曲陈论高座。
发言新奇卒难解释。
皆叹其俊锐莫肯前驱。
每与周武对扬三宝。
析理开神。
有声朝典。
佛法正隆未劳听解。
遂往樊川头陀自静。
夜宿寒林。
人有索其首者。
旷引刀将刎。
乞者止之。
又从索耳便刵而惠之。
建德之年将坏二教。
关中五众骚扰不安。
旷闻之躬往帝庭广陈至理。
不纳其言。
退而私业。
于斯时也寺塔湮废投命莫从。
远造则力竭难通。
近从则心轻易徙。
遂因其俗位消息其中。
武帝虽灭二教意存李术
便更置通道观学士三百人。
并选佛道两宗奇才俊迈者充之。
旷理义精通时共佥举。
任居学正剖断时秀为诸生先。
不久废观。
听士随才赋任。
旷力怯躬耕糇粒无委。
寄禄登庸复任岐山从事。
奉遵旧约不黩情染衣。
故毡装倨傲临官剃发留须。
头戴纱帽缨其咽颔。
用为常轨。
有事判约笔断如流。
务涉繁拥者。
便云我本道人不闲俗网。
周国上下咸委其仪度也。
顾旷通博任其处世。
隋氏将兴菩萨僧立。
相如朝服不同剃剪。
员置百二十人。
并括前法牙角不涅尘俗者。
旷识悟闻达当其一焉。
寻复废之。
大法昌显并预出家同居兴善。
果敢雄敏众所先之。
隋文以通道观钟赐玄都观。
黄巾一族同共移来将达前所。
旷率其法属径往争之。
立理既平便又刵耳。
道士望风索然自散。
乃悬于国寺声震百里。
隋高晏驾禅定郁兴。
乃召居之。
大业末年又登纲任。
大唐启运别奉诏书。
曩积芳猷日别相见。
武德三年三月卒于慈门寺。
春秋七十三。
遗告舍身山路不须茔垄。
弟子捃萃馀骨。
起塔于终南龙池之峰。
树铭旌德。
于今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