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荆国大长公主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少游京师。
三学外。
尤务雕塑像貌。
以起敬慕。
曰即像貌以资成观道。
此脩行要术也。
会宪宗太皇太后郭氏。
元和中。
造奉慈寺。
以追福其母。
齐国大长公主
则与选入。
以艺自效。
未几。
复振锡浙东。
礼阿育王塔于四明之鄮县。
塔盖东晋刘萨诃。
所尝礼。
其功德不可备述。
于是则用七宝末。
和胶漆。
以模范之。
及脱模范。
切肖。
众叹其有缘。
则遂负以归。
充奉慈寺供养。
京师莫不信向。
后终于奉慈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惟则者。
拔俗志高栖神物表。
凡施善务举则波随。
常言像是生善之强缘。
不得不多立。
初之观也如对严君。
次则其心不乱。
中则观门自成。
末则如如焉。
荡荡焉。
三昧安得不现前乎。
是以我曹劝化迷俗。
得不以此是为先容欤。
由是若雕若塑形像森然。
恒事进修。
天邑之间偏加激励。
属宪宗太皇太后郭氏元和中为母齐国大长公主追福造奉慈精舍搜择名德。
则乃预选入居。
未久之间闻四明鄮山有阿育王塔。
东晋刘萨诃求现。
往专礼焉。
乃匠意将七宝为末。
用胶范成摹写。
脱酷似。
自甬东躬自负归奉慈寺供养。
京邑人皆倾瞻归信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38 【介绍】: 宋潞州上党人,初名勖,真宗赐改今名,字公武。
李崇矩孙。
举进士。
大中祥符间,娶真宗妹万寿长公主,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
历任团练使、防御使、观察使。
出知澶州,会黄河水涨,督工筑堤,七日而成。
后为镇国军节度使、知许州,在任整治水军。
仁宗天圣中,曾谏请刘太后还政于帝,于时政亦多所补益。
为文师杨亿,通佛学。
卒谥和文。
有《问宴集》等。
全宋诗
李遵勖(九八八~一○三八),字公武,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
举进士。
真宗大中祥符间尚太宗女万寿长公主,授驸马都尉。
累迁镇国军节度使,知许州。
仁宗宝元元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二),年五十一(《隆平集》卷九)。
有《闲宴集》二十卷、《外馆官题》七卷,已佚。
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二
李遵勖(九八八——一○三八),字公武,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继昌子。
举进士,大中祥符中尚太宗女万寿长公主,初名勖,帝益「遵」字。
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历诸州团、防、察、节,官至镇国军节度使,知许州,于时政多所补助。
宝元元年卒,年五十一。
遵勖好文词,师杨亿,通释氏学。
有《问宴集》二十卷、《外管芳题》七卷。
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3 【介绍】: 辽后族,字乙辛。
萧孝穆侄。
为祗候郎君,迁兴圣宫使。
齐国公主,累官同知北院枢密事。
以位在耶律乙辛下,心怀不满,与耶律重元子涅鲁古谋反。
战败,投水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秀(一○二七~一○九○),号圆通,时人称秀铁面,俗姓辛,秦州陇城(今甘肃天水)人。
为青原下十一世,天衣怀禅师法嗣。
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冀国大长公主请秀住法云寺(《东坡全集》卷九六《法云寺钟铭》)。
哲宗元祐五年卒,年六十四。
禅林僧宝传》卷二六、《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今录诗六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六
禅师名法秀。
秦州陇城人。
生辛氏。
母梦有僧癯甚。
须发尽白。
托宿曰。
我麦积山僧也。
觉而有娠。
先是麦积山有僧。
亡其名。
日诵法华。
与应乾寺鲁和尚者善。
尝欲从鲁游方。
鲁老之既去。
绪语曰。
他日当寻我。
竹铺坡前。
铁彊岭下。
俄有儿生其所。
鲁闻之往观焉。
儿为一笑。
三岁愿随鲁皈。
遂冒鲁姓。
十九通经为大僧。
天骨峻拔。
轩昂万僧中。
凛然如画。
讲大经。
章分句折。
旁穿直贯。
机锋不可触。
声著京洛。
倚圭峰钞。
以诠量众义。
然恨圭峰学禅。
唯敬北京元华严然。
恨元非讲。
曰。
教尽佛意。
则如元公者。
不应非教。
禅非佛意。
则如圭峰者。
不应学禅。
然吾不信。
世尊教外。
别以法私大迦叶。
乃罢讲南游。
谓同学曰。
吾将穷其窟穴。
搜取其种类。
抹杀之。
以报佛恩。
乃已耳。
初至随州护国。
读净果禅师碑。
曰。
僧问报慈。
如何是佛性。
慈曰谁无。
又问净果。
果曰。
谁有。
其僧因有悟。
秀大笑曰。
岂佛性敢有无之(一本云。
岂佛法有无之)矧。
又曰。
因以有悟哉。
其气拂膺。
去至无为铁佛。
谒怀禅师。
怀貌寒危坐。
涕垂沾衣。
秀易之。
怀收涕问。
座主讲何经。
秀曰。
华严。
又问。
此经以何为宗。
秀曰。
以心为宗。
又问。
心以何为宗。
秀不能对。
怀曰。
毫𨤲有差。
天地悬隔。
秀退自失悚然。
乃敬服愿留。
日夕受法。
怀公移池入吴。
秀皆从之十年。
初说法于淮四面山。
杖笠之包具而已。
衲子追逐。
不厌饥寒。
秀哀祖道不振。
丛林凋落。
以身任之。
住栖贤。
有僧文庆。
寒陋不上眼。
秀遣督割稻石桥庄。
既辞去。
有识者曰。
庆出世湘乡寺十馀年。
云盖颙禅师嗣也。
秀遣侍者追谢之。
且迎以还山。
庆曰。
俟稻入囷乃还。
秀心奇之。
称于众。
后住栖贤二十年。
秀寔使之也。
蒋山元禅师殁。
舒王以礼致秀嗣其席。
秀至山。
王先候谒。
而秀方理丛林事。
不时见王。
以为慢己。
遂不合弃去。
住真州长芦。
众千人。
有全椒长老。
至登座。
众目笑之。
无出问者。
于是秀出拜趋。
问如何是法秀自己。
全椒笑曰。
秀铁面。
乃不识自己乎(丛林号秀为铁面)。
秀曰。
当局者迷。
然一众服其荷法心也。
冀国大长公主
造法云寺成。
有诏秀为开山第一祖。
开堂之日 神宗皇帝。
遣中使。
降香并磨衲。
仍传圣语。
表朕亲至之礼。
皇弟荆王。
致敬座下。
云门宗风。
自是兴于西北。
士大夫日夕问道。
时司马温公。
方登庸。
以吾法太盛。
方经营之。
秀曰。
相公聪明。
人类英杰。
非因佛法不能尔。
遽忘愿力乎。
温公不以介意。
元祐五年八月卧疾 诏翰林医官视之。
医请候脉。
秀仰视曰。
汝何为者也。
吾有疾。
当死耳。
求治之。
是以生为可恋也。
平生生死梦。
三者无所拣。
挥去之。
呼侍者。
更衣安坐。
说偈三句而化。
阅世六十有四。
坐四十五夏。
李公麟伯时工𦘕马。
不减韩干。
秀呵之曰。
汝士大夫以𦘕名。
矧又𦘕马期人跨。
以为得妙。
妙入马腹中。
亦足惧。
伯时繇是绝笔。
秀劝𦘕观音像。
以赎其过。
黄庭坚鲁直作艳语。
人争传之。
秀呵曰。
翰墨之妙。
甘施于此乎。
鲁直笑曰。
又当置我于马腹中耶。
秀曰。
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
不止马腹。
正恐生泥犁中耳。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候秀。
秀方馔客。
晋卿为扫墨竹于西轩。
以迟之。
秀来未及揖。
顾见不怿。
晋卿去即漫之。
赞曰。
余至京师。
秀化去已踰月。
观法云丛林。
其遗风馀烈。
尚可想见。
及拜瞻其像。
面目严冷。
怒气巽人。
平生以骂为佛事。
又自谓丛林一害。
非虚言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秀。
秦州陇城人。
生辛氏。
其母梦老僧求托宿。
曰吾麦积山僧也。
觉而有娠。
先是麦积山有僧。
忘其名。
日诵法华经。
与应乾寺鲁和尚者善。
尝欲从鲁游方。
鲁老之既去绪。
语曰。
他日当寻我。
竹铺坡前。
铁强岭下。
俄有儿生其所。
鲁闻之往观焉。
儿为一笑。
三岁愿随鲁归。
遂冒鲁姓。
十九通经为大僧。
天骨峻拔。
轩昂万僧中。
凛然如画。
讲大经。
章分句析。
旁穿直贯。
机锋不可触。
声著京洛。
倚圭峰钞以诠量众义。
然恨圭峰学禅。
唯敬北京元华严。
然恨元非讲。
曰教尽佛意。
则如元公者。
不应非教。
禅非佛意。
则如圭峰者。
不应学禅。
然吾不信世尊教外。
别以法私大迦叶。
乃罢讲南游。
谓同学曰。
吾将穷其窟穴。
搂取其种类抹杀之。
以报佛恩乃已耳。
初至随州护国。
读净果禅师碑。
始疑之。
然犹怫然不平。
及至无为谒怀禅师。
见其貌寒危坐。
涕垂沾衣。
颇易之。
怀因收涕问。
座主讲何经。
对曰。
华严。
又问。
华严以何为宗。
曰。
法界为宗。
曰。
法界以何为宗。
曰。
心为宗。
又问。
心以何为宗。
师不能对。
怀曰。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师退自失悚然。
乃敬服愿留。
日夕受法。
怀公自池入吴。
师皆从之十年。
初开法于淮四面山。
杖笠之外。
包具而已。
衲子追逐。
不厌饥寒。
师哀祖道不振。
丛林凋落。
慨然以身任之。
移住栖贤有年。
蒋山元公殁。
舒王以礼致师嗣其席。
师至山。
王先后谒。
而师方理丛林事。
不时见。
王。
以为慢己。
遂不合。
弃去。
住真州长芦。
众千人。
有全椒长老至登座。
众目笑之。
无出问者。
于是。
师出拜趋问。
如何是法秀自己。
全椒笑曰。
秀铁面。
乃不识自己乎。
师曰。
当局者迷。
然一众服其荷法心也。
冀国大长公主
造法云寺。
仍诏师为开山。
神宗皇帝。
遣中使降香并磨衲。
仍传圣语。
表朕亲至之礼。
士大夫。
日夕问道。
时司马温公。
方登庸。
以吾法太盛。
方经营之。
师曰。
相公聪明。
人类英杰。
非因佛法不能尔。
遽妄愿力乎。
温公不以介意。
元祐五年八月卧疾。
诏翰林医官视之。
请候脉。
师仰视曰。
汝何为者也。
吾有疾当死耳。
求活之。
是以生为可恋也。
平生之死梦。
三者无所拣。
挥去之。
呼侍者。
更衣安坐。
说偈三句而化。
阅世六十有四。
坐四十五夏。
李公麟伯时。
工画马。
不减韩干。
师呵之曰。
汝士大夫。
以画名。
矧又画马。
期人誇以为得妙。
入马腹中亦足惧。
伯时由是绝笔。
师劝画观音像。
以赎其过。
黄鲁直作艳语。
人争传之。
师呵之曰。
翰墨之妙。
甘施于此乎。
鲁直笑曰。
又当置我马腹中邪。
师曰。
汝以艳语。
动天下人淫心。
不止马腹。
正恐生泥犁中耳。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候师。
师方馔客。
晋卿为扫墨竹于西轩。
以迟之。
师来。
未及揖。
顾见不怿。
晋卿去。
即漫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原人,徙居开封,字晋卿。
王凯孙。
尚英宗女魏国大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利州防御使。
与苏轼等为友。
不矜细行。
神宗元丰三年,公主卒,谪均州。
哲宗元符二年复以恃豪贵抑勒雇人等被罚。
官至留后,以党籍被谪卒。
能诗善画,工弈棋,作堂曰宝绘,藏古今书画。
风流蕴籍,有王谢家风。
全宋诗
王诜,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徙居开封(今属河南)。全斌裔孙。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以右侍禁、驸马都尉选尚英宗女舒国长公主(《宋会要辑稿》帝系八之五○)。十年,为绛州团练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二)。元丰二年(一○七九)。以交结苏轼,追两官勒停(同上书卷三○一)。三年,妻公主死,再责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同上书卷三○四)。七年,徙颍州(同上书卷三四三。。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复驸马都尉。八年,叙文州团练使(同上书卷四八○)。官至留后。谥荣安(《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一)。诜工诗善画,同时诗人多有为之题画之作。事见《宣和画谱》卷一二、《宋史》卷二五五及《东都事略》卷二○《王全斌传》。今录诗五首。
词学图录
王诜(1037-?) 字晋卿,卒谥荣安。太原人,徙开封。宋英宗女蜀国长公主夫。毕生搜集研习历代绘画,筑宝绘堂。喜交接,一时名流如苏东坡、黄庭坚、米芾、韩拙等皆过从甚密,李公麟"官居京师十年,不游权贵之门",亦宝绘堂中客,并绘《西园雅集图》,写王诜、苏轼、黄庭坚、苏辙、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仪、郑靖老、张耒、王钦臣、刘泾、晃补之以及僧圆通、道士陈碧虚等16人,皆当时"博学辨识、名动四夷"之"高人"。后世摹绘,至有多种样本。黄庭坚云:"王晋卿画山水云林,缥缈风尘之外,他日不愧当李小将军。其作乐府长短句,清丽幽远,在江南诸季孟之间。近见其戒坛院佛阁碑文,字与笔皆顿进,所谓后生可畏者乎!"工词。赵万里辑有《王晋卿词》。
全宋文·卷二三五五
王诜,字晋卿,其先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祖凯徙家开封。全斌裔孙,尚英宗女蜀国长公主,官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为利州防禦使。与苏轼等相友善,以党籍贬官均州。后赦还,元祐初官至定州观察使,封开国公。卒谥荣安。诜能诗善书画,风流蕴籍,为人称道。见《宣和画谱》卷一二,《宋史》卷二五五《王全斌传》,《宋诗纪事》卷二四。

人物简介

简介
王璋(1275年—1325年),高丽王朝第26任君主(1298年、1308年—1313年在位)。
初名謜,字仲昂,号海印居士,蒙古名益智礼普化(意为小公牛)。
父为高丽忠烈王王昛(王谌),母为元世祖之女元成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追赠齐国大长公主,谥庄穆王后)。
他是第一位与蒙古人混血的高丽国王,自己也娶了元朝宗室女宝塔实怜(追赠蓟国大长公主)。
大德二年(1298年)接受忠烈王禅让而即位,任内实行改革,七个月后因得罪权门势族及宗主国元朝而被废,滞留中国十年之久,在此期间改名为“璋”。
大德十一年(1307年)扶植元武宗即位有功,被元朝封为沈阳王(后改称沈王),至大元年(1308年)忠烈王去世后再次即位为高丽国王,他复位后主要通过在元传旨来控制朝政。
皇庆二年(1313年)禅位于儿子王焘(高丽忠肃王),短暂回国后再次来华定居,延祐三年(1316年)又将沈王王位传给侄儿王皓,自称“太尉王”。
延祐七年(1320年)元英宗继位后将他监禁起来,后以学佛为名流放吐蕃。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死后获赦,泰定二年(1325年)薨于元大都,元朝赐谥号忠宣,葬于德陵,高丽恭悯王加谥宣孝。